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创新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82038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创新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创新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创新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处在风口的“互联网+”时代,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要求。该文主要对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高校间跨校修读面临的困难,并提供一定解决思路,希望对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起到积极作用,为其他高校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参考。关键词:“互联网+”;多方协同育人;跨校修读;高校2020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引导学生主动选修线上优质课程。教育部在2021 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大力推动高校完善与网

2、上教学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校课程建设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经过近 10 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过 2020 年以来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一、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提出辽宁省教育厅近年来为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促使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探索新时代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早在 2011 年就启动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2012 年继续探索实践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模式。2014 年

3、 6 月,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的通知,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也开始了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试点工作。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经验和成果。2021 年,近 500 名高水平教师可跨省互聘,30 万大学生可跨校选修 1000 门精品课程。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日前联合发文,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协同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三省一区高等教育优质发展新格局。经专家审核,省教育厅审批,辽宁省 2022 年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4、省级立项 1445 项,其中各高校限额内一般项目 1025 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委托项目 395项,东北三省一区开放办学项目 25 项。这充分肯定了多方协同育人在线跨校修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如何利用好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如何优化教师的工作动力与教学效果、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高校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其面临的全新挑战。二、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意义在线跨校修读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理念的一种全新探索,是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全新产物。其依托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迅速、快捷、方便等特征,借助互联网开放性、多元性、随时性等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学习形式与学习内容

5、,让学生和教师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校学习选课,优化教学效果。(一)新时代下的必然当前“互联网+”生活模式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行各业,可以说人们早已适应和习惯数字化发展,但作为自古以来就有的教书育人模式,如果还循规蹈矩显然无法顺应时代潮流。早在 2012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顺应新政策、新时代和新环境,高校间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种模式是高校教育与数字化手段相融合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高校教学模式,可以共享优质教学资

6、源并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国从古至今都注重教育,教育历史悠久,经过时代演化,具有独特教书育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也大多采用讲授法,即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学生个体接受能力不同,知识吸收程度也不同。目前高校仍然沿用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与安排授课程内容时,往往选择以知识主线为脉络并辅以补充内容。这种方式扩充内容较少,授课内容大部分是对教材的基本讲解,课程内容标准化成为常态,学生大多没有深入理解课程知识体系并进行独立思考,教158/总第236期/2023/3教学互动师也不能从学生的

7、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手段不断丰富,课堂中加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如 PowerPoint、短视频等,但这些只是简单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主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实质改变。在“互联网+”生活模式下,发达的信息技术迫使高校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支撑如今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需求。所以更新教学手段、加强高校间的协同合作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未来的一种教育趋势。(三)增加教师教学工作创新力的重要手段新时代信息更新速度飞快,高校教师的教学资源也以较快的速度迭代更新。高校学生都是个性极强的个体,每天都在接收外界的最新信息,有时教师上一学期讲述的

8、案例和方法到了下个学期便不再完全适用。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是高校教师积累线上教学资源和吸收总结其他高校教师教学优势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协同合作整合资源,为自己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创新充实自身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三、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发展瓶颈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目前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但由于跨校修读学分模式复杂,以及高校间学生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使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发展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部门系统合作提出挑战。(一)多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辽宁省高校间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开展在宏观层面

9、涉及两所或多所高校间签订协议开展联合教学及最终教学成果认定等工作,在微观层面涉及学校内多个部门商定具体课程、教材版本、教学进度、考试形式等众多具体教学细节。协同合作跨校修读学分模式对高校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客观性难度。比如,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包括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校间以及高校与高校间的合作方式,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模式。协同合作开展跨校学分课程学习需要高校哪些部门参与,参与的高校各部门间又应该承担什么具体工作,这都需要高校间多个部门进行非常密切的沟通协作,才能将所构思的教学举措落实到位。在实践过程中,部门在承担本校工作之外,还要和合作院校进行沟通协作,无疑会增

10、加工作任务量和加大工作难度。高校间如何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学院各院系之间的协同能力,从而更快速有效地推进跨校修读工作顺利开展,这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二)教学体系及规章制度的改变辽宁省高校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一套完备且极具学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和规章制度,对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和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做出明确的指导与规范。采用跨校修读学分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高校间协同合作方案的实施势必会打破原有高校教学体系和章程。采用跨校修读学分模式,在课程安排、学生学分制定要求以及高校教师教学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制定详细规则。对于新规则没有以往案例可参考,

11、需要高校在协同合作实践中去摸索,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渐凝练出匹配跨校修读新教学模式的规章制度。除此之外,还应单独制定和实施跨校修读的具体实施准则,才能保证高校间协同合作跨校修读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辽宁省发展现状来说,多所高校共同制定新章程并实施还是具有挑战性的。(三)人力资源与经费的合理性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主要为线上课程,这涉及线上课程视频制作中所需人力以及资金等相关问题。在线课程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多方教师共同参与,大量占用教师的科研时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果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人力协调和雄厚资金支撑。现代教育模式发展更

12、新速度极快,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高校教师需随着实践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这样又会产生课程后期的维护成本。因此,如何协调好高校间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经费,是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又一道难题。(四)师生关系的重构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面授教育,学生一直以来也是接受这种有“温度”的师生交流,教师通过每次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来培养师生感情。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和思政课程的融入,教师会通过言传身教额外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等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随着更长时间的接触,教师的个人品格魅力也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跨校修读模式的在线教学势必会减少师生实际见面的机会,

13、在该模式下会强化知识的直观性传递,淡化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如何避免成为“屏幕教师”,如何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合理发展师生关系、增加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还需要深思。四、辽宁省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模式的创新思路(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大高校部门协同合作力度辽宁省教育厅自 2011 年以来便大力倡导和扶持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深入落实教学改革,采取新教育方法,联合开发教学资源。鼓励省内同类高水平院校的学科专业带领其他高校相同学科专业,组建教学合作组织。应加大高校间的协同合作力度,增加高校部门的探讨次数,通过经验总结明确各部门应负责的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合作方针,落实可持续发展

14、的合作方案,从而更加迅速有效地推动跨校修读工作顺利开展。(二)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辽宁省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结合实际,制订教师跨校互聘管理办法。运用“互联网+”教育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开展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省际和校际联训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考核,确保联训质量。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同时建立学分互认制度。辽宁省在高校间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校际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制订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为联合培养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三)整合优质资源,优化资金支出方案对于开展跨校

15、修读教学模式为高校带来的额外经费支出和159总第236期/2023/3/教学互动人力资源供给问题,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高校应完善教师工作量测算、绩效考核、报酬分配办法,激发高水平教师参与省际交流的内生动力。结合现有教育在线平台和教师创新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跨校修读课程的建设中来,共同开发精品教学资源,加强省级精品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共同组建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联盟,共同申报创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一流课程,协同开发精品课程、案例、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以点带面逐步实现高校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四)动态调整现有教学方案1.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

16、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自主性。目前辽宁省跨校修读学习平台的跨校修读课程一般采用视频讲授,学生可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在线学习,并可重复收看。课程每章均配有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以便检验听课的理解效果并加深记忆。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这种方式优化了教学方案,加强了学生参与度。课程还选取参与式教学法,即任课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提倡将在可行条件下进行实地考察作为完成平时作业的手段和方法。课程将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学习测试环节和实践环节等各个教学环节整合在一起,加强了教学效果。2.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17、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策略也需进行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将网络视频讲授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运用线上学习手段进行课程修读,这样教师往往无法瞬时答疑,不同于传统的一个教师负责所教授班级的模式。因此,需要建立答疑机制,实行学习平台答疑。高校协同合作的教学策略应该转变为成立相应课题小组进行学科线上授课答疑。一般要求平台教师至少在 48 小时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和回复,改善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这会缩小线下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模式的差距。在考核方面,借鉴线下课程成绩给定方法,将学生在线听课时间和回答问题纳入考核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通过合理设置课程进度,采取布置作业案例任

18、务的方式来检查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安排在线学习时间,避免在一般面授方法下可能出现的学生在期末突击学习的行为。五、结语辽宁省教育厅在 2011 年便推进“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间协同合作的新教育模式,通过多年公开课的打造工作,以及课程打造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推出跨校修读学分互认制度,增强了辽宁省高校间协同创新实力,提升了高校整体核心竞争力。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间课程共享、学分互认,这种模式既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课程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间接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高校间多方协同育人的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新途径,也是未

19、来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 余闯.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2):1.2 孟夏.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现状与对策研究 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8.3 蒋理.跨省跨校修读学分,如何落地是关键 N.光明日报,2021-06-23(2).4 范云霞,孙华,巴合提古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舆情分析 J.中国民族教育,2018(3):26-28.5 刘勇.东北三省一区共同推进高校开放办学 N.光明日报,2021-06-22.6 辽宁省教育厅,吉林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20、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 加强合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EB/OL.(2021-06-23)https:/ 纪常鲲,冯文艳,纪常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省大学生跨校修读学分为例 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8-99.8 丛俏.基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跨校修读研究 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2):167-169,177.9 方长源.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现状与对策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基金项目:跨校修读教学模式下的数字媒体教学实践研究;2022 年度辽宁传媒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课改立项课题。作者简介:赵国建,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