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题训练(四)
范围:主题五 时间:50分钟
一、 选择题
1.[2018·石景山期末]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下列有关“食不言”解释正确的是 ( )
A.说话需要力气,不利于保养身体 B.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C.有利于保护声带 D.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2.[2018·连云港]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须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3.[2018·南充]下列是“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B.人体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夜盲症
C.“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只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4.[2018·保定]下列关于食品安全及人体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芽的马铃薯无毒可以安全食用
B.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人体的各种反射都由反射弧完成
D.摄入碘过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
5.[2018·威海]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 ( )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感受气味的刺激
6.[2018·长沙]“O”型腿是佝偻病的轻度表现症状,影响人的外在形象。为预防“O”型腿,我们应保证身体获取足够的 ( )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锌的无机盐 D.含磷的无机盐
7.[2018·荆门]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胃腺、胰腺和小肠腺属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
B.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壁的单层上皮细胞,有助于小肠消化食物
C.人体为保证呼吸道通畅,会厌软骨除吞咽外均盖住喉口
D.平静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增大
8.[2019·顺义一模]连续发生的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小华归纳梳理的四个流程图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
C.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D.红灯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9.[2018·荆门]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各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一端连接小动脉,一端连接小静脉
B.左心房收缩将血液压送至左心室,此时,主动脉基部的瓣膜打开着
C.冠脉循环开始于主动脉基部,终止于右心房,为心肌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D.清晨,血液流经小肠壁后,O2减少,CO2增加,养料增多
10.[2018·金华]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ZT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ZT4-1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11.[2019·石景山二模]王先生的体检报告显示,他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王先生可能没有患病
B.王先生可能患了糖尿病
C.王先生的肾小球的功能可能异常
D.王先生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不足
12.[2018·保定]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 )
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13.[2018·连云港]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B.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生物资源无须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D.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
二、 非选择题
14.[2018·南充]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个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图甲是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某处的血管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ZT4-2
(1)组织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2)当外界气体与图甲中 (填字母)系统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会明显增加。
(3)在图乙中,血液流动的方向为b→a→c。①若c中为动脉血,则a可表示肺部毛细血管,b为动脉;②若c中为动脉血,则a可表示小肠处毛细血管,b为静脉;③若c中为静脉血,则a可表示肾小球,b为动脉;④若c中为静脉血,则a可表示脑部毛细血管,b为动脉。以上表述正确的个数有 。
A.1 B.2 C.3 D.4
(4)通过尿检,发现某成年人的尿液中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医生判断可能是肾脏中的 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请问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
(5)上述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主要是在 的调节下,各器官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15.[2019·延庆一模]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雪橇、雪车等项目在北京与河北交界处海坨山举行,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是举办高山滑雪比赛绝佳的场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滑雪运动是由多块骨骼肌参与,在 系统支配下,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运动员听到发令后迅速出发,感受器是 ,这属于 反射,该反射的中枢是在 。
(2)运动员在滑雪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滑雪时膝关节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关节具有既稳固又 的特点。
16.[2019·西城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尽力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这将惠及众多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均会引发病情。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图ZT4-3
Ⅰ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若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人是Ⅰ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患病概率会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摄入过多的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且缺乏运动,胰岛素虽然不断的过量分泌,但细胞对它敏感性下降,产生抵抗,所以相对于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显得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Ⅱ型糖尿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青少年在患病前会明显超重或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期暂时性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未来患Ⅱ型糖尿病及婴儿肥胖的概率,但是可以预防,且多数患者在生产后血糖水平能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很多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诊断。肾功能下降、肾脏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此外,视力下降、感觉减退、伤口不易愈合等问题也常见。严重时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并发症会导致死亡。
关于防治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遗传因素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远离糖尿病的有效做法。
图ZT4-4
(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 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 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 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图中[ ] 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中,因而形成糖尿,此过程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概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 中的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大量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5)生活中,我们除了积极预防糖尿病,也应尽力关爱糖尿病患者。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对于青少年来说,为预防Ⅱ型糖尿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
②请给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膳食的建议: 。
17.[2019·石景山二模]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药物递送技术,有望改变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现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分泌的 ,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Ⅰ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长期定时注射药物。
(2)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它是一种大分子物质,难以直接被人体的消化道 ,且在胃内还会被 酶分解破坏,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3)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注射器。口服进入胃后,微型注射器的针头弹出,将药物注射到胃壁内,最终进入胃壁内的 ,从而将药物运至患者全身。注射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受到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胃壁中缺乏相应的
(填“感受器”或“效应器”)。
(4)药物中的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合成的胰岛素结构相似,不会被人体识别为 而引发免疫反应。
18.[2018·潍坊]图ZT4-5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1~10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图ZT4-5
(1)过程a是通过 实现的。过程b表示 。
(2)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食物中的 ,人体分解该物质的场所有 。用餐后,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是 (填数字)。
(3)与原尿相比,尿液所含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4)有氧运动能够保障机体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外界氧气至少透过 层细胞膜才能被脑细胞利用。请用图中文字、标号和箭头写出外界氧气到达脑的途径: 。
19.[2019·朝阳二模]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都与压力有关。
(1)溶液的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的数目多少,血浆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形态至关重要。把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如图ZT4-6)。可知红细胞在浓度为 的NaCl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形态,在进行人体细胞观察、静脉输液以及临床上多使用这一浓度的NaCl溶液。
图ZT4-6 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
(2)左心室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推入 (填血管名称),同时对血管壁形成侧压,使血管扩张。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发生回缩,管壁的回弹压力再次推动血液前行。因此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连续的,且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静脉中的压力。
(3)气体总是由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由图ZT4-7分析可知,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内部的原因是 。据图ZT4-8可知,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氧气分压明显 ,血液成分的变化为 。
图ZT4-7 人体各区域气体分压梯度示意图
图ZT4-8 肺液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
因此,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需要机体内压力的动态平衡或调节,压力差是促进机体内物质交换的动力。
20.[2019·燕山一模]
人为什么会痒?痒了又为何会挠?最近,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衍刚带领团队补充了痒觉调控机制,解开了“痒觉—抓挠”恶性循环产生的奥秘。
痒觉的产生和其他的感觉一样,也要有适宜的刺激、感受器、传导通路和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当皮肤中的痒觉感受器(即感受的神经末梢)受到某些刺激时,一种被称为C纤维的特化神经末梢会把信息传递给脊髓,再上传到大脑形成痒觉(图ZT4-9)。痒的反射在人类早期就已产生,是原始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外界事物快速反射的系统之一,它的功能是保护性的,以防人的肉体受到更多的伤害。
孙衍刚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发现在大脑中存在一群表达速激肽的神经元,在痒觉引起的抓挠行为中,这群神经元被激活;而且激活这群神经元也控制脊髓水平痒觉信息的处理,引起小鼠的强烈抓挠行为。所以,这群速激肽神经元似乎是大脑中的“痒”神经元。
图ZT4-9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图ZT4-9为产生痒觉的过程,痒觉产生的部位在 。
(2)当我们的脸被蚊子叮咬时,会去抓挠,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该反射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 、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完成的。
(3)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没有表示出痒反射的反射弧中的 。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 的基本单位。表示速激肽的神经元,在痒觉引起的抓挠行为中被激活后产生可以传导的 。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多种食物。
3.A [解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A正确。人体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坏血病,B错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淀粉在人消化道的口腔部位就开始被消化,C错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及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多肽,在小肠内分解成氨基酸,D错误。
4.C [解析]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吃有毒的食物,A错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D错误。
5.B [解析]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6.A [解析]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7.D [解析]胰腺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A错误;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壁的单层上皮细胞,有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错误;人体为保证呼吸道通畅,会厌软骨除吞咽外均盖住食道的入口,C错误;平静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增大,D正确。
8.A
9.C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A错误。左心房收缩将血液压送至左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主动脉基部的瓣膜关闭,B错误。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途径称为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为心肌供应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C正确。清晨没有进食,血液流经小肠,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增加,D错误。
10.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的某种物质含量增加,A正确。血液流过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B正确;血液流经脑时,大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含量增加,C错误;血液流经肾脏,血液中的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饭后,小肠内分解淀粉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小肠,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D正确。
11.C
12.D [解析]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垃圾分类处理开始,从而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正确;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在全国各地大力实行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B正确;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废电池中含较多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果乱扔,有毒物质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D错误。
13.B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不高,A错误;正确的方式处理污水、垃圾,比如,污水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净化,达到再利用,这样做不但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B正确;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但是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我们对生物资源进行保护,C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所以多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服务,可以缓解空气的污染,D错误。
14.(1)小肠 (2)A (3)B (4)肾小球 右心房
(5)神经系统
[解析](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组织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就来自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
(2)图甲中A系统和循环系统中的箭头是双向的,所以A系统是呼吸系统。当外界气体与图甲中A呼吸系统发生气体交换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所以血液中氧气含量会明显增加。
(3)①若c中为动脉血,则a表示肺部毛细血管,b为动脉,正确;②如果a可表示小肠处毛细血管,经过小肠处的物质交换后c内流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b为动脉,错误;③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如果a表示肾小球,那么b血管是入球小动脉、c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在b、c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错误;④若a表示脑部毛细血管,经过脑部的气体交换后c内流静脉血,b为动脉,正确。所以表述正确的个数有2。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过滤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过滤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上臂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病变处的流动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部毛细血管。所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5)上述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各器官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15.(1)神经 耳蜗 条件
大脑皮层(或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2)收缩 灵活
16.(1)肠液 呼吸 (2)Ⅱ ⑤ 肾小管 (3)毛细血管
(4)子宫 (5)答案略,答题角度合理,观点表述恰当即可得分
17.(1)激素 (2)吸收 (胃)蛋白
(3)毛细血管 感受器 (4)抗原
18.(1)呼吸运动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2)淀粉(或糖类) 口腔、小肠 8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9 肺→5→C→D→6→9→脑
[解析](1)a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2)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能够消化淀粉的部位包括口腔和小肠,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里被分解为葡萄糖,在饭后一小时内,由于摄入一些糖类,从而使得8内血糖的浓度最高。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所含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人在呼吸时,空气中的O2与血红蛋白结合,要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各2层细胞膜,进入血液,再通过红细胞膜与血红蛋白结合,共穿过了5层细胞膜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氧气再依次穿过1层红细胞的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的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总共9层细胞膜,才能被脑细胞利用。题图中的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肺动脉,4是肝静脉,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肝动脉,8是肝门静脉,9、10是体动脉,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外界氧气到达脑的途径:外界气体→呼吸道→肺→肺泡外毛细血管→5→C→D→6→9→脑。
19.(1)0.9% (2)主动脉 大于
(3)空气、肺、血液和组织细胞处的氧气分压依次减小 升高(或增大)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析](1)由于0.9%的NaCl溶液与人体细胞液的浓度相同,所以浓度为0.9%的NaCl溶液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左心室收缩产生的压力可以将血液输送到主动脉;血液在体内流动的方向是由动脉流入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流入静脉,所以,动脉内的血压要大于静脉内的压力才能保证血液正常向前流动。(3)气体总是由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扩散,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气压依次降低,肺泡中的氧气分压大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静脉血中的氧气分压,所以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氧气分压大于组织细胞内氧气分压,所以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所以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内部的原因是空气、肺、血液和组织细胞处的氧气分压依次减小;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所以氧气分压明显增大,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0.(1)大脑(或大脑皮层) (2)非条件 关节
(3)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答全)
(4)结构和功能 兴奋(或神经冲动)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