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8/10/2024 7:49 PM1“道家”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是老子、庄子。8/10/2024 7:49 PM2一、道家的思想渊源与先驱8/10/2024 7:49 PM3 道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应从黄帝说起。李白诗: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飘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伺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8/10/2024 7:50 PM4道家先驱,道门常言及姜太公:吕尚者,冀州人也,生而内智,预见存亡。避纣之乱,隐于辽东四十年。西适周,匿于南山,钓于蟠溪三年。不获鱼,比闾皆曰:可矣。尚曰:非尔所及也。已而果得兵铃于鱼腹中。文王梦得圣人,闻尚,遂载而归。至武王伐纣,尝作阴谋百余篇。服泽芝地髓具二百年而告亡。有难而不葬。后子乃葬之。无尸,唯有玉铃六篇在棺中云。(列仙传卷上)8/10/2024 7:50 PM5复作诗云:吕尚隐钓,瑞得祯鳞。通梦西伯,同乘入臣。沈谋籍世,芝体炼身。远代所称,美哉天人。8/10/2024 7:50 PM6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杖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8/10/2024 7:50 PM7总之,黄帝与吕望姜太公的声名在道家学派中影响颇大。8/10/2024 7:50 PM8二、老子其人及主要哲学思想8/10/2024 7:50 PM9(一)老子其人其书8/10/2024 7:50 PM10 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8/10/2024 7:50 PM11 晚年目睹周之衰,遂“去周隐居”。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因关令尹喜之请求而写下五千言道德经。8/10/2024 7:50 PM12(二)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 8/10/2024 7:50 PM13(1)道的本原性与化生性。)道的本原性与化生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8/10/2024 7:50 PM14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8/10/2024 7:50 PM15(2)道的实在性与超感官性)道的实在性与超感官性“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8/10/2024 7:50 PM16(3)道的运动规律性)道的运动规律性 “反者道之动”之“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事物的运动总是要回复到本初的状态。8/10/2024 7:50 PM17(三)老子“自然无为”的方法论 “无为”是道德经的一个基本概念。“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8/10/2024 7:50 PM18“无为”的方法论意义:(1)在行动之初形成一种冷静的态度,“损之又损”,去掉那些干扰的因素。8/10/2024 7:50 PM19(2)在行事过程中更注意认识客观规律,以“百姓心为心”,公正地为民办事。8/10/2024 7:50 PM20(3)保持大海的胸怀和谦卑品质,像圣人那样,“以其病病”,不断走向完善境界。8/10/2024 7:50 PM21(四)老子“理身理国”的圣人论老子“自然无为”之道,目的是引导人们成为“圣人”。老子圣人论的核心思想是塑造一种理想人格,其中包含着“理身理国”的基本精神。8/10/2024 7:50 PM22(五)关于老子哲学的缺点 陈鼓应教授认为:(1)“返本复初”思想浓厚,“有碍于事物的先前推展”;(2)循环论“会导致一种退缩的态度”;8/10/2024 7:50 PM23(3)忽略了“知”和“学”可以引人向上。(4)忽略了主观能动性。(5)理想国是不现实的。(6)“柔弱处下”的主张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8/10/2024 7:50 PM24三、从从关尹到庄周:早期道家哲学的发展 8/10/2024 7:50 PM25就现有文献看,老子之世,道家尚未形成一个团体。只是从关令尹喜开始,所谓“道德”之学才逐步传授开来,经关尹的传播和列子、庄子的弘扬,道家理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8/10/2024 7:50 PM26(一)关尹与列御寇 关尹是老子的第一个学生。关令,周大夫也,姓尹,名喜,字阳公,一云字公文。母昼寝,梦天降电绕其身,须臾入口,因而有娠。遂生喜,既生,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目有日精,姿形端伟,博通坟典之外,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悟。虽鬼神之变,无以匿其情,损身济物,入为东宫宾友,出补函谷关令。每望霄汉而有升虚之思。8/10/2024 7:50 PM27庄子天下引关尹子言:“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8/10/2024 7:50 PM28列御寇冲虚至德真经: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也,犹像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峻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8/10/2024 7:50 PM29(二)庄周与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周是老学的继承者,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卒年不可详考,大约在公元前355年至前275年。8/10/2024 7:50 PM30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慧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8/10/2024 7:51 PM31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犀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浊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8/10/2024 7:51 PM32今存庄子一书凡三十三篇,大部分是庄周自著,一部分为其后学整理。特点是基本以寓言故事暗示哲理。8/10/2024 7:51 PM33(1)庄子对老子庄子对老子“道论道论”的继承与发展的继承与发展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8/10/2024 7:51 PM34“道”无所不在: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荑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尿溺。”(知北游)8/10/2024 7:51 PM35(2)庄子)庄子“万物齐一万物齐一”与超越自我的神游境与超越自我的神游境界界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曰:狙公赋芋,曰朝三而幕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幕三,众狙皆悦。名实为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8/10/2024 7:51 PM36“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他物我齐同精神境界的写照。8/10/2024 7:51 PM37(3)庄子反对庄子反对“独断独断”的认识论与相的认识论与相对主义对主义人的认识对象和能力是相对的,反映的是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与立场。在当时有解放思想的作用。8/10/2024 7:51 PM38阅读书目1、庄子齐物论等篇2、王明:论老聃,见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3、陈鼓应: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见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8/10/2024 7:51 PM39主要思考题1、从老子道德经的言辞可以发现他的什么思维特点?2、试说明庄子是怎样继承老子的道论及其修养方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