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针灸的基础知识.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03941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7.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的基础知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针灸的基础知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针灸的基础知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针灸的基础知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针灸的基础知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针灸的基础知识针灸的基础知识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中医科针灸的基础知识针灸的基础知识一一、腧穴腧穴二、二、刺法刺法三、三、灸法灸法一、一、腧穴腧穴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的命名和主治作用 腧穴的命名 部位 作用 地貌天体 动植物等 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法 简便取穴法二、刺法二、刺法 刺法亦称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达到防病治病

2、的目的。二、刺法二、刺法1 1、针刺的工具:、针刺的工具:砭石九针现代针具1、针刺的工具针刺的工具砭石九针现代针具二、刺法二、刺法2 2、针灸前的准备、针灸前的准备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 消毒 体位体位二、刺法二、刺法3.3.毫针刺法毫针刺法二、刺法二、刺法3.3.毫针刺法毫针刺法(1 1)、进针法)、进针法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进针法进针法进针法进针法(2 2)、针刺的角度与深度)、针刺的角度与深度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直刺 斜刺 平刺(横刺)深度:

3、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3 3)、行针)、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3 3)、行针)、行针基本行针手法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搓柄法、摇柄法、震颤法等。(4 4)、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

4、刺入为泻法。呼吸补泻: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平补平泻:进地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5 5)、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留针: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一定时间者称为留针。出针: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一手持针,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针等手法将针拔出体外。3 3、异常情况的处理、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

5、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滞针: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3 3、异常情况的处理、异常情况的处理弯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断针: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

6、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血肿: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4 4、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尽可能采取卧位 怀孕3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

7、、腰骶部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均不宜针刺。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病人,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返回三、灸法三、灸法灸法是用干艾叶捣制成艾绒,然后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上熏灼,通过温

8、热刺激,起到行气通经、活血逐瘀、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灸法常用的灸法常用的灸法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艾卷灸 温针灸艾炷灸艾炷灸艾炷灸艾炷灸艾卷灸艾卷灸温针灸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作用一、疏通经络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最直接的作用。二、扶正祛邪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则和手段。三、调和阴阳三、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的治疗原则针灸的治疗原则古人对针灸的治疗原则曾作过深刻的概括,如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阴阳阳证宜针用泻法,或用疾刺法或刺出血。阴证宜用补法,用灸,宜留针。表里表证针灸宜浅刺疾出。里证宜深刺久留。寒热寒证可用留针或用补法,或用灸法,或针灸并用。热证宜疾刺出血,用泻法,不用灸法。虚实虚证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实证针用泻法或出血,以泻实邪。配穴处方原则配穴处方原则近部取穴远道取穴随证取穴常用配穴法常用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