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九)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类型一选择型探究1.2019荆州已知化学反应:X+YSO4Y+XSO4,根据此反应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金属铁B.Y一定是金属铜C.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D.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2.2019枣庄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没有明显现象,Y、Z表面有气泡产生,另取Y放入Z的盐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B.ZYXC.XZYD.YXZ3.2019黄石用盐酸与金属单质反应,探究锌、镁、铜的金属活动性。下列有关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图G9-1A.铜片表面可以观察到气泡B.锌片的试管比镁片的试管更热C.金属活动性由强
2、到弱顺序为:镁锌铜D.三支试管中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不同4.把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不反应,“”表示金属与盐能反应。溶液金属Z的盐溶液M的盐溶液X/Y/上述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M、X、YB.M、X、Z、YC.Z、X、M、YD.Z、Y、X、M类型二实验型探究5.2019毕节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查阅资料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对比实验编号操作现象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
3、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填“强”或“弱”)。(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猜测与探究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操作(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
4、l固体(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现象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结论氧化铝薄膜被破坏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推论Na+或能破坏氧化铝薄膜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结论与反思得出结论:前述猜测(填“正确”或“不正确”)。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参考答案】1.C解析X能够把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X不一定是金属铁,Y不一定是金属铜。2.B解析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没有明显现象,Y、Z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Z在氢前,X在氢后;把Y放入Z的盐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Y在Z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YX。3.C解
5、析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之后,不能与酸反应,无气泡产生;镁与盐酸反应速率比锌快,则镁片的试管比锌片的试管更热;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锌快,铜与盐酸不反应,则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铜;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需控制变量,则盐酸应等质量、等质量分数。4.C解析把X、Y分别放入其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X能够置换M、不能置换Z,说明XM,XXM;Y不能置换Z、M,说明YZ,YXMY。5.查阅资料 4Al+3O22Al2O3对比实验 (1)甲(2)2Al+3CuSO4Al2(SO4)3+3Cu强(3)甲实验中未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也含有水,无明显现象猜测与探究 Cl-无明显现
6、象结论与反思 正确解析查阅资料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对比实验 (1)甲实验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乙实验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对比甲、乙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乙实验中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Al2(SO4)3+3Cu;(3)小明同学的观点错误,否定的依据是甲实验中未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也含有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对氧化铝薄膜没有破坏作用。猜测与探究 (1)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加入氯化钠的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铜析出,说明Na+或Cl-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得出的结论是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因为氧化铝薄膜的保护作用,铝丝不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结论与反思 根据实验验证氯化钠可以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而Na+不能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则说明Cl-可以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