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1587-2022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978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1587-2022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36T+1587-2022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36T+1587-2022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36T+1587-2022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36T+1587-2022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7.010 CCS F 0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2022-05-30 发布 2022-12-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5872022 I 目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教育机构所处的环境.3 5 领导作用.4 6 策划.6 7 支持.10 8 实施与运行.12

2、 9 绩效评价.12 10 改进.13 附录A (资料性)某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及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示例.14 附录B (资料性)某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进会示例.16 附录C (资料性)某教育机构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示例.17 附录D (资料性)教育机构主要用能系统运行维护示例.18 DB36/T 158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标准化研

3、究院、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晓岚、徐振亚民、王骋宇、张岚、白岩、谭伟力、唐涛、刘磊。DB36/T 15872022 1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教育机构建立、实施、保持、评价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指导建议。本文件适用江西省公共机构中的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内部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民办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4、,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9210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32019-2015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36713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GB/T 39710 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运行管理规范 GBT 39775 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76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DB36

5、/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DB36/T 1343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并领导教育机构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教育机构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仅覆盖教育机构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领导教育机构该部分的人员。注3: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管理教育机构。注4:最高管理者如某教育机构的党组织书记、校长或党组织委员会等。来源:GB/T 23331-2020,3.1.2,有修

6、改 3.2 能源管理体系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nMS DB36/T 15872022 2 建立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指标、措施计划和过程,以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管理体系。来源:GB/T 23331-2020,3.2.2 3.3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表述的,有关能源绩效的整体意图、方向和承诺的组织声明。注:本文件中组织特指教育机构。来源:GB/T 23331-2020,3.2.4,有修改 3.4 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 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注1:可针对组织的目标、能源指标和其他

7、能源绩效要求测量能源绩效。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的一部分。来源:GB/T 23331-2020,3.4.3 3.5 能源绩效参数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EnPI 由组织确定的能源绩效的度量或单位。注1:依据被测量的活动属性,能源绩效参数可能以一个简单的度量单位、比率或一个模型表示。注2:更多能源绩效参数的信息,可参考 GB/T 36713。来源:GB/T 23331-2020,3.4.4 3.6 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SEU 能源消耗量大和/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注1:主要能源使用的判定准

8、则由教育机构决定。注2:主要能源使用可能是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实验室器材、数据中心机房设备设施等。来源:GB/T 23331-2020,3.5.6,有修改 3.7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building area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一个自然年内,除交通工具用能之外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折算为标准煤的总和与建筑面积的比值。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2)。3.8 人均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person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一个自然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

9、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与用能人数的比值。注:人均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人(kgce/p)。3.9 单位建筑面积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per unit building area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一个自然年内,除交通工具用电之外实际消耗的各种电量总和与建筑面积的比值。注: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3.10 DB36/T 15872022 3 用能人数 amount of energy consumer 统计周期内教育机构在岗在编人员和长期聘(借)用的编外人员和工勤人员,及注册(登记)在校的学生(员)等平均用能人员

10、数量。注:教育机构用能人数的计算方法可参考DB36/T 1343-2020的附录B.2。3.11 约束值 limit value 保障教育机构正常运行前提下,所允许的相关能耗指标限定值。4 教育机构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教育机构及其所处的环境 教育机构应确定与其教育宗旨相关的、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包括:a)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如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国家和省创建节约型学校、绿色学校等要求;b)国家、地方政府节能工作要求,如教育机构能耗定额要求等;c)社会和文化环境需求,如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熄灯一小时

11、等;d)社会教学水平提高的要求;e)教学及科研等相关设备设施自动化程度的提升;f)办公、教学及生活用能设备设施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可包括:a)教育机构自身对能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b)教育机构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或参培人员节能意识构建程度和节能文化培育程度;c)教育机构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能力情况;d)教育机构应履行的教学功能、教学时间和办学条件等;e)用能设备设施及信息化程度等。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教育机构应确定与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了解其有关的需求和期望。相关需求和期望可包括:a)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设定的教育机构能耗定额要求;b)特定日期对教育能源使用的

12、相关要求;c)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对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要求;d)公众、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参培人员对能源使用的要求等。4.3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教育机构应在考虑标准4.1和4.2条款的基础上,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并确保与教育机构相适宜。边界主要考虑教育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地理位置和场所,应明确教育机构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功能等。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使用管理和后勤动力服务等。当能源管理体系包DB36/T 15872022 4 括多个办学场所(如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用餐区、图书馆、游泳馆、公共浴室、分校区等)时,应确保其具有明晰的边界和独立区域或独立系统实施能源

13、核算的条件,明确各能源供应及消耗的边界条件。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4.4 能源管理体系 教育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工作:a)最高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和认识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管理和遵守、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在办学、培训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c)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指标;d)了解与用能相关的内外部因素,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e)开展能源评审,并充分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不断提升能源绩效;f)提供必要的资源,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等体系文件;g)有效

14、控制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h)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同时,注重节能技术应用、用能行为规范的实施和宣传。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诺,以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a)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b)就有效的能源管理和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和传达;c)确保建立能源方针(5.2)和目标、能源指标(6.2),确保其持续改进并与国家、地方对教育机构的节能要求保持一致;d)确保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教育机构的教学过程;e)确保制定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并使其得以批准和实施;f)确保设

15、立能源管理机构(处、科室)并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指定能源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当教育机构自身不具有所在建筑的所有权时,应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明确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职责和权限等内容;g)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组织作用;h)确保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指导并支持教职工、学生及参培人员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改进做出贡献;i)确保教育机构的能源绩效参数准确反映其能源绩效;j)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k)确保定期组织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与监测工作,进行能耗指标核算、定额对比,评价能源绩效,促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l)确保建立和实施过

16、程,识别和处理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影响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变化。DB36/T 15872022 5 5.2 能源方针 教育机构应制定能源方针,在制定能源方针应考虑并确保:a)符合国家、地方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要求;b)适合于教育机构的现状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包括其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用能系统、教学及科研等服务过程的规模及服务性质等;c)为建立和评审目标和能源指标提供框架,并通过目标、能源指标、措施计划、相关运行控制程序的制订实施得以贯彻落实;d)体现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e)能源方针应形成文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f)能源方针应方便传达到全体教职工,并通过网络、宣传材料

17、、广播、内部办公平台等方式,展示给学生或参培人员及相关方;g)由于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法律法规要求、社会期望的进步、教育机构所在地公共建筑的改造更新等),需要对能源方针进行定期的评审,以保证其持续适宜和有效。5.3 角色、职责和权限 5.3.1 总则 教育机构应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宜由本级教育机构最高管理者担任,副组长宜由相关分管领导担任,组员可由机构相关部门(处、科室)负责人担任。教育机构应组建多部门或跨部门的能源管理机构(本科院校设处,其他学校设科、室),确定能源管理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职责、权限。5.3.2 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包括但不限

18、于:a)确保教育机构按照 GB/T 23331 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能源绩效(如: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情况,目标、能源指标及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等);c)确定内部各部门、用能单元节能管理的职责权限,并传达至各层次;d)组织制定并审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制度,组织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工作;e)结合机构自身情况,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提出目标和方针;f)组织审定和批准节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及年度节能计划等;g)组织审定教育机构年度各类能源消耗指标;h)组织召开必要的节能工作会议及对重要节能工作的布置

19、、检查、总结等工作;i)策划机构能源管理的人员能力建设等。5.3.3 能源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内部能源管理机构及岗位具体负责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保持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其职责可包括但不限于:a)负责搜集、传达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参与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节能相关工作会议,对内传导节能政策和节能工作要求,对外完成上级布置的节能工作;DB36/T 15872022 6 b)负责编写教育机构节能规划和节能工作计划等,并总结执行情况;c)组织识别重点用能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并制定有效运行维护的准则和实施方法;d)开展能源评审,确定并定期更新能源绩效

20、参数、能源基准、目标和能源指标,制定并实施实现目标及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组织技术改进方案的评估论证确保有效实施,定期组织对目标和能源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e)定期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符合性、效果性评价,定期组织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与监测等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工作,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使用效率分析、节能改造效果分析等;f)及时了解各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培训需求,并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g)负责机构内部与外部就能源管理相关事宜同其他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h)吸纳学生组织参与节能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对新入学学生开展节能知识培训、在学生中任命节能委员、组织

21、学生开展节能监督巡查等活动;i)提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教育机构应确定与4.1和4.2相关的风险和机遇,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并将措施融入、落实在日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教育机构应定期识别、获取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考虑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这些要求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完整性进行评审(见9.1),尤其是与教育机构建筑主体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使用功能的适宜性。当适用要求或机构自身发生变化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运行变化,招生规模、办

22、学理念发生变化,主体建筑产权、使用权和管理权限等发生变化等),应重新评价这些要求的适用性,并识别新增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通常包括:a)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其他的强制性要求;b)节能有关政策,特别是奖励与约束性政策;c)推荐性标准、技术推广目录等。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可参考附录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可参考DB36/T 1248-2020中附录A。6.2 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目标、能源指标的制定 目标、能源指标应在能源方针的框架下展开,可以建立能源消耗总量目标,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设备设施、管理活动、部门设定分项、分类目标和能源指标。目标、能源指标应与能源基准、

23、能源绩效参数保持一致,在机构层面、系统或区域层面、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建立目标、能源指标(6.4)。教育机构在制定目标、能源指标时,应满足江西省教育机构能耗定额约束值的要求。目标和能源指标一般可按管理年度来设定、形成文件并公布。制定目标和能源指标时应当规定统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根据主要能源使用的变化适时更新或调整目标和能源指标,以适应变化的要求。DB36/T 15872022 7 教育机构在制定目标、能源指标时应考虑:a)面临的风险、机遇及应对措施;b)适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其他要求;c)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的政策及工作要求,如江西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江西省公共机构绿色

24、办公行为准则等;d)主要能源使用及能源评审的结果;e)同类建筑能耗平均水平或能耗标杆;f)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g)技术、财务、教育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环境条件等。6.2.2 目标、能源指标的实现 为实现目标、能源指标,教育机构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措施计划。措施计划可是节能技术改造或节能技术(装备)应用,也可是能源管理改进措施。常见的教育机构措施计划一般涉及围护结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动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餐厅、科研及实验设备设施、公共浴室、公务用车等。在制定措施计划时,可考虑:a)兼顾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b)根据用能系统自身特点,参考用能系统内的最佳节能实践;c)可以是一个文件,也

25、可以是几个文件;d)可纳入教育机构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可将学生或参培人员纳入其中。措施和计划应切实可行,内容通常包括:a)责任部门及其职责;b)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c)资源保障;d)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限;e)预期效果及评估方式方法等。6.3 能源评审 6.3.1 总则 能源评审是策划环节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机构对自身能源管理及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调查与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影响能源绩效的相关变量,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过程。能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保持。6.3.2 能源利用状况的评审 6.3.2.1 数据收集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应结合能源种类和能源管理特点,

26、从以下方面收集能源消耗数据:a)利用外部机构能源审计、节能服务诊断的结果;b)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c)相关的能耗统计分析资料等相关数据。DB36/T 15872022 8 6.3.2.2 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可组织物业等相关部门,按照GB/T 32019-2015中4.4.3相关流程和内容,运用能流图、设备清单、统计模型分析等工具结合收集到的数据,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列出能源使用识别清单。分析内容主要包括:a)能源的供给状况,包括当前的能源种类、来源、价格和质量等;b)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6.3.2.3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及影响因素

27、、能效现状 基于用能状况分析,识别出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a)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人员,并确定其现状。人员包括教职工、学生或参培人员、第三方机构服务人员等;b)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变化因素,如在校生或参培人员数量的增加和在校时间的延长、能源品种的变化、天气的影响等;c)确定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d)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e)基于以上识别、分析,评价出主要能源使用,列出主要能源使用清单:f)分析确定主要能源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能源绩效现状。6.3.2.4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组

28、织运用能源审计、能效对标、专家诊断、最佳节能实践等工具和方法,结合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能源绩效的相关变量,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对这些改进机会进行分析,根据其重要性和可实现程度进行排序。根据评价结果形成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实施排序清单。评价和排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a)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b)影响能源绩效的程度;c)施工周期、安全及环境影响、技术成熟度、政府的采购要求及相关方要求;d)其他因素等。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可参考附录 B。6.3.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评审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组织搜集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开展遵守情况的检查,形成应

29、遵守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并形成遵守落实情况的相关记录。6.3.4 能源管理状况的评审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可组织物业管理、相关处(科)室,对照GB/T 23331对能源管理现状进行检查,查找相关管理文件、制度、管理职责及其执行情况与标准的差距,明确改进措施,并形成相关记录。6.3.5 能源评审的输出 DB36/T 15872022 9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将能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作为能源管理体系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以及目标、能源指标,并制定可行的措施计划,对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目标、能源指标

30、进行管理和控制。能源评审宜每年组织一次,其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必要时增加能源评审的频次。对能源评审识别出的能源使用及主要能源使用,根据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宜每半年进行重新识别和更新。6.4 能源绩效参数 教育机构应规定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的方法,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当能源基准发生变更时,或发现其他造成能源绩效参数不能有效反映能源绩效的状况时,应更新能源绩效参数。教育机构应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能源绩效参数。适用时,包括:a)机构层面能源绩效参数: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等;b)系统或区域层面能源绩效参数:空调系统能耗指标、照明系统能耗指标、

31、数据中心能效、实验室能耗指标、公共浴室能耗指标、游泳场馆能耗指标、高效节能型灯具(如 LED 光源)比例、满足国家能效标准的电器元件/变压器(如太阳能照明设备、光导照明设备)比例等。c)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能源绩效参数:实验或科研设施设备能耗指标、锅炉效率(排烟温度、锅炉氧量、灰渣可燃物、锅炉补水率)、建筑内部(垂直通道和楼梯)的热损失率、余热回收率、新风和排风系统的运行参数、风机效率等。d)在确定能源绩效参数值时,应考虑对其有影响的相关变量和静态因素,如:机构所处的气候带、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系统及设备设施的运行时间等。6.5 能源基准 教育机构应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能源基

32、准。教育机构在确定和评审能源基准时应参考以下历史资料:a)年度各种能源的消耗总量、综合能耗;b)教学、科研、实验、办公、图书馆、宿舍、餐厅、浴室等建筑楼宇面积;c)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d)各年度教职工、学生或参培人数统计和寒暑假期时间统计;e)各年度气候温度统计数据;f)各年度其他相关资料。教育机构应确定能源基准统计计算准则、评审原则和更新等规定并形成文件,以确保能源基准的有效性,便于开展能源绩效评价。教育机构应定期对能源基准进行更新,当组织管理架构、教育服务或主管部门的要求发生变化、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时,应重新制定能源基准。建立的能源基准应做到:a)与能源绩效参数相对应,

33、包括能够反映教育机构总体层面、系统或区域层面、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建立能源基准;b)反映基准期的实际水平;c)便于对比不同时期能源绩效的变化;d)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等。注:相关变量对能源绩效有显著影响时,应对其能源绩效参数值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更多关于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信息可参考 GB/T 36713。6.6 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 DB36/T 15872022 10 教育机构应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中影响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识别、测量、监视和分析(见9.1)。教育机构应制定并实施能源数据收集计划。计划要适合其规模(如建筑楼宇类别及数量、学生及参

34、培人数等)、复杂性、资源及其测量和监测设备。该计划应规定监测其关键特性所需的数据,并规定收集、保留这些数据的方式和频次。收集的数据应直接来源于独立运行设备或过程的计量仪表或账单。采集的数据应尽量详尽和准确,必要时,对部分耗能设备、配套设备进行必要的测试,以便后续的能源评估和分析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采集的数据应至少能够覆盖一个完整的制冷周期;数据频次至少为季度或更高频次,如月度或每周、每天统计的数据。适用时,收集数据的范围包括提供附属服务的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生活用房等。各个部门为实现其应尽的功能必须依靠不同设备或者系统,主要包括保障办公、教育环境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提供教育服务的实验设施设备

35、;提供生活热水的供热系统;提供其他服务的电梯、办公、生活、消防等其他系统。计划收集的(或适用时通过测量获取的)数据和保留的文件化信息应包括:a)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如空调机组效率、锅炉热效率、燃气量、燃油量、日照强度、天气状况等;b)与主要能源使用以及单位相关的能源消耗,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电耗、人均综合能耗、空调通风系统电耗指标,照明系统电耗指标,实验设备系统电耗指标,教学设备系统电耗指标、综合服务系统电耗指标等;c)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控制准则;d)静态因素(如适用),如机构内流动人员和固定人员数,教育类型,教育机构所在建筑层数、外窗类型、建筑物高度天窗类型、外墙类型、

36、运行时间等;e)措施计划中规定的数据等。教育机构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审能源数据收集计划,适当时更新。教育机构应确保用于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和可重现。应保留有关测量、监视和其他建立准确度和可重现性方法的文件化信息。7 支持 7.1 资源 教育机构应确定和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技能资源、数据收集基础设施和财务资源等。7.2 能力 教育机构确保人员认识能源管理重要性并对其能力做出规定,保证其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下胜任能源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或学生组织参与能源管理的,应确保其能力满足工作需求。教育机构应对与主

37、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相关的运行操作、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能源采购等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适用时,教育机构可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负责能源管理工作。教育机构应参照GB/T 23331的要求结合自身能源管理的需要,明确培训需求,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人员都经过相应培训并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培训可参考以下步骤:a)根据 GB/T 23331 和能源管理活动的需要,收集不同职能、层次、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由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编制年度培训计划;DB36/T 15872022 11 b)培训计划应明确对各类员工(含内审员)的培训内容要求、方式、

38、实施部门,应达到的目标和应具备的能力;c)培训可采用课堂教学、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并评价培训结果的有效性;d)建立培训档案并以文件化形式保存记录。7.3 意识 教育机构应提高教职工、学生或参培人员节能意识,使其意识到:a)作为教职工、学生应履行的社会责任;b)落实能源方针的重要性;c)自身对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目标和能源指标的实现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益处;d)自身活动或行为对能源绩效的影响;e)不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教育机构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员工节能意识:a)加强节能形势政策、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指标、节约能源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宣传教育;b)开展节能技术交流、节能知识竞赛

39、、节能先进评选、创建节约型机关等节能活动;c)依据教育机构用能特点,应建立人员行为准则,可包括:节能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教育及后勤管理人员用能准则、后勤服务人员用能准则、办公人员用能准则等。具体可包括:门窗通风、遮阳装置和空调运行的节能使用方式;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节能使用方式;实验、科研设备设施的节能使用方式;公共浴室洗浴设备设施的节能使用方式;天然采光和照明起闭的节能行为方式;采用自动办公,抵制过度包装盒一次性用品的节能行为方式;鼓励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禁止吸烟的行为方式;节约粮食的文明就餐行为方式;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环保行为方式等。7.4 信息交流 教育机构应确定与能源管理体

40、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确定交流内容、时机、对象、方式和相关方等。在建立信息交流过程时,应确保所交流的信息与能源管理体系中形成的信息准确一致且真实可信。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和GB/T 32019中信息交流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用于教育机构的信息交流工作指导办法。7.5 文件化信息 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和GB/T 32019中文件及记录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必要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记录,以确保运行的有效性。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包括能源管理总纲、程序文件和操作手册以及满足体系要求所形成的文件制度、规程及记录等。DB36/T

41、 15872022 12 教育机构应对文件及记录的编制、标识、审查、批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保存、评审和保存等过程做出规定。8 实施与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教育机构应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指标。涉及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可包括办公、教学、科研、实验、附属保障、后勤管理有关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消毒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和其他用电、用水、用气(汽)系统等。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中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用的运行控制文件,具体可参考附录D。8.2

42、 设计 教育机构应在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前提下,确保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阶段进行节能评估,确保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发现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提升能源绩效水平。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建筑、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新、改、扩建设计时,应考虑:a)GB 50189 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b)在对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时,应按 JGJ 176 的要求进行评价及设计;c)对教育水平产生的影响;d)所需能源种类、需求量、质量、价格、可获得性、经济性、环境影响、运输供应便捷性等因素;e)设备、系统的能源绩效参数、运行方式和运行状况、各系统和设备设施的匹配;f)采用节能新技术和方法,

43、推广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g)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h)节能改造时,考虑特殊区域(数据中心机房、实验室)能源供应需求等。8.3 采购 教育机构在采购对能源绩效具有或可能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设施时,应综合考虑能源绩效建立采购要求并告知供应商。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中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控制程序和评价准则对能源服务、运营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采购活动满足规定要求,可参考DB36/T 1248中表A.13示例。教育机构在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应满足GB 50189和JGJ 176和相关的要求。教育机构应严格实行

44、政府采购制度,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能源管理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服务、产品和设备,选择使用高效节能、节水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地方明令淘汰的用能服务、产品和设备。对于大型用能设备的选型,其对价格因素的评价,应考虑采购价格和预期使用寿命周期内的运行成本。9 绩效评价 9.1 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DB36/T 15872022 13 教育机构应对影响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测量、核算、分析与评价,并确定其时机和方法。教育机构关键特性的监视与测量可参考附录C。教育机构应监视、测量的内容至少应包

45、括:目标、能源指标及其措施计划、能源绩效参数、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运行过程。教育机构应按照GB 17167和GB/T 29149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确保主要用能系统设置独立的能源分项计量,对计量器具实施维护和校准(检定),使其符合预期用途,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教育机构应定期对监视、测量的结果实施分析与评价,当监视测量结果与预期结果有较大偏差时,应分析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和GB/T 32019的相关条款开展与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中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用于自身实

46、际的监视、测量和分析评价文件。9.2 内部审核 可参照GB/T 23331和GB/T 32019的相关条款开展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程序可参照DB36/T 1248-2020中的表A.15。9.3 管理评审 可参照GB/T 23331和GB/T 32019的相关条款开展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程序可参照DB36/T 1248-2020中的表A.16。9.4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当教育机构在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时,需明确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动态循环机制,其自身也需要进行绩效评价,以期为不断改进和调试能源管理体系提供明确的指向。宜参考GBT 39775对体系建设运行中各环节进行评价。10 改进 当

47、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未规定或未实施、未达到能源管理绩效要求时,即被视为不符合,应根据不符合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采取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教育机构可参照GB/T 23331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文件,发现不符合,并针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并证实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具体可参照DB36/T 1248-2020中的表A.17。DB36/T 15872022 14 A A 附录A (资料性)某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及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示例 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和应对风险机遇措施可参考表A.1。表A.1 所处环境识别和应对风险机遇措施表 组织环境 影响因素 影响

48、程度风险或可能的影响 机遇识别 学校 2019 年实际情况以及评价 应对措施 内部 节能目标 高 与学校的要求和发展有差距 制定合适的节能目标,持续节能 2019 年比 2018 年单位面积综合能耗下降了 2.1%,完成节能目标 继续加强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 内部 财务因素:基础设施 高 高效设备采购 采购高效节能设备,节约用能成本 设备均采用行业先进设备 采购设备时,考虑设备效率 内部 组织知识 一般 经验效率 员工经验较高 每年进行员工技术培训 加强培训力度 内部 人力因素 一般 影响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较高 无 人员补充以及制度补充 内部 过程或交付能力 一般 不足 超前完成任务 无 人员补

49、充以及制度补充 内部 内部员工满意度 一般 士气低落 满意度高,工作效率高 无 人员补充以及制度补充 内部 组织架构 一般 管理有死角 管理适宜有效 无 加强能源管理 内部 设备设施老化、报废 中 固定资产投资 及时淘汰老化或落后设备,节约用能成本 有淘汰的落后设备 制定淘汰落后设备计划表 内部 节能管理基础和企业节能文化建立、节能意识等 中 与学校的要求和发展有差距 节能文化和基础建设较好 节能管理基础比较一般 加强培训和节能意识 内部 学校中长期规划 高 相关方要求/能源效率/能源成本 制定能源方面中长期规划,长期节约能源 已经制定学校节约型公共机构中长期规划 按计划实施中长期规划 内部

50、能源中断应急计划 高 安全、绩效 制定能源中断应急计划,不影响办公 未有能源中断 考虑采购自备发电机 内部 创建节能领跑者 中 不满足节能领跑者创建要求 满足创建要求 2019 年已经开始建立节能领跑者 积极实施创建节能领跑者相关制度 DB36/T 15872022 15 表A.1 所处环境识别和应对风险机遇措施表(续)组织环境 影响因素 影响程度风险或可能的影响 机遇识别 学校 2019 年实际情况以及评价 应对措施 外部 电力供应(安全、稳定)高 安全,日常教育及生活等影响 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系统,减少上游风险。未有能源中断 考虑采购自备发电机 外部 天气影响 中 用电量增加 无 未发现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动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