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法 儒儒 道道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古典文化,恒久弥香。自远古三皇五帝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上下五千年所传播出的传统思想至今仍让人如痴如醉。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璀璨的文明之光和恒久的思想启迪。彼之时,大争之世,列国纷争。诸侯群雄并立,天下豪杰四起。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以商鞅为首的法家、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各以其富含哲学与方法论的思想,在那个年代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百家之言,虽着墨于政治,或主张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或讲究无为自然、天道自行,但其中所表达的管理道理,对于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管管 理理此之时,科技进步,信息发展。21世纪的今天,经过古今中
2、外的商业演化,涌现出许多管理学著作。其中尤以彼德、德鲁克最为瞩目。然则,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等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在中国儒、法、道家典籍中总能找到丝丝印象。而在西方传为经典的X、Y、超Y理论及日本的Z理论,早已在彼时的商鞅、荀子、韩非等人的人性本善本恶的争论里有所体现。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儒、法、道家思想,蕴含着无尽的管理渊源。儒家、道家、法家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式管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巨大价值和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
3、诸子百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对后世政治制度、经济行为、礼仪风俗,衣食住行,科学技术等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成为历代君主,贤相名臣、治国、治吏、御人的利器。我以为:综合古今中外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辩证分析其中异同,管理的终极方略,可归纳为儒、法、道家思想大融合,具体体现为儒为本、法为用、道为基三个方面。一家之言,简述如下:如何从这座宝藏里发掘出适合现代企业管理之道,就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意思。一、儒为本一、儒为本一、儒为本以人为本,建立规范,加强教育,重视人的作用。儒家,由孔子创立,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人物,以四书五经为代表作,主张以人为本、王道仁政,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4、仁治、礼治、德治和人治。仁治1、仁治。所谓仁治,以“仁”为核,讲究“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以人为本,关心客户与员工,注重换位思考。在管理中,企业客观看待人性至关重要。看到人性中的善端,就能信任、授权和奖励,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看到人性中的恶端,就能约束、监督和处罚,让人们自我约束、克服怠惰、避免堕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企业有社会责任感,不仅关心自身,也关心客户、关心员工,强调管理的换位意识,充分从客户和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礼治2、礼治。所谓礼治,就是建立国、家道德行为规范,以之为纲,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它给管理的启
5、示是企业应做好全面规范化管理,强调文化体系建设,用“礼”规范员工行为。在管理中,“礼治”就是进行全面规范化建设。笔者以为,“礼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包括企业组织架构明晰、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工作流程简便高效、员工位责权利清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等。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规范化的五个层面,即括组织规范化、流程规范化、制度规范化、文化规范化、信息规范化五个方面。德治3、德治。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提倡教化,反对“不教而诛”。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注重员工培训、制度宣导和文化统一,用培训和文化辅助管理推进,以德服人,从而达到最大管理。在管理中,讲究德治,就是注重价值观教育,强调企业制度
6、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与宣导,寻求员工的意识认同和自我约束,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推进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这是一种比强力推进、简单奖罚更为有效的方式。人治人治4、人治。儒家主张“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认为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好坏,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有治人、无治法”。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确保人岗匹配、贤者当位。在管理中,诚如儒家所说,人治不可避免,因为凡事皆须由人完成。正因如此,人的重要性才不言而喻。“人治”,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认识和发掘人的作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建设,注重职岗体系的完善规划,注重激励措施的综合运用,做到人岗
7、匹配,以使人当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其“人治”中的积极因素尤显可贵,值得现代管理借鉴。此外。儒家是一种入世治政之说,不消极、不逃避,正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法为用二、法为用以法为纲,用法治作为手段,推行全面规范化管理。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郑国子产铸刑鼎,颁布成文法;到战国初期吴起、李悝变法,法家始盛。法家分法、术、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人物。法治以法为核,讲究依法行事、事断于法;术治重在吏治,讲究因任授官,循名责实;势治,以势为要,讲究握法处势,法势结合。战国后期,韩非子集法家三派之大成,强调法、术、势三者兼
8、具。法家以法经、韩非子、商君书为代表作。综合来说,法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以法为纲、以法为纲、事断于法、事断于法、法由一统、法由一统、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不法常可。不法常可。1、以法为纲。在法家看来,法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具有“定分止争”、“兴功禁暴”的作用。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建立起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利,并协调统一。2、事断于法。法家认为“事断于法,国之大道也。”也就是说,人治不如法治,因为人治没有一定标准,随心而定。如果“事断于法”,就可“怨不生而上下和”。在管理上,由于人存在主观上的裁量与偏见,难免失真,标准不定。因此企业应以“法”为准,建立客观、量化的标
9、准化流程、规范化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法3、法由一统。法家主张“法由一统”,强调政出一门,由官府统一管制。在管理上,企业亦应统一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专门的规范化管理部门。这样,才能保证规范化的全面性、严谨性、统一性和实时性,才能最大程度上将规范化管理的效用发挥到最大。4、以法为教。法家指出制定法令必须明白易懂。在管理上,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应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宣导。更为重要的是,与规范化冲突的其他内容,都应该加以摒弃和消除,以免影响规范化管理的效果。5、不法常可。法家认为法无常可,须应时而变。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如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等,都应依时
10、而变、动态管理、实时更新,使之与实情相符。法 法 法 法 法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人心在变,一切都在变。“法”亦需应时而变。管理上,各种措施都应顺势而变。企业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管理。组织架构随情而变,职能分工应需而调,工作流程时时优化,规章制度多为损益,行为规范常有更新,这些都是为必要。三、道为基三、道为基以客观为基础,尊重规律,追求主客观辩证统一,做到无为无不为。道家,为老子所创,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作,主张无为。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道法自然、相对主义、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四个方面。1、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有其客观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道,而道源于自然、寓
11、于自然,故道法自然。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以客观为基础。尊重规律,不违背规律。在管理上,“道法自然”要求我们应以客观为基础,尊重自然规律,而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尤其是不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管理措施不可急功近利,不搞“浮夸风”,要实实在在去做好工作。2、相对主义: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及其运行规律都是相对的,无为即是有为,无用也是有用,二者对立统一和相互转换。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辩证看待管理,决策行动时应多方面综合考量,而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进行管理。在管理上,相对主义要求我们不可片面、孤立、静止的看待问题,而应该学会全面、联系、动态的思考,从而多方面综合考量,以做出正确的决策。3、天人合一:道
12、家主张天人合一,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追求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对主观能动性不夸大、不贬低,让管理行为符合管理规律,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在管理上,讲究“天人合一”,就要求企业在推行管理时应不断探索和认识管理规律,使自身的管理行为符合管理规律。体现出来,就是管理行为要合法、合理、合情,不夸大、不贬低主观能动性。4、无为而治:道家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主张无为而治,就是最好的管理。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顺其自然,处事低调,懂得授权与集权,各司其职,不擅自越级、越权,力求以最简单、最自然、最朴实的
13、方法进行管理。在管理上,讲究清静无为,就是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返朴归真,用最简单、最自然、最朴实的方法进行管理,不妄为、不胡为、不折腾,从而减少内耗,消除障碍,提高效率,达成目标。法法 儒儒 道道由于儒、法、道家思想各有优劣,互有短长,单一而论,都将失之片面,是以上述三个方面应综合辩证来看,儒为本、法为用、道为基,绝非孤立存在,而应相互连贯、互为补充、辩证认识、融合使用。法法 儒儒 道道首先,各家思想均有互通联系之处,相互连贯,互为补充。真正而言,它们并没有根本的冲突,都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道家道法自然,是指导管理的最高理论。从根本上把握事物本质,洞察管理精髓,是避免管理陷入主观主义、
14、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指南针。儒家以人为本,是展开管理的根本理念。失之人本,管理就会误入歧途。法家以法为纲,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以法为纲,才能为管理建立秩序。道家“无为”,谓“上善若水”;儒家“仁义”,学水之品格;法家法治,依法顺势用术。其中过程,俱推崇兵法、运用策略。法 儒 道其次,各家思想似都有偏颇之处,甚至形成观点对立。这与各自侧重点有关。根本上讲,实质都是相通的。就现代管理而言,如果加以辩证认识,就能做到融合使用。道家清静无为,非听之任之,而是顺其自然,讲究不妄为、不胡为、不折腾。这合于儒家“有为”。有序则无为,无序则有为。管理之有为无为,以秩序构建为要。儒家以人为本,非估息纵容。
15、本恶为人性弱点,本善为人性优点,看似对立,实仅角度不同。管理之人本善恶,就是要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控制人性弱点,激发人性优点。法家讲究法治,亦主张激赏。法之制订,从人本出发,依据人性善恶,建立法制。儒家讲究礼治,亦认同约束,即礼教规范。礼与法是管理两面,结合起来就是隆礼重法。儒家讲究德治,反对“不教而诛”。法家讲究法治,反对“不宣之法”。二者都主张教育,只是儒家重礼德,法家重法制。管理,就应该注重培训与宣导等,让制度规范公开、透明,让文化礼仪、道德操行等都得以宣扬。法儒道法儒道 管理管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辩证地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进行联结贯通,做到以儒为本、以法为用、以道为基,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