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集中式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64769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0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式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集中式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集中式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王丽(1982),女,汉族,江苏赣榆人,本科,副主任护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临床护理。-142-集中式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王 丽 陶春甫(通讯作者)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集中式护理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5月收治脑梗死患者 60 例,按照住院序号尾号单双数均分小组,30 例一组,组名设置为护理组、护理组,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护理和集中式

2、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结果 上述两类指标的评定均使用专业量表,即 NIHSS 量表、SCL90 量表,评估结果为护理前两组评分均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评分均下降,护理组评分均比护理组低(P0.05)。结论 集中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护理优势明显。关键词:关键词:脑梗死;集中式护理干预;神经功能;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73.74 脑梗死是因多种病因导致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阻、出现的急性局部病变或坏死。疾病进展快速,合并症较多。经 Logistic 非线性飞机回归分析发现1,高血压、高血脂等

3、慢性疾病,与脑梗死发生及进展具有密切关联,常见于老年人。随着近年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加之生活习惯不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患此疾病,除了老年人外,年轻群体中也有很多人受到此疾病的威胁。患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因此而死亡,而即便是生命得到了救治,也通常会留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因颅脑损伤具有不可逆性,预后伴有不同程度侧身偏瘫,易导致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增加家庭负担。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自觉肢体功能障碍,身心状况不佳,疾病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2。集中式护理干预是整合医疗资源,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三方沟通,通过调动双方主观能

4、动性,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配合度,改善疾病不良预后,为近年脑血管疾病治疗常用护理方案。本文现针对集中式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对神经功能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神经内科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脑梗死患者 60 例开展病例分析,按照住院序号尾号单双数均分小组,30 例一组,护理组男 21 例,女 9 例,年龄 51-77 岁,均值(60.332.72)岁,发病至医疗接触时间 30min-4h,均值(1.260.36)h;护理组男 20 例,女 10 例,年龄 47-78 岁,均值(60.192.65)岁

5、,发病至医疗接触时间 30min-3.5h,均值(1.330.41)h;上述脑梗死病历资料,可做统计分析(P0.05)。1.2 方法 护理组实施传统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患者接诊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为患者使用与其症状相对应的治疗药物,并做好对患者用药后反应情况的观察;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普及教育,告知疾病基础知识及临床治疗措施,引导患者及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护理组实施集中式护理干预:(1)建立集中式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神经内科专家学者、护士长、专科护理人员,邀请营养专家、康复医师共同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经验,由护

6、士长担任副组长,组织相关活动开展,由神经内科主任担任组长,对科室内专科护理人员开展岗位内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43-训教育,满足考核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2)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教育及集中教育方式,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内心的疑虑和困惑,专科护理人员负责解答,组织患者及家属参与医院组织的集中培训;通过发放脑梗死疾病相关手册、宣教视频等,规范化讲解脑梗死疾病不良预后、康复治疗方法等,使患者能够对疾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另外,要专门为患者家属及其照护人讲解对于患者康复有利的早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对于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其掌握康复训练技巧,可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科学锻炼,由

7、家属或监护人给予患者监督3。集中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平台,在平台互动、沟通、交流,不仅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集中教育,患者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下,患者的孤独感能够有效减轻,各种不良情绪能够得到纾解,康复的信心会大大增强,从而更好的参与康复治疗工作中。(3)心理护理指导:脑梗死发病突然,患者生活治理能力下降,出现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较多。专科护理人员引入人文关怀理念,采用主动护理模式,主动的走进患者,和患者沟通,对其心理状况多加关注,为这方面状况不佳的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4。如果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担忧、恐惧情绪比较严重,可以向其列举以往众多治

8、疗成功的案例,使其内心的忧虑减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强;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家属做一定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向患者输出关心、鼓励和支持,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压力,使其坚定治疗的信念,从而能够更加配合治疗。如果患者存在抑郁情绪,了解患者抑郁发生原因,建议患者进行情感宣泄,教给患者适宜的宣泄方式,使其在心理负担较重时,能够及时释放,避免情绪堆积,以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5。同时建议患者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疾病关注度,多参与病友沟通或人际交往活动,树立生活信心。(4)早期康复锻炼:由营养师、康复师及神经内科专家学者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肢体锻炼方案,采用分阶段锻炼方式,患者初始发病后,绝对卧床期间,

9、采用被动运动为主。由康复师指导患者床上进行坐位训练、体位更换训练等,要求由家属在旁陪同,熟练掌握相关训练技巧;患者体位更换过程中,加强皮肤监测,观察皮肤颜色,监测皮温等,预估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不良情况发生6。引导患者采用健侧带动患肢功能锻炼,逐渐延长锻炼时长,有效避免患侧因肢体受限导致的废用性病变,待患者导管拔出后,早期开展床下运动,辅助患者于床边进行站立,要求患者目视前方,肢体放松,将重心由健侧逐渐放在患侧上,以提高患侧肌力以及平衡力,逐渐延长站立时间7。站立过程中可借助医疗器械,保证患者站稳,不发生跌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步开展短距离位移训练,以健侧手为着力点,缓慢

10、位移。运动期间观察患者姿势,避免出现意外创伤。1.3 评价标准(1)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参考美国卒中研究院推荐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量表(NIHSS),分数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2)评估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分参考 symptom checklist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 SCL90,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分数越高,即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越低。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 SPSS24.0 完成数据比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 样本统计比较两组间结果,最终统计值若 P0.05,代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1 差异愈加明显。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

11、NIHSS 评分差异比对 两组护理前的评分结果差异不大(P0.05),均处于较高水平,护理后均发生了变化,和护理前相比均有降低,组间也形成了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 1。2.2 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 SCL-90 评分差异比对 两组护理前评分较接近(P0.05),护理后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前后的评分变化见表 2。表 1 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 NIHSS 评分差异比对xs(分)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 护理组 30 27.683.43 23.073.08 5.477 0.000 护理组 30 27.993.40 18.242.94 11.881 0.000 t

12、值 0.352 6.213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44-P 值 0.726 0.000 表 2 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 SCL-90 评分差异比对xs(分)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 护理组 30 240.6336.36 184.0620.05 7.516 0.000 护理组 30 241.2236.51 166.3824.18 9.314 0.000 t 值 0.063 3.083 P 值 0.950 0.003 3 讨论 脑梗死起病突然,患者发病时常伴有不同程度偏瘫症状,如口眼歪斜、吞咽障碍、肢体麻木等,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预后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

13、。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预后与康复治疗、护理措施具有密切关联。脑神经损伤短期具有修复几率,并且基于大脑可塑原理,可在患者脑神经损伤初期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有效刺激受损神经功能,修复及消除抑制因素,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8。集中式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脑梗死患者疾病特点及其实际需求,针对性和全面性均较强。集中式护理开展加强多学科联动,针对不同脑梗死患者病例,为其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有效调动患方主观能动性9,增加医护人员、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旨在为患者长期治疗提供良好外界环境,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帮助患者纠正疾病错误认知,树立正确健康素养,可遵医开展

14、治疗及康复锻炼,有效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基于快速康复理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障碍情况,建议早期开展分阶段锻炼方法,循序渐进,不断刺激自主神经功能,协调肢体与运动能力,可有效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10,11。集中式护理可以有效优化医疗资源,针对不同患者多元化护理需求给予针对性满足,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早期回归社会,树立正确疾病观念,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可作为疾病优选护理方案。本研究表明,两组护理后 NIHSS 评分均下降,尤其是护理组,下降至更低水平,而护理前两组该项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且相似度非常高;NIHSS 评分量表具有较高信效度,可客观反馈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经研

15、究结果可知,集中式护理开展通过有计划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医疗配合度,有序开展康复功能锻炼,改善神经功能,为临床治疗增效。基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估可知,两组护理前的评分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大,护理后,评分均有下降,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不如护理组明显,两组评分差异较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不佳,集中式护理的开展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增加医院与家庭双方共同协作,相互鼓励及促进,可最大程度调动患者康复积极性,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综上,脑梗死开展集中式护理干预,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护理优势明显。参考文献 1 崔 雪 岩,张 金 华,周 小 琰,等.老

16、 年 脑 梗 死 患 者 康 复 护 理 方 案 的 构 建 及 应 用 J.中 华 护 理 杂志,2023,58(3):268-275.2韩雪,刘芹芹,董雨枝.创新扩散理论下的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77-81.3温秀芳,姚娟,吴明清,等.基于六位一体护理合作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7):1057-1061.4邓珊,糜婷,黄丽娟.循证病例分析为指导的流程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157-160.5肖淑立,刘启慧,夏梦迪,等.质量

17、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8):176-179.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45-6杨阳,郭玉霞,李丹阳,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2):342-345.7孙青,吴薇薇,杨余华,等.超早期个性化护理联合冷沉淀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4):417-419.8 周 旋.心 理 护 理 对 脑 梗 死 患 者 心 理 状 态 及 生 活 质 量 的 影 响 J.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电 子版),2

18、020,20(7):203,206.9刘倩,郑锐锋.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和白介素-6 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04):788-791.10陈思,程君,叶薇薇.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8):1486-1490.11李晓莉,闫明,顾祝蕾,等.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24):814.基金项目: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面上项目,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与维生素 D 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编号 202131);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面上项目,血浆 lncRNA NEAT1 和 miR-488-3p 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编号 202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