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秦汉时期化妆历史.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04984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5.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时期化妆历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秦汉时期化妆历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秦汉时期化妆历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秦汉时期化妆历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秦汉时期化妆历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妆简史 之之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第一节 秦朝秦朝(公元前秦朝(公元前221221年公元前年公元前207207年),是中国历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王嬴政从公元前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230年到前年到前221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

2、政策,大大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一、妆容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事物纪原由于秦朝的历史很短.仅仅15年。并且实行了法家的严刑峻法,把法家的功利主义与专制主义结合在一起,使得人民生活在极其残酷的压迫之下。因此,当时的劳动妇女对于化妆当是无暇顾及的,在文献中也很少有记载。惟有宫中的殡妃,生活优越,需整日妆扮以侍奉君主,才有化妆的可能。事物纪原中的“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一句,便可大致勾勒出当时的化妆是以浓艳为美的。二、发型在发式方面,秦俑的头发都是长发,复杂多样的发式均是用长发梳编而成,这和秦

3、人蓄留全发的习俗是分不开的。秦人尊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对发须极为珍惜,爱护备至。秦人不仅爱护头发,对头发的梳理也是异常精心的。据史料记载,秦有凌云髻、望仙九鬟髻、垂云髻等,三,衣着服饰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四、军队服装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当时秦军的风采 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襦,外皮彩色鳞甲,下着长裤,足蹬方

4、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为双鶡的深紫色鹖冠,桔色冠带系于颌下,打八字结,腋下佩剑。中级军官俑身穿长襦(或外披右衽褶服),外皮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裹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腰际佩剑。下级官吏佣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腿扎行滕,足穿浅履,一手持剑,一手持长兵器。第二节 汉朝汉朝是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220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两汉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

5、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一、发型在发式方面,虽然女子梳高髻依然很多,但多局限于宫廷苑囿。在民间则广泛流行椎髻与堕马髻等垂髻,既易于梳理、朴素大方,又妩媚迷人。这种垂髻的大流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是不多见的。而且,伴随着高髻与会髻的一绺“垂髾”,随风飘荡,缥缥缈缈,体现出汉代女性特有的一种飘逸、洒脱之美。1、堕马髻 此髻像人从马上坠落之势,形态优美,风靡京城,妇女纷纷效仿。梳椎髻的滇族妇女(云南晋宁石寨山二十号墓出土铜俑)2、分髾髻 发式在髻尾留髾或编辫,并加一

6、组织物为饰,垂于背部。可能是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3、九环仙髻 自秦以来在贵族中较流行。鬟,妇女梳成环状的发髻,所谓九环即将头发套成较多的环,以多为高贵。环中多以假发为饰,古称为“髢”。每个环顶部有细金属丝支撑,而且插饰珍珠、宝石等贵重装饰品。汉代的梳妆盒二、化妆品汉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陆上海上丝路的开通,使得化妆品的制作工艺得到长足进展,化妆品的原料也大大丰富。例如年代为西汉初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便出土有两个保存完好的妆奁,其中共放有大大小小九个盛放各种化妆品的小奁。内中化妆品的质地有粉状的、油状的和块状的。其具体配方和用途目前虽然暂时无法考证。但根据对汉代化妆史的研究,汉代化妆品的

7、品种已经非常全面,脂泽粉黛,一应俱全,基本上涵盖了化妆品的所有主要门类。(1)面脂面脂即涂面润肤的香膏,也可涂唇。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写:“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形容脸上涂上面脂之后,则柔滑如细腻平坦的石头一般。汉史游急就篇“脂”唐颜师古注曰:“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2)泽泽也称兰泽、香泽、芳脂等。是用以涂发的香膏。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曰:“香泽,香入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汉史游急就篇“膏泽”唐颜师古注曰:“膏泽者,杂聚取众芳以膏煎之,乃用涂发使润泽也。指以香泽涂发则可使枯悴的头发变得有光泽。汉枚乘七发:“蒙酒尘,被兰泽。”即指此物。(3)妆粉妆粉,即妆面用的香粉,有白粉、

8、红粉之分。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以粉傅面了,当时用的粉,多半是用米粉制成的。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铅粉。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四处求募“仙丹”,以期长生不老。烧丹炼丹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份为碱式碳酸铅。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者常被加工或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胡粉。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因此,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之粉,是不对的。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

9、生色,故又名“铅华”。除了白色妆粉外,汉代还有红色妆粉,用以妆颊。除了以粉傅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4)胭脂胭脂的历史非常悠久,对其起始时间,古书记载不一。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蓝花汁凝作燕脂。”但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则称:“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从已发掘的考古资料看,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梳妆奁中已有胭脂等化妆品。此墓主人为当时一位驮候之妻,墓年代大约为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距秦灭不过四十年时间。可见,至迟在秦汉之际,妇女已以胭脂妆颊了。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红蓝花亦称“黄蓝”、“红

10、花”,是从匈奴传入我国的。汉代以来,汉匈之间有多次军事力量的厮杀,如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的反击,匈奴右部浑邪王率众四万人归附于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归臣于汉朝;光武帝建业廿四年,驻牧于南边的匈奴日逐王比率众到王原塞归附。再加上官吏与民众间的交往,都为汉匈两民族文化习俗的沟通与传袭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胭脂”的制作、使用与推广,也正是在这种大交流、大杂居的历史背景下,渐渐传入汉朝宫庭和我国与匈奴接壤的广大区域的。史载汉武帝时,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国内,因花来自焉支山,故汉人称其所制成的红妆用品为“焉支”。“焉支”为胡语音译,后人也有写作“烟支”、“鲜支”、“燕支”、“燕脂”、“胭脂”的。在

11、汉代,红蓝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美容化妆材料已经广泛地进入了匈奴人的社会生活之中,故霍去病先后攻克焉支、祁连二山后,匈奴人痛惜而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除了用红蓝花作胭脂外,在江苏、海州和湖南长沙早期汉墓出土的物品中,还发现以朱砂作为化妆品盛放在梳妆奁里。朱砂的主要成份是硫化汞,并含少量氧化铁、粘土等杂质,可以研磨成粉状,供面妆之用。(5)眉黛即描眉用的石黛。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写:“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那么“黛”是什么呢?通俗文云:“染青石谓之点黛。”这样看来,黛是一种矿石,汉人叫做“青石”,也称作“石黛”。其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

12、”一类。因其质浮理腻,可施于眉,故后又有“画眉石”的雅号。这是中国的天然墨,在没有发明烟墨之前,男子用它来写字,女子则用它来画眉。石黛用时要放在专门的黛砚上磨碾成粉,然后加水调和,涂到眉毛上。后来有了加工后的黛块,可以直接兑水使用。汉代的黛砚在南北各地的墓葬里常有发现。在江西南昌西汉墓就出土有青石黛砚,江苏泰州新庄出土过东汉时代的黛砚,上面还粘有黛迹。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的汉代梳篦盒中,也发现了一已粉化的黑色石黛。(6)唇脂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也提到唇脂:“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说明点唇之俗最迟不晚于汉代。丹是一种红色的矿物质颜料,也叫朱砂。但朱砂本身不具粘性,附着力欠佳,如用它敷在唇

13、上,很快就会被口沫溶化,所以古人在朱砂里,又渗入适量的动物脂膏,由此制成的唇脂,既具备了防水的性能,又增添了色彩的光泽,且能防止口唇皲裂,成为一种理想的化妆用品。唇脂的实物,在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西汉墓葬中都有发现,出土时,还盛放在妆奁之中,尽管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色泽依然艳红夺目。(7)香料在妆饰文化中,对香的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自古女子妆品,无不含香。面脂口脂也称“香脂”,洗发之露称为“香泽”,妆面之粉称为“香粉”,而盛放梳刷镜篦、胭脂油粉的梳妆奁,又被称之为“香奁”,香料与化妆品是密不可分的。香料不仅可以芳香身体,使人未见其面,便可先嗅其香,起到一种妆容服饰所无法达到的神秘、诱

14、人之效。而且香料还有着驱蚊除秽、镇静安神、杀菌消毒等保健的功效。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就出土了众多的香料,今天可以辨认出来的有花椒、桂、茅香、高良姜、姜、辛夷、杜衡、藁本、佩兰等十余种,这些香料分别盛放在草药袋、香囊、枕头、妆奁和熏炉中,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用香习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从一号墓出土香料看,西汉初期贵族所使用的香料都为国产的香草,比较常见,并无名贵香药。因为它们是直接采自植物,故称为天然香料。这些香草风干后缝于香囊中佩戴尚可,用于焚烧的话,烧出来的烟并不会很香。而可供焚烧的香料,如乳香、沉香、檀香、郁金香、苏合香等,多为热带产物,不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后世的名贵香料主要靠从西域

15、和南海进口。汉武帝时期,在通西域、平南越之后,才打通陆上的丝绸之路,开辟了南方的海上交通。中国这时候才和世界取得较为广泛的联系,香料贸易也从这时起才提到日程上来。随着香料品种的增多,人们已开始研究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并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于是出现了“香方”的概念,即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合香”。从天然香料演进到合成香料,这是用香方式的一个重要发展。三、化妆造型汉代由于化妆品制作技术的成熟与对女性美观念的转变,使得妆型大大丰富,是中国古代化妆史从先秦的的素妆时代步入后世的彩妆时代的重要转折期。在面妆方面,由于红蓝花的引进,使胭脂的使用日益普及,妇女们一改周时的素妆之

16、风,而开始盛行各式各样的红妆。在眉妆方面,则一扫周代单调的纤纤峨眉妆,而创造出了许多颇为“大气磅礴”和“以为媚惑”的眉式。再加上花钿与面靥的趋于成俗,都显示出汉代女性对美的一种无拘无束的追求。而且,自汉以后至魏晋、隋唐,屡屡出现的男子涂脂敷粉的现象,既表明了化妆术的日益普及,也表明了这一时期人们对美的一种宽容之心。但从审美风格上看,汉代的妆型总体上还是以柔和典雅为美。(1)汉代面妆从汉代开始,女子们便不再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而流行起了“红妆”,即不仅止乎敷粉,而且还要施朱,即敷搽胭脂。汉时妇女颊红,浓者明丽娇研,淡者幽雅动人。依敷色深浅,范围大小,妆制不一,产生出各种妆名。如“慵来妆”,衬倦慵

17、之美,薄施朱粉,浅画双眉,鬓发蓬松而卷曲,给人以慵困,倦怠之感,相传始于汉武帝时,为武帝之妃赵合德创。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再如“红粉妆”,顾名思义,即以胭脂、红粉涂染面颊。汉代古诗十九首之二便写道:“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其俗历代相袭,经久不衰。(2)汉代眉妆两汉时期可以说是上承先秦列国之俗,下开魏晋隋唐之风,开辟了中国画眉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汉王朝时,涌现出了很多致力于修眉艺术的帝王与文人。在西汉以汉武帝为首,二仪实录说他:“令宫人扫八字眉”。在东汉则以明帝为魁,史称“明帝宫人,拂青黛蛾眉”。有了帝王的提倡,普通

18、士庶自然也跟着对女子的妆饰重视起来。著名的张敞画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据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京兆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与他有隙者向汉宣帝造密,宣帝召见并责问他,张敞答“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使宣帝很满意。从此这就成为流传久远的夫妻恩爱典故。另一位汉代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也是一位“眉痴”西京杂记说:“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如远山,时人效之,画远山眉。”(一本作“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这正所谓佳人才子,相得益彰了。后来汉成帝的爱妃赵飞燕,让她的妹妹赵合德也仿照文君“为薄眉,号远山黛”。可见修眉的风气的确盛行于两汉。汉代流行于贵族女子之中的眉妆,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八字

19、眉、远山眉和蛾眉之外,当属长眉最为流行了。长眉是在蛾眉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它的特点是纤巧细长。马王堆汉墓出土木俑脸上即是长眉入鬓。除长眉外,汉代妇女也曾画过阔眉(又称“广眉”、“大眉”),据说这种风气首先出自长安城内,后传遍各地。谢承的后汉书里就载有:“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的俗语,甚至“女幼不能画眉,狼藉而阔耳”。在文人作品中也有这类描述。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靓妆刻饰长眉联娟”。吴均与柳恽酬答诗中的“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都是对长眉的描写。由此可见,恢宏壮美的汉文化表现在眉妆上也同样是大气磅礴。从广州郊区汉墓出文物中的女乐形象上便可以看到这种眉式,颇有特色的是两边的女

20、乐眉形还不一边高。前面提到的八字眉便是在长眉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因眉头抬高而眉梢部分压低,形似“八”字而得名。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木俑即作此式。汉代还流行过一种惊翠眉,但很快被梁冀之妻发明的“愁眉”取代了。愁眉脱胎于“八”字眉,眉梢上勾,眉形细而曲折,色彩浓重,与自然眉形相差效大,因此需要剃去眉毛,画上双眉。后汉书梁冀传言:“(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这里的啼妆指的是以油膏薄拭目下,如啼泣之状的一种妆式,流行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几种眼妆之一。)此举影响很大。关于汉代女子妆眉的方法,除了描画之外,还需要借助工具修饰。汉刘熙释名释首

21、饰:“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即古人画眉是先拔去眉毛,然后再描画上去的。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五子漆奁中就发现有一把角质镊,长17.2厘米。镊片可以随意取下和装上,柄制作精细,并刻有几何纹饰。但是,古代女子也并不都是先拔去眉再画之的,只是画一些特殊造型的眉时,才不得己拔去,和现代人其实是一样。东汉时期汉明帝的明德马皇后端庄秀丽,东观汉记中记载:“她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可见,也有很多女性是崇尚眉型的自然美的。(3)汉代唇妆点染朱唇是面妆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因唇脂的颜色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故可改变嘴型。因此,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社会就出现了崇尚妇女唇美的妆唇习俗,如战国楚宋

22、玉神女赋:“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以赞赏女性之唇色如丹砂,红润而鲜明。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样式,一般以娇小浓艳为美,俗称“樱桃小口”,汉代即已成俗。女子在妆粉时常常连嘴唇一起敷成白色,然后以唇脂重新点画唇形。唇厚者可以返薄,口大者可以描小。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木俑的点唇形状便十分像一支倒扣的樱桃。(4)汉代面饰面饰,即粘帖或绘制于面颊上的妆饰,是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中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其在先秦时就已有滥觞,至汉代逐渐趋于成俗。A.花钿花钿,亦称面花或花子,是一类可以粘贴在脸面上的薄型饰物,大多以彩色光纸、云母片、昆虫翅膀、鱼骨、鱼鳔、丝绸、金箔等为原料,制成圆形、三叶形、菱形、桃形、

23、铜钱形、双叉形、梅花形、鸟形、雀羽斑形等诸种形状。当然,也有直接画于脸面上的,色彩斑斓,十分精美。花钿,也泛指面部妆饰,在这里特指饰于眉间额上的妆饰。面饰花钿之俗,在楚时已有之,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脸上就点有梯形状的三排圆点,在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当是花钿的滥觞。秦朝“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虎凤飞升。”说明秦时贴花钿已开始趋于成俗了。汉承秦制,又受楚文化影响至深,因此,花钿在汉代也应该有所承袭。B.面靥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涡,因此面靥一般指古代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古老的面靥名称叫“的”(也作“旳”)。指妇女点染于面部的红

24、色圆点。商周时期便已有之,多用于宫中。早先用作妇女月事来潮的标记。古代天子诸侯宫内有许多后妃,当某一后妃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而又不便启齿时,只要面部点“的”,女史见之便不列其名。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以丹注面曰旳。旳,灼也。此本天子诸候群妾当以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难)以口说,故注此丹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则不书其名于第录也。”即说的是此。但久而久之,后妃宫人及舞姬看到面部点“的”有助于美容,于是就打破月事界限而随时着“的”了,“的”的初衷便慢慢被美容所代替,成为面靥的一种,并传入民间。(5)汉代男子化妆化妆自古并不只是女人的专利,男子也有化妆,只是不似女子般繁复齐全而

25、已。汉朝时,不但女子傅粉,男子亦然。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汉书佞幸传中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傅脂粉。”后汉书李固传中也载有:“顺帝时诸所除官,多不以次,及固在事,奏免百余人。此等既怨,又希望冀旨,遂共作文章虚诬固罪曰: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这虽是诬蔑之词。但据浓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记:“若士人则惟汉之李固,胡粉饰面。”可见,李固喜敷粉当属实情。也可看出当时男子确有敷粉之习尚。虽然汉时男子敷粉属实,但或列入佞幸一类,或冠以诬蔑之词,说明男子敷粉自古便不为礼教所推崇。(6)汉代妆饰用香习俗

26、 香料的使用在汉代是涵盖生活的诸多方面的,如饮食、保健、宗教、防腐等都离不开对香料的依赖。但妆饰用香主要还是出自芳香身体内外的需要。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是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香囊里,将之佩戴在身上,香气就会更持久的保留。让身体散发动人的香气,紧紧依靠佩戴香囊还是不够的。在先秦时,古人就已经懂得在加热洗澡水的时候,将香草投入其中,煮成香喷喷的“香汤”,用来清洗并芳香身体。除了沐浴香汤,将香料参入化妆品,直接涂抹于身上则是更为重要的。自古女子妆品,无不含香。面脂口脂也称“香脂”,洗发之露称为“香泽”,妆面之粉称为“香粉”,而盛放梳刷镜篦、胭脂油粉的梳妆奁,又被称之为“香奁”为了身香,除了外用,

27、还有内服。应劭汉宫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含之。”即以鸡舌香掩盖口臭。四、衣着服饰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别复杂,有16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袍禅

28、(通“单”)衣深衣裙袴 汉代有“穷袴”,即有裆的裤。穷袴前后有裆,不可交通穿着。秦汉时期的士庶下伸出穿裙外,多穿裤和穷袴。第三节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影视作品秦汉时期的影视作品秦朝大秦帝国电影 神话电视剧 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吕不韦传奇寻秦记汉朝大汉巾帼大汉天子东方朔汉武大帝大秦帝国古今大战秦俑情吕不韦传奇寻秦记神话汉武大帝大汉天子大汉巾帼东方朔化妆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和美学内涵,也能从侧面反映化妆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和美学内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科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程度。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出当时社会的科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程度。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汉代,化妆品

29、的制作已经趋于成熟。不仅种类齐全,而且以得知,在汉代,化妆品的制作已经趋于成熟。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原料来源广泛,既有来自植物和动物,也有来自矿物;既有产自本土原料来源广泛,既有来自植物和动物,也有来自矿物;既有产自本土的原料,也有来自异域的原料。在化妆造型方面,由先秦时期流行的的原料,也有来自异域的原料。在化妆造型方面,由先秦时期流行的的的“粉白黛黑粉白黛黑”式的素妆向明丽典雅的红妆转变;在眉妆方面,由于式的素妆向明丽典雅的红妆转变;在眉妆方面,由于帝王与文人的提倡,出现了中国画眉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花钿与面靥帝王与文人的提倡,出现了中国画眉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花钿与面靥的使用也逐渐趋于成熟;香料

30、由西汉时期的天然香料过渡为东汉的合的使用也逐渐趋于成熟;香料由西汉时期的天然香料过渡为东汉的合成香料,由先秦时期的外用进步为汉代的内服;甚至连巍巍男子也加成香料,由先秦时期的外用进步为汉代的内服;甚至连巍巍男子也加入了脂粉大军。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化妆器具的制作,从马王堆一入了脂粉大军。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化妆器具的制作,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个妆奁来看,在西汉早期其制作已经相当精美齐全。号汉墓出土的两个妆奁来看,在西汉早期其制作已经相当精美齐全。可以说,汉代在中国化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期,没有汉代所奠定可以说,汉代在中国化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期,没有汉代所奠定的物质、观念与形式美的坚实基础,也就没有随之而来的化妆史上魏的物质、观念与形式美的坚实基础,也就没有随之而来的化妆史上魏晋盛唐的灿烂辉煌。晋盛唐的灿烂辉煌。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