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 7卷第 1 期 2 O 1 4年 2月 建筑材料学报 J OURNAL OF BUI L DI NG MATERI ALS V01 .1 7。 No. 1 Fe b ., 2 O 1 4 文 章 编 号 : 1 0 0 7 — 9 6 2 9( 2 0 1 4 ) 0 1 — 0 1 3 2 — 0 6 干燥方法和试 件尺寸对加气混凝土 等温 吸湿 曲线的影 响 冯 驰 , 吴晨晨 , 冯 雅 , ( 1 . 华南理工大学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孟 庆 林 广东 广 州 5 1 0 6 4 0 ; 2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 要 :采 用干燥 剂 法、 7 O℃烘 干 法和 1 0 5℃ 烘干 法处理 了 2种 尺 寸( 4 c m4 c m2 c m 和 3 c m 3 c m1 c m) 的加 气混凝 土试件 , 比较 了 3种干燥 方法得 到 的 试件 干 重 差异 . 用静 态 称 重法 测 定 了 7 0℃烘 干 的大 小试 件在 不 同相 对 湿度 下的平衡 含 湿量 , 并 用统计 学方 法进行 比较 , 然后 采 用 P e l e g 模型拟合 了加 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 结果表明: 7 0℃烘干法得到的试件干重比干燥剂法得到的 试 件 干重 多 0 . 1 3 ~ 0 . 1 6 , 而 1 O 5℃ 烘 干 法得 到 的 试 件 干 重 比干 燥 剂 法 得 到 的 试 件 干 重 少 1 . 0 2 9 / 6 ~ 1 . O 6 . 大小加 气混凝 土 试件 在 相 同相 对 湿度 下 的 平衡 含 湿量 并 不相 等 , 在 中高相 对 湿 度 下 小试件 的平衡 含 湿量 明显较 小. 不 同干燥条件 下 大小加 气 混凝 土试 件 拟 合 等 温吸 湿 曲线 有 明 显差异 . 在 测试加 气混 凝土 等温 吸湿 曲线 时 , 推荐 采 用 7 O℃ 烘 干 大试 件. 关键 词 : 加 气混凝 土 ;干燥 方法 ;试件 尺 寸 ;干重 ; 平衡 含 湿量 ; 等 温吸 湿 曲线 中图分 类号 : T U1 1 1 . 2 文献 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2 9 . 2 O 1 4 . 0 1 . 0 2 4 Ef f e c t o f Dr y i n g M e t h o d s a nd S a mp l e S i z e s O i l M o i s t u r e Ab s o r pt i o n I s o t h e r ms o f Ae r a t e d Co n c r e t e FENG C h i , W U Ch e n c h e n , FENG Y a , M ENG Qi n gl i n ( 1. St a t e Ke y La bo r a t or y o f Su bt r op i c a l Bui l di n g Sc i e n c e,So ut h Chi na Un i ve r s i t y of Te c hno l og y,Gua n gz h ou 5 1 06 4 0,Chi n a; 2. Chi n a So ut hwe s t Ar c hi t e c t ur a l De s i g n a n d Re s e a r c h I ns t i t ut e Co r p .,Lt d .,Ch e ng du 6 1 00 41,Chi na ) Abs t r a c t :Ae r a t e d c on c r e t e s a m p l e s O f t wo s i z e s ( 4 c m X 4 c m 2 c m a nd 3 c m 3 c m 1 c m ) we r e d r i e d wi t h d e s i c c a n t a t r o o m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wi t h o v e n a t 7 0℃a n d 1 O 5℃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h e d r y ma s s e s o b — t a i ne d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d r yi ng me t hod s we r e c o m p a r e d . St a t i c g r a v i m e t r i c me t ho d wa s us e d t o o bt a i n t he e — q ui l i br i u m m o i s t u r e c on t e nt s i n s a m p l e s d r i e d i n o v e n a t 7 0 ℃ i n di f f e r e nt r e l a t i v e hu mi di t i e s .a nd a s t a t i s — t i c a l c omp a r i s o n wa s m a de .Pe l e g mo de l wa s us e d t o f i t t he moi s t u r e a bs or p t i o n i s o t he r ms o f a e r a t e d c on — c r e t e .Re s u l t s r e v e a l t h a t t h e d r y ma s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o v e n d r y i n g me t h o d a t 7 0℃ i s 0 . 1 3 一0 . 1 6 g r e a — t e r t h a n t ha t ob t a i n e d f r o m de s i c c a nt d r yi n g me t ho d a t r o o m t e mp e r a t u r e , whi l e o ve n dr y i ng m e t ho d a t 1 0 5℃ gi v e s 1 .O 2 一1 . 06 s ma l l e r dr y ma s s .M o r e o v e r ,t he e q ui l i br i u m moi s t u r e c o nt e nt s i n s a mpl e s of d i f f e r e n t s i z e s u n d e r t h e s a me r e l a t i v e h u mi d i t y a r e n o t t h e s a me .I n mi d d l e — h i g h r e l a t i v e h u mi d i t y r a n g e , t he e q ui l i b r i um mo i s t ur e c on t e n t s i n s m a l l e r s a mpl e s a r e no t i c e a b l y l e s s .Th e f i t t e d m o i s t ur e a b s o r pt i on i — s o t he r m s o f s a m p l e s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s i z e s a nd dr y i ng me t ho d s a r e no t i c e a b l y d i f f e r e nt . Th e o n e f o r bi g ge r s a mp l e d r i e d i n o v e n a t 7 0℃i S r e c o mme n d e d a s t h e m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 i s o t h e r m o f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0 3 ;修订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8 基金项 目: “ 十二 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2 0 1 1 B AJ 0 1 B 0 1 ) 第一作 者: 冯驰 ( 1 9 8 6 一) , 男 , 四川成都人,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 E — ma i l : f e n g c h i 8 6 0 6 0 2 @g ma i l . C O 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冯驰 , 等 : 干燥方法和试件 尺寸对加气混凝 土等温吸湿曲线的影响 1 3 3 Ke y wo r ds :a e r a t e d c on c r e t e;d r y i n g m e t ho d;s a m p l e s i z e;dr y ma s s;e q ui l i b r i u m mo i s t ur e c on t e n t ;mo i s t u r e a bs o r pt i on i s o t he r m 等温吸湿 曲线是多孔材料最重要 的热湿物理性 质之一 , 是研究材料其他性质 ( 如水 蒸气渗透系数、 湿扩散率等) 的基础[ 1 ] , 也是分析建筑 围护结构热 湿传递与储存 过程以及室 内环境与热湿 负荷 的基 础_ 4 。 ] . 材料 的等 温吸湿 曲线 通常用 静态称重 法得 到 . 该法 是将 干 燥 的试 件 放 入 一 定 相对 湿 度 的恒 温 环境 中 , 待材 料 吸湿达 到平 衡后 , 根 据材料 的干重 和 平衡含湿总重计算得出材料在该湿度下的平衡含湿 量. 由不同相对湿度下材料 的平衡含湿量绘制得到 材 料 的等温 吸湿 曲线 . 虽 然 目前 已 有 标 准 ( 如 I S O 1 2 5 7 1 : 2 0 0 0 ( E) [ 8 3 和 A S TM E 9 6 — 0 0 [ 9 等) 规定材料等温吸湿曲线的详 细测定 方法 , 但 测 定 过 程 中 的一 些 因素 并 未 在标 准 中得 到非 常严 格 的 规定 , 这些 因素 对 测 定 结 果 的影 响也并 不 十分 明确 . 例如 , 对 材 料进 行 干 燥 处理 有 2 种 常见 的方法 : 一 种 是 在 室温 下将 试 件 放 在 盛有 干 燥 剂 的密 封容 器 内除 湿E : o - 1 1 3 , 另 一 种 是将 试 件 放 在 烘箱内加热除湿. 根据烘箱温度的不同, 烘干法又可 分为高温干燥 ( 高于 1 0 0℃ , 通 常为 1 0 5℃) [ 1 2 - 1 4 ] 和 低温 干 燥 ( 低 于 1 0 0℃ , 通 常 为 7 0 ~ 8 O℃ ) E 1 5 - 1 7 3 2 种. 虽然 I S O 1 2 5 7 0 : 2 0 0 0 ( E ) E 1 8 3 指出, 选择烘干温度 时应注意避免温度对材料结构产生破坏性影 响, 并 应避 免 引起发 生 化 学 变化 , 但 不 同学 者 对 同种 材料 受 高温影 响 的判 断 不 尽 相 同 , 因 此他 们 对 同种 材 料 往往 选择 不 同烘 干温度 进行 烘干 . 例 如 , 同为加 气 混 凝土 , Ko r o n t h a l y o v a [ 和 Ro e l s等[ 就分别采 用 1 0 5℃和 8 0℃进行烘干处理, 然后进行等温 吸湿 曲 线 的测 定. 这 样得 到 的干重 基准 必然 不 同 , 计 算得 到 的含湿量也必然存在系统差异 , 从而使得不 同学者 报 道 的 材 料 等 温 吸 湿 曲 线 难 以 直 接 进 行 比 较 和 分析. 另 一个 重要 的影 响 因素是进 行 测试 时所 用试 件 的尺 寸. 理论 上 , 试 件 越 大 则越 具 有 代表 性 , 测 试 的 结果也就 越可靠. 例 如 , I s O 1 2 5 7 1 : 2 0 0 0 ( E) 就规 定 , 若测 试 的材料 密度 不 小 于 3 0 0 k g / m。 , 则 试 件 质 量 至少 为 1 0 g . 然 而 , 材 料 的 吸 湿 是 一 个 缓 慢 的过 程 , 测试 所需 时 问常 常长达 数周 乃至 数月 . 许 多研 究 表明 , 使用较小 的试件能显著缩短材料从 干燥状态 到吸湿平衡所 消耗 的时间口 . 因此 , 试件 的尺寸选 取对测试耗时和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都可能产生影 响 , 需要 进行 平衡 选择 . 本 文采 用干 燥剂 法 、 7 O℃ 烘 干法 和 1 0 5℃烘 干 法处 理 2种 尺寸 的加气 混 凝 土 试 件 , 测 试 了 3种 干 燥方法处 理 的试件 干重 , 并 参考 I S O 1 2 5 7 1 : 2 0 0 0 ( E) 测定 了 7 0℃ 烘 干 试 件 在 给定 相 对 湿 度 下 的平 衡含湿量 , 然后综合分析 了干燥方法和试件尺寸对 加气 混凝 土 等温 吸湿 曲线 的影 响. 1 试验 方法 1 . 1试件 干重 的测 量 本文所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由广东省东莞市创建 新型建材有 限公 司提 供, 其 密度符合 G B 1 l 9 6 8 — 2 0 0 6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中的 B 0 7标准 , 强度等 级 为 A5 . 0 . 将 加 气 混 凝 土 砌 块 切 割 成 小 块 , 选 取 4 e m4 c m2 c m( 干重 约 1 8 ~2 0 g ) 和 3 e m3 c m l c m( 干重 约 4 ~5 g ) 的加 气 混凝 土 试 件 各 8个 , 分别 放入 已洗净 、 烘 干并 称重 的带盖 玻璃 称量 瓶 内 , 用 3种不 同 的干燥 方法进 行 干燥 处 理 : ( 1 ) 干燥 剂 法 : 将 试件 放人 盛有 无水 C a C 1 。的干 燥 器 内 , 在 室温 ( 约 2 O℃ ) 下 干燥 至恒重 . ( 2 ) 7 0℃烘 干法 : 将 试 件 放入 7 0℃ 的 电热 鼓 风 干燥 箱 中烘干 至恒 重. ( 3 ) 1 0 5℃烘干法 : 将试件放人 1 0 5℃ 的电热鼓 风 干燥箱 中烘 干 至恒重 . 干燥 过程 中将 称 量 瓶 的 盖 子打 开 . 干燥 剂 法 处 理 的试件 在 放 人 干 燥 器 内 约 1个 月 后 首 次 取 出称 重 , 称重 完 毕 后 再 放 回干 燥 器 内 , 之 后 每 隔 6 ~ 8 d 重新称重 1次. 烘干法处理的试件在放入烘箱内约 1 周后首次取出称重 , 称重完毕后再放 回烘箱, 之后 每 隔 2 ~ 3 d重新称 重 1次 . 烘 干法 处 理 的试 件 在称 重时, 先将称量瓶连同试件从烘箱 中取出, 然后立刻 盖 上称 量瓶 的盖 子 , 再 放 入 盛 有 无 水 G a G 1 的 干燥 器 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 干燥剂法处理 的试件不经 过 冷却 过程 , 直 接盖上 称量 瓶 的盖子 后称重 . 称 重所 用 的分析天平精度达 0 . 0 0 0 1 g . 在连续 3次称重结 果 变化 不超 过试 件 干重 0 . 1 的 情况 下 认 为试 件 已 烘 干至 恒重 , 取 3次称 重 的平均 值作 为试件 干重 . 1 . 2试件 平衡 含湿 总重 的测 量 吸湿试验在 2 5℃ 的人 工气候室 内进行 , 见 图 1 . 将 7 0℃烘干的试件放入盛有 8种不同饱和盐溶 液的干燥器内吸湿. 8种饱和盐溶液上方空气平衡 相对湿 度见 表 1 . 每个 干燥器 内放 人 4个大试 件 和 4 个小试件 ,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试件称重直至恒重. 称 重 方法 和 吸湿 平衡 判 断与 试 件 干燥 处 理 过 程 一致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冯驰 , 等 : 干燥 方法和试件尺寸对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 曲线 的影响 1 3 5 讨 论. 2 . 1 . 2 误差分析 在 干 燥 过 程 中 , 试 件 均 经 过 多 次 称 重 , 只 有 连 续 3次称 重 结 果 变 化 不 超 过 于 重 0 . 1 时 才 认 为 试件 已烘干至 恒重. 这 3次称 重结果 的标 准差 反 映 了称量过程 中单个 试件 干重 的波动. 将 所有 试 件 的该标准差 取平 均值 , 则得 到处理 试件 所用 的 干燥方法的称 量标 准差平 均值. 该值 综合 了单 个 试 件 的称 量 误 差 和 试 件 的个 体 差 异 , 较 好 地 反 映 了称 量 的 精 确 度 , 也 间接 代 表 了 干 燥 方 法 及 称 量 过 程 的误差 . 在本 试验 中 , 干燥剂 法 、 7 O℃烘 干法 和 1 0 5℃烘 干法 的称 量标 准差 平均值 分 别 为 0 . 0 3 4 , 0 . 0 6 2 和 0 . 0 8 9 . 从该值来看 , 干燥 剂法的精确 度 最好 , 这 也是 上 文将 干燥 剂 法 处 理 试 件得 到 的干 重作为基准值的原因. 用 不 同干燥 方 法 处 理 同一 批 试 件 , 最 后 称 重 的 误 差不 同 , 主要 是 因 为试 件 在 密 封 和 称 量 的过 程 中 都不可避免地从 空气 中吸收少量水 分. 另外烘干 的 试件在冷却 的过程 中也会少量吸湿. 由于每次称量 的环境 温湿 度 及试 件 的冷 却 时 间 有 一 定差 异 , 因此 同一试 件每 次称 重 的结 果 会 略 微不 同. 在 干燥 剂 法 中 , 试件 不 经历 冷却 的过 程 , 因此称 重结 果 的波 动最 小. 1 0 5℃烘 干试件 的冷却 时 间长 于 7 O℃烘 干试 件 , 而 且 1 0 5℃烘 干试 件 更 干 , 吸湿 能 力更 强 , 因 此 在 冷 却过程 中 吸湿最 多 , 称重 结果 的波 动最 大. 2 . 1 . 3 最佳干燥方法 以上讨论了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加气混凝土 试 件得 到 的干 重差异 及称 重误 差 . 在实 际应 用 中 , 最 佳 干燥 方 法 的称 重误 差 应 尽 可 能 小 , 同 时还 应 具 备 节约时间和不损毁材料等优点. 经过综合考虑 , 推荐 采 用 7 0℃烘 干法 , 理 由如下 : ( 1 ) 3种 干 燥 方 法 的 称 重 标 准 差 平 均 值 都 在 0 . 1 以内, 均可满足科研和工程应 用的要求. 但从 称 重 误 差 上 来 看 , 干 燥 剂 法 优 于 7 0 ℃ 烘 干 法 , 1 0 5℃ 烘 干法 最差 . ( 2 ) 本 试 验 中 , 干 燥 剂 法处 理 试 件 耗 时 约 5 0 d , 烘 干 法耗 时约 1 O ~ 1 2 d . 与 烘干 法相 比, 干燥剂 法 处 理 试件 所需 时 间非 常长 , 且称 重结 果与 7 O℃烘 干 法 的称 重结果 基 本相 同. 因此 , 若 材 料不会 因受热 而 发 生不 可逆 的结 构或 化学 变化 , 则烘 干法 应优 先 采用 , 以加 快试 验进 度. ( 3 ) 在 1 0 5℃ 下 , 水 泥 类 材 料 会 产 生 微 小 的 裂 缝 , 孔隙结 构也会有 一定程度 的变化[ 2 孔 ] . 因此 与 7 O℃烘干法相 比, 1 0 5℃烘干法更有可能对试件产 生破 坏性 影 响[ 2 . 2 . 2 试 件 尺寸对 平衡 含湿 量 的影响 为 比较 不 同相 对湿 度 下 7 O℃烘 干 大 小 试 件在 达到 吸湿平 衡 时 的含 湿 量 是 否相 同 , 本 文 对 大 小试 件平衡含湿量进行 了独立样本 丁检验 , 计算结果见 表 4 . 表 4 大小尺寸试件平衡 含湿量 的独立样本 T检验 Ta b l e 4 I n d e p e n d e nt T - t e s t s f o r e qu i l i b r i u m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s o f b i g a n d s ma l l s a mp l e s 由表 4可 见 , 在 所有 测试 条件下 , 小 试件 的平 衡 含湿量 都 没超 过 大试 件 的平 衡 含 湿量 . 从 显 著 性 水 平来 看 , 8个 工 况 中有 3个 工 况 下 小 试 件 的 平 衡 含 湿量 明显 小于 大试 件 的平 衡 含湿 量 ( 显 著性 水 平 远 小 于 0 . 0 5 ) . 因此 在相 同 条件 下 , 大 试件 和 小试 件 的 平衡含湿量并不相等. 值得注意的是 , 统计检验判断大小试件平衡含 湿量 明显 不 同 的情 况 均 发生 在 较 高 相对 湿 度 下 , 而 在较 低相 对湿 度下 , 大小 试件 平衡 含湿 量基 本相 同. 这 与材料 吸 湿过 程 及 材 料孔 隙结 构 有 密切 关 系 . 经 典的吸附理论认为 , 毛细多孔材料 吸湿时先进行单 分子 吸 附 , 即在材 料 的孔 隙 表 面上 吸 附形 成 由单 层 水分子构成的薄膜. 随着材料吸湿不断进行 , 材料孔 隙 表面逐 渐 被这 一 层 水 分 子膜 完 全 占据 , 此 后 材料 吸 收 的水 分子 将 附 着 在 先前 的单 层 水 分子 上 面 , 形 成厚度达多个水分子的薄膜 , 此即多分子吸附过程. 随着 材料 含湿 量 的不 断增加 , 水分 子越 积越 多 , 形成 液 态水 , 由此 进入 毛 细吸湿 阶段[ 2 6 2 7 ] . 在较低相对湿度下 , 单分子和多分子吸附过程 占主导地 位 , 材料 的含 湿 量 取 决 于材 料 孔 隙 的 总表 面积. 加气混凝土有多种尺寸的孔隙 , 其总表面积主 要 取决 于较 小尺 寸 的孔 隙. 而 加气 混凝 土 试 件 在加 工过程中, 较小 的孔 隙结构不容易受到破坏 , 因此大 小加气混凝土试件的 比表面积非常接近, 在较低相 对 湿度下 吸湿 平衡 时 的含湿 量也 基本 相 同. 在较高相对湿度下 , 多分子吸附和毛细吸湿共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冯驰 , 等 : 干燥 方法和试件尺寸对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 曲线 的影 响 1 3 7 燥处理, 并用大试件进行吸湿试验, 在此工况下, 加气 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拟合方程为 : 叫一0 . 1 3 0 9 邬 + 0. 0 2 49 。 。 . 3 结论 ( 1 ) 不同方法干燥 的加气混凝土试件干重有一 定差 异 . 7 O℃烘 干 法得 到 的试 件 干重 比干 燥 剂法 得 到的试件干重多 0 . 1 3 ~0 . 1 6 , 而 1 0 5℃烘干法 得 到 的 试 件 干 重 比干 燥 剂 法 得 到 的 试 件 干 重 少 1 . 0 2 ~ 1 . 0 6 9 / 6 . ( 2 ) 相 同相 对湿 度 下 大 小 加 气 混凝 土 试 件 平衡 含湿量并不相同 , 在 中高相对湿度下小试件 的平衡 含湿 量 明显较 小. ( 3 ) 在综合考虑了试验耗时和误差等各种 因素 后 , 推荐采用 7 0℃烘干法进行干燥处理 , 并用大试 件进行吸湿试验 , 以获得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 曲线. 致谢 : 华 南理工 大学的张 宇峰 副教 授 和俞 溪、 蒋超硕 士 对本试 验 的 开展 给 予 了 大 力 支持 ; 比利 时 KU L e u v e n的 Ha n s J a n s s e n教授也对 结果 的分析提 出了宝贵 建议 , 在 此深 表 感谢 ! 参考 文献 : [1 ] [ 2] [3 ] [4] [5] [6] [7] S CHEFF LER O, GRUNEWALD J, P LAGGE R.Ev a l u a t i o n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d e s c r i b e t he m o i s t u r e di f f u s i v i t y o f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A S T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2 0 0 7 , 4 ( 2): 1 — 1 6 . PAZERA M . SAI ONV AARA M . M u l t i l a y e r t e s t me t ho d f o r wa t e r v a p o r t r a ns mi s s i o n t e s t i n g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a t e r i a l s E J ] . 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P h y s i c s , 2 0 1 2 , 3 5 ( 3 ) : 2 2 4 — 2 3 7 . SWI RS KA— PERKOWS KA J . Es t i ma t i o n o f mo i s t u r e s u p e r f i — c i a l d i f f u s i v i t y i n p o r o u s ma t e r i a l s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He a t a n d Ma s s Tr fl n s f e r , 2 0 1 1 , 5 4 ( 1 / 2 / 3 ) : 6 9 2 — 6 9 7 . YU S, B0M BERG M , ZHANG X. I n t e g r a t e d m e t h o d o l o g y 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e ne r g y p e r f o r ma n c e of t h e b uil d i n g e nc l o s ur e s ( Pa r t 4) : Ma t e r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f o r i n pu t t o hy gr ot h e r ma l mo d e l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P h y s i c s , 2 0 1 2 , 3 5 ( 3 ) : 1 9 4 — 2 1 2 . CARMELI ET J . DEROME D. Te mp e r a t u r e d r i v e n i n wa r d v a — p o r d i f f u s i o n un d e r c o n s t a n t a n d c y c l i c l o a d i n g i n s ma l l— s c a l e wa l l a s s e mb l i e s ( P a r t 1 )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0 n [ J ] . B u l l — d i n g a nd En v i r o n me n t , 2 01 2 , 4 8( 1 ) : 4 8 — 5 6 . VEREECKEN E, R0ELS S, J ANS SEN H. I n s i t u de t e r mi n a — t i o n o f t h e mo i s t u r e b u f f e r p o t e n t i a l o f r o o m e n c l o s u r e s [ J ] . J o ur na l o f Bu i l d i n g Phy s i c s , 2 01 1 , 3 4( 3) : 2 2 3 — 2 4 6 . v a n BELLEG HEM M , STEEM AN M , W I LLOCKX A , e t a 1 . Be nc h ma r k e x p e r i m e n t s f o r mo i s t ur e t r a n s f e r mo de l l i n g i n a i r a n d p o r o u s ma t e r i a l s [ J ] . B u i l d i n g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2 0 1 1 , 4 6 ( 4 ): 8 8 4 — 8 9 8. [8] I S O 1 2 5 7 1 : 2 0 0 0 ( E ) Hy g r o t h e r m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a n d p r o d u c t s :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h y g r o s c o p i c s o r p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 S ~ . [9 ] A S TM E 9 6 — 0 0 S t a n d a r d t e s t me t h o d f o r wa t e r v a p o r t r a n s — mi s s i o n o f ma t e r i a l s [ S ] . [ 1 O 3 裴清清 , 陈在康 . 几种常用建材的等温吸放湿线试 验研究[ J ] . 湖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 9 9 9 , 2 6 ( 4 ) : 9 6 — 9 9 . PEI Qing q i n g, CHEN Za i ka n g .An e x p e r i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i s o — t h e r ma l 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 a n d d e s o r p t io n p r o c e s s e s o f s o me c o mmo n — u s e d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E J 3 .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 v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c i e nc e , 1 9 9 9, 2 6( 4 ): 9 6 — 9 9 . ( i n Chine s e ) [ 1 1 ] RI C HAR D S R, B URC H D, THOMAS W. Wa t e r v a p o r s o r p — t i o n me a s u r e me n t s o f c o mmo n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J ] . T r a n s — a c t ion s - Ame r i c a n S o c i e t y o f He a t i n g Re f r i g e r a t i n g a n d Air Co n d i t i o n i n g En g i n e e r s , 1 9 9 2, 9 8: 4 7 5 — 4 8 5 . [ 1 2 3 K ORO NTHA L YOVA O. Mo i s t u r e s t o r a g e c a p a c i t y a n d mi c r o —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e r a mic b r i c k a n d a u t o c l a v e d a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 J ] .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Bu i l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 2 01 1, 2 5( 2): 8 7 9 — 8 8 5 . [ 1 3 3 OYE L AD E O J , TUNDE - AKI NTUND E T Y, I GB E KA J C, e t a 1 .M o d e l l i n g mo i s t u r e s o r p t i o n i s o t h e r ms f o r ma i z e f l o u r [ J ] .J o u r n a l o f S t o r e d P r o d u c t s Re s e a r c h , 2 0 0 8 , 4 4( 2 ) : 1 7 9 - 1 8 5 . [ 1 4 ] B E J AR A K, MI HOUB I N B, KE CHAOU N. Mo i s t u r e s o r p — t i o n i s o t he r m s : Ex p e r i me n t a l a n d ma t h e m a t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o f o r a n g e ( c i t r u s s i n e n s i s )p e e l a n d l e a v e s [ J ] . F o o d c h e mi s — t r y, 2 0 1 2, 1 3 2 ( 4 ) : 1 7 28 — 1 7 3 5 . [ 1 5 3 R OE L S S , C ARME L I E T J , HE NS H, e t a 1 . HAMS TAD w o r k p a c k a g e (1 ): Fi n a l r e p or t -- M o i s t u r e t r a n s f e r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ma t e r i a l s c h a r a c t e r j s a t j 0 n( EU c o nt r a c t GRD1 — 1 9 9 9 — 2 0 0 07 ) [ R ] . L e u v e n: KU L e u v e n , 2 0 0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