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pdf

上传人:be****ey 文档编号:41726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0 0 8 年 6月 弟 5巷 ,弟 2 深圳土 V 0 L 5 N 0 2 J U N 2 0 0 8 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块体有限元分析 冯沛芸 吴兵 傅学怡 ( 1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综合设计一室,2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 究院) 【 摘 要l整浇混凝土楼盖中,梁板相互影响, 协同工作。本文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 A N S Y S 对整浇 楼盖板进行全 S O L ID块体单元建模分析,同时也采用目前楼板设计中常用的静力手册简化计算方法、E T A B S 杆+ 壳单元建模计算,比较分析重力荷载下整浇楼盖板的工作性能,找出目前静力手册、杆+ 壳模型计算

2、设 计方法中不合理之处,为整浇楼盖板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 关键词l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板, 块体有限元,杆+ 壳模型,静力手册 一 、 月 lj 舌 混凝土板是最普通的结构构件 ,人们 已经设计 和建造 了大量的混凝土楼盖板,但对混凝土板的弹 性、 塑性性能的研究, 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目前, 对楼板的设计较为粗略 ,大多是直接利用静力手册 查表 ,得到板的内力和配筋 。这种方法把梁看作板 的不动支座。引入这种假设使板设计大为简化 。但 大多数的实际工程中,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的竖向 位移不容忽视 ,不分具体情况,把梁都视为不动支 座,有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计算中板的支承条件 如何去逼近结构

3、中楼板 的实际支承条件情况非常复 杂,静力手册的处理高效,但缺乏精度。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大型结构设计软件加入了 楼板 内力 、配筋计算,但其 中的配筋有的是利用静 力手册中的规定求出;有的是利用杆元和壳元结合 的有 限元分析结果 。由于静力手册计算假定的误差 和杆、壳单元变形和内力传递的不协调,两种模型 计算结果均有待商榷 。 本文采用 S O L I D块体有 限元法 、静力手册和杆+ 壳单元有 限元法,对整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大量 的计算,分析研究 了重力荷载作用下整浇楼盖板的 内力分布 ,找出这三种分析方法差异 的规律性 ,同 时,通过块体有限元的精确分析,进一步对楼板的 合理设计提出

4、建议 。 二、模型及计算分析方法 冯沛芸,女,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综合设计一室,工程师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西海明珠大厦 F 座 3 楼 邮编:5 1 8 0 5 2 电话 :8 6 2 6 5 8 1 4 结合实际工程,并对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 计算分析所用模型图: 平面图 剖 面( 2 2 剖 面 图 1计算模型简 图 算例所用基本参数见表 1 用 A N S Y S 计算时, 模型的梁、 板、 柱都用 S O L I D 9 5 单元来模拟 ,该单元的形函数为坐标 的二次函数, 计算精度高 ,只要网格划分合理 ,得到的结果可作 为精确解。 简化分析计算方法直接采用静力手册

5、,板负弯 矩计算采用静跨,跨中弯矩计算采用梁中心线距离, 维普资讯 2 0 0 8 年 6月 第 5卷 第 2 期 深圳土木与建筑 V O L S N Q J 0 0 塞 表 l算例基本情况一览表 柱截面 梁 b x h 板厚 板净跨 梁板刚 荷载 算例 ( mm) ( mm) t ( mmj B ( mm) 度比 K ( N m ) A 1 5 0 X 1 5 0 4 5 0 X 2 0 0 7 0 2 5 5 0 0 5 1 6 6 7 B 1 5 0 X 1 5 0 3 0 0 X 1 5 0 7 0 2 7 0 0 1 1 1 6 6 7 C 1 5D x 1 5 0 2 0 0 X

6、2 2 5 7 0 2 8 0 0 2 ,4 1 6 6 7 D 1 5 0 X 1 5 0 2 5 0 X 3 0 0 7 0 2 8 5 0 42 1 6 6 7 D 1 5 0 X 1 5 0 2 0 0 X 4 5 0 7 0 2 9 0 0 9 2 1 6 6 7 注:混凝土强度为 c 3 0 ;梁板刚度比K = b h ;不算自重 板在 内梁支座处的边界条件按固定,在边梁支座处 的边界条件按简支。 对楼板的杆+ 壳模 型计算采用 了国际上最为流 行的结构设计软件 E T A B S , 计算时用杆系单元来模拟 梁、柱,用 S H E L L 单元来模拟楼板 。 板的结构设计时,取的

7、都是跨中板带的弯矩值, 因此为了方便讨论,取各板格沿 X 、Y两个方 向各取 1 m 的中间板带,然后在所取出的板带的支座、跨中 截面积分得到各截面内力。以下的板的内力,如没 有特殊说明,都是指所取出来的板带的内力。所取 的板带如图 1所示。 三、整浇混凝土楼板 内力分析 为方便讨论 ,把楼板分为角板格、中间板格和边 板格,如图 1所示。 3 1角板格 板的配筋主要考虑的是板 内的弯矩和轴力,因 此我们讨论的主要也是板 的弯矩和轴力。 3 1 1 、弯矩分析 在重力荷载作用下,三种方法得到的角板格 的 弯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参 看表 2 。 S OL I D模型和杆+ 壳

8、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楼板在 边粱支座处受边梁抗扭刚度 的作用而存在支座弯矩 , 其大小和正负号受边梁抗扭 刚度 的影响很大,在梁 的刚度较小时,梁板刚度比较小 ,边梁对楼板 的约 束不够,楼板边支座负弯矩较小,有时甚至会 出现 正弯矩,而随着梁刚度 的增大,该负弯矩会逐渐增 大,在梁刚度较大时,板边支座负弯矩也较大,设 计时不容忽略。而这时,根据简化计算方法,板边 支座处为铰支 ,弯矩为零,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角板格板的跨 中弯矩受梁刚度影响较大,在梁 刚度较小时,板的跨 中弯矩较大,S O L I D模型得到的 弯矩值比简化方法得到的值大很多,而在梁刚度较 大时, 板的边支座负弯矩增大, 跨

9、中弯矩减少, S O L I D 模型得到的弯矩值比简化方法得到的值要小 。 在计算角板格内梁支座负弯矩时,杆+ 壳模型得 到的值与 S O L I D模型得到的值较为接近 ,而简化手 算得到的值则比 S O L I D模型的值大得较多,而且, 随着梁刚度的增大,差距也增大。 对于角板格 ,不同主梁刚度时,所取出来的 1 米板带沿板跨度方 向的弯矩图如下图 2 4所示。 3 1 2 、轴力分析 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只有 S O L I D模型较好反映 了板 内轴力 。简化手算方法在算板内力时,是按纯 弯计算的,因此认为板内轴力都为零。而杆+ 壳模型 中,用壳单元模拟楼板 ,板 内虽然也得到轴力,

10、但 轴力值都为较小的轴压力。因此 ,在讨论板 内轴力 时,只考虑 S O L I D模型的结果。 传统理论对板的设计,通常只考虑板的弯矩, 然而 ,重力荷载作用下时,板内常常存在有轴力。 在角板格边支座处,边缘构件约束了板的侧向位移, 当板在受到重力荷载作用而产生板下挠时,板边将 有向外移动的趋势并作用于边缘构件 ( 即边梁) ,于 是,板在边梁支座处就产生了轴压力,处于偏心受 压状态。该轴力增强了板边支座截面处抗弯强度, 在同样荷载作用下可适当下调板的边支座负筋用量, 尤其对于扁梁支座时。如在梁截面为 3 0 0 x 1 5 0的算 例中,考虑轴压力 比只考虑纯弯的配筋可下调 5 0 以上

11、。该轴压力受梁刚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梁刚度 的增大,轴压力逐渐减少。 在板跨中处,有着较大的轴压力,也处于偏心 受压状态,考虑该轴力对板承载能力的帮助作用 , 梁的配筋可下调 ,跨 中处按偏心受压和纯弯的配筋 比较见下表 : 表 3 S O L I D模型的角板格跨中截面配筋( 单位:mm ) 位置 主粱截面 4 5 0 x 1 0 0 3 0 0 x 1 5 0 2 2 5 x 2 0 0 1 5 0 x 3 0 0 1 0 0 x 4 5 0 按纯弯配筋 6 3 4 6 4 0 3 3 2 8 沿 Y向跨 跨中 中板带 大偏压配筋 5 3 3 2 2 7 1 9 2 2 截面 ( 取 1 米

12、) 可下调比例 1 6 3 0 3 3 4 2 2 1 静力手册得到的板的支座配筋都是按纯弯计算 的,而 S O L I D块体有限元计算表明,角板格的板在 内梁支座处,有轴拉力 的存在,该轴力对支座负筋 的影响较大 ( 见下表 ) ,该处应按偏心受拉配筋。 3 2中板格 3 2 1 、弯矩分析 1 5 维普资讯 2 0 0 8 年 6 月 第5 卷 第 2 期 深圳土木与建筑 V 0 L J5 N 0 2 J U N 2 0 0 8 表 2三种方法角板格计算结果 ( 单位:N m) S OL ID块体模型 杆+ 壳模型 静力手册 位置 内力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13、 D E N 一 1 5 7 0 1 4 9 1 1 0 6 7 5 4 5 2 9 1 板的边 1 6 梁支座 M 1 0 4 2 9 6 3 5 1 2 7 5 9 4 2 3 3 3 2 4 - 3 9 0 - 3 3 7 0 0 0 0 0 角 2 板 N 一 3 4 5 2 4 3 1 9 4 0 8 6 - 4 5 8 6 1 9 9 2 板跨中 格 M 7 2 2 5 2 4 4 5 4 3 7 8 3 2 4 6 1 3 5 4 0 4 8 5 4 2 9 4 0 1 5 6 7 5 0 6 4 7 9 4 5 4 4 3 0 板的内 N 1 1 5 2 1 3 8 2 1 4

14、 6 3 1 2 0 4 8 7 2 梁支座 M 4 1 2 5 3 7 6 1 7 6 6 3 6 4 1 4 5 2 5 5 0 6 2 0 6 8 4 7 6 7 1 0 1 6 1 0 1 6 1 0 1 6 1 0 1 6 1 0 1 6 1 2 0 0 8 0 0 4 00 名 一 0 4 00 80 0 。一女# _ - 一 Etab s # _ 一 f | | - 9 ; 1 2 00 8 00 4 00 名 z 一 静0 4 00 8 00 _一 # _ -一E t a b $ + l | r , | 1 2 0 0 8 0 0 4 0 O E 芎 钟0 4 0 0 8 0

15、0 一 _- 一Et a b s + _ - 一 * | 、 , 、 图 2 柒 0 反较小 时 图 3 梁网 0 度 中等时 图 4 梁网 0 度较大时 表4 S O L I D 模型的角板格内梁支座处板负筋( 单位:m m ) S O L I D模型计算结果表 明,中板格支座处存在着 l位 置 梁I4 。 。 I30 0 x1 50 l2 2 5 。 l15 0 脚 。 l1 00 。 I 警 大 拉 , 这 一 点 , 与 角 板 格 边 支 座 的 轴 压 力 I 面I I I l I l 差 别 很 大 ,中支座处于偏心受拉 的状态下 ,在配筋 I 陋 纯 弯 I I I l I l

16、 时要注意轴拉力的影响。随着梁刚度的 增大,轴拉 l 筋 I l f r l 力逐渐将少,也就是说, 在梁刚度较小时, 要尤其 I内 梁 支 l大 偏 拉 l l I l l I 注意板中 支座的 轴拉力。 皈 , 处截面 筋 1-1 l54 I6 1 J I 。 f 中 板 格 板 的 跨 中 截 面 存 在 着 轴 压 力 , 但 其 在 整 处 截 面 筋I l I 1 l 1 中 板 格 板 的 跨 中 截 面 存 在 着 轴 压 力 , 但 其 在 整 I l大 偏 拉 I I I I I I 个 跨 中 截 面 上 分 布 极 为 不 均 , 轴 压 力 在 板 的 两 侧 分 I

17、 弯f f I P 。 i 布 较 大 , 而 靠 近 板 的 中 间 则 较 小 。 计算结果表 明,按简化计算方法得到的中板格 支座负弯矩较 S O L I D模型得到的值偏大,幅度约在 1 8 3 0 左右,一般来说,在梁刚度较小时,差值较 大;在计算 中板格支座弯矩时,S O L I D模型和杆+ 壳 模型得到的值较为接近。在梁刚度较大时,差值会 稍大。 随着梁刚度 的增大,板的跨中弯矩逐渐减少。 简化分析方法算 出来 的板跨中弯矩偏大,幅度约在 1 5 2 3 之间; 而 S O L I D模型和杆+ 壳模型得到的值非 常接近。 3 2 2 、轴力分析 1 6 3 3 边板格 边板格

18、在两个跨度方 向的支承条件不同,垂直 于边梁的跨度方向 ( 即边跨)一边为边梁支承、一 边为内梁支承;平行于边梁的跨度方向 ( 即内跨) 两边都为内梁支承。 边板格在 内跨方 向上均为 内梁支承,支承条件 与中板格相同,因而其截面弯矩和轴力与相应的中 间板格截面 内力较为接近 ;边板格在边跨方 向上的 内力分布与 中间板格有定的差别,特别是在靠近 边板格在边跨方 向上的支承条件与角板格的边梁的 局部区域。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6月 第 5卷 第 2 期 深圳土 V O L I 5 N O 2 J U N 2 0 0 8 表 5 三种方法中板格计算结果( 单位:N m) S OL I D

19、块体模型 杆+ 壳模型 静力手册 位置 内力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2 0 4 9 2 2 6 1 1 9 9 0 1 2 9 2 7 9 4 板 的内 N 一 5 7 8 6 1 2 6 4 9 6 4 2 5 8 5 5 6 9 6 6 2 7 0 0 7 3 0 7 3 7 7 7 0 - 7 7 0 7 7 0 7 7 0 7 7 0 梁支座 M 中 一 7 9 2 1 1 4 7 1 1 3 9 1 2 2 5 1 1 0 4 N 板 板跨中 M 3 4 6 2 9 5 2 8 9 2 8 3 2 5 7 3 3 5 30 4 2 9 0 2 8

20、 5 2 8 5 4 2 6 3 8 0 3 5 9 3 4 0 3 3 0 格 2 0 4 9 2 2 6 1 1 9 9 0 1 2 9 2 7 9 4 板的内 N 一 5 7 8 6 1 2 6 4 9 6 4 2 5 8 4 5 6 9 6 6 2 7 0 0 7 3 0 7 3 7 7 7 0 7 7 0 7 7 0 7 7 0 7 7 0 梁支座 M 表 6 三种方法边板格计算结果( 单位:N m) S OL I D块体模型 杆+ 壳模型 静力手册 位置 内力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下支座 N 一 1 2 6 1 1 2 3 6 8 9 4 4

21、 7 0 2 6 4 边板 ( X边梁) M 1 6 0 9 7 2 3 4 3 0 2 2 3 7 - 5 1 1 8 7 2 6 9 3 2 3 2 9 3 0 0 0 0 0 格沿 N 一 2 6 1 0 2 8 4 1 2 5 2 9 1 7 5 5 1 2 2 5 跨中 Y向 M 7 3 0 5 2 0 4 4 4 3 5 6 2 8 7 6 2 9 5 4 6 4 8 7 4 0 9 3 6 6 4 2 9 3 8 3 3 6 1 3 4 2 3 3 1 板带 上支座 N 1 6 7 6 1 8 9 0 1 7 2 0 1 1 5 6 7 3 2 ( x内梁) M 一 5 7 0

22、6 3 6 6 7 2 6 5 7 3 9 4 5 8 9 6 6 2 7 0 0 7 3 0 - 7 3 7 7 5 0 - 7 5 0 - 7 5 0 - 7 5 0 7 5 0 左支座 N 1 5 0 9 1 7 4 5 1 7 3 1 1 3 3 5 9 3 0 边板 ( Y 边梁) M 一 4 3 4 5 4 0 6 1 7 6 5 7 6 3 2 - 4 5 2 5 5 0 6 2 0 6 8 4 - 7 6 7 9 0 0 9 0 0 9 0 0 9 o D - 9 0 0 格沿 N 一 1 5 3 9 1 5 8 6 1 4 0 1 1 0 2 5 7 6 3 跨中 x向 M

23、4 2 3 3 4 0 3 3 3 3 2 0 2 9 4 3 7 6 3 4 0 3 2 8 3 2 0 3 3 1 5 2 9 4 7 2 4 6 3 4 2 4 4 O 9 板带 右支座 N 1 5 0 9 1 7 4 5 1 7 3 1 1 3 3 5 9 3 0 ( Y内梁) M - 4 3 4 5 4 0 6 1 7 6 5 7 6 3 2 4 5 2 5 5 0 6 2 0 6 8 4 7 6 7 9 0 0 - 9 0 0 9 0 0 9 0 0 9 0 0 边板格在边跨方向上的支承条件与角板格 的支 承条件基本相同,边板格在边跨方向上的内力与角 板格的内力分布基本一致。 3

24、3 1 、弯矩分析 对于边板格边跨,弯矩对边柱和边梁的刚度较 为敏感, 一般情况下, 边支座存在着较小的负弯矩, 且随着梁刚度增大而增大;简化方法算出来的跨 中 截面正弯矩在梁刚度较小时偏小,在梁刚度较大时 偏大;简化方法得到的边跨内梁支座弯矩偏大。 对于边板格 内跨,弯矩对边柱和边梁的刚度不 敏感,简化方法算出来的板跨 中正弯矩、支座负弯 矩都偏大。 通常认为方形边板格中, 平行于结构边缘的跨 度 内的板弯矩 比垂直于该边缘的跨度内的弯矩大, 这一点可从静力手册的弯矩系数中可看出( 见图 5 ) , 静力手册把边板格看成有三个固定边和一个简支边 , 但实际上,理想 的可作为板固端支承的刚性梁

25、是很 少 的,当梁、柱刚度较小时,边板格的边跨支座、 跨中弯矩就会大于内跨方向上的弯矩了。 图5 方形边板格弯矩系数图 3 3 2 、轴力分析 边板格边支座有轴压力, 而 中支座处为轴拉力; 跨中截面都为轴压力。 四、板配筋算例 内力 的差异必然导致了配筋的差异 ,现对一典 型 的无次梁楼盖板配筋 ,更好地说明这三种计算方 法的差异 。 1 7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6月第 5巷,弟 2 V O L 5 N O 2 J U N2 0 0 8 季一 X自 粱: : 一 自 自 迎 翮 E h 世c 4 f 5 0 0 0 3 0 0 0 图 6 整浇楼板配筋所取板带 配筋所用模型计算简 图

26、如图 1 ,计算参数 :柱 1 5 0 X 1 5 0 mm;主梁 3 0 0 X 1 5 0 mm;板 7 0 mm;凝土标 号:C 3 0 ,外加均布荷载:3 3 3 3 N m ( 即每板格内合 力为 3 0 K N ) 。容重:2 5 K N m。 。 表 7主梁 3 0 0 X 1 5 0对应的板带正截面配筋 配筋 计算 弯矩 轴力 配筋 A s 模型 ( N rr 1) ( N ) 方式 ( mm ) () S o l id 大偏 0 0 0 8 2 0 5 4 0 5 8 5 ( 1 8 ) 模型 压 ( 0 0 3 ) 下边 杆+ 壳模 4 5 1 纯弯 3 9 0 0 6 支

27、座 型 静力 0 纯弯 0 0 手册 S o l i d 大偏 1 5 4 1 9 0 5 0 1 0 6 0 1 5 1 模型 压 跨中 ( 边梁 杆+ 壳模 到内梁1 之间 1 7 2 1 纯弯 1 5 2 0 2 2 型 板带的中间) 静力 1 0 8 7 纯弯 9 5 0 1 3 5 手册 大偏 S o l id 1 8 3 3 6 0 9 9 心 1 9 1 0 2 7 模型 受拉 中支座 杆+ 壳模 ( 内梁 1 处) 1 9 8 8 纯弯 1 7 6 0 2 5 型 静力 2 1 3 1 纯弯 1 8 9 0 2 7 手册 S o li d 大偏 0 1 8 2 5 4 7 8

28、7 0 ( 7 9 ) 跨中 ( 内梁 模型 压 ( 0 1 1 ) 1到内梁 2 之 杆+ 壳模 9 3 O 纯弯 8 1 O 1 2 间板带的中 型 间) 静力 1 0 8 2 纯弯 9 5 0 1 4 手册 附注t括号内钢筋面积为按纯弯配筋方式得到的值 梁刚度 的变化 ,会对板的内力有一定的影响因 此 ,保持模型的其他参数不变,只是把梁截面尺寸 1 8 有 3 0 0 X 1 5 0变化成 1 0 0 X 4 5 0 ,这时 q = 2 5 0 0 0 x 0 0 7 + 3 0 0 0 0 ( 2 9 x 2 9 ) = 5 3 1 7 2 N m 。则有: 表 8 主梁 1 5 0

29、X 4 5 0对应的板带正截面配筋: 计算 弯矩 轴力 配筋方 A s 配筋率 模型 ( N m) ( N ) ( mm ) ( ) S o l id 6 5 0 0 9 -7 4 9 - 9 2 1 大偏压 模型 ( 6 2 ) ( 0 0 8 8 ) 杆+ 壳 下边支座 - 8 7 3 纯弯 7 6 0 0 6 模型 静力 0 纯弯 手册 S o l i d 6 6 0 0 9 5 9 1 1 - 4 O 9 8 大偏压 跨中 ( 边 模型 ( 8 0 ) ( 0 1 1 ) 梁到内梁 杆+ 壳 1 1 2 9 纯弯 9 9 0 1 4 1 之间板 模型 带的中间) 静力 9 8 6 纯弯

30、 9 5 0 1 3 5 手 册 S o li d 大偏心 1 7 4 0 2 5 1 8 7 2 2 4 8 7 模型 受拉 ( 1 6 5 ) ( 0 2 4 ) 中支座 杆+ 壳 2 2 4 8 纯弯 2 0 0 0 2 9 ( 内梁 1处) 模型 静力 -2 2 3 5 纯弯 1 9 9 0 2 9 手册 S o l id 8 1 0 - 3 6 6 纯弯 7 2 0 1 0 跨 中 ( 内梁 模型 1到内梁 杆+ 壳 8 8 5 纯弯 7 7 0 1 1 2之间板 模型 带的中间) 静力 9 8 4 纯弯 8 6 0 1 2 手册 附注:括号内钢筋面积为按纯弯配筋方式得到的值 五、结

31、语 1 、对楼 板采用 静力 手册简 化计算 方法或 者 S O L ID块元精确有限元分析方法, 其结果的差别在某 些情况下是较大的,设计时应将这些差别考虑进去。 2 、传统的楼板设计方法,只考虑了板内弯矩 , 而实际上板内存在着较大的轴力 ( 压力或拉力) ,这 些轴力对板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板的设计不能 都按纯弯设计。 3 、 板的边梁支座处存在负弯矩, 需按计算配筋 。 4 、板的边梁支座处,边缘构件约束 了板的侧 向 位移 ,重力荷载作用下,板边将有 向外移动的趋势 并作用于边缘构件,在边梁支座处就产生了较大轴 压力,处于偏心受压状态 。该轴力增强了板边支座 维普资讯 2 0 0

32、8年 6月 第 5卷 第 2期 深圳土木与建筑 Q 1 Q 1 2 2 Q 截面处抗弯强度。 5 、中板格支座处,静力计算手册算出来的板支 座负弯矩偏大 1 0 左右,同时板的中支座处存在着 较大的轴拉力,设计时应按偏心受拉来考虑,板 中 支座钢筋不轻易下调。 6 、当板支承有边梁时,静力手册得到的板的固 定边的弯矩值都大于 S O L I D 模型得到的值,且板支 承边梁越多,静力手册得到的值会更偏于保守,即 相对于边板格 ,角板格 中由静力手册算 出来的固定 边的弯矩值会更保守。在考虑到板 中梁支座处拉力 的影响后,角板格固定边负钢筋可适度下调。 7 、对于四边梁都为内梁的板,板带跨 中弯

33、矩随 着梁刚度的增大而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很少 。相对 于 S O L I D模型的计算结果,静力手册算出的中板格 跨中弯矩会偏大,幅度约在 1 5 2 5 之间,再计及跨 中偏心受压有利工作状态,配筋可下调约 1 5 。 参 考 文 献 【1 】 G B J 2 0 0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 0 0 2 年 【 2 】张剑, 傅学怡等 重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士框架梁平板楼盖分析U 】 建 筑结构, 2 0 0 3 年, 第 9期: 4 5 - 4 9 【 3 】 R 派克, wL 根勃尔著黄国桢,成源华译钢筋混凝土板 M】 同济大

34、学出 版社, 1 9 9 2年 【4 】王志远,魏琏,蓝宗建考虑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相互作用时楼板合 理设计方法的研究U 】 建筑结构, 2 0 0 3年, 第 9期: 4 7 - 5 1 【5 】 A N S Y S In c A N S Y S E le me n t s R e f e r e n c e N i n t h E d i t i o n S A S I P I n c 1 9 9 7 【6 】 C o mp u t e r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s I n c E t a b s U s e r Ma n u a 1 1 9 9 9 年 1 2

35、月_ 征 稿 启 事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 ,土木建筑行业进展迅速 ,深圳土木建筑行业的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 许多新的经验 , 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这些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能在同行中及时交 流 ,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现面向广大工程界同行征稿。 本刊为季刊 ,主要栏 目有: 规划与建筑、结构研究与设计、岩土工程进展、建筑水电设计、暖通空调设 计、建筑设备与建筑新材料、建筑施工技术、智能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建筑经济、事故分析与处理、设计 师风采、园林绿化、学会工作、建筑与文化等栏 目,内容为土木建筑行业内各专业设计、施工、监理 、监 督的经验和技术进展 ,以及新材料新设备

36、的应用。 来稿要求: 1 、来稿的理论和学术观点明确 ,数据准确可靠 ,内容充实 ,结构严谨 ,文字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 文字一般不超过八干字。 2 、来稿应符合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来礴菊-发 詹子劫 葳 至学会编辑部o 3 、来稿 中的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 ,国家无规定者应合 乎专业习惯。9 1 、 文字母需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 ,容易混淆的字母清特别注明语种 、大小写、正斜或黑体 、 上下角标等 。 4 、来稿采用与否均不退稿 ,请 自留底稿或软盘。一般三个月内未通知者 ,可另行处理 。一经采用 , 将酌付稿酬。 5 、

37、来稿请署真实姓名、I作单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 以便联系o 6 、地址: 深圳市振华路8 号设计大厦2 0 1 2 室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电话: 8 3 7 8 7 1 6 7 8 3 7 8 7 2 7 1 传真: 8 3 7 8 7 2 7 3 邮编: 5 1 8 0 3 1 电子 邮件: s z t mj z 1 6 3 c o m 网址: www s z t mj z c o m 网络实名: 深圳土木建筑网 户名 : 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开户行 : 交通银行上步支行 账号 : 4 4 3 0 6 6 0 2 7 0 1 2 0 1 5 0 1 6 1 5 8 1 9 维普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