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224080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2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1 计量法制要求 2 技术能力要求 3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一、计量法制要求一、计量法制要求一、计量法制要求一、计量法制要求1 1 总则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体系”)应符合应符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2 2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

2、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c)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d)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e)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3 3 计量人员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4 4 计量标准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

3、应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5 5 强制检定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4.6 4.6 特定要求特定要求4.6.14.6.1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从事计量器

4、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6.24.6.2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量监督规定的要求。的要求。4.6.34.6.3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督规定。二、技术能力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 1 总则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

5、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2 2 检测能力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a)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b)b)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c)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d)d)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程的要求。3 3 检测水平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

6、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a)a)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b)b)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三、测测 量量 管管 理理 体体 系系 测测 量量 过过 程程 和和 测测 量量 设设 备备 的的 要要 求求 引 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

7、果的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在本标准中,术语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

8、检验中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GB/T 19000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 1显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本

9、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要求”以正体字出现。以正体字出现。“指南指南”在相应的在相应的“要求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以斜体字出现。“指南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拟增加、节略

10、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GB/T 19001-2000的第的第7.67.6条款条款和和GB/T 24001-1996GB/T 24001-1996的第的第4.5.14.5.1条款。条款。引 言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1)1)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2)2)对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结果进行控制,确保超差对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结果进行控制,确保超

11、差 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过程方法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之一。过程方法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之一。本标准用于:本标准用于: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引 言 ISO10012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宜性1)1)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配备测量设备水平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配备测量设备水平和具有不同要求的组织均可以利用其建立的测量管具有不同要求的组织均可以利用其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理体系;2)2)适用于简单测量过程的

12、一般控制到复杂或关键测适用于简单测量过程的一般控制到复杂或关键测量过程统计技术控制;量过程统计技术控制;3)3)标准所指的测量过程除指常规测量活动外,还可标准所指的测量过程除指常规测量活动外,还可包括如设计、试验、生产和检验中具有特有形式包括如设计、试验、生产和检验中具有特有形式的测量过程;的测量过程;引 言4)4)本标准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适用于各相关方,本标准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适用于各相关方,包括采购产品的外部顾客,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从包括采购产品的外部顾客,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从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第三方;的第三方;5)5

13、)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测量设备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发挥和体它通过测量设备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发挥和体现企业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作用。现企业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作用。按照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计量工作,有利于满足其按照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计量工作,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引 言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 6.资源管理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5.管理职责 顾客测量要求 测 量 结 果 顾 客 满 意 8.4 改进输入输出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1 1

14、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量要求。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19001、GB/T GB/T 24001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

15、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入。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GB/T 15481(idt ISO/IEC idt ISO/IEC 1702517025)标准的要求。)标准的要求。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它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它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人员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1 范 围IS010012IS010012:20032003标准界定的范围标准界定的范围 a)a)测量过程的控制;测量过

16、程的控制;b)b)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准有助于一个组织符合标准有助于一个组织符合IS09001IS09001:20002000标准中标准中7.67.6监视和测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要求,量装置控制的要求,IS014001IS014001:19961996标准标准4.5.14.5.1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管理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作为这两个标准体系管理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作为这两个标准体系认证的一种重要的输入认证的一种重要的输入。标准与标准与ISOISOIEC17025IEC17025标准的关系标准的关系 ISOISOIEC17025IEC17025检验和校准

17、实验室的能力的通用要求检验和校准实验室的能力的通用要求是检定校准实验室认证标准,对测量过程、方法、环境、人是检定校准实验室认证标准,对测量过程、方法、环境、人员能力、数据处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员能力、数据处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ISO10012:2003ISO10012:2003标准标准不拟增加和代替不拟增加和代替ISOISOIEC17025IEC17025标准,仅可作为参考。标准,仅可作为参考。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18、,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000-2000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基础和术语 VIMVIM:1993 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BIPM、IECIEC、IFCCIFCC、ISOI

19、SO、IUPACIUPAC、IUPAPIUPAP、OIMLOIML)。)。2 规范性引用标准 引用标准所列出的标准为引用标准所列出的标准为 ISO9000ISO9000:2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基础和术语 1993199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 这两个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进行修这两个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进行修 正,因此,应查询最新的现行有效的文本。正,因此,应查询最新的现行有效的文本。3 术语和定义3.1 3.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3.2 3.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3.3 3.3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3.4 3.4 计量特性计量特性

20、3.5 3.5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3.6 3.6 计量职能计量职能3 术语和定义 3.1 3.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种相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种相 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将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每个过程和过程将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每个过程和过程 要素按照系统过程要求建立计量管理体系,要素按照系统过程要求建立计量管理体系,以发挥体系的整体作用。以发挥体系的整体作用。将将计量确认和测

21、量过程控制活动,按照系统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活动,按照系统 过程的构想进行整体实施过程的构想进行整体实施,可以达到各个过程可以达到各个过程 单独活动所不可比拟的效果。单独活动所不可比拟的效果。3 术语和定义 3.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测量是为了获得测量数据进行的一组操作,包括设备、环境、人员能力、程序、控制方法、监视等。测量过程是一个由未知测量信息到已知准确可靠测量信息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增值”过程。3 术语和定义3.3 3.3 3.3 3.3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measuring equipmentmeasuring

22、equipmentmeasuring equipment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1)1)测量仪器仪表;测量仪器仪表;2)2)基准测量设备和标准测量设备,即计量基准和工作标准器;基准测量设备和标准测量设备,即计量基准和工作标准器;3)3)测量用辅助装置,如测量用各种转换装置,稳压电源以及对测量用辅助装置,如测量用各种转换装置,稳压电源以及对加工产品的量值有影响的工装、膜具、胎具和定位器等;加工产品的量值

23、有影响的工装、膜具、胎具和定位器等;4)4)检验装置和测验装置,包括各种理化分析仪器和标准物质;检验装置和测验装置,包括各种理化分析仪器和标准物质;5)5)检定装置和校准装置;检定装置和校准装置;6)6)测量软件和测量测量数据计算软件;测量软件和测量测量数据计算软件;7)7)监视装置和记录装置监视装置和记录装置。3 术语和定义 3.4 3.4 计量特性计量特性计量特性计量特性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注注1.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测量设备通

24、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注2.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计量特性一般是指测量范围、测量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计量特性一般是指测量范围、测量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测量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测量可靠性等。测量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测量可靠性等。计量特性取决于测量设备本身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所用原计量特性取决于测量设备本身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所用原材料和原器件的质量。材料和原器件的质量。测量设备投入批量生产之前,应经过定型鉴定和型式批准,测量设备投入批量生产之前,应经过定型鉴定和型式批准,在使用之前应进行校准或检定。在使用之前应进行校准或检定。由于计量特性对测量结果有重要的影

25、响,因而也是测量设由于计量特性对测量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影响因素。备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影响因素。3 术语和定义 3.5 3.5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作。计量确认是一个过程。通常包括校准和检定、必要的计量确认是一个过程。通常包括校准和检定、必要的调整修理、再校准、验证其是否满足计量要求以及封调整修理、再校准、验证其是否满足计量要求以及封印和标记等印和标记等

26、7 7种操作活动。种操作活动。计量确认的目的是要确定测量设备能否满足预期使用计量确认的目的是要确定测量设备能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所谓预期使用要求是指测量设备特性满足顾客要求。所谓预期使用要求是指测量设备特性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的使用要求。计量确认的两个关键是:检定或校准、验证。计量确认的两个关键是:检定或校准、验证。3 术语和定义3.63.6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技术职能。计量职指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行政管理职计量职指实施

27、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技术管理职责,计量职能组织中应具有明确的能和技术管理职责,计量职能组织中应具有明确的职能、权限和地位。职能、权限和地位。4 4 总要求总要求总要求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28、(见图设备的计量确认(见图2 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见7.2)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7.1)。)。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4 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 要求;依据不符合计量要求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确定体系的范围内容;测量管理体系应由以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设备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组成;测量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测量管理体

29、系应按照组织的程序更改。5 5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管理职责 5.1 5.1 计量职能计量职能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5.2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5.3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5.4 5.4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5.1 5.1 计量职能计量职能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 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

30、其有效性。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5 管理职责 5.15.1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应明确计量职能部门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 定各级组织和人员岗位和职责。职责和权限可通过计量职能分配表、岗位职责、岗位作业 指导书等形式作出规定。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 持计量职能。企业计量机构可按“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的模 式自行设定。5.2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

31、量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5 管理职责 5.2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全面透彻地了解顾客的测量要求,从而正确的转化为全面透彻地了解顾客的测量要求,从而正确的转化为 顾客的计量需求;顾客的计量需求;将顾客的计量要求转达至整个组织,使所有的相关人将顾客的计量要求转达至整个组织,使所有的相关人 员正确理解并认真实施员正确理解并认真实施。测量能力应满足顾客的要求:测量能力应满足顾客的要求:1)1)所配备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所配备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2)2)测量过程的控制能力;测量过程的

32、控制能力;3)3)测量人员的操作能力;测量人员的操作能力;4)4)符合测量要求的环境条件;符合测量要求的环境条件;5)5)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方法、测量程序;6)6)测量过程的监视能力测量过程的监视能力 。5 管理职责 5.2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应向顾客、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可靠的证据证组织应向顾客、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可靠的证据证明测量管理体系满足了顾客规定要求。明测量管理体系满足了顾客规定要求。证明测量管理体系能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的证据包证明测量管理体系能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的证据包括:括:1)1)测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有效性和适宜性的

33、证据。测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证据。2)2)测量设备的校准、验证记录;调试或修理记录以及测量设备的校准、验证记录;调试或修理记录以及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记录。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记录。3)3)测量过程的受控和监视记录。测量过程的受控和监视记录。4)4)各种测量记录各种测量记录5)5)顾客满意度评价记录,特别外部顾客对满足其计量顾客满意度评价记录,特别外部顾客对满足其计量需求反馈信息的记录。需求反馈信息的记录。5.3 5.3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

34、定客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5 管理职责 5.35.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由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由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通过识别和分析企业计通过识别和分析企业计量工作的现状量工作的现状,确定和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可测量确定和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可测量的质量目标体系;的质量目标体系;制定的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或可审核性;制定的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或可审核性;确定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评价准则,形成程确定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评价准则,形成程序文件。序文件。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按照各有关部门进行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按照各有关部门进行分解并

35、在各级组织层层落实。分解并在各级组织层层落实。5 管理职责 5.35.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组织制定的质量目标至少应包括:组织制定的质量目标至少应包括:1 1)测量设备配备率)测量设备配备率 2 2)测量标准受检率)测量标准受检率 3 3)在用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在用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 4 4)在用测量设备周检合格率)在用测量设备周检合格率 5 5)测量设备完好率)测量设备完好率 6 6)高等控制测量过程受控率)高等控制测量过程受控率 7 7)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5.4 5.4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

36、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8 8章)章)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所有措施。5 管理职责 5.45.4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评价体系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管理评审是评价体系实现质量

37、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基本手段和方式。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基本手段和方式。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测量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审进行系统的评审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结果对测量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结果对测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目标进行必要的改进;管理体系和质量目标进行必要的改进;计量职能部门对管理评审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措计量职能部门对管理评审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措施应做好记录。施应做好记录。5 管理职责 5.45.4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要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在计量职能的组织 下,各相关部门对管理评审会的内容和议程做好 充分的准备,事

38、先编写好各部门应提交的书面报告。管理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会议应形成评审报告,对报告中提出的整改项目要进行跟踪和验证。6 6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资源管理资源管理 6.1 6.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6.2 6.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6.3 6.3 物资资源物资资源物资资源物资资源 6.4 6.4 外部供方外部供方外部供方外部供方6.1 6.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6.1.1 6.1.1 人员的职责人员的职责人员的职责人员的职责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 有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有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

39、6 资源管理 6.16.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6.1.16.1.1人员的职责人员的职责计量职能管理者规定测量管理体系所有人员及计量职能管理者规定测量管理体系所有人员及其岗位职责,并形成文件。其岗位职责,并形成文件。人员及岗位职责可用如下方法描述:人员及岗位职责可用如下方法描述:1)1)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图 2)2)体系职能分配表体系职能分配表 3)3)岗位描述岗位描述 4)4)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 6.1.2 6.1.2 能力和培训能力和培训能力和培训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人员具有可证明的

40、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充分和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充分和适宜的监督。适宜的监督。6 资源管理 6.16.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6.1.26.1.2能力和

41、培训能力和培训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任职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任职资格,业务能力和专门技能作出规定,并形成文件。资格,业务能力和专门技能作出规定,并形成文件。识别培训需求,计量职能的管理者确保实施培训。识别培训需求,计量职能的管理者确保实施培训。评价、验证培训的有效性;保存培训记录。评价、验证培训的有效性;保存培训记录。通过培训使员工应明白自己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通过培训使员工应明白自己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体系有效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体系有效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工作临时需要,使用未经过相应培训的人员,则应因工作临时需要,使用

42、未经过相应培训的人员,则应强调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监督,确保其工作能满足相应强调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监督,确保其工作能满足相应的要求。的要求。6.2 6.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6.2.1 6.2.1 程序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供。6 资源

43、管理 6.2.6.2.信息资信息资 6.2.16.2.1程序程序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应形成文件,这是建立测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应形成文件,这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应足够详细、结合组织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应足够详细、结合组织实际、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过确认。实际、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过确认。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控制要求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控制要求包括:1)1)程序文件必须经过授权人批准,确认有效;程序文件必须经过授权人批准,确认有效;2)2)文件的修订或变更也必须经过授权人批准;文件的修订或变更也必须

44、经过授权人批准;3)3)工作现场必须随手可得到受控的程序文件。工作现场必须随手可得到受控的程序文件。6.2.2 6.2.2 软件软件软件软件 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量结果有效。6 资源管理 6.2.6.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6.2.26.2.2软件软

45、件软件是指测量用软件和计算测量结果的软件。软件是指测量用软件和计算测量结果的软件。编制程序文件对软件进行控制,控制应包括对软编制程序文件对软件进行控制,控制应包括对软件的标识,编码、存档和使用控制。件的标识,编码、存档和使用控制。软件开发后和投入使用之前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软件开发后和投入使用之前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并经授权人批准。并经授权人批准。软件测试包括:程序检查和测量结果重复性检查软件测试包括:程序检查和测量结果重复性检查等。等。6.2.3 6.2.3 记录记录记录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应

46、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6 资源管理 6.2.6.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6.2.36.2.3记录记录记录是测量管理体系所有活动唯一的证据,因记录是测量管理体系所有活动唯一的证据,因而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进行控制而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记录的控制要求包括: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记录的控制要求包括:1)1)记录的标识记录的标识 2)2)记录的书写记录的书写 3)3)记录的保护记录的保护 4)4)记录的检索记录的检索 5)5)记录

47、保存期记录保存期 6)6)记录的处置记录的处置6 资源管理 6.26.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6.2.36.2.3记录记录 体系记录分类体系记录分类 1)1)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 a)a)体系文件体系文件 b)b)体系内审报告体系内审报告 c)c)体系评审报告体系评审报告 d)d)体系监视记录体系监视记录 2)2)测量设备与测量能力的记录测量设备与测量能力的记录 a)a)测量设备记录测量设备记录 b)b)测量能力记录测量能力记录 c)c)人员的操作能力记录人员的操作能力记录 d)d)环境记录环境记录 6 资源管理 6.2信息资源 6.2.3记录3)3)测量活动记录测量活动记录

48、a a)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检定的记录;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检定的记录;b b)理化分析人员进行理化分析的记录;理化分析人员进行理化分析的记录;c c)检验人员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检验人员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记录。记录。d)d)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记录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记录测量设备确认记录和测量过程控制记录在测量设备确认记录和测量过程控制记录在7.1.47.1.4和和7.2.47.2.4中有详细规定。中有详细规定。6.2.4 6.2.4 标识标识标识标识 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备和技

49、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与其它设备清楚地区分。设备应与其它设备清楚地区分。6 资源管理 6.26.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6.2.46.2.4标识标识标识是体系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涉及多方面标识是体系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一般为:的内容,一般为:1)1)测量设备的状态标识;测量设备的状态标识;2)2)体系文件标识;体

50、系文件标识;3)3)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的标识;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的标识;标识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标识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标识可以是单独标识,也可以是集中标识。标识可以是单独标识,也可以是集中标识。标识一旦丢失、损坏或超过时,其所标识的对标识一旦丢失、损坏或超过时,其所标识的对象为不合格测量设备或失效文件。象为不合格测量设备或失效文件。6.3 6.3 物资资源物资资源物资资源物资资源6.3.1 6.3.1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