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纾的翻译理论.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227705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4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纾的翻译理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林纾的翻译理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纾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贡献1.生平与翻译作品2.翻译思想与特点3.翻译贡献与对比4.翻译评价与感想王春玲 沈文娟 李九英 侯丽娴林纾的生平一一简介简介林纾(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诗,能文,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能画,有狂生的称号。中文名:中文名:林纾国籍:国籍:中国民族:民族:汉原名:原名:群玉、秉辉号:号:畏庐、畏庐居士字:字:琴南性别:性别:男林纾生平二重要的几个阶段1、身世寒微1852,出生于福建闽县南台1856,5岁开始懂得求学2、“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862,11岁随薛则柯学习(8-11岁省钱买书读)1864,13岁经薛则柯先生建议,从朱苇学制举文3、连遭打击1869,18岁与刘琼姿完婚1870,祖父,祖母,父亲相继去世,以连遭不幸,引起肺病,咯血不止。1871,20岁岳父刘有棻推荐资助,从陈荣圃学制举文1874,23岁从陈文台学画(石颠山人)1878,27弟秉耀染疫卒,以长子珪为秉耀乘嗣4、壬午举人1879,28岁中秀才1882,31岁中举人1883,32岁到京第一次参考会试,不第而归。(七上春官的第一次,从32岁第一次参加会试到47岁的最后一次,他在科举的道路上整整耗费了十五个春秋)5、宣传维新1895,44岁再次入京赴试“公车上书”;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教育儿童6、“多情”而又“钟情”1897,夫人刘琼姿病卒画楼宁负美人恩 肠断茶花女1898,47岁续娶杨郁为妾7、金台讲学,誓不为官1901,50岁应聘赴京主金台书院讲习;又受五城学堂聘为总教习;郭曾炘以林纾为荐,林纾拒赴之8、辛亥前后1903,52岁林纾兼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为笔述,与严复成为好友。19121913在平报发表笔记小说9、晚年1915,受正志中学学校校长徐树铮聘,任教职。19131924多次谒陵1916,不为“袁大总理”顾问,谢绝段祺瑞五四运动时期,公开表明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立场1924,长恨而逝翻译作品一、统计外国著作翻译:共156种英国作家作品:93种(最多)法国作家作品:25种美国作家作品:19种俄国作家作品:6 种希腊,挪威,比利时,瑞士,西班牙,日本诸国作家作品:各一二种不注明国籍和作者的:5种拙编林纾翻译作品全目(收入林纾的翻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著录林译凡一八四种。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六期,连燕堂撰林译小说有多少种,对这个数目作了一些修订:“除去其中民种学、西欧通史两种并非小说,加上寒(光)、朱(羲胄)提到而全目未及的加木林一种,则目前可知林译小说当有一八三种。”翻译作品二、林纾所著翻译作品按内容大致翻译为三类1惊醒我同胞惊醒我同胞黑奴吁天录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拿破仑本纪 滑铁卢战血余腥纪 雾中人等2神话,侦探,冒险小说神话,侦探,冒险小说埃及金塔剖尸记 鬼山狼侠传蛮荒志异鉄匣头颅 鲁宾逊漂流记等3情欲与礼防情欲与礼防迦茵小传 巴黎茶花女遗事 玉雪留痕 橡湖仙影 红礁画桨录等 林纾所译重要著作翻译作品三、结论1在156种著作中,仅有六七十种名著,其他的书确是二三流的作品,所以林先生的大半劳力归于虚耗,这要与口译者的文学常识有关了。2林先生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填进了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完全变成了与原文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这也是为他的口译者所误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相同。翻译思想和方法翻译思想和方法译书愿为叫旦鸡译书愿为叫旦鸡(开民智开民智)救国图存救国图存宣传政治理想宣传政治理想 翻译思想的两期翻译思想的两期开民智开民智“吾谓欲开民智,必立学堂;学堂功缓,不如立会演说;演说又不易举,终之唯有译书终之唯有译书。”-林纾译林外国作家“多以小说启发民智”,认为“小说一道,尚足感人”。开民智开民智林纾在早期的译著中,写下了许多序言、跋语、例言等,一再阐明他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输入新思想、新学说,以开阔国人的视野,唤起民众的觉醒。“今日之中国,衰耗之中国也。恨余无学,不能著书以勉我国人,则但有多译西产英雄之外传,俘吾种亦在其倦敝之习,追摄于猛敌之后,老怀其以此少慰乎!”-林纾剑底鸳鸯.序他策勉青年学生们“恣肆于西学”,是希望将“中西二文溶为一片”,使“旧者既精,新者复熟。”开民智开民智不如归剑底鸳鸯 黑奴吁天录 利律瑟战血余腥录 英孝子火山报仇录 雾中人埃司兰情侠传 开民智开民智“纾已年老,纾已年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撼其胸臆,非敢妄肆嗥吠,尚祈鉴诚。”林纾不如归序“今日之中国,衰耗之中国也。恨余无学,不能恨余无学,不能著书以勉我国人,则但有多译西产英雄之外传著书以勉我国人,则但有多译西产英雄之外传,俘吾种亦在其倦敝之习,追摄于猛敌之后追摄于猛敌之后,老怀其以此少慰乎!”林纾剑底鸳鸯序“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叙悲,亦就其原书所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耳。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耳。”林纾黑奴吁天录序 开民智开民智译译才才并并世世数数严严林林,百百部部虞虞初初救救世世心心。喜喜剩剩灵灵光光经经历历劫劫,谁谁伤伤正正则则日日行行吟吟。唐唐人人顽顽艳艳多多哀哀伤伤,欧欧流流风风俗俗所所入入深深。多多谢谢郑郑虔虔三三绝绝笔笔,草草堂堂风风雨雨日日披披寻寻。-康康有有为为 救国图存救国图存林纾鉴于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深,期望通过翻译反应其他弥足苦难历史的文学,来警醒国人,使人们认识到亡国灭种的危险正在迫近,从而发愤图强,以求爱国保种。“亦冀以诚告海内至宝至贵亲如骨肉尊如圣贤之青年学生亦冀以诚告海内至宝至贵亲如骨肉尊如圣贤之青年学生读之,以振动爱国之志气。人谓比即,畏庐实业也读之,以振动爱国之志气。人谓比即,畏庐实业也”。林纾爱国二童子传林纾翻译时心情悲伤,用他的诗来概括就是“依微黄种前程事,岂独伤心在黑奴”(醒狮诗)“我读吁天录,以哭黑人之泪哭我黄人,以黑人以往之境,哭我黄人之现在。”林纾黑奴吁天录.序 救国图存救国图存“或不致于触敌即馁,见危则奔。”利律瑟战血余腥录“盖愿世士图雪国耻,一如孝子汤麦司之图报亲仇者,则则吾中国人为有志矣吾中国人为有志矣!”英孝子火山报仇录 “非羡思那之得超瑛尼,正欲吾中国严防行劫及灭种者之正欲吾中国严防行劫及灭种者之盗也盗也”雾中人 为了赞扬冰岛人民不甘“阖户嚓口,坐受人侮”的反抗精神,“特重其武概,冀以救吾种人之衰惫,而自厉于勇敢冀以救吾种人之衰惫,而自厉于勇敢而已而已。”埃司兰情侠传 实业救国实业救国“强国者何恃?曰:恃学,恃学生,恃学生之有志于国,尤恃学生人人之精实业尤恃学生人人之精实业”林纾爱国二童子传“死固有时,吾但留一日之命,即一日泣血以告天下之学生,请治实业自振”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林纾的“补天意识”和“经世意识”,使林纾在解读西方小说的过程中,能够超越自己既有的文化限制,从中国的实际弊端出发,希冀对中国的现实有所推进宣传政治理想宣传政治理想向往君主立宪政治模式“变法何年?立宪何年?所愿人人各有国家二字戴之脑中,则中兴尚或有冀。若高言革命,专事暗杀,但为强敌去除而已,吾属其一一为卤?哀哉哀哉!”-爱国二童子传达旨“亦使吾国民读之,用以为鉴,力臻于和平,以强吾国。则鄙人之费笔墨为不虚矣。”残蝉曳声录(1912)他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较之专制之不平更甚”翻译思想的两期翻译思想的两期前期:热血前期:热血“冷红生冷红生”(民国二年即(民国二年即19131913年以前)年以前)精神饱满而又集中,亲热隆重的对待他的翻译 前期的译本绝大多数有自序或旁人序,有跋,有小 引,有达旨,有 例言,有译余剩语,有短评数则等“他和他翻译的东西关系亲密,甚至感情冲动得暂停那支落纸如飞的笔,腾出工夫来擦眼泪”钱钟书 后期:为后期:为“稻粱谋稻粱谋”(1913年以后)“他对所译的作品不再欣赏,也不再感觉兴趣,除非是博取稿费的兴趣。换句话说,这种翻译只是林纤的造币厂承应的一项买卖,形式上是把外文作品转变为中文作品,实质上等于把外国货色转变为中国货币。”-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其友陈衍尝戏呼其室为“造币厂”,谓动辄得钱也。续闽川文士传林译小说方法及特点林译小说方法及特点自由式古文自由式古文热血热血“冷红生冷红生”文学意译文学意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忠实原著忠实原著自由式古文自由式古文“古文”有两方面,一:义法,即叙述和描写的技巧;二:语言(排除白话,勾销大部分文言 古文中忌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蜚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轻佻语。后来的桐城派作者更火大范围,陆续把 注疏 尺牍 诗话等的腔吻和语言都添列为违禁品)林译小说的语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文,小说中出现很多白话、外来语和欧化句法。他继承了传统古文的长处,又冲破了古文的严格定律,在词汇、句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自由式古文自由式古文林纾“虽然保留若干 古文成分,但比古文自由的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量很大。”钱钟书林纾的翻译如“隽语”:梁上君子,五朵云,土馒头 口语:小宝贝,爸爸,天杀之伯林伯,阿姨 “东人新名词”:普通,社会,幸福,脑筋,梦境甜蜜 音译:列底,密司脱,安琪儿,苦力,俱乐部,侍者叩扉曰:“先生(Mr.)密而华德至。”迦茵小传5章他热烈的摇摆(shake)我的手。这东西太亲爱(dear),我买不起。自由式古文自由式古文“我最初读的Haggard的迦茵小传这怕是我所读过的西洋小说的第一种。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并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并没有什么地位没有什么地位,但经林琴南的那种但经林琴南的那种简洁的古文译出来简洁的古文译出来,却增了不少的却增了不少的光彩光彩后来我虽然也读过Tempest、Hamlet、Romeo and Juliet等莎氏的原作,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所读的那种童话式的译述来得亲切了。”-郭沫若热血热血“冷红生冷红生”投人主观感情投人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他翻译的东西关系亲密,甚至感情冲动得暂停那支落纸如飞的笔,腾出工夫来擦眼泪”钱钟书林纾的翻译“国仇国仇在何方,英俄德法偕东洋。东洋发难仁川叩,舟师全覆东洋手。”“我念国仇泣成血,敢有妄言天地灭。”林纾国仇他在翻译黑奴吁天录时,就是“且泣且译,且译且泣”热血热血“冷红生冷红生”林纾在鹰梯小豪杰(1915)写的序言中也自述了翻译作品时的切身体验:“或喜或愕,一时颜色无定,似书中之人,即吾亲切之戚碗。遭难为悲,得志为喜,则吾身直一傀儡,而著书者为我牵丝矣”。文学意译文学意译全然不拘于原文的句、段。尽管如此,不少“林译小说”仍仍真真切切地地传传达达原原文文的的风风格格情情调调,他能够以文学家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去领会并再现西方小说艺术。“林译小说”中的语言较较少少欧欧化化的的毛毛病病,而且多用纯正的语言来表达,其译文具有质朴流畅、富于情韵的艺术特点。增补增补 “那格始笑而终哭,哭声似带讴歌。曰:嗟乎!吾来十五年,楼中咸谓我如名花之鲜妍 歌时,顿其左足,曰:嗟乎天!又顿其右足,曰:嗟乎地!.”滑稽外史 删节删节 雨果的九十三译为双雄义死录多有删节 二城记只剩1/3 文学意译文学意译林纾在别人口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翻译,经过了两次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整合。原著作 口译者 林纾林纾认为原文美中不足,这里补充一下,那里润饰一下,因而语言更具体,情景更活泼,整个描述笔酣墨饱。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必踵其事,但存其文可也。”-林纾剑底鸳鸯序“吾恒语学生曰:彼盗之以劫自呜.吾不能效也。当求备盗之方。备筐之盗,则以刃.以枪;备灭种之盗,则以学。学盗之所学,不为盗而但备盗,而盗力穷矣!”-林纾雾中人 序 “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忠实原著忠实原著虽然林纾因不懂外语而失败地翻译了一些外国作品,但是他仍多次指出翻译时还是应该忠实于原忠实于原著著。他说自己对叙事文,有时会增添删改,但是论事文,则不敢妄意裁减。“是书为美人著。美人信教至笃,语多以教为宗。顾译者非教中人,特不能不为传述,识者谅之。”-林纾黑奴吁天录例言“此文极冗长,然原作如是.不能不存其真”。-林纾鬼山狼侠传 1.林纾翻译的贡献2.译述对比:林纾 VS 严复 林纾 VS 庞德郑振铎郑振铎评林纾的翻译使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真切地了解了西方社会内部的情况;使他们不仅了解了西方文学,而且知道西方“亦有可与我国的太史公相比肩的作家”;提高了小说在中国文学文体中的地位,开了中国近现代翻译世界文学作品之风气;对于“加快中国的文化现代性进程进而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都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林纾译业贡献之一推动中国文学的革新,促使推动中国文学的革新,促使“五四五四”新文学的萌新文学的萌芽芽 林译小说:新文学运动的林译小说:新文学运动的“不祧之祖不祧之祖”1.为中国文学向外国文学学习提供了一个窗口 细致的肖像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等;格式上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外国文法往往抽后来之事预言,故令观者突兀惊怪,此用笔之不同也。余所译书,微将前后移易以便观者,若此节则原书所有,万不能易,故仍失其本文。”块肉余生述林纾译业贡献之一2.对部分“五四”作家文学倾向的文学道路的选择产生过直接影响郭沫若郭沫若:“林译小说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有决定影响的是Scott的Ivanhoe,他译成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他的误译和省略处虽很不少,但那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他是具象的提示给我了。”周作人:周作人:“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模仿过他的古文。”林纾译业贡献之一3.对“五四”文学内容上所显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黑奴吁天录(还有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直接激发了读者的反帝意识:“专制心雄压万夫,自由平等理全无。依微黄种前途事,岂独伤心在黑奴”。读者“醒狮”诗作 “穷日读之,竟毕曼思故国,来日方长,载悲黑奴前车如是,弥益感喟。”鲁迅 林纾译业贡献之一巴黎茶花女遗事 和迦茵小传曾激发过当时的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意识:严复严复:“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潘西子潘西子译本故意删去了迦茵与亨利未婚先孕的情节。寅半生:寅半生:“传其淫也,传其贱也,传其无耻也,迦茵有知,有曷贵此传哉!”林纾林纾:“余译此书,亦几几得罪于名教矣。此在吾儒,必力攻以为不可。然中外异俗,不必踵其事,但存其意可也。”林纾译业贡献之二对中西文学进行比较对中西文学进行比较 林纾在翻译西洋文学的过程中,对中西文学进行比较,并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述,例如他看到了中西文学有时在谋篇、布局、剪裁、联系等方面并无区别:“纾不通西文,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于伏线、接笋、变纾不通西文,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于伏线、接笋、变调、过脉处,以为大类吾古文家言调、过脉处,以为大类吾古文家言”。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 “西人文体,何乃类我史迁也!西人文体,何乃类我史迁也!”斐洲烟水愁城录序 林纾译业贡献之二1.从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上:赞赏西方近代小说面向现实,揭举弊端面向现实,揭举弊端,促进社会改良的优点 从功利的目的出发来肯定小说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功能 偏见:小说作为“末技”、“小道”,经学羽翼或史传附庸林纾译业贡献之二2.从文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上:赞许狄更斯“扫荡美人名士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扫荡美人名士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叙叙家常平淡之事家常平淡之事”,写,写“民间弊俗民间弊俗”、“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的特点。“天下文章,莫易于叙悲,其次则叙战,又次则宣述男女之情。等而上之,若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从未有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若迭更斯者,则扫荡美人名士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孝女耐儿传译序译述对比之一:林纾VS严复同:归化意译;文言文;明确的倾向性和针对性:林纾林纾:介绍外国名著为了“唤醒国人,起而救国”(通过 翻译小说向中国人民介绍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警醒同胞)。严复严复:“八种名著”经过精心挑选:“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天演论自序 “其书实兼大学、中庸精义,而出之以翔实于近世新旧两家学者,尤为对病之药。”群学肄言译余赘语译述对比之一:林纾VS严复异异原作选取上 林纾林纾:“林译小说”(西洋小说,既有一流水平名家作品,也有二三流作家作品)。严复严复:“严译名著八种”(包括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学说)。翻译手段上 林纾林纾:“予不懂西文,其勉强厕身于译界者,恃二三君子为余口述,余耳受而手追之”。严复严复:精通英语,独立完成翻译工作。译述对比之一:林纾VS严复翻译思想表现上 林纾林纾:序、跋(还有小引、达旨、例言、译余剩语、短评数则等)严复严复:按语(司马迁论史手段“太史公曰”)语言特点上 林纾林纾:“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虽然保留了若干古文的成分,但比古文自由得多”。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严复严复:雅洁的桐城派古文。“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吴汝纶天演论序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林纾:翻译家、文学家 翻译了大量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学,开阔了近代中国人眼界对,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庞德: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华夏集、诗经、论语、四书、五经、大学等,开启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古代经典之门。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同 不懂原作语言,却凭借各自高妙的文学造诣,寻求与原作者的神合神合,追求思想感情、意象、氛围思想感情、意象、氛围而非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并融入较多的创作性成分创作性成分异1.时代背景 林纾林纾: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废除古文呼声四起;中国民族文化危机。庞德:庞德:英美文学逐渐告别维多利亚风,处于文化转型期。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2.翻译动机 林纾林纾:“开民智”“吾谓欲开民智,必立学堂,学堂功缓,不如立会演说,演讲又不易举,终之惟有译书”。剑底鸳鸯 序 “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述悲,亦就其原书所著者,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耳”。黑奴吁天录 例言 庞德庞德:中国古典诗歌所强调的“意象”、“神韵”、“意韵”等;汉语攻击维多利亚文风,“the crust of dead English”;中国儒家思想。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3.翻译思想:林纾:林纾:系统性不强,散见于序和跋,基本集中在翻译目的和功能问题上。庞德:庞德:与他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主张采用改写式译法,体现文本整体含义,传达出整首诗的意境和美感,忠实于意象。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共性 翻译特点:1.1.单语性单语性(可造成二次歪曲)林纾:先由口译者口授,然后由林纾笔录;庞德:汉语知识很少;华夏集(Cathay)是基于Ernest Fenollosa的手稿和Herbert Giles的帮助,而Fenollosa的手稿已经是汉诗日译的二手资料;大学(The Great Learning)源于Guillaume Pauthier的法语译本和汉学家W.M.Hawley的英译本。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2.2.数量多题材广数量多题材广 林纾林纾的翻译是运笔如风,“所难者不加窜点,脱手成稿”,“能限一时许就千言,不窜一字”,毕生翻译了1200余字的译作,涉及多种语言和各种文体。庞德庞德翻译了中国古诗集华夏集和论语、四书、五经等,还有若干日本戏剧。译述对比之二:林纾VS庞德3.3.改写而非翻译改写而非翻译 林纾:林纾:“林先生的翻译还有一点不见得好,便是任意删节如法国预勾的九十三(Quatre-vingt-Treize)林先生译为双雄义死录,不知减了多少”。郑振铎 庞德:庞德:李白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 烟花三月下扬州。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孤帆远影碧空尽,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唯见长江天际流。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reaching heaven.李白李白古风古风:“惊沙乱海日”:Surprised Desert,Turmoil Sea Sun。4.4.归化多于异化且误译频频归化多于异化且误译频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