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中成药概 述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中医方剂组成原则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疗效确切,归纳和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再将方剂定型,组成药物经过加工生产制成一定的制剂.组成原则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应用原则对证用药 合理用药 按时用药 配伍用药 剂型丸剂(水丸 蜜丸 水蜜丸 浓缩丸 糊丸 微丸 蜡丸 滴丸).膏剂膏剂(膏滋膏滋 药膏药膏 膏药膏药).曲剂曲剂.栓剂栓剂.合剂合剂.颗粒剂颗粒剂.膜剂膜剂.片剂片剂.胶囊剂胶囊剂.气雾剂气雾剂.糖浆剂糖浆剂.注射剂注射剂散剂.丹剂.茶剂.酒剂.胶剂.露剂.分类内科用药外科用药妇科用药儿科用药五官科用药九味羌活颗粒 组 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
2、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功 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主 治:风寒挟湿 用法用量:冲服 .一次5g,一日23次 使用注意:风热感冒慎用,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品 桂枝合剂 组成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功能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 风寒表虚证: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15ml,一日3次 使用注意 忌生冷、油腻;饮热开水,覆被取微汗 荆防颗粒 组成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壳、甘草 功能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主治 风寒夹湿感冒用法用量 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使用注意 忌食辛辣、生冷、油腻 柴胡注射液 组成 柴胡功能 清热解表主治 外感风热,流行性感冒及
3、疟疾发热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使用注意 无发热者不宜,孕妇慎用,过敏体质慎用 紫雪丹组成 牛角、浓缩粉、羚羊角、麝香、石膏、寒冰石、滑石、玄参、升麻、朱砂、磁石、木香、沉香、丁香、芒硝、硝石、甘草 功能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主治 热病及肝风用法用量 口服.1.53g/次日2次 使用注意 虚风内动忌用,孕妇忌用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组成 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炉甘石、硼砂、冰片 功能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主治 用于湿热瘀阻痔疮、肛裂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患处 使用注意 油腻、孕妇慎用;忌食辛辣、海鲜食品;不可内服湿毒清胶囊 组成 地黄、当归、苦参、白鲜皮、土茯苓、黄芩、
4、丹参、蝉蜕、甘草 功能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主治 用于血虚风燥之瘙痒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 火盛、过敏、孕妇慎用,忌食辛辣、海鲜 骨痛灵酊 组成 雪上一枝蒿、干姜、血竭、乳香、没药、冰片 功能 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治 用于各种关节炎风寒痹阻用法用量 每次25ml浸于纱布上贴患处,加热敷效果更好,3040分钟/次,一日1次;20天一疗程 使用注意 风湿热痹慎用,酊剂过敏者勿用,皮损忌用,不可内服;药后三小时不得吹风,不用冷水 妇科千金片 组成 千斤拔、功劳木、单面针、穿心莲、党参、鸡血藤、当归、金樱根 功能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主治 用于湿热瘀阻带下病用法用量 口服
5、.6片/次,一日3次 使用注意 寒凝血瘀证、孕妇忌用,糖尿病慎用,忌食辛辣厚味 消糜栓 组成 紫草、黄柏、苦参、儿茶、枯矾、冰片、人参皂苷 功能 清热解毒杀虫,燥湿祛腐生肌主治 用于湿热下注带下病用法用量 阴道给药.一次一枚,一日1次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月经期前至经净3天内停用,忌内服 小儿感冒茶 组成 广藿香、连翘、菊花、薄荷、大青叶、板蓝根、地骨皮、白薇、石膏、地黄 功能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用法用量 冲服.1岁以内6g/次,1岁至3岁612g/次,4岁至7岁1218g/次,8岁至12岁24g/次,一日2次 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脾胃虚弱大便稀慎用;忌食生冷、辛辣及油腻
6、,避免同服滋补药 金银花露 组成 金银花 功能 清热解毒主治 用于中暑,痱疹,疖肿用法用量 口服.60120ml/次,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多饮水,忌食辛辣、鱼腥 马应龙八宝眼膏 组成 牛黄、麝香、炉甘石、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硇砂 功能 清热退赤,止痒去翳主治 用于风火上扰用法用量 点入眼睑内,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明目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蒺藜、牡丹皮、石决明、茯苓、泽泻、菊花 功能 滋肾,养肝,明目主治 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规格 每丸9g 用法用量 口服.1丸/次,一日2次 使用注意 肝火目疾不宜用;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慎用;忌食肥甘、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