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4)Chinas New Generation AI Technology IndustryRegio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2024 年 6 月 20 日系列研究报告目目录录一一、研研究究设设计计和和方方法法.1(一)研究方法.1(二)样本数据库.1(三)指标体系.21.企业能力.32.学术生态.33.资本环境.34.国际开放度.35.链接能力.46.政府响应能力.4二二、人人工工智智能能科科技技产产业业区区域域竞竞争争力力总总体体评评价价指指数数.5(一)综合排名.5(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61.企业能力评价指数排名.72.学术生态评价指数排名.73.资本环境评价指数排名.94.国际开放度评价指数排名.105.链接能力评价指数排名.116.政府响应能力评价指数排名.12三三、人人工工智智能能科科技技产产业业四四大大经经济济圈圈竞竞争争力力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13(一)总体排名.13(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13四四、中中国国人人工工智智能能科科技技产产业业主主要要城城市市竞竞争争力力评评价价指指数数和和典典型型城城市市分分析析.14(一)城市综合排名.15(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16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1一一、研研究究设设计计和和方方法法(一一)研研究究方方法法在研究中,我们把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兴起和发展是包括企业、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投资者、链接者和政府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中的涌现现象。多元创新主体互动所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本报告从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两个方面的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 6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区域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水平。(二二)样样本本数数据据库库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本报告构建了包括 12283 家人工智能骨干及一般企业、9759 个投资者(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1、438 所 AI 大学和 307 家非大学科研机构2、7435 家产业联盟、在中国境内召开的总计 2692 场会议、31 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 2281 项相关政策和 11382 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等在内的中国智能经济样本库3。表 1样本库结构样样本本类类别别2024年年样样本本量量2023 年年样样本本量量2022 年年样样本本量量人工智能骨干企业431122002200投资者975957225272AI 大学438438303非大学科研机构307307123人工智能产业联盟7435967781人工智能会议269223182162人工智能政府政策2281775657人工智能产业园区1138235071823通过实际调查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并建立样本数据库。样本数据库的数据包括两类:属性数据和关系数据。属性数据是指包括人工智能企业在1投资者的样本来自 4311 家企业关系数据中作为关系节点的投资方,包括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2AI 大学的样本根据教育部批准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名单确定,并依照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完成数据更新。非大学科研机构的样本是人工智能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表现活跃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及新型研发机构,根据 2023 年论文及专利情况完成更新。3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至 2023 年 12 月。其中,产业联盟包括国家和地方成立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联盟和组织,主要根据网络公开数据筛选。会议是指在中国境内召开的人工智能类会议。政策指各地政府出台的规划、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政策信息,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重点城市的政府官网。产业园区包括国家和地方成立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园区,主要根据网络公开数据筛选。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2内的创新主体的成立时间、所属地区和销售收入等方面的信息;关系数据则是指样本企业与其他节点发生的关系和互动规则方面的信息。(三三)指指标标体体系系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 6 项一级指标和 10 项二级指标分别为:企业能力方面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创新能力、学术生态方面的 AI 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资本环境方面的融资和投资、国际开放度方面的核心人力资本开放度和技术开放度、链接能力的链接者和政府响应能力的政府响应。在二级指标之下,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设立相应的 19 项三级指标。表 2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企业能力0.3223企业规模0.0645企业数量0.0645企业创新能力0.2578企业专利数0.1347基础和技术层企业数0.0525技术赋能关系数0.0706学术生态0.2134AI 大学创新能力0.1067AI 大学数0.0688平均国际论文数0.0116平均专利数0.0263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0.1067机构数0.0636平均国际论文数0.0138平均专利数0.0293资本环境0.2067融资0.1033融资关系数0.0155融资额0.0878投资0.1034投资关系数0.1034国际开放度0.0566技术开放度0.0566国际技术输入关系数0.0425国际技术赋能关系数0.0142链接能力0.1073链接者0.1073会议数0.0858产业联盟数0.0215政府响应能力0.0937政府响应0.0937产业园区数0.0703出台政策数0.0234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31 1.企企业业能能力力在企业能力评价中,选择了企业规模和企业创新能力 2 项二级指标和 4 项三级指标。其中企业规模指标由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指标构成。企业数指标使用12283 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测度。企业创新能力指标包括 3 项三级指标:企业专利数、基础和技术层1企业数和技术赋能关系数。企业专利数指标用各区域有效样本企业的专利数进行测度。企业层次指标使用各区域基础层和技术层样本企业的数量进行测度。企业技术赋能关系数指标则用各区域样本企业技术关系中的赋能关系数进行测度。2 2.学学术术生生态态学术生态包括 2 项二级指标和 6 项三级指标。2 项二级指标分别为 AI 大学创新能力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AI 大学创新能力指标包括 3 项三级指标,分别为 AI 大学数、平均国际论文数和平均专利数。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指标包括 3 项三级指标,分别为机构数、平均国际论文数和平均专利数。相关指标由本报告选取的 438 所 AI 大学和307 所非大学科研机构在各区域的实际分布数测度,发表论文总数由各区域有效样本的论文总数测度,拥有专利总数由各区域有效样本的专利总数测度。3 3.资资本本环环境境资本环境包括 2 项二级指标和 3 项三级指标。2 项二级指标分别为融资和投资指标。融资指标包括融资关系数和融资额 2 项三级指标。投资指标包括投资关系数1 项三级指标。其中,投、融资关系数量指标由 12283 家样本企业各区域投融资关系总数测度,而企业融资额指标用各区域有效样本企业的融资总额进行测度。4 4.国国际际开开放放度度国际开放度测度的是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设置了 1 项二级指标,即技术开放度。技术开放度包括 2 项三级指标:国际技术输入关系数和国际技术赋能关系数。国际技术输入和赋能数指标主要用 4311 家样本企业技术关系数据的区域分布进行测度。1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是指提供包括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智能芯片在内的基础技术和包括核心算法在内的核心技术企业。与应用层企业相比,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45 5.链链接接能能力力链接者是一类特殊的创新主体和活动,它通过把包括企业、开发者、大学、非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链接起来,促进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智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区域链接者的活跃程度往往反映一个区域智能经济创新和发展的活力。链接者评价指标包括会议数和产业联盟数 2 项三级指标。会议数指标用区域内举办的智能会议的数量测度,产业联盟指标则用区域产业联盟的数量测度。6 6.政政府府响响应应能能力力政府响应能力指标测度的是政府在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积极引领和推动作用。政府响应能力指标包括 2 项三级指标:产业园区数和出台政策数。产业园区数是用近年来各地方规划和建设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园的数量进行测度。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5二二、人人工工智智能能科科技技产产业业区区域域竞竞争争力力总总体体评评价价指指数数(一一)综综合合排排名名从 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福建省,评分依次为 96.58、94.74、87.27、85.58、84.60、73.99、70.59、69.08、67.25、66.28。排名第十一至第二十位的省市依次是湖南省、天津市、辽宁省、陕西省、河南省、重庆市、河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吉林省,属于第二梯队,对应评分依次是 64.96、64.41、64.39、61.99、59.92、58.75、56.71、51.48、50.78、49.59。图 1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综合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6(二二)分分项项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表 4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分项排名省市(排名)综合评分企业能力总评分学术生态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链接能力总评分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北京市1111116广东省2222231上海市3353324浙江省4444453江苏省5535542山东省6678665安徽省7761171210湖北省88146877四川省91012121188福建省10917710139湖南省1111159121111天津市12121110131416辽宁省131381691020陕西省141691815913河南省15151313191612重庆市16141814161518河北省17171615172115黑龙江省18191920231823江西省19182317271914吉林省20221021272224云南省21212419262021贵州省22202524142317广西壮族自治区23242228181719山西省24252129222422甘肃省252620252725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6232622242928海南省27292726202625内蒙古自治区28282823272726宁夏回族自治区29273030242829青海省30312927273030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7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位于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从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分项排名来看,北京市在企业能力总评分、学术生态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和链接能力总评分五个方面均位列全国第一,在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方面排名第六;广东省在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方面排名第一,在企业能力总评分、学术生态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四方面位列全国第二位,在链接能力总评分方面排名全国第三。上海市在链接能力总评分位列全国第二位,在企业能力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三个方面均位列全国第三位;浙江省在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位列全国第三,在企业能力总评分、学术生态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位列全国第四;江苏省拥有较强的政府响应能力和学术生态能力,排名分别为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1 1.企企业业能能力力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2024 年企业能力评价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福建省和四川省。企业能力评价指数评分依次为 32.13、31.63、29.04、27.86、26.49、22.98、21.95、21.34、21.25、20.75。图 2企业能力评价指数区域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82 2.学学术术生生态态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2024 年,学术生态评价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辽宁省、陕西省、吉林省。学术生态评价指数评分依次为 21.05、18.52、18.47、17.21、16.97、16.32、15.43、15.33、15.32。图 3学生生态评价指数区域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93 3.资资本本环环境境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2024 年,资本环境评价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福建省、山东省、天津市和湖南省,资本环境评价指数评分依次为 20.67、20.31、19.24、19.04、17.95、16.89、16.32、16.25、15.64、15.54。、图 4资本环境评价指数区域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104 4.国国际际开开放放度度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从 2024 年国际开放度评价指数区域排名看,前十名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辽宁省和福建省,评分依次是 5.66、5.48、4.94、4.70、3.89、3.16、2.80、2.77、2.63 和 2.54。图 5国际开放度评价指数区域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115 5.链链接接能能力力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从 2024 年链接能力评价指数区域排名看,前十名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辽宁省,其评分依次为 10.29、9.48、9.44、9.26、8.73、8.59、8.32、8.30、8.17、7.88。图 6链接能力评价指数区域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126 6.政政府府响响应应能能力力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从 2024 年政府响应能力评价指数区域排名看,前十名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北京市、湖北省、四川省、福建省、安徽省,评分依次为 9.37、8.54、8.05、7.60、7.57、6.78、6.75、6.70、6.66、6.50.。图 7政府响应能力评价指数区域排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13三三、人人工工智智能能科科技技产产业业四四大大经经济济圈圈竞竞争争力力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一一)总总体体排排名名表 5四大经济圈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依据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 6 项一级指标的排名情况,本报告对四大经济圈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表 5 列出了四大经济圈的综合排名和各项一级指标排名情况。其中,长三角地区总评分 98.41 分,位列四大经济圈首位;京津冀地区总评分 95.9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地区总评分 91.09 分,位列第三;川渝地区总评分 70.17分,位列第四。四大经济圈的综合排名较 2023 年没有发生变化,区域竞争力格局趋于稳定。从 6 项一级指标的评分和排名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在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五方面均位列四大经济圈首位;在国际开放度方面位列第二。京津冀地区在国际开放度方面位列四大经济圈首位,保持了相对优势;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和链接能力方面排名第二;政府响应能力排名第三。珠三角地区在政府响应能力方面排名第二、在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和链接能力方面位列第三。与其他三大经济圈相比,川渝经济圈的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二二)分分项项评评价价指指数数排排名名从评价指标的分项指标排名看,京津冀地区在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投资、技术开放度三个分项指标位列第一,在企业规模、企业创新能力、AI 大学创新能力、融资、链接者五个分项指标位列第二;在政府响应指标中位列第三。长三角地区在企业规模、企业创新能力、AI 大学创新能力、融资、链接者和政府响应六个分项指标位列第一,在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投资、技术开放度三个分项指标中位列第二。珠三角在政府响应方面位列第二,AI 大学创新能力经济圈综合排名企业能力总排名学术生态总排名资本环境总排名国际开放度总排名链接能力总排名政府响应能力总排名长三角1(98.41)1(31.87)1(20.36)1(20.59)2(5.50)1(10.73)1(9.37)京津冀2(95.97)2(31.61)2(20.33)2(20.55)1(5.66)2(10.29)3(7.54)珠三角3(91.09)3(30.86)3(16.65)3(20.05)3(5.47)3(8.93)2(9.14)川渝4(70.17)4(21.73)4(14.27)4(15.99)4(2.67)4(8.50)4(7.00)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14位列第四,其他细分指标均位列第三。川渝地区在 AI 大学创新能力二级指标位列第三,其他方面有待加强。表 6四大经济圈分项指标排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企业能力企业规模2134企业创新能力2134学术生态AI 大学创新能力2143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1234资本环境融资2134投资1234国际开放度技术开放度1234链接能力链接者2134政府响应能力政府响应3124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