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的互文关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59473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的互文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的互文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的互文关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21 世纪以来,在视觉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成为亟待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自古以来,文学的图像呈现衍生出很多方式,比如诗意图、诗词画本、曲本插图、小说插图、现代的图文本和影视改编等。其中,诗歌和诗意图的诗画关系是文图关系最古老、最经典的表现,这一古老话题在当代图像学的新视野和理论背景下,展现新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和诗意图中,山水田园诗歌及诗意图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别之一。本文将聚焦山水田园诗歌的“双重图像化”,阐述诗歌语象和诗意图图像之间的关系。所谓“双重图像化”,是指诗歌内在的语象与对源诗模仿所形成的外在诗意图。这种“双重图

2、像化”既表现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又在具体图像呈现时表现出互文关系。一、山水田园诗歌语象与诗意图之间的差异山水田园诗歌语象与诗意图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看,二者所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从微观看,二者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诗意效果。(一)宏观上:“心象”与实在图像的差异诗歌语象与诗意图作为语图关系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代表的艺术领域各不相同。诗歌语象表现在文学语言艺术之中,而诗意图表现在图像艺术之中,这是二者宏观上的重要差异。所以,对诗歌语象与诗意图关系的探究,离不开对语言与图像的意指功能的对比。从符号学来看,诗歌与诗意图本身就代表着两种符号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语言符号作为诗歌

3、重要的言说媒介,其语言的任意性为诗歌语象呈现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为书面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造成了诗歌语象的多方面呈现。“书面语使人的言说得以延时和位移,使思想文化的传承和超时空的 对话 成为可能。”1正如德里达在 论文字学中所说的,“语言成为文字的过程就是语言成为语言的过程”2。文字言说的可能性在语言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最终使书面语在不同的体裁中广泛应用,尤其表现在经典的诗歌语言之中;而诗歌言说是“心象”发挥作用的结果。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营构出心之所“象”,构筑色彩斑斓的场景,所以诗歌语象以“心象”的方式呈现。山水田园诗人常常将所见之景了然于心,在诗歌创

4、作时,将自己融入此境界之中,营构出一幅心中之“象”。这种“象”使读者在感悟诗歌语象的同时,更具有表现力。除此之外,山水田园诗歌语象在“心象”的作用下,会给人们带来动态效果;人们会依据诗歌呈现的情景进行视觉上的跳跃,从而提升诗歌的艺术性。从宏观上看,诗意图并不是采用“心象”的方式进行图像呈现。诗意图作为绘画作品,它以一种实在图像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中国的诗意图大多以写意为主,尤其是中国的山收稿日期:2022-09-26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抒情诗的语图表意嬗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2AZW001)作者简介:赵诗语(1999),女,渤海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5、,从事文艺理论基础研究。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的互文关系赵诗语高璐璐吴昊(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要: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是指诗歌内在的语象与对源诗模仿所形成的外在诗意图。这种双重图像化既表现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又在具体图像呈现时表现互文关系。从差异性来看,既表现在心理和物理层面的差异,又表现在语言和图像符号方面的差异;从互文性来看,二者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形成互动模式。这使语图关系研究更具生机与活力。关键词:山水田园诗歌;双重图像化;语象;诗意图;互文关系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23)03-0员园园-04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6、版渤海大学100100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三期渤海大学水田园画作,通过山水景物的衬托,来表达创作之时的心境;但我们通过肉眼来观看画作时,其实图像是以一种静态的方式表现诗歌中某一场景或某一情节的静止状态,给人一种静态美。总之,从宏观看,诗歌语象和诗意图二者在呈现图式上有差异。诗歌语象是以一种“心象”的方式营构画面感,而诗意图却是以一种直观的实在图像进行呈现。除此之外,诗歌语象会因为“心象”的作用,造成画面感的跳跃性,具有时间链条上的动态效果;而诗意图所绘的是诗句中某一特定时刻的场景或情节,具有空间层面上的静态效果。所以说,二者在宏观图像呈现上是具有差异性的。(二)微观上:“和而不同”的意义呈现

7、从微观上来看,诗歌语象与诗意图二者之间还存在“和而不同”的意义差异。诗意图虽是在诗歌语象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再现,但诗意图自身也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创作特色,并且不同时代的画家对源诗的理解各不相同,也会导致意义上的偏差。诗意图是否能如实反映诗歌语象还有待于人们去探究。首先,二者创作在表现对象上的不一致性,导致意义的多样性。诗歌语象是作者对所见所闻进行凝练描述所勾画出的图景。诗歌图景的呈现,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和联想,在感知诗歌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再现当时作者所勾画的画面,形成具有视觉效果的艺术画面。所以,诗歌图景的呈现自然会因读者的个体化想象和感知经验的差异而呈现出一定差距。而诗意图所呈现的对象为源诗。

8、绘画者对当时诗人具体的遭遇、所见之景是很难确定的,所以绘画者在摹绘源诗的同时,也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二度创作。而且,山水田园诗意图大多盛行于宋代以后,各类画派分门别类,在创作风格及创作背景选择上都有各自的倾向性。所以,在意义的呈现上,诗歌语象与诗意图是存在差异性的。其次,诗意图作为图像呈现的一种样式,它具有“画不就”的性质,体现了“诗中有画而又非画所能表达”3的原理,进而导致对源诗诗意的偏离。诗意图对听觉、触觉,以及对时间的延续性等方面都存在“画不就”的现象。例如,我们在诗歌中根据诗歌语言感知作者所呈现的听觉;而在诗意图中,我们感知不到画面所带给我们的直接听觉效果,只能依据诗意图的某些

9、物象和题诗展开听觉的联想。这就造成了诗意图“画不就”的局限。山水田园诗意图多以写意为主,不仅写源诗之意,更是写画家之意,画家的主观能动性给诗意图带来含混的意指。这种含混的意指会造成诗歌语象和诗意图之间存在相似性的特点,而非等同的关系。总之,山水田园诗歌与诗意图虽然都是以抒情为主的艺术,但在呈现图像的方式和意义上是有差异的。我们无须因为这种差异而将二者对立起来,反而应辩证地看待二者在这差异性的基础上,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互文关系。二、山水田园诗歌语象与诗意图的互文关系诗歌语象与诗意图虽是两种不同的图像表达方式,但二者也具有别具一格的互文关系。诗歌语象与诗意图的结合,使二者在语图符号的作用下显得格外

10、具有互动性色彩。(一)再现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再现性和创造性,是诗歌语象与诗意图共同拥有的特性之一。它们在山水田园诗歌与诗意图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又相互交融、相互衬托,使山水田园诗歌与诗意图在语图符号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互文游戏,最终建构诗画融会贯通的艺术特性。首先,从诗歌内部看,山水田园诗歌语象体现出再现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这里所说的再现性,是指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对自己所见之景的再现来表达当时的心境,这一再现过程是诗歌语象形成的基础;而创造性是指诗歌创作对语言形式和心灵上的追求,无论是对客观景物的再现,还是对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具有不同于客体和其他作品的创造性。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歌,一方面

11、强调内在心灵上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既增添了诗歌形式色彩,又为诗歌语象所反映出的深层意蕴奠定基础。所以说,山水田园诗歌的再现性和创造性,为诗歌语言形象的彰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次,从诗意图来看,山水田园诗意图也体现出再现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诗意图作为对源诗的再现,其山水田园诗意图在图像呈现时一定程度上会对源诗内容加以保留,将主要的诗歌语象展现在画作之中;然而,诗意图并非是对101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三期渤海大学10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源诗的完全模仿,还体现在画家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上。画家带有主观性进行创作,他们依据不同时期创作风格、艺术流派及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主

12、观认识,对源诗进行加工创造,在不失去源诗意义的同时,反映出画家的创作特色及其对艺术趣味的追求。最后,在山水田园诗意图中,诗歌语象和诗意图二者是互通的状态,诗意图是在诗歌呈现语象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呈现的。在某种程度上,二者的融合体现了更高层面的再现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吴昊在 文学语境意义生成机制研究一书中说道:“语言与图像的共生存在于每一个语言或图像艺术的角落。语言艺术总是在以某种内在的图像(心象、形象等)的方式成就自身;图像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雕塑)的意义也总是需要语言命名或题跋的给定。”4所以,语言所体现的内在图像的丰富性,会影响诗歌语言上的含蓄再现和创造,会造成诗意上的含混,这种含混意蕴

13、会导致诗歌语象的生成,最终形成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而诗意图作为图像艺术,是在诗歌的基础上对自身意义的呈现。这种诗画结合的艺术呈现,既弥补了诗意图在听觉、触觉上的不足,又增添了诗画之间的互文色彩。例如钱慧安对孟浩然 春晓 这首诗的诗意图呈现,源诗是以听觉来刻画春景的诗歌,很难进行视觉图绘;而钱慧安采用人物画的方式,将两个人物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个人站在窗外落花满地的树下,身旁一个儿童向其问询。这种问答的场景既隐含了源诗之意,又是对源诗诗意的延伸和再创造。所以,山水田园诗歌语象和诗意图所体现的再现性和创造性的统一,驱动了诗画关系研究的新方向和进程。(二)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时间性和空间性本是哲学研究

14、话题,但在语图关系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歌与诗意图作为语图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空概念的碰撞下,山水田园诗歌与诗意图关系研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对于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我们常常强调“诗画一律”的原则,这为诗歌与诗意图二者在语图关系研究中提供了新途径。诗画关系作为语图关系研究的一部分,对其时间性和空间性问题的研究,也是语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从时间性来说,山水田园诗歌与诗意图在呈现机制上是不同的。在诗歌语言中,有关时间概念的词语经常出现,我们可以根据词语来判定诗歌创作的时间信息;而图像艺术是一种视觉感官艺术,“它属于未被语言编码的感官世界”5,以直观的呈现方式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图像的

15、色彩、线条及各类的动作上,这就造成了时间概念的模糊。山水田园诗意图也是如此,画家是很难表现上午、中午、下午等时间的。在绘制诗意图时,画家会选用诗歌中的“客观对应物”进行创作,将其转化为时间概念的表达,极大地增加了绘画者的难度。单从空间性来说,诗歌语言所呈现的诗歌语象和诗意图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度。诗歌语言内部也会有空间概念的存在,这一存在离不开诗歌语言的视觉效果呈现。简单地说,语象在诗歌空间概念的传达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诗歌语象所形成的画面感,会使诗歌建构空间,形成一种立体的空间感。山水田园诗歌中各类诗歌语象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而诗意图作为一种图像艺术,我们会以观看图像的方式,通过双

16、眼来确定视觉空间所带来的效果。所以,我们对诗歌语象所形成的空间感会影响诗意图的实际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诗歌语象和诗意图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契合度。除以上情况外,诗歌语言与诗意图还具有时空并置的现象,体现了语图研究中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首先,诗歌内部表现出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诗歌中有关时间概念的语言和具有色彩、线条及场景变化的空间概念的组合,构成了诗歌内在的时空并置现象。例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中的“明月”,就是具有时间概念的词语,代表的是月亮升起时的夜晚,而“照”字,会使读者联想到月光直射在松树间,光线照在地面上的场景,这种同一画面所营构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其次,诗

17、歌与诗意图体现出的时空并置现象。诗意图本是在源诗的基础上进行呈现的图式,这种从言说到图说的过程,其实就是语言的时间性转换到空间性的过程。例如王绩 夜还东溪 这首诗,描写了夜色来临,诗人归途之景;而在 唐诗画谱 的图绘中,画家依据“月”这一语象,将所见之景囊括其中,展现了月色降临后周围安静的场景。这是从言说到图说的转变,形成了空间化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与诗意图之间的结合既能凸显在时间上的跳跃性,又能为语图关系研究增添趣味性。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102102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三期渤海大学(三)张力性和一致性的统一文学中“张力”一词是由新批评学派的退特提出的。退特以诗歌为研究对象,

18、将诗歌语言看成有机整体,探求诗歌内部矛盾关系及外延化的深意。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所运用的象征、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张力性原则,进而外化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和多义性。诗歌与诗意图之间存在着张力性和一致性的统一。首先,诗歌语言体现张力性原则。退特认为“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6,那么诗歌语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语言上的含混和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会使山水田园诗歌语象呈现出一定的张力,进而外延到诗歌整体意义,形成语义层面的张力性。其次,诗意图是在源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诗歌与诗意图之间是存在一致性的,尤其表现在应文直绘的诗意图图式之中,诗歌语言和诗意图之间意义趋于统一,所呈现的语象和诗意

19、图,给予读者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另外,诗歌语言与诗意图之间也具有张力,这种张力性既表现为二者内容上的张力,又表现为表达效果的张力。首先,二者在内容上的张力。由于诗歌语言极为凝练,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感知诗歌语言,这会造成视觉体验的多样性,引发人们在头脑中所形成的诗歌语象的千姿百态,从而形成意义上的张力;而诗意图是依据源诗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实在图像是固定的,是具象化的表现。然而,诗意图对听觉、触觉是不可绘的,这就会影响诗意的传达,加剧语图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其次,表达效果的张力。由于图像只能对源诗进行相似性的模仿,在传达情感、表现诗意上往往稍逊于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更何况,大多数的诗

20、意图择取源诗中的某一代表性的诗句进行描绘,会使诗意图在诗意传达上形成片面化和单一化,在凸显诗意时也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就构成了诗歌语言和图像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形成语图之间的张力。观赏者需要发挥自己关于源诗的想象,将诗意图中没有呈现出来的部分进行脑补,在语图的互文中,实现对诗歌和诗意图一致性和张力性的整合。结语山水田园诗歌的双重图像化既表现出宏观与微观上的差异,又在具体图像呈现时表现出互文关系。两者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心理和物理层面上,也表现在语言和图像符号方面;而二者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又形成互文关系。诗歌语象与诗意图图像之间的互动模式,使语图关系研究更具生机与活力。这种互文关系,也体现出

21、以诗歌语象和诗意图为代表的语图关系是具有互文性的。语言和图像没有优劣之分,二者常常是相互联系、相互映衬。一方面,传统诗歌在诗意图的作用下巩固自身的文学固有地位;另一方面,诗意图在传统诗歌的作用下汲取养分,创作出虚实相生的优秀作品。参考文献:1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文学评论,2012(2):89.2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335.3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2:37.4吴昊.文学语境意义生成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193.5付骁.“文学成像”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5:46.6退特.论诗的张力M/“新批评”文集.赵毅衡,编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7.(责任编辑温艳华)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三期渤海大学103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