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故都的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75704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故都的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故都的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故都的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2/总第241期/2023/8教学互动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故都的秋为例衣飞洋(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摘要:审美能力,又称为艺术鉴赏力,指人对美的感知、欣赏、评价和创造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美育,就是打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各方面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也要求发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范文。在众多语文公共课和平常教学课堂中

2、,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赏析写作手法和体会作者感情上,而忽视了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美。笔者从改革教材助读系统、提高教师审美情趣、加强学生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写作实践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审美能力;核心素养;故都的秋;语文教学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1可见汉字当中蕴含着美,需要我们去发现,也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汉字之美的能力,即开展审美能力教学。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评价力和审美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审美欣赏和

3、创造的能力2。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作品分析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重难点,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与评价,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拥有认识美和评价美的能力。一、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创新意识,讲授的内容总是以考查重难点为方向,很少特意让学生体会文章美感。在讲授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即是如此,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一味地借鉴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的优美语句值得学生反复体味,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优美语句运用的写作手法上,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之美。(一)审美教学现状分析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忽略

4、美育已是一种普遍现象。首先,课堂教学上一味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教学过程也逐渐套路化,注重字词积累、文章阅读、结构划分、主旨归纳、课后习题,教学过程缺乏美感而且生硬枯燥,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课堂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发挥,导致学生缺乏个人审美经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得不到全面发展。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主体性的发展”中提及,教师角色已经发生转变,教师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与传授者,而是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显

5、现,要从让学生学习转变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是一种交往关系,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要让教学成为一种传递爱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二)故都的秋教学现状分析故都的秋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观看故都的秋网络公开课视频和对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本篇作品重难点分析的调查,发现故都的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缺乏创新部分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依据自己课前设计的问题,将问题答案灌输给学生,追求标准答案,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手法的分析和作

6、者情感的体验上,教学的重难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2.教学忽视学生美育部分教师在故都的秋课堂讲解中不仅仅忽视了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内容之美、结构之美,还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审美体验变得被动。例如,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对于故都之秋的喜爱,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为什么只让学生去体会故都之秋的143总第241期/2023/8/教学互动美?不可以喜爱和体会南国之秋的美景吗?这种具有针对性和限制性的学习使得学生缺乏思维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去感受和体会语文之美,只能被动地体会语言文字。二、故

7、都的秋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究(一)改革教材助读系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助读系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引导教师找到教学的方向和重难点,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于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其助读系统可以更多地增添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内容,可以从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方面入手3。在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方面,可以设置“教师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这类问题。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方面,可以摘出文章中重点句子或者段落让学生赏析,如对“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8、,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进行赏析,分析作者如何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来体会故都的秋,使得景物的描写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在审美创造能力方面,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描绘自己家乡的秋天。通过改革助读系统,增加助读系统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从而引导教师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建设,也加强了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意识。(二)提高教师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富有美感

9、效应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是提升教师审美趣味的先决条件。以往在谈到教师所具有的素质时,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审美品质,这与当时的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教师审美趣味的培养,首先,要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审美观念,因为其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起着导向和决策作用;其次,要从教师自身出发,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使教师认识到在新时代缺乏审美知识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抓好教师培训是培养和提高教师审美情趣的关键。时代不断发展,教师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因此,要把审美素质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加强师资

10、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等。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是提高教师审美情趣的重要保障。例如,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对教师审美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加强学生审美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1.诵读吟咏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熟悉,而且可以在情感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意境。在故都的秋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朗读、学生自读、音乐导读等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找一段名家朗读故都的秋的音频,这既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创造一个情景,引导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朗读

11、中感受故都之秋的景象,使得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在郁达夫的笔下感受秋之意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解释课文的意义,还能对文本进行朗读示范。教师朗读示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学习和审美活动之中。故都的秋是一篇充满悲凉秋意的写景散文,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朗读课文,感受秋之美景,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悲凉之美。通过名家朗读和教师朗读的示范,可以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次数。王崧舟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大量采用自主朗读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会一点一点加深,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领会全文的深层含义5。就算学生一开始不懂文章的含义,不懂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但在反复的诵读中其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会慢慢加深,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更深层次的意蕴。因此,学生通过朗诵,能够更好地体会故都的秋的深层含义。2.想象联想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或恢宏、或细腻、或悠远、或沧桑,细细体味,会得到更多的感悟与共鸣。但是有一些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是隐晦的,需要学生借助想象联想才能体会6。在分析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以教师动情的朗读为支架,去想象郁达夫笔下的秋,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文中对于景色描写的句子或段落,例如,文中对于北国槐树的描写,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让学生想象:早晨起来打开门,会发现地上铺满了掉落的槐花,轻轻地踩上去,没有

13、声音,也没有气味,只能感觉到脚下有一股软绵绵的触感,用扫帚扫后,留下一丝丝扫帚的纹路,看起来既细腻又有些落寞。这种具有一定画面感的想象,可以让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想象联想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审美观。3.审美鉴赏在鉴赏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从语言、内容等方面入手。首先是语言之美,语文核心素养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语言的建构和应用。对故都的秋进行语言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炼字”和“音律”,在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即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以“故都的秋”为题而不是以“北国的秋”或者是“古都的秋”为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

14、己的观点。“故”引申义有“老,旧,过去的,原来的”,用“故都的秋”为题,更能体现作者对于故乡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关于“音律”,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富有音律美的句子,例如,看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清”“静”“悲凉”和“奇”“味”“像样”把古诗词的韵律运用于散文创作中,使散文更具音律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在内容之美方面,一篇文章的讲解,当然离不开对于其内容的详细分析。首先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对象进行分析:“作者在文中是以哪些对象为载体去表现故都之秋的?这些对象又有什144/总第241期/2023/

15、8教学互动么样的特点呢?”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郁达夫在描绘秋天景色时并没有选取宏大的、标志性的景色,而是着眼于破屋的生活、蓝色的牵牛花、北国的槐树和秋天的蝉声,这些都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是我们通过观察就能体会的美,描写这些对象,可以引起读者共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也能够形象地了解故都之秋。(四)引导学生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手段叶圣陶在谈到国文的教学时,曾说:“国文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学中,如果把阅读教学当作“左臂右膀”中的“左臂”,那写作就是“右膀”,二者在美学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在完成故都的秋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口头表达等多种方式来

16、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和创作能力。1.反复推敲,锤炼语言反复琢磨、磨炼自己的文字,所谓百炼成字,千炼成句。首先,要想把自己的作品练得好,就得反复练习,反复琢磨。在描述秋季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锤炼,让其尽可能地利用准确、优美、简练的语言,运用比喻、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其次,在保证内容优美的前提下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句和上下段之间一定要有逻辑,要连贯通畅,赋予语言美感。郁达夫在描写南国之秋时说到南国之秋的味和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他是怎样让读者体会到这种感觉的呢?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在作品中很常见,郁达夫运用的比喻是否定式比喻:“秋并不是名花

17、,也并不是名酒。”那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就是欣赏南国之秋的状态了。让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对它们进行揣摩并加以模仿,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2.合理取材,选取内容秋天这个季节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描绘,但是每一位文人描绘的内容又不同。王维写的秋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勃笔下的秋天是“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郁达夫描写了牵牛花、落蕊、蝉声等等,从画面、色彩、声音等角度入手,以小见大,力透纸背。所以,在选择秋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让他们了解哪些地方应该具体描写,哪些地方应该简单描写,要抓住自己要描写的秋的最大特点,而不是去描写秋的那些普遍化的特点,如树叶黄了、果实熟了等

18、,要把所要表达的东西写得更深入、更透彻、更有秋意。3.谋篇布局,精心架构一篇好的作品,其结构框架是很关键的。故都的秋采用了“总始分写总括”的结构,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完整、明快的美感,给人一种明朗清晰的审美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结构化的指导。学生在练习时,要注重文章的组织,要保证作品前后呼应、结构清晰完善、条理分明,这也是在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文章框架的逻辑性。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长期坚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需要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育

19、部等相关部门做好方向引导工作;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为学生做好榜样,并积极挖掘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之美;学生自我则要有增强审美能力的意识,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高中语文中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有自然美、人文美、悲剧美等等,教材中也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这些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料8。教师要利用这些优秀的作品素材,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形成美的知识并发现美。通过审美教育,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对美的认识,促进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参考文献:1 于漪.语文教育微思考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2 王文彦,蔡明.

2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李新.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探析以 故都的秋 为例 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6,9(4):28-32.4 刘国民.简论语文教师审美能力的培养 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7):103-104.5 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6 于敬龙.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J.科技资讯,2007(26):256-257.7 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8 俞锦.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J.读与写:下旬,2021(7):29-30.作者简介:衣飞洋,女,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