收藏 分销(赏)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239525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1、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融合是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由技术和需求等因素所驱动,经过模块化的纵向分解与跨产业整合,使传统纵向产业结构在不断加强横向联系的同时,形成具有新产业属性、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系统的自组织过程。2、产业融合的三个规定性 产业融合应具有以下几个规定性:第一,出现跨产业或跨行业的行为。传统的纵横向一体化仅局限于产业或行业内,因此不能判定为产业融合行为或现象;第二,形成了新产业属性或新业态。传统的技术改造、产融结合和资源整合等只是改变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效率、优

2、化了资源配置,不仅没有改变产业的根本性质,也没有形成融合型产品和新业态,因此也不属于产业融合行为或现象;第三,必须是整个产业或代表性企业的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企业的行为。这是因为某一产业与其所属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确定的,而与从事这种经济活动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则是不确定的。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3、产业融合的动因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4、产业融合的动因 分工深化是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因为专业化带来了技术进步,迂回生产刺激了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而专业多样化则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融合,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升级。所以,正是基于分工的不断深化才使产业不断跨越固有的边界形成频繁的融合现象。同时,我们

3、认为不同性质的产业对专业化、迂回生产和专业多样化的需求有所差异,以需求为主导的产业(如旅游业)更加重视的是专业多样化,主要是通过集成创新或横向扩张来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而纯粹的制造业,则应该更加重视专业化和迂回生产,从而有利于大幅度推动技术进步和降低交易成本。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5、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主要集中于旅游业无边界、强关联性和需求导向。型的产业特征上,普遍认为旅游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如王慧敏从资源供给、时空维度、驱动要素、消费需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业的无边界特征,并指出正是由于这种无边界特征导致了旅游业成为一种

4、区别与传统产业的“泛产业”,从而促进了产业融合的发生;张佰瑞指出旅游产业的无边界特性决定了其产业融合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则使它更容易突破已有的产业边界渗透到其他产业中去;张辉和黄雪莹认为旅游产业融合不同于信息化为导向的传统产业融合,它是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为导向,其根本动力是旅游需求的变化。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5、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 本人认为旅游产业融合固然与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有关,但其根本原因却深植于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的信息经济和以“消费”为中心的服务经济,因为在供给日益过剩和迂回生产纵深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消费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则由于社会分工

5、的日趋复杂而萌生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这时候,单个、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针对某种问题或某种特定要求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而为了实现这一整套方案,必然要求企业突破已有的边界,进行跨产业的紧密的、无缝的合作,这最终导致了产业之间的融合。因此,消费需求升级才是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原因,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一种手段。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1、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模块化分解 虽然学术界普遍认为旅游业是以需求来定义的产业,但这并没有影响它以垂直一体化产业的形态出现,因此对旅游业的分析同样具有一般意义。例如包括国旅、青旅和港中旅等具

6、有代表性的国有大型旅游集团不但拥有遍布全国的旅行社分支机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饭店、车船公司、零售商店、娱乐场所甚至景区景点,其产业运行的模式主要是以“旅游线路”。的形式通过旅行社打包销售,而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景点、零售商业和娱乐则依附于这条“旅游线路”渐次展开,最终实现整个旅游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这种垂直一体化的产业运行模式虽然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有效消除了因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过高等问题,但却无法适应新时代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所引起的快速市场变动,而且其封闭性特征也限制了产业外资源、资本的进入,因此在模块化作用下逐渐解体,并向开放性横向产业系统发展。譬如近年来日益蓬勃发展的在线

7、旅行商携程、艺龙和去哪儿等,在不断削弱和替代传统旅行社渠道分销功能的同时,也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旅游营销产业;同时作为传统旅游业的核心部分 景区景点业,其内涵和意义也正在由单纯的自然山水和历史遗存向更加多样化的旅游吸引物转变,如华侨城的欢乐谷和深圳华强的方特欢乐世界等人造主题乐园等,而且新型旅游吸引物与传统景区景点逐渐共同形成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体验产业;此外,构成传统旅游业的其它子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功能模块,如饭店业不但可以继续选择传统的旅游市场,同时还可以选择日益蓬勃发展的商务、会展会议和休闲娱乐市场,甚至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商务饭店、会展饭店和娱乐饭店。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机

8、理2、跨产业(或跨行业)的模块化整合 旅游业在经过模块化的进一步整合后,一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为核心,有效融合交通、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营销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大业态,即旅游综合体(如华侨城和海泉湾等);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跨产业的融合型新业态,如农业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和会展旅游等,更进一步,模块化作用下的产业融合还有效整合了产业外资源资本,逐渐形成具有新产业属性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和旅游投资等。与此同时,这些融合了新产业属性的新行业、新业态与大旅游业态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性产业网络,而且这一复杂性产业网络既具有动态开放性系统特征又拥有包括吸引力和逃逸力在内的星系现象,因为各功能模

9、块呈现以“旅游体验”为中心的有序分布,并随着距离核心模块越来越远而更容易逃逸到其它复杂性产业网络中去。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1、研究状况 麻学锋等从各产业的功能作用和技术优势、特色,以及与旅游业关联方式的差异出发,通过归纳整理认为其他产业融入旅游业的主要路径有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张佰瑞则根据融合对象把旅游产业融合划分为三条路径,即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业和第一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促进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会展旅游,促进旅游业与会展业融合。此外,李太光、张文建又根据旅游产业融合趋势提出另外三条路径:即“泛休闲化”,旅游业对接未来休闲产业,实

10、现产业结构上的转型;“广服务化”,旅游业融入现代服务产业,实现产业内容上的拓展;“准模块化”,现代旅游业汲取和创新先进制造业的方法和流程,实现产业效能上的提升。石培华的观点更为泛化,认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重点和路径有:一是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主要是农林水牧渔业)融合发展;二是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融合发展;三是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融合发展。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2、我们的视角和方法 已有文献对产业融合路径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仅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象出发给出规范性的分析和判断,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而且系统性不足,因此本文拟以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为工具,运用

11、产业关联理论,引入相关系数对旅游业的产业特征、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全面定量分析,并根据旅游业由纵向产业向横向产业发展的模块化特征,进而提出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以期更加科学地认识旅游产业融合现象及其主动性不足等问题。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3、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 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最终消费型产业,而且近年来对固定资产和出口市场的依赖正在下降,经济效益出现大幅滑坡,与之发生关联的产业又主要局限在生活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因此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仍然有限,再加上其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这都使旅游业的升级转型压力不断加大,因此,旅游业必须大力推动系统性产业融合,突破

12、现存的产品、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瓶颈,实现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笔者认为,旅游业在模块化分工的影响下,正在日益由纵向产业向横向产业过渡,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分别由旅游批发商、旅游供应商和旅游渠道商进行模块化控制,并正在日益形成系统集成商和双边特征的平台企业集团,因此,本文主要是围绕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三个方面,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测量结果,结合已有研究,总结归纳出旅游产业融合应有如下三条路径。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3、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 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创新的过程,而且融

13、合发生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阶段,既存在于旅游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又存在于市场开拓,同时各个阶段都会有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属性或新兴产业形态的出现和发展。产业融合促进了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价值链重组、核心竞争力形成、模块化分工发展和产业组织创新,因此,融合就是一种生产力。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1、万达集团简介 截止2011年底,企业资产总额已达1950亿元,年收入1051亿元。已在全国开业49座万达广场、26家五星级酒店、730块电影银幕、40家百货店、45家量贩KTV。万达商业地产公司现持有营业物业面积903万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级的不动产企业,亚洲排名第一。万达的核心产品是以“万达广场”

14、命名的城市综合体,它从2001年底长春万达沃尔玛购物广场起步,至今已先后经历了三次跨越式发展,从单体店到组合店再到城市综合体,逐渐形成了汇集大型商业中心、高级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和公共空间等多种建筑功能和业态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万达广场通过不断融合相关业态,并形成有机良性互动,已能够独立构筑起城市大型商圈,实现一个万达广场就是一个城市中心的号召力。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2、万达集团的商业模式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3、万达集团的性质 万达集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后,在不断融合其他相关业态的同时,也把高级酒店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早在1994年,万达集团在大连市中心便投资建设并自行管理

15、了大连万达国际饭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2011年底,万达已在全国投资建设26家五星级饭店,目前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15个高端饭店品牌的酒店投资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饭店行业的领军企业。万达酒店建设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专业酒店投资建设团队,能够独立完成五星级饭店的投资、设计和建设,并与雅高、喜达屋、希尔顿、凯悦、洲际等一批世界顶级饭店管理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仅仅成立三年的万达酒店建设公司即荣获“中国酒店最佳业主”及“中国酒店业公司治理典范”奖,另外,万达酒店建设有限公司还获得过“推动行业发展功勋奖”、“中国酒店业最佳合作伙伴”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3、万达

16、集团的性质 在产业相互交叉又不断融合的时代,万达集团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房地产商,它正在努力构建一个集各种功能和多样化业态为一体的复杂性产业网络。我们认为虽然以淘宝网为首的虚拟网络化电商在现代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认为以万达集团为代表的实体网络化平台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而且,在这样一个产业融合的时代,某一产业只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主动融合其他产业,要么被其他产业所融合。就像前文所指出的那样,在产业融合时代,企业的产业背景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融入为消费者需求升级而精心打造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网络链条中,或者成为这网络链条的控制者,或者成为网络链条的一个价值模块

17、。我们认为,万达集团的酒店资产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是,在酒店建设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并最后成立万达酒店集团,同时与其他资产一起整体打包上市或者是独立上市。我们并不把产业背景作为衡量饭店集团的唯一标准,而是把是否拥有大量饭店资产并参与到饭店市场竞争作为判别标准。显然,现在的万达集团已经是一个大型饭店集团,而且还是一个经过产业融合的复杂性饭店业态。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4、万达成功的原因 (1)企业与政府共赢,规避外部环境风险)企业与政府共赢,规避外部环境风险。(2)科学定位和多样化业态组合,消除市场风险)科学定位和多样化业态组合,消除市场风险 (3)强强联合,管控信息不对称风险)

18、强强联合,管控信息不对称风险 (4)订单地产、只租不售,保证经营主动权)订单地产、只租不售,保证经营主动权 (5)强化管理、共同成长,实现协同效益)强化管理、共同成长,实现协同效益 (6)培育自有品牌,外部风险内部化)培育自有品牌,外部风险内部化 (7)多渠道融资,有效化解资金风险)多渠道融资,有效化解资金风险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港中旅的“海泉湾”项目的思考 位于珠海西部的港中旅(珠海)海泉湾1度假区是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全国首家“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是香港中旅集团继建设开发深圳华侨城、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之后又一力作。度假区总占地5.1平方公里,首期投资22亿元。美国著名的EDSA、WATG公司、加拿大FORREC、日本的NIHON SEKKEI,美国的WILSON&ASSOCLATES,INC、HBA、香港的CELL公司分别担纲了海泉湾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主题乐园规划设计、温泉项目和室内装修的设计。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港中旅的“海泉湾”项目的思考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