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地理必拿下知识点概括 4.综合地理界限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限,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_带与暖温带的界限 潮湿区与半潮湿区的界限 _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限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限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限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限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限,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限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限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限 我国地势其次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
2、限通过的地方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限通过的地方 5.地形区界限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限: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限: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限: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限: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限: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限: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限: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限: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限: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限: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限:淮河。 6.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
3、其次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裂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处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错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高二地理必拿下学问点概括2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推断时要留意敏捷运用所学学问。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亲密,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局部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消失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
4、一般不会进展温室大棚农业,由于热量特别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拟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全部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全部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特别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依据详细信息进展,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肯定的。假如某地降水稀有,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进展浇灌农业,则它可以进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
5、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旧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进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养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阅历)和娴熟程度。 10、留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
6、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抱负的环境,但并不是全部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富强往往会促进城市的进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进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留意城市化水平凹凸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分: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说明
7、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兴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进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旧低于兴旺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当熟悉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消失于兴旺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进展到肯定阶段消失的,也不是必定会消失的。 20、留意区分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根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
8、留意区分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依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答复。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美丽、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依据市场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大路等。 25、留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大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分,要依据题目的要求答复,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
9、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旧特别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大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建大路。 29、城市道路网的推断一般依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展;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兴旺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此外,兴旺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留意区分环境
10、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全部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量和自我调控力量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肯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定联系。假如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意环境爱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经济进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爱护环境而不进展经济。由于环境问题是在经济进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进展经济来解决。 35、留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难两个概
11、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难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进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意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进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正性原则,不要把公正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正,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削减对环境的污染,直至到达“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表达,只注意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
12、增加),也可能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削减)。 41、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值消失的时间应当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削减。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旧很大。 42、留意生育率和诞生率的联系与区分:生育率是肯定时期内诞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生育率是诞生率的根底,一般状况下,生育率水平高,诞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推断应当分析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详细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13、45、留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力量,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淌的区分: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淌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推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限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留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实行粗略计算的(方法)。特殊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
14、读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到达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到达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兴旺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高二地理必拿下学问点概括3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根底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以及肯定的面积、外形和边界。区域界限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局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 位置
15、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暖和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根底上,进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
16、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进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兴旺;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相宜进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便利,商业贸易兴旺,依托当地兴旺的农业根底进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进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进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进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进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供应了自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进展。 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进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裂,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日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