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5G+智慧教育白皮书.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66337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9.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G+智慧教育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5G+智慧教育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5G+智慧教育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5G+智慧教育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5G+智慧教育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G+智慧教育白皮书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2019 年 4 月 29 日一、序言0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011.2 面临的主要挑战021.3 智能时代的基础架构04二、5G 带来新动能062.15G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062.25G 核心特点082.35G 关键技术.082.45G 给教育带来的机遇.09三、5G 时代的教育网络.113.1 教育网络的发展现状.113.25G 时代的教育网络解决方案.123.2.1 基于 5G 的全连接教育专网.123.2.2基于5G边缘计算的中国移动智慧教育边缘云.14四、万物互联的智能环境.164.1 教育物联广泛全面.174.2 集中化智能化管理的物联

2、网.18五、教育核心业务重构.205.1 教学.205.1.1 远程教学.205.1.2 互动教学.265.1.3AR/VR 教学.305.2 教研.345.2.1远程听评课.355.2.2 在线巡课.385.3 教管.415.3.1 校园安防.415.3.2装备管理53.5.4 评价.555.4.1 学习过程评价.565.4.2 学生健康评价.595.5 区域治理.625.5.1 远程巡考.625.5.2 远程督导.665.5.3 控辍保学.685.6终身学习.695.6.1 移动学习.705.6.2慕课.725.7 教育公共服务.745.7.15G 支持的文博.74六、未来教育的发展展望.

3、776.15G 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776.1.1 沉浸式教育走向课堂.776.1.2教育系统将互联互通融为一体.786.1.3教育公平将成为现实.786.25G 智慧教育演进路线图.796.35G智慧教育产业联盟.81致谢.83目录010204060608081111121214161718202020263034350953555659626266697072747477777778787981846801414138一、序言1.1 教育信息化发展1.2 面临的主要挑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4、,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当今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基于过去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应该面向当下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更应该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突破时空界限和教育群体的限制,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应该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应该是更加人本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应该是更加平等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可以看到,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未来的受教育对象在

5、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人的学习正逐渐转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方式,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及自主学习活动将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形态。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现实需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2019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相继强调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不仅涵盖信息环境建设、软硬件支持,更应该结合教育理论,分析技术应用的多种潜力和层次,建设多应用场景、多实践领域、宽技术场域的实施路径,在此过程中应依赖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数

6、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教育服务的智能化、教育应用的情境化和普及化,实现教育的革命性转型。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显著影响:(1)4G/5G,宽带等网络技术迅速普及,提高了信息化应用的潜力;(2)在各类高速通信网络的支持下,云计算正重构信息产业竞争格局,大数据、人工智能、语义网络等智能技术,正在重构教育服务的组织方式,各类教育公共服务系统正向大众普遍参与、形成群体智慧方向发展,云、网、端一体是大势所趋;(3)智能服务正在加速普及,以人为本(User-centered),信息设备以“不可见”方式嵌入到用户环境与日常工具中,形成了以泛在感知网络为支撑的

7、无缝的、沉浸式的智能教育体验。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体现出如下特征:(1)教育环境将更加智慧化,主动适应个体的需求。既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和传感设备智能感知学习者的场景和特征,主动为其营造学习环境、规划学习路径、推送适应性的学习资源,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换。(2)教育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将实现无缝流通:数据分析是实现智能教育服务的基础,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为各类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标准化模型,通过对物理环境的感知,实现对数据的汇聚和跨空间传输,增强教育服务的调节功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内容、媒介的限制,实现教育信息的无缝流通。(3)教育业务将实现智能协同:在智能技术和泛在高速通

8、信环境下,各类教育业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下都能进行便利、快捷、高效、0102智能的连通与协同,各类教育业务将不再以孤立的方式提供服务,教育领域的管理业务、教学业务、培训业务与服务业务将实现智能协同,进而达到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创新服务形态的目的。(4)优质教育资源将实现按需供给:传统的网络环境和技术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供给千人一面,而智能时代的网络传输技术使得智能环境传输全过程的学习数据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智能学习服务系统将实现对个体的精准分析,进而按照个体的特定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5)将实现学习机会的均等供给:教育公平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领域的难题,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使得优质

9、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通,在此条件下,即可将学习的嵌入到正式教育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当技术无处不在,学习也就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人人平等局面。上述特征的实现有赖于 5G 时代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而 5G 网络环境为上述特征的实现带来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最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网络在实现上述技术创新过程中速度、延迟、传输容量等的限制,为教育领域的变革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尽管如此,在应用过程中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如下挑战:(1)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促进教学的转型,使得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转向学习者的认知建构。(2)利用 5G 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打通课内外的数据

10、壁垒,促进线上线下课程的无缝融合。(3)通过沉浸式环境的营造使学习者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参与。(4)利用 5G 的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教育管理中的特定需求和业务的智能管控。(5)促进教育的决策由经验导向转向数据驱动。(6)利用 5G 和智能技术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的学校,使得未来的学校形态由统一走向个性化和自组织。1.3 智能时代的基础架构5G 时代要实现智慧的教育,需要整合各类智能技术建立 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平台能力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层 的五位一体式基础架构。通过一套多种技术制式的泛在基础网络、基于物联网络和感知终端设备的基础设施层,汇聚校园基础数据库和校园大数据规划的数据支撑层,

11、五大能力的平台能力层,覆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评价、家校共育、区域治理、终身学习以及教育公共服务等业务应用层,从而为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供智能化的支持服务和解决方案。用户层业务应用层平台能力层数据支撑层基础设施层教学教研家校共育公共服务远程教学互动教学VR/AR远程听评课虚拟教研远程巡考学习过程线上开放虚拟科技馆文博体质健康宝宝在线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统一门户与接入个体教育大数据安全认证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云计算与存储校园基础数据库校园安防装备管理2G/3G/4G/5G有线网络WIFI光纤宽带家长远程督导控辍保学双师情境感知物联网络感知终端设备课程教育大数据班级

12、教育大数据学校教育大数据教育管理评价区域治理终身学习移动学习MOOC5G感知和数据采集5G边缘计算支持的数据处理和管控5G高速率、低时延的教育服务图 1-1智能时代教育业务基础架构基础设施层:5G 网络环境因其大带宽、低延时以及边缘计算和管控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环境的基础,而传统的 2G/3G/4G、宽带、WIFI 等网络仍然存在,因此以 5G 为基础,打造多网融合的泛在基础网络接入层,实现对感知数据和信息的无缝、高效、实时传输,同时通过电脑、手机、iPad、传感器、摄像头、可穿戴设备等进行全体系的物联0304网终端布局,实现对校园“人-物-景”的全方位感知,是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功能。数据支

13、撑层:数据支撑层主要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规律的分析、模式的总结建立校园基础数据库、个体教育数据库、课程教育数据库、班级教育管理数据库以及学校教育管理数据库等。以此为基础,可以为教育变革过程中缺乏路径、模式、理念等问题提供客观的支持。与传统的数据支撑不同,本层依赖 5G 网络的高速传播和边缘计算将采集的教育领域各类主体(如教师、学习者、管理决策者)进行快速的、无偏的建模,进而可以为服务层的智能服务提供精准的支持。平台能力层:平台能力层依赖 5G 融合网络和各类智能技术实现面向智慧校园物联网应用的平台能力支撑服务的构建,包括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开放接口接入能力、安全认证能力、云计算与存储的服务能力、大

14、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情境感知能力。与此同时基于 5G 边缘端可计算的特性可进行基于安全协议和规范的信息处理,打造强有力的安全认证能力,通过大数据能力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提供决策支撑及预警预判。业务应用层:基于 5G 网络技术,本架构可以从根本上变革传统通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业务。在高速率低时延的 5G 网络的支持下,教学、教研、教管、评价、家校共育、区域治理、终身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等各类业务可以通过实施感知采集更加全面的数据,通过 5G 建设在各个网络节点的私有基站,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进而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服务。用户层:用户层涵盖了对不同情境、终端设备下不同角色的智能支持,

15、如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服务、针对教师的精准教学教研服务、针对管理者的数据驱动的管理服务以及教育治理服务等。二、5G 带来新动能2.1 5G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及持续不断的消费升级,通信制式从 1G 的模拟通信时代进入了当前的 5G 全数字、全连接通信时代,带动了各行各业对连接的重新定义与产业升级。从 1G 到 4G 通信时代,通信所提供的服务尽量从各个维度满足人们的数字化消费需求,而对物体的连接缺乏总体规划和思考,可穿戴设备、VR、AR 等新兴应用的广泛普及以及对封闭式场景的数字化变革需求(工业4.0,智慧校园,智慧医疗等),使得目前4G通信技术服务于多样化、差异化

16、的业务和场景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我国在“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中明确指出:未来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要在国民经济中下沉,满足农业、医疗、金融、交通、流通、制造、教育、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和能源等垂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改变传统行业,促生跨界创新。因此,未来网络不仅需要继续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的挑战,例如: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速率的提升,时延的减少,移动性的增强等,同时还需要满足物联网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因此人们对 5G 赋予前所未有的期盼,希望它能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Beyond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ll-OnlineEv

17、erywhere)。在不同场景/不同业务对 5G 的需求驱动下,各标准以及行业组织(IMT-2020,METIS,3GPP,ITU 等)对 5G 的场景需求按照传输速率、可靠性以及大规模连接三个方向划分成了 eMBB、mMTC、URLLC三大类场景。其中 eMBB 对应 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 对应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 对应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0506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如下图所示。图 2-15G 三大应用场景由此可见,5G 不仅仅是现有网络(比如 2G/4G,WiFi 等)的一个简单延伸,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通过对不同场景的赋能 5G将

18、在自动驾驶、VR/AR 应用、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智慧校园、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实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同样对于医疗行业而言,未来受益于 5GGbps 级别的速率、5ms-30ms 级别的低时延以及整合移动性与大数据分析的平台能力等,让每个人都享受及时便利的智慧医疗服务,比如远程医疗、远程急救、远程门诊、智慧手术室、智慧病房、智慧导诊。2.2 5G 核心特点2.3 5G 关键技术4G 让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能够满足在线视频观看、高速下载和上传,使得各种 APP 得到广泛应用,而 5G 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连接。4G“修路”,5G“造城”,打造跨行业融合生态系

19、统。5G在无线网络侧,从接入方式、帧结构、波形、编码等各个方面对 4G 进行了提升,具备更强的性能,相对 4G 而已,体验速度提高了 10100 倍,时延只有 4G 的 1/5,频谱效率提高到 35 倍,能效提高了 100 倍。eMBB-连续广域覆盖,用户体验速率 100Mbps,移动性 500Km/h;eMBB-热点高容量,用户体验速率 1Gbps,峰值速率 20Gbps,流量密度 10Tbps/km;mMTC-低功耗大连接,连接数密度 106/km,低功耗、低成本;uRLLC-低时延高可靠,单向空口时延 1ms,可靠性 99.999%。5G 的关键技术主要在如下几点:5GLAN-虚拟局域网

20、:5GLAN 技术可实现终端与企业网同处于一个局域网内,支持企业用户对终端的灵活管理。通过使用通用性硬件以及虚拟化技术,取代通信网络中私有、专用和封闭的网元,实现统一通用硬件平台+业务逻辑软件的开放架构,加快网络部署和调整的速度,降低业务部署的复杂度。网络切片:将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每一个虚拟网络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同时为不同垂直行业、不同客户、不同业务,提供相互隔离、0708 功能可定制的网络服务:结合行业需求,规划面向场景的 5G 网络切片样板,赋能垂直行业,包括电力差动保护、VR 互动演唱会、AR 游戏、银行数据信息交互、移动车载医疗、自动驾驶。MEC边缘计算:在靠近数据源或用户

21、的地方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并为边缘应用提供云服务和IT环境服务。相比于集中部署的云计算服务,边缘计算解决了时延过长、汇聚流量过大等问题,为实时性和带宽密集型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边缘计算运行于网络边缘,逻辑上并不依赖于网络的其他部分,能为敏感型业务提供通信安全保障。边缘计算可广泛应用在车联网、智慧城市、游戏直播、智能制造等领域。灵活空口:灵活的空口能力(包括可扩展参数集、可变帧结构、自包含帧结构),满足 5G 场景下不同业务终端的差异化通信需求。新编码:5G 编码重点在于提升编码性能的同时,降低解码的复杂度,为空口 1ms 传输提供基础;5G 系统中提供了两种编码:Polar 码(控制

22、信道)和 LDPC 码(数据传输信道)。大规模天线:在同等通信资源下,能数倍提高可接入用户(设备)的数量和相应的传输速率。毫米波传输:5G 数据传输使用了 24.25GHz52.6GHz 频段,利用其大带宽特性使能数据速率高达 10Gbps 甚至更多,提供极致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设备无缝互联,不能智能化信息采集与控制,智慧化发展遇到障碍 网络终端无法有效管控,面对学生的风险大 学习行为比较集中,网络并发访问高,需要网络访问质量控制服务与边缘服务缓冲服务相较于传统智慧课堂,5G 智慧课堂通过各组成硬件终端的 5G 化,充分利用 5G 网络与生俱来的技术和业务优势,带给学校用户更快、更好、更流畅的

23、体验。网络承载统一,学校不再需要部署多种网络;超高带宽,保证了智慧课堂中的交互显示终端设备,信号传输及处理终端设备,不仅能够完美的再现 4K 级别的画面效果,还能够承载即将到来的 8K 交互终端设备;速率更快,延时更低。保证了智慧课堂中常态化录播,在远程授课时,远端会场可以毫无延迟感知地体验到“名师优课”高达 4K 甚至更清晰的课堂画面;在教育教学上产生了新的应用场景,比如:游戏化课程、VR 实验环境、虚拟现实控制环境、高清立体显示、远程考试监测、学习行为追踪和挖掘、智能实验系统和智能教学系统等。2.4 5G 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传统智慧课堂的数据网络承载依赖于校园网内的有线网络、无线WiFi 覆

24、盖,物联层面则通过蓝牙、Zigbee、NB-IoT 等实现。存在如下痛点:0910三、5G 时代的教育网络3.1 教育网络的发展现状3.2 5G 时代的教育网络解决方案3.2.1 基于 5G 的全连接教育专网为满足教育信息化业务需求,目前学校部署了多张网,包括有线网、WiFi、校园网、物联网、电视网等,用来承载科研信息共享、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资料存储等相关的校园业务,以及行政管理、教师办公、学校论坛生活及社交等其他业务。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智能网络终端和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学生和教师的期望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网络服务、获得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包括在

25、线学习、沉浸式虚拟环境教学、线上备课、智慧化管理等等,并且希望能够在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礼堂、会议室、宿舍等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实现高效便捷的网络体验。然而,目前教育网络仍然存在很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教育信息系统资源共享难。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信息化系统采用烟囱式建设模式,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业务流程整合度低。新型教育业务承载能力不足。4K/8K 直播课堂、AR/VR 课堂、全息教育、4K 高清监控、学校移动巡逻车等新型业务对网络带宽提出更高需求。数据安全风险大。跨校区的共享资源、学生家长信息等存在泄漏风险,教育大数据的汇聚也将进一步加剧数据安全风险。建设

26、与运维成本高。教育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多网融合导致的建设、运维成本高昂。针对教育业务需求,结合 5G 特性,通过接入多种形态的智联终端和教育装备,构建全连接教育专网,部署整合计算、存储、AI、安全能力的教育边缘云,提供具备管理、安全等能力的应用使能平台,来建设智慧校园并打造多样化教育应用。相对于 4G 移动网络,5G 可以通过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来满足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在教育行业中,通过网络切片可以实现教育专网。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图 3-15G 智慧校园整体架构11125G教育专网是以 5G切片技术来实现的,切片为教育业务在一个物理网络之上构建多个专用的、虚拟的、隔离的、按需定制的逻辑网络,来满

27、足业务对网络能力的不同要求(如时延,带宽,连接数等),通过全连接使能 5G、4G、NB-IoT、专线网络的数据共享,避免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孤岛,构建数据共享网络基础。同时,对师生、家长等隐私数据进行本地化传输与存储,保证用户数据安全。5G 切片基于 SA 架构实现,具有以下特征:a)基于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专网,在不同业务调度时,优先保障高优先级业务b)提供业务安全,保障学校隐私数据安全c)基于业务对专网带宽,时延等网络要求,做按需调整d)学校间(附属学校,分校)通过专网共享 4K/8K,AR/VR 等业务图 3-25G 教育专网架构图 3-3边缘计算网络架构3.2.2 基于 5G 边缘计算的中

28、国移动智慧教育边缘云5G 移动边缘计算可提供海量终端管理、高可靠低时延组网、分级质量保证、数据实时计算和缓存加速、应用容器服务及网络能力开放等基础能力,并可提供多级边缘计算体系,为智慧教育提供实时、可靠、智能和泛在的端到端服务。针对高校、K12 等多种教育场景提供多级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建议,边缘计算节点部署于基站侧、基站汇聚侧或者核心网边缘侧,为教育提供多种智能化的网络接入以及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承载,并依靠开放可靠的连接、计算与存储资源,支持多生态业务在接入边缘侧的灵活承载。针对云 AR/VR 教学、全息课堂、云端智能管理等新业务对网络提出的超低时延、超大带宽、实时计算等需求,现有的以云计算

29、为核心的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尽管可满足云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但是在面对诸多新业务所提出的高质体验需求时则存在不足。一方面,所有的业务流均通过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时延和拥塞将严重影响业务体验,无法满足超低时延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接入终端数的迅速增加,海量数据1314回传会对运营商接入网和核心网形成巨大挑战,进而降低网络的运行效率。图 3-45GMEC 解决方案能力全景四、万物互联的智能环境5G 是信息高速公路,物联网是其典型方面。5G 网络性能将达到端到端之间1毫秒超低时延,10Gb/s级高吞吐量,单位平方公里内百万连接,已经在网络内的高速移动性。5G 新特性赋能物联网,实现“万物沟通”,构建

30、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物体的连结。5G 物联网可助力实现教育用户与校园环境、设施、终端、平台的有机结合,使用户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整个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图 4-1万物互联示意图1516图 4-2教育泛在感知网络示意图4.1 教育物联广泛全面未来多种形态的智能教学终端,包括智能教学终端、录播室/远程教室 XR 设备、智慧图书馆终端、实验设备、监控设备、便携智能终端等将带有 5G 通信模块,全面覆盖智慧教育各大应用场景。同时,在校园范围内将广泛部有具备物联网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触发器,智能微尘,

31、全面透彻的感知和采集校园内交通道路、建筑消防、空气、水质、植被、生态、能源、空间、人流、车辆等人与物的状况和数据,并通过 5G 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任意互联和通信,使原本静默的设备具有连接网络的能力。“物联网”+智慧教育将种类繁多的设备、终端、系统连接起来,通过对教学、教研、教管各环节领域数据的实时感知、采集、监控和利用,促进能智慧教育行业全价值链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图 4-3物联网架构图4.2 集中化智能化管理的物联网为实现5G物联网集中化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应建设集中化管理标准。基于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面向公共服务,提炼和实现基础能力,通过开放自身能力 API

32、 和整合第三方服务能力的方式对外提供服务,建立以 5G 物联网开放平台为中心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管理底层终端设备、接入子系统数据,为 5G 时代教育应用层提供支撑。通过各系统的信息交互联动,大大提升校区的信息化程度,便于管理,助力教育业务发展。避免管理方式分散,应用之间烟囱式发展带来的管理效率低下。1718物联网使能平台需要具有设备接入、多协议适配、兼容各种网络环境、海量连接、设备管理、数据存储、可控触发、轻量应用孵化、管理与维护等功能,并有针对性的对部署的各类传感器、智能终端、RFID 射频标签等数据采集展示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现场对象与管理者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对校园“万物”精细化管理和智能

33、化管理水平。依托 5G 通信技术,物联网结合智能感知终端、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融合泛在的智慧物联网,并采用云数据计算处理技术,提升万物互联和决策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升万物互联的智慧,并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任可控的 5A(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Anydevice)泛在交流的物联网驱动的软件定义自动化智能世界。五、教育核心业务重构在 5G 网络技术和环境的支撑下,教育的核心业务也面临着转型和重构。由于教育领域用户的多元性、情境的多样性,其需求也相对广泛,针对每种需求的业务也相对精准。由于 5G 环境主要可以提供高速度、高带宽、低时

34、延、快速缓存等服务,这也是传统教育服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整理了 5G 可能重构的核心业务,其分类涵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评价、区域治理、终身学习以及教育公共服务。5.1 教学5.1.1 远程教学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核心业务,其目标是完成对学习内容的传授、并基于学习者与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反馈提供交互性的支持。在此过程中 5G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远程教学中通过AR/VR/全息技术改善学习体验;在互动教学中通过提供低延时、高速率的反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验课堂中通过模拟实验环境和实验过程促进沉浸式的体验。场景一双师课堂(1)场景说明双师课堂是远程教学的主要场景,双师课堂主要解决乡村

35、教学点缺师少教、课程开设不齐的难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1920(2)方案价值针对现有双师课堂采用有线网络承载业务存在的建设工期长、成本高、灵活性差等问题,以及采用 WiFi 网络承载业务导致的音视频延迟、卡顿等问题,5G 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可以实现可移动性的灵活开课,随需随用,同时,可以支撑 4K 高清视频传输以及低时延互动的沉浸式双师课堂应用,有效解决传统双师的交互体验问题,为双师课堂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方案架构图 5-1双师课堂部署架构为了进一步提升双师课堂的沉浸式用户体验,并保障网络服务质量的稳定性,5G 双师课堂解决方案将采用 5G 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双师课堂的低

36、时延互动,并通过 5G 网络切片技术提供双师专网服务,真正将远端听课学生打造为名师侧的一个近端模块。(4)关键技术点 高带宽、低时延 移动性传统双师大多采用有线或WiFi连网,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5G 时代,双师课堂部署的终端设备只需嵌入 5G 通信模块,即可随时随地接入 5G 网络,大大缩短业务开通时间。场景二远程全息课堂(1)场景说明针对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将名校名师的真人影像以及课件内容通过裸眼 3D 的效果呈现在远端听课学生面前,实现自然式交互远程教学。(2)方案价值“5G+全息投影”技术,可以解决目前中心学校与教学点资源不

37、均,校校连接难以全面打通的局面,以全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教学场景,通过一2122云交互云存储云直播双师云交互平台双师公有云双师私有云5G边缘计算平台双师监管平台教学计划及管理主讲教室(无生)主讲教室(录播)教学计划及管理教学点教学点教学点教学点教学点教学点业务名称基于 4k 高清的双师课堂(按 35 人/班计算)通信需求上行速率下行速率传输时延 150Mbps 430Mbps 20ms对一远程教学,同时可以一对多、多对一及多对多的直播互动模式,实现多地区共享优质资源,同时,全息课堂实现了不改变师生交互习惯的远程教学,教学适应性强。预计 5G 的速率将超百兆,是当前 4G 的 10-30 倍左右,

38、而 5G 端到端的时延为 20-40 毫秒,基于这些特性,其突出的亮点在于,音视频流、AR 应用等需要大带宽的内容可以以极低延时传播,能够支持远程课堂无延迟的师生沟通,全息 AR 面对面的课堂思路更是将沉浸化体验、革命性的交互方式带给大家。(3)方案架构图 5-2远程全息课堂部署架构图 5-3全息直播教学区示意图全息课堂通过建设“全息讲台”和“全息直播教学区”实现远程全息授课,主要应用于教育参观培训、国际文化展示、学生上课体验、实操技能训练等典型教育场景。全息直播教学区全息直播教学区用来采集名校名师授课音视频数据,与标准绿幕摄影棚相似,无需增加特殊装备,教师在直播区内通过高清显示器实时了解远端

39、学生的听课状态,并实时互动。2324 全息讲台全息讲台部署在听课教室,通过全息屏幕将传输过来的授课教师的影像数据呈现裸眼 3D 的投影效果进行显示,听课教室通过部署高清摄像机及麦克风,拍摄课堂上学生的情况,并即时传送到授课教师端实现互动教学。瓶颈限制,未来的远程全息课堂可实现随需随用,灵活开课。图 5-4全息课堂效果图(4)关键技术点 高带宽、低时延业务名称通信需求远程全息课堂(按照 2路 4K 视频/班计算)上行速率下行速率传输时延80Mbps80Mbps100ms 移动性远程全息课堂多用于大型讲座、大型公开课等场景,现有的有线连网方案大大限制了全息课堂的应用范围,并且有线连网存在建设周期长

40、、成本高、灵活性差等问题,5G 的移动大带宽打破了远程全息课堂的地域5.1.2 互动教学(1)场景说明5G 互动教学是在传统各种类型、各种布局的智慧课堂中,将其必要组成软硬件模块进行 5G 化处理,从原来的有线网络、无线 WiFi、蓝牙、Zigbee、NB-IoT 等网络承载,转变为高带宽、高速率、高安全、低延时,网络数据传输与服务于一体的 5G 网络承载,在安全可靠,稳定持续,响应速度,免维护等层面,带给学校师生全新的使用体验。图 5-5三种典型智慧教室场景25265G 互动教学的核心是智慧课堂中各个必要的硬件模块像手机终端一样进行 5G 化匹配。图 5-6智慧课堂全景图如图所示,5G 化的

41、硬件终端包括:交互智能平板/记易黑板/一体化黑板等用于教师电子授课的交互大屏终端;智慧学习笔 侧重课程常态化录制和播放,传递“名师优课”的常态化录播套装(包含了录播主机、摄像头、麦克风等);展现学校、班级文化风采,并支撑高考改革走班排课指引,实现走班考勤的班牌终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效率的授课宝终端;用于教师纸质教材展示及学生课堂生成展示的高拍仪/移动展台终端;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小组研讨教学场景的学生终端/反馈器。(2)方案价值相较于传统智慧课堂,5G 智慧课堂通过各组成硬件终端的 5G 化,充分利用 5G 网络与生俱来的技术和业务优势,带给学校用户更快、更好、更流畅的体验:网络承

42、载统一,学校不再需要部署多种网络,所有电教终端均像手机一样,接入 5G 网络,开机即用。所有教学的后台应用都可承载于运营商的5G 边缘云平台或者学校的 5G 边缘云平台中。安全更有保障,管理实现免维护。超高带宽,保证了智慧课堂中的交互显示终端设备,信号传输及处理终端设备,不仅能够完美的再现 4K 级别的画面效果,还能够承载即将到来的 8K 交互终端设备,从而为师生带来清晰、自然、完美的显示呈现效果,还能保证智慧课堂的技术领先性。速率更快,延时更低。保证了智慧课堂中常态化录播,在远程授课时,远端会场可以毫无延迟感知地体验到“名师优课”高达 4K 甚至更清晰的课堂画面。远程录播课堂时,多方交互以及

43、更多方直播加入,也能够得到毫无延迟感的观看体验。提升纸笔互动数据采集的高效、稳定、安全。利用 5G 网络的低时延、高速率,可以采集学生时时书写数据,老师可以即时观察学生答题内容和进度,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思考过程;利用 5G 网络的高可靠性,可以保证数据采集与传输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学生和老师带来更稳定、更丰富、更高效、更有价值的数据服务。2728(3)方案架构图 5-75G 智慧课堂整体架构5G智慧课堂通过交互智能大屏、班牌、学生终端/答题反馈器、录播、授课宝、展台等硬件终端的 5G 化,在不同格局、不同类型的智慧课堂中,都可以实现如下功能:信息化教学课前:教

44、师通过 5G 移动手机端进行移动备课。课中:教师通过答题反馈器了解学生课堂测验数据,实时调整授课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教师通过分组式教学,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组推送,广播到不同学生小组的大屏上,便于学生研讨,建立协作意识,实现分层教学;教师通过手持、移动的 5G 授课终端,实现移动讲台式授课。教师可以随时调用部署在学校附近的 5G 边缘云平台上的课堂气氛小工具,如知识竞赛、分类对比、随机抽取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化轻松的上课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课后:通过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实现个性化辅导。全过程教学评价通过 5G 网络,同步记录教学过程中全场景(课前、课中、课后)学生书写笔迹,并将过程数

45、据传输至 5G 边缘云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不同用户(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管理者、教育部门领导等)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实现评价合理化、教学个性化、决策科学化以及教育均衡化。集中管控通过构建云管端的智慧课堂一体化解决方案,对所有 5G 终端设备进行统一接入控制,对设备状态、业务应用、日志数据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进行可视化呈现,为智慧课堂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支撑。(4)关键技术点依托 5G 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实现万物互联,打造智慧化教学环境,支撑智慧教学业务的开展。教学数据和学生信息部署在学校的 5G 边缘云上,减少了公有云泄露的技术

46、风险。5.1.3 AR/VR 教学(1)场景说明基于 5G 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将 AR/VR 教学内容上云端,利用云端的计算能力实现 AR/VR 应用的运行、渲染、展现和控制,并将AR/VR画面和声音高效的编码成音视频流,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终端。通过建设 AR/VR 云平台,开展 AR/VR 云化应用,包括虚拟实验课、虚拟科普课、虚拟创课等寓教于乐的教学体验,将知识转化为数字化的可以2930观察和交互的虚拟事物,让学习者可以在现实空间中去深入的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对数字化内容进行可操作化的系统学习。相对于传统教育,AR/VR 教学可以解决诸多问题:三维直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借助

47、 AR/VR 技术,学生们的课堂体验从 2D 跃升到 3D,不再是图书或黑板呈现出的平面内容,而是栩栩如生的三维内容。对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那些原本就是现实中可见的三维物体,学生们不需要再从平面 2D 形象中脑补 3D 形象;对于电波、磁场、原子、几何等那些抽象或肉眼不可见的内容,AR/VR 可以形象可视化的展示出来,有助于提升认知和理解。互动性和参与性强:学生通过 AR/VR 学习实践时,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亲自体验学习内容,参与到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联想起之前自己的相关经历,和以前学到的知识建立更深度的联系。AR/VR 教育诠释了“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让学生们亲自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然后自然的开动大脑去想。这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的交互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暂停,或重复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不用过分的考虑间断或反复学习给施教者所带来的压力。游戏化教学: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在很多学习情景下,游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式,是非常有效的。而 AR/VR 的可视化、互动性可以自然的设计出非常吸引人的游戏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意愿、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减少教学中的风险:化学、物理、机电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动手操作和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 AR/VR 技术

49、进行虚拟实验,在获得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大大降低教学中的安全风险。促进教育资源平等化:AR/VR 可以实现不同地区的老师、学生聚集在同一个虚拟课堂中,达到体验真实、实时的互动。因此,很多北上广深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能以非常低的成本倾斜到三四线、农村等教育欠发达地区,让偏远的山区小学也能享受到名师的亲自指点。鉴于 AR/VR 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打造云 AR/VR 交互式教学场景,针对难以讲解的教学场景、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变化过程等,通过虚拟+现实方式,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课程学习,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

50、乐,提高课堂效率。(2)方案价值将 AR/VR 教学内容上云端,利用云端的计算能力实现 AR 应用的运行、渲染、展现和控制,并将 AR/VR 画面和声音高效的编码成音视频流,通过 5G 网络实时传输至终端。为了满足业务的低时延需求,采用边缘云部署架构,将对时延要求高的渲染功能部署在靠近用户侧,这样业务数据不用传输到核心网,而是直接在边缘渲染平台进行处理后传输到用户侧。基于 5G 的边缘云部署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案中网络连接速率和云服务延时的突出问题。(3)方案架构图 5-8云 AR/VR 整体架构3132在采集层,交互终端采集原始视频并传输到就近的 MEC 边缘节点;终端直接通过网络从 MEC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