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4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199341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4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4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4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4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4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测试(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考试时间:25分钟满分:4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卷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2分)1.表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是()图1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A.食盐B.烟花爆竹C.汽油D.罐装液化石油气3.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A.天然气B.氢气C.石油D.煤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图2所示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图25.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的是()A.ZnB.FeC.CaD.Na6.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

2、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B.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C.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7.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人体缺锌会引起贫血B.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C.封闭室内用燃煤取暖D.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8.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图3A.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

3、隔离可燃物C.实验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10.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需要一定能量。下列营养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蛋白质B.维生素C.糖类D.油脂11.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发生甲烷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A.戴呼吸面具B.准备灭火器C.通风并严禁烟火D.进矿井前先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12.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俗称可燃冰。我国科技人员已勘探到海洋中储存有大量可燃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B.可燃冰的开采需要

4、有计划地进行C.可燃冰中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D.可燃冰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卷非选择题 (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3分)将下列图标及其对应的含义连线。图414.(3分)文文一早就为父母准备了鸡蛋、高钙牛奶、全麦面包和苹果等早点。(1)蔬菜水果应适当多吃,它们是人体获取(填序号)的主要来源。A.蛋白质B.油脂C.维生素(2)人体铁元素摄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填“贫血症”或“佝偻病”)。(3)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品是(填序号)。图515.(3分)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属于化石燃料。(1)天然气是常用的家用燃料。若天然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黄色,锅底会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

5、风口(填“调大”或“调小”)。(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拼车出行,拼车出行的好处有(填序号)。A.降低出行成本B.减少汽车尾气排放C.减少使用汽油,节约能源D.降低交通压力,缓解拥堵16.(3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2)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MNP熔点/-1173 55044-259沸点/784 827257-253着火点/51037040580图6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填“合理”或“

6、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利用图6所示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填序号)。17.(3分)(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扇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图7 (3)小明用图7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向集气瓶中加入蒸馏水,振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科普阅读理解】18.(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在建筑火灾中,高温、有毒有害烟气是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第一大敌。建筑火灾的消防教育中常提及“要往低处逃生”,该策略是否合理呢?研究人员通

7、过蜡烛在亚克力密闭容器中燃烧模拟建筑火灾的场景,实验中蜡烛(含烛台)高度设计及放置位置(见图8)。在亚克力圆筒形容器壁垂直方向开3列小孔用于放置传感器。每列3个小孔,共9个。是氧气传感器、是二氧化碳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见图)。图8本实验实时测量不同高度的蜡烛同时在封闭容器内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使用手持技术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的变化,并呈现相应的曲线图像(见图9),为火灾烟流实验提供定量数据支持,进而分析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图9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甲分析,图像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的原因是。请再从微观角度解释曲线又升高的原因: 。(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

8、和毒气,相同温度下其运动路径与二氧化碳的运动相似,由图乙可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其原因是(填序号)。A.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B.高处蜡烛燃烧更充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C.蜡烛燃烧放热导致了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随着高温气流上升,二氧化碳气体也往上升(3)据图丙分析,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有何差异。(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物火灾时“往低处逃生”(填“合理”或“不合理”)。【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4分)在科技节上,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0(1)实验一中,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结合灭火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2)实验二中,若

9、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气燃烧,其原因是。(3)实验三中,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实验四中,在保鲜袋内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0.(2分)小明用图11装置做了“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石灰水中。据此实验回答问题。图11(1)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熄灭、石灰水变浑浊、_

10、(2)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21.(3分)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资料卡片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常用作防火材料。Na2SiO3的熔沸点均在1 000 以上,远高于纸的着火点。图12(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2)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 。(3)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滤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是。【科学探究】22.(4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3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棉花的着火点为150 。图13步骤:将U形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形管

11、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打开K2,关闭K1,向U形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U形管放入80 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步骤:打开K2,关闭K1,向U形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1)步骤的实验目的是。(2)步骤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3)步骤的操作及现象是。(4)步骤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参考答案】1.B2.A3.B4.D5.A6.A7.B8.C9.B解析实验中倒置的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与空气充分接触,继续燃烧,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中蜡烛熄灭都是因为隔绝氧气导致的,不是因为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导致的;实验中,稀

12、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将烧杯中的空气排出,使蜡烛因与空气隔绝而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10.B11.C12.D13.14.(1)C(2)贫血症(3)B15.(1)调大(2)CH4+2O2CO2+2H2O(3)ABCD16.(1)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不合理M和N17.(1)扇进去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促进碳的燃烧(2)生成黑色固体物质(3)氯气能支持铁丝燃烧(或2Fe+3Cl22FeCl3)18.(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所以蜡烛周围氧气含量减小蜡烛熄灭后,周围的氧气分子运动到传感器附近,使氧气

13、含量增加(2)C(3)高处温度比低处温度高(4)合理解析(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所以蜡烛周围氧气含量减小,蜡烛熄灭后,周围的氧气分子运动到传感器附近,使氧气含量增加,所以图甲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然后曲线又升高。(2)蜡烛燃烧放热导致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随着高温气流上升,二氧化碳气体也往上升,所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3)据图丙可知,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内高处温度比低处温度高。(4)建筑物火灾时,高处的温度高、二氧化碳及热烟气和毒气的浓度大,所以“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19.(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了氧气(2)蜡蒸气冷凝在玻璃管中(3)ABC(4)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20.(1)杯中液面上升,最终高于盘中液面(2)Ca(OH)2+CO2CaCO3+H2O21.(1)滤纸条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2.(1)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2)证明U形管中氧气已排尽(3)打开K1,关闭K2,向U形管中充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4)充入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