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学概论-第六森林培育基础与育林技术体系.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227420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X 页数:145 大小: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学概论-第六森林培育基础与育林技术体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林学概论-第六森林培育基础与育林技术体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森林培育基础及 育林技术体系 6-1 森林培育基础6-2 森林营造技术6-3 森林采伐更新技术6-1 森林培育基础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三、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1、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林木生命周期的规律变化受遗传所控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受生理机能衰退及环境条件的制约,林木生长过程表现为“慢慢-快快-慢慢”的节奏,即“S”型生长曲线。(1)林木生命周期的特点:根据生长规律性变化,可分为4个时期,即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死亡期衰老死亡期。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1、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2)林木生长类型:通常根据林木在年生长周期中高生长期的长短,树种可分为2类,即前期生长型和全期生长型。前期生长型:前期生长型:也称春季生长型,通常1-3个月生长期,只有1次生长,少数具有2 次生长;全期生长型:全期生长型:通常北方3-6个月,南方6-9个月,年周期中出现1-2次生长高峰;(3)个体生长相关性:林木各器官生长的这种相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生长的相关性。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用冠根比来衡量;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主茎与侧枝的关系:存在顶端优势现象。(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1)幼苗阶段(2)幼树阶段(3)幼龄林阶段(4)中龄林阶段(5)成熟林阶段(6)过熟林(衰老)阶段(二)森林生产力及其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二)森林生产力及其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1、森林生产力水平与潜力、森林生产力水平与潜力森林生产力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其高低取决于自然因素和经营措施,可分为森林潜在生产力和森林现实生产力。森林潜在生产力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称气候生产力,受到气候条件和立地的制约。森林现实生产力森林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森林群落所具有的实际生产力,它低于潜在生产力。(二)森林生产力及其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二)森林生产力及其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2、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2)遗传改良(3)林分结构调控(4)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二)森林生产力及其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二)森林生产力及其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3、森林培育基本技术措施、森林培育基本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的对象包括天然林、人工林、以及不呈森林的散生及带状林木。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前期规划、更新营造、抚育管理、收获利用4个阶段。(图6-1森林培育的技术体系)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一)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一)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一)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一)森林立地质量分析1 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1 1)立地、立地质量与立地评价)立地、立地质量与立地评价立地立地立地立地在林学意义上是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相关的自然环境在林学意义上是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相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因子的综合。立地质量立地质量立地质量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影响立地质量的影响立地质量的因素因素因素因素有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有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测。(2 2)立地类型)立地类型根据生态特性相对一致而划分出的立地组合,称为根据生态特性相对一致而划分出的立地组合,称为立地类型。立地类型。立地类型。立地类型。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一)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一)森林立地质量分析2、森林立地分析方法、森林立地分析方法(1)全面掌握森林立地性能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如气候、地形、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土壤、水文等)、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3 3大类。大类。(2)掌握各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3)善于找出主导因子(4)掌握立地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规律(5)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二)森林立地分类(二)森林立地分类1、森林立地分类途径、森林立地分类途径(1)植被因子途径:主要方法包括应用林木生长效果和植被特征指标。(2)环境因子途径(3)综合多因子途径(二)森林立地分类(二)森林立地分类2 2、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1 1)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地域分异原则地域分异原则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原则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原则简明实用原则简明实用原则(2 2)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划单位和分类单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划单位和分类单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划单位和分类单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划单位和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位的划分依据。位的划分依据。位的划分依据。属于区划单位的级别应主要依据地属于区划单位的级别应主要依据地貌、气候、岩性等的差异,对于基本的立地分类单貌、气候、岩性等的差异,对于基本的立地分类单位可依据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因子的差异。位可依据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因子的差异。(二)森林立地分类(二)森林立地分类3、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可分为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划分法间接划分法和以林木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划分法直接划分法。(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二)森林立地分类(二)森林立地分类4、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分类系统(1)中国国森林立地分类提出的系统该系统把全国共划分了8个立地区域、50个立地区、166个立地亚区、4463个立地类型。(2)中国森林立地提出的系统该系统把全国划分成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三、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三、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一)林种规划(一)林种规划 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按功能可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炭林、特种用途林5大类。(1)防护林: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护堤防浪、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可依防护对象不同进行分类。(2)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3)经济林:是以生产除了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4)薪炭林:是以生产木质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5)特种用途林:是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及革命纪念地的森林和林木。林种规划:林种规划:林业区划已在大区域范围内规划和确定了林种。各地可以根据林业区划的框架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进行林种规划。(二)树种选择(二)树种选择1、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原则:使树木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协调;(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满足造林目的;(3)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组织营林生产实践;(二)树种选择(二)树种选择2、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 选择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质、稳定和可持续”等目标上。(二)树种选择(二)树种选择2、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经济林对树种的要求是优质、丰产、早实。优质、丰产、早实。树种选择时应更注重品种和类型品种和类型的选择。经济林大致可分为木本油料、果品林(主要为干果)、工业原料林(包括生漆、五倍子等)、木本药材林、木本香料调料林。(3)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农田防护林: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干热防止干热风和平流层霜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风和平流层霜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树种的基本要求是:抗风力强,枝繁叶茂、抗风力强,枝繁叶茂、树冠狭窄、树体高大、寿命长、生长稳树冠狭窄、树体高大、寿命长、生长稳定;深根性、侧根相对不发达;经济价定;深根性、侧根相对不发达;经济价值高,与农作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值高,与农作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3)防护林的树种选择水土保持林:是种植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其主要功能是拦截和吸收地表拦截和吸收地表径流,固定土壤,涵养水分。径流,固定土壤,涵养水分。对树种的要求是: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根蘖性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根蘖性强;生长迅速,能够密植;树冠浓密,强;生长迅速,能够密植;树冠浓密,落叶丰富,易分解,改土护土性能好。落叶丰富,易分解,改土护土性能好。(3)防护林的树种选择防风固沙林:是营造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防止风蚀防止风蚀,控制沙砾移动危害工农业生产。对树种的要求是:侧根发达,根侧根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和地表高温,耐沙蘖性强;耐干旱瘠薄和地表高温,耐沙割、沙埋;落叶丰富,易分解。割、沙埋;落叶丰富,易分解。(4)薪炭林及能源林的树种选择:薪炭林及能源林对树种的要求是:生长迅速,生物生长迅速,生物量大,木材密度高;易燃烧,热值高;具量大,木材密度高;易燃烧,热值高;具备萌蘖更新能力,能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备萌蘖更新能力,能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兼顾防护效益。条件,兼顾防护效益。(5)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的树种选择:要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园林绿化的要求,以及树种特征和主要功能作用综合考虑。综合考虑。(三)适地适树(三)适地适树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三)适地适树(三)适地适树1、适地适树的标准、适地适树的标准适地适树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和数量标准定性和数量标准。对于用材林来说,其定性标准要求达到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数量标准包括数量标准包括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和立地期望值。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和立地期望值。(三)适地适树(三)适地适树1、适地适树的标准、适地适树的标准(1 1)立地指数:立地指数能够很好的反映立地性能与)立地指数:立地指数能够很好的反映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期的关系,了解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树种生长期的关系,了解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特别是比较不同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特别是比较不同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能客观为树种提供依据。的立地指数,能客观为树种提供依据。(2 2)平均材积生长量:平均材积生长量是评价适地适)平均材积生长量:平均材积生长量是评价适地适树的指标。树的指标。(3 3)立地期望值: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立地期望值: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2、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适地适树的途径可归为2大方面,一是选择一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二是改造,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二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和改树适地。改树适地。选树适地是指在确定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选地适树则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再寻找与之相适应的造林地。2、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改树适地是指在树木与立地条件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来改变树木的某些特征性,使之与立地相适应。改地适树主要是通过土壤管理(包括整地、施肥、灌溉、排水等)、树种混交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立地性能,使之适合原来不太适应的树种生长。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一)林分密度(一)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数量,分初始密度和经营密度。1、密度的作用规律、密度的作用规律(1)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树冠郁闭是森林形成过程中重要转折点,及时郁闭,可减缓杂草灌木竞争。适当增加密度,有利。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一)林分密度(一)林分密度1、密度的作用规律、密度的作用规律(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关系不显著;对树冠的影响:显著负相关;对直径生长的影响:负相关;对单株材积的影响;形数升高,胸径下降;对材积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一)林分密度(一)林分密度1、密度的作用规律、密度的作用规律(3)根系生长 林分过密,根系营养空间小,生长受阻;密度较小,受土壤条件的影响。(4)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 密度适当加大,有利于提高木材质量。2、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1)林分密度与经营目的经营目的 林种不同,在培育中要求的群体结构不同,林分密度也不相同。(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造林树种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立地条件 立地条件好适于培育大径材宜稀植;立地条件差只能培育中小径材宜密。(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水平培育技术水平 集约程度高,稀植;(5)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投资效益估算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二)林分树种组成(二)林分树种组成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1、混交林的特点、混交林的特点(1)可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2)充分利用和改善立地条件(3)增强林分稳定性(4)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2、混交林的种间关系、混交林的种间关系(1)树种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有利与有害两种,具体包括:双方有利、单方有利、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双方有害、双方无利无害、单方有害等。(2)树种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3)树种种间关系的演变 随时间、立地条件及栽培技术等不同而发生变化3、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主要树种是人们栽培的目的树种,经济价值高、防护性能好或观赏价值高,是林分中的优势树种。同一混交林中主要树种一般有1个,有时可以2-3个。3、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伴生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它属于次要树种、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多为中小乔木,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护土、改土作用。3、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灌木树种是指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灌木树种。属次要树种,其主要作用是护土和改土,但大灌木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3、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不同组合。常见的混交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乔灌混交类型)(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综合混交类型)3、混交类型、混交类型(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乔木混交类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目的树种混交,这种混交组合可充分利用地力,可获得多种木材。(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这种混交组合类型通常生产率较高,多形成复层林,防护性能好,稳定性强。3、混交类型、混交类型(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乔灌混交类型):这种混交组合,种间关系缓和,林分稳定。(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综合混交类型):这种混交类型兼有上述三种混交类型的特点,防护效益很好,适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6-2 6-2 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营造技术一、森林立地调控二、林分结构设计三、造林方法四、幼林抚育管理五、森林抚育采伐六、林分改造一、森林立地调控一、森林立地调控(一)造林地种类(一)造林地种类1 1、荒山荒地、荒山荒地、荒山荒地、荒山荒地(1 1)草坡)草坡(2 2)灌木坡)灌木坡(3 3)竹林地)竹林地(4 4)平坦荒地)平坦荒地2 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农耕地指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粮间作和造林地种类。农耕地指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粮间作和造林地种类。四旁地是指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四旁地是指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撂荒地是指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撂荒地是指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是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火烧迹地指人为或天然火灾后形成的造林地。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这类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造林地上已生长树木,但其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树木已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新造林树种。(二)造林整地(二)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造林地的整地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产技术措施。1 1、造林整地的作用、造林整地的作用、造林整地的作用、造林整地的作用造林整地是造林前处理造林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造造林整地是造林前处理造林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造林整地能够林整地能够清除林地植被、改变微地形、翻动和熟化土清除林地植被、改变微地形、翻动和熟化土壤从而明显改善造林地的光热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壤从而明显改善造林地的光热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发育,增强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同时,整地后树生长发育,增强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同时,整地后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2、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在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迹地上的剩余物等一道工序,主要目的是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和卫生主要目的是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并为整地、造林和幼林抚育等作业创状况,并为整地、造林和幼林抚育等作业创造便利条件。造便利条件。2、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1 1)造林地清理的方法)造林地清理的方法割除清理:割除清理:植被比较稠密和高大的造林地,在造植被比较稠密和高大的造林地,在造林前需利用割除工具好割灌机等割除林地的杂草、林前需利用割除工具好割灌机等割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及采伐剩余物,再采取烧除或堆积处理。灌木及采伐剩余物,再采取烧除或堆积处理。火烧清理:火烧清理:是在造林前粗放地割除天然林植被,是在造林前粗放地割除天然林植被,待其干燥后进行焚烧(炼山)的一种清理方法。待其干燥后进行焚烧(炼山)的一种清理方法。化学清理;化学清理;就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造林地上的就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具有针对性强、清理效果显著、投杂草、灌木,具有针对性强、清理效果显著、投资少、省工以及不致造成水土流失等优点。资少、省工以及不致造成水土流失等优点。堆积清理:堆积清理:就是将采伐剩余物及割除的灌按照一就是将采伐剩余物及割除的灌按照一定的方式堆积在造林地上任其腐烂分解的清理方定的方式堆积在造林地上任其腐烂分解的清理方法。法。2 2、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2 2)造林地清理的方式)造林地清理的方式 全面清理:全面清理:全面清理:全面清理:是全部清除天然林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的清理是全部清除天然林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的清理方式。清理方法可采用火烧、割除以及化学方法。方式。清理方法可采用火烧、割除以及化学方法。带状清理:带状清理:带状清理:带状清理:是以种植行为中心,带状地清除两侧植被和是以种植行为中心,带状地清除两侧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然后将其堆积成条状的清理方式。采伐剩余物,然后将其堆积成条状的清理方式。块状清理:块状清理:块状清理:块状清理:是以种植穴为中心,呈块状地清除其四是以种植穴为中心,呈块状地清除其四周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然后将其归拢成堆的清理方周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然后将其归拢成堆的清理方法,常用割除和化学处理方法。法,常用割除和化学处理方法。2、造林地整地、造林地整地(1)整地方式造林地整地的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2种,其中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式。带状整地:在造林地上呈长条状翻垦土壤,并在翻垦带间保留一定宽度原有植被的整地方式。块状整地是块状翻耕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式。带状整地带状整地带状整地带状整地 山地带状整地山地带状整地山地带状整地山地带状整地 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带宽:带宽:带宽:带宽0.43m,0.43m,带长自定,深度带长自定,深度带长自定,深度带长自定,深度2535cm2535cm。水平阶(条)水平阶(条)水平阶(条)水平阶(条):阶宽石质山:阶宽石质山:阶宽石质山:阶宽石质山0.50.6m0.50.6m,土石山和黄土地,土石山和黄土地,土石山和黄土地,土石山和黄土地1.5m1.5m;阶长随地形,多阶长随地形,多阶长随地形,多阶长随地形,多210m210m;深度;深度;深度;深度3035cm3035cm。反坡梯田:反坡梯田:反坡梯田:反坡梯田:田面内倾田面内倾田面内倾田面内倾3535反坡,面宽反坡,面宽反坡,面宽反坡,面宽13m13m,深,深,深,深40cm40cm以上。以上。以上。以上。水平沟:水平沟:水平沟:水平沟:上口上口上口上口0.51m0.51m,沟底,沟底,沟底,沟底0.30.6m0.30.6m,沟长,沟长,沟长,沟长410m410m;沟长时每;沟长时每;沟长时每;沟长时每 隔隔隔隔2m2m应在沟底留埂,外缘有埂。应在沟底留埂,外缘有埂。应在沟底留埂,外缘有埂。应在沟底留埂,外缘有埂。撩壕整地撩壕整地撩壕整地撩壕整地:大撩壕宽:大撩壕宽:大撩壕宽:大撩壕宽0.5m0.5m,深,深,深,深0.5m0.5m;小撩壕宽;小撩壕宽;小撩壕宽;小撩壕宽0.5m0.5m,深深深深0.30.35m0.30.35m,壕间距,壕间距,壕间距,壕间距2m2m。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反坡梯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隔坡反坡梯田隔坡反坡梯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退耕还林草水平沟整地退耕还林草撩壕整地撩壕整地撩壕整地撩壕整地平原带状整地平原带状整地平原带状整地平原带状整地 带带带带 状状状状:连连连连 续续续续 长长长长 条条条条,带带带带 面面面面 与与与与 地地地地 面面面面 平平平平。宽宽宽宽0.51.0m0.51.0m或或或或35m35m,深深深深2540cm2540cm,带带带带间间间间距距距距大大大大于于于于等于带面宽。等于带面宽。等于带面宽。等于带面宽。高高高高垄垄垄垄:连连连连续续续续长长长长条条条条,垄垄垄垄宽宽宽宽3070cm3070cm,垄垄垄垄面面面面高高高高于于于于地面地面地面地面2030cm2030cm,垄向有利于排水。,垄向有利于排水。,垄向有利于排水。,垄向有利于排水。犁犁犁犁沟沟沟沟:连连连连续续续续长长长长条条条条,沟沟沟沟宽宽宽宽3070cm3070cm,沟沟沟沟底底底底低低低低于于于于地面地面地面地面20cm20cm。平平平平原原原原带带带带状状状状整整整整地地地地平平平平原原原原高高高高垄垄垄垄整整整整地地地地块状整地块状整地块状整地块状整地 穴状整地:穴径穴状整地:穴径穴状整地:穴径穴状整地:穴径4050cm4050cm,深度,深度,深度,深度20cm20cm以上以上以上以上 块状整地:正方、长方形,边长块状整地:正方、长方形,边长块状整地:正方、长方形,边长块状整地:正方、长方形,边长40cm40cm以上,深以上,深以上,深以上,深30cm30cm,外侧筑埂,外侧筑埂,外侧筑埂,外侧筑埂鱼鱼鱼鱼 鳞鳞鳞鳞 坑坑坑坑:近近近近 半半半半 月月月月 形形形形 的的的的 坑坑坑坑 穴穴穴穴,长长长长 径径径径(横横横横 向向向向)0.81.5m)0.81.5m,短径短径短径短径 (纵向纵向纵向纵向)0.61.0m)0.61.0m,深,深,深,深4550cm4550cm。高高高高 台台台台 整整整整 地地地地:台台台台 面面面面 高高高高 于于于于 地地地地 面面面面 2530cm2530cm,台台台台 面面面面 边边边边 长长长长 或或或或 直直直直 径径径径3050cm3050cm或或或或12m12m,台面外侧挖排水沟。,台面外侧挖排水沟。,台面外侧挖排水沟。,台面外侧挖排水沟。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断面形状断面形状断面形状断面形状2、造林地整地、造林地整地(2)整地规格和整地时间:造林整地技术规格主要指整地的断面形式、深度、宽度、长度以及间距等。确定这些参数的原则: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条件下,力争最大限度地改善立地条件,避免造成不良危害,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林分结构设计二、林分结构设计(一)林分密度确定与种植点的配置(一)林分密度确定与种植点的配置1、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1)经验法(2)调查法(3)查图表法(4)试验法二、林分结构设计二、林分结构设计(一)林分密度确定与种植点的配置(一)林分密度确定与种植点的配置(一)林分密度确定与种植点的配置(一)林分密度确定与种植点的配置2 2、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的配置人工林种植点的配置,是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人工林种植点的配置,是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形式,其配置方式可分为:距及其排列形式,其配置方式可分为:(1 1)行状配置)行状配置 :行状配置是栽植点穴分散而有序:行状配置是栽植点穴分散而有序排列为行状的一种方法。行状配置可分为正方形、排列为行状的一种方法。行状配置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方式。长方形、三角形等方式。(2 2)群状配置:也称簇式配置、植生组配置,是反)群状配置:也称簇式配置、植生组配置,是反映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映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的密度较大、群间距离较大。植株的密度较大、群间距离较大。(二)混交林培育方式(二)混交林培育方式1、混交林的应用条件、混交林的应用条件(1)培育目标: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及专用用材林等商品林的培育,要求早成材或增加结实面积,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便于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可营造纯林。(2)经营条件:经营条件好的地方,由于可通过人为措施来干预林分的生长发育,可营造混交林也可营造纯林。(二)混交林培育方式(二)混交林培育方式1、混交林的应用条件、混交林的应用条件(3)立地条件: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先烈的地方,如高寒、瘠薄、水湿、干旱、盐碱地等,只有少数适应性强的树种才能生长,只能营造纯林,除此以外的立地条件都可营造混交林。(4)树种特性:对于直干性强、生长稳定、自然整枝良好的树种,无需通过混交来改善林木干形,可营造纯林,当然这些树种也可营造混交林。2、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树种选择 选择混交树种,必须在考虑混交树种本身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能充分发挥其辅佐、护土和改土效能,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考虑下列具体条件。(1)混交树种应与主要树种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混交树种应与主要树种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也就是混交树种具有与主要树种不同的生补,也就是混交树种具有与主要树种不同的生态要求,不同的生长特点和根型。态要求,不同的生长特点和根型。(2)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美化效果和抗火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美化效果和抗火能力。2、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树种选择(3)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4)最好具有萌芽能力强,繁殖容易,以便在采)最好具有萌芽能力强,繁殖容易,以便在采种育苗、造林更新及调节种间关系后仍有恢复种育苗、造林更新及调节种间关系后仍有恢复成林的可能。成林的可能。(5)其成熟期最好与目的树种一致,以降低生产)其成熟期最好与目的树种一致,以降低生产成本。成本。3 3、混交方法、混交方法、混交方法、混交方法 混交方法是指参加混交的各个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混交方法是指参加混交的各个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方式。列方式。(1 1)株间混交:)株间混交:又称行内混交、隔株混交,是指在同又称行内混交、隔株混交,是指在同一行内,隔株种植一行内,隔株种植2 2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该方法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能够较好 地体现混交树种作用,即辅佐、护土、改土地体现混交树种作用,即辅佐、护土、改土作用。但种间矛盾出现早、且调节较难,施工麻烦。作用。但种间矛盾出现早、且调节较难,施工麻烦。多应用于乔灌混交类型。多应用于乔灌混交类型。(2 2)行间混交:)行间混交:以称隔行混交,是一种树种的单行与以称隔行混交,是一种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式,主要用于种间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式,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小的树种混交类型。种间关系容易调节,造林矛盾较小的树种混交类型。种间关系容易调节,造林施工简便,是一种常用的混交方法,适用于乔灌木混施工简便,是一种常用的混交方法,适用于乔灌木混交类型或主伴混交类型,也可用于乔木混交类型。交类型或主伴混交类型,也可用于乔木混交类型。3、混交方法、混交方法(3 3)带状混交:)带状混交:是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的“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种植的混交方式,主要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大的树种之间的混交造林。其种间关系发生得比较晚,良好 的混交效果多出现在林分生长的后期。施工简单方便,常用于乔木树种混交或主伴混交类型。有时为削弱伴生树种的竞争能力,可将伴生树种改成单行种植,形成过渡混交类型。(4 4)块状混交:)块状混交:是将一个树种栽成一小片,与另一个树种栽成的小片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有规则式和不规则式块状混2种。3、混交方法、混交方法(5 5)植生组混交:)植生组混交: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距较远的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的小块相混交的方法。种间关系出现较晚,易于调节,但施工麻烦,一般仅用于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和治沙造林。(6 6)星状混交:)星状混交:是将一种树种的少量植株分散地与其他树种的大量植株栽植在一起的混交方法,或栽植行内隔株(或多株)的一个树种与栽植成行状、带状的其他树种混交的方法。混交方法混交方法混交方法混交方法 1 1 星状混交星状混交星状混交星状混交 2 2 株间混交株间混交株间混交株间混交 3 3 行间混交行间混交行间混交行间混交 4 4 带状混交带状混交带状混交带状混交 5 5 块状混交块状混交块状混交块状混交 12345带状混交带状混交 行状混交行状混交行状混交(行状混交(22m)行状混交(行状混交(11m11m)4、混交比例、混交比例 混交比例混交比例是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百分比。混交比例是人为调节混交林种间矛盾、保证主要树种处于优势状态,提高林分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在造林初期伴生树种或灌木树种的比例应占25-50%,主要树种一般超过株数的50%以上。5、混交林种间关系调节、混交林种间关系调节三、造林方法三、造林方法 人工造林方法是按照造林时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材料不同而划分的方法。造林所使用的材料有种子、苗木、营养器官,相应的造林方法就有直播造林、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确定造林方法主要依据树种的繁殖特树种的繁殖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三、造林方法三、造林方法(一)直播造林(一)直播造林(一)直播造林(一)直播造林 直播造林直播造林是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上而培育森林是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上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也称的造林方法,也称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造林,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造林方法。方法。1 1、直播造林的应用条件、直播造林的应用条件、直播造林的应用条件、直播造林的应用条件 直播造林主要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要求土直播造林主要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杂灌草不太繁茂、鸟兽害及其他灾害不严重壤疏松、杂灌草不太繁茂、鸟兽害及其他灾害不严重地方;种子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地方;种子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种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造林树种。强,种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造林树种。三、造林方法三、造林方法(一)直播造林(一)直播造林(一)直播造林(一)直播造林2 2、直播造林的技术、直播造林的技术、直播造林的技术、直播造林的技术(1 1)种子播前处理)种子播前处理 为使直播造林取得良好效果,要求选用良种,在播为使直播造林取得良好效果,要求选用良种,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及拌种等技术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及拌种等技术施,其目的是促使种子快速萌芽、整齐出土,并做好施,其目的是促使种子快速萌芽、整齐出土,并做好病虫害和鸟兽害的预防工作。病虫害和鸟兽害的预防工作。(2)播种方法撒播:把种子均匀地撒在造林地上的方法。条播: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的行距进行条带状播种的方法。穴播:在经过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的行距和穴距挖穴播种的方法。块播: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小块状密集大量播种的方法,通常块状地面积在1m2以上。(3)播种量:主要依据树种特性、种子品质及单位面积上计划保留苗木的数量。(4)播种技术:主要要求播种均匀、放置方式得当、覆土厚度适宜。(5)播种季节:主要是春季播种。(二)植苗造林(二)植苗造林 也称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且可靠的造林方法。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且可靠的造林方法。1 1、应用条件、应用条件、应用条件、应用条件适用于大多数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适于各种宜适用于大多数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适于各种宜林地造林;节省种子,对种源少、价格昂贵的珍稀树种林地造林;节省种子,对种源少、价格昂贵的珍稀树种意义更大。但苗木移栽过程中因根系受损,对其生长产意义更大。但苗木移栽过程中因根系受损,对其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需经过苗木培育过程,造林成本高,所要生一定影响;需经过苗木培育过程,造林成本高,所要求的技术较高。求的技术较高。2 2、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整地质量、苗木规格及质量、苗木保护与处理、栽植技整地质量、苗木规格及质量、苗木保护与处理、栽植技术;术;(三)分殖造林(三)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部分营养器官部分营养器官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也称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也称分生造分生造分生造分生造林林林林,是有些树种的主要造林方法。,是有些树种的主要造林方法。1 1、应用条件、应用条件、应用条件、应用条件主要应用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造林主要应用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造林时要求土壤深厚湿润,母树来源丰富。时要求土壤深厚湿润,母树来源丰富。2 2、分殖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 插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课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