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205T99-2022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403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205T99-2022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05T99-2022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05T99-2022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05T99-2022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05T99-2022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150 CCS B 52 4205 宜昌市地方标准 DB 4205/T 992022 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acilities of Juanyang mode in aquaculture pond 2022-04-02 发布 2022-05-03 实施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养殖环境条件.1 5 圈养系统构建.2 6 鱼种放养.3 7 饲养管理.4 8 日常管理.4 9 病害防控.5 10 捕捞上市.5 11 档案管理.5 附录 A(资料性)圈养

2、系统构建示意图.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枝江市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当阳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军、艾健、郑朋、易爱武、戴文杰、李林、韩松、汪应文、李先才、邹四新、袁祖菊、汪彦琪、熊杰。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反馈至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系电话:07176914039,。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池塘

3、绿色高效圈养的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条件、圈养系统构建、鱼种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控、捕捞上市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宜昌市大宗淡水鱼及黄颡鱼、加州鲈等名优鱼类池塘圈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

4、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池塘圈养 Juanyang mode in aquaculture pond 在池塘中构建圈养设施,包括圈养桶、集排污系统、尾水处理系统、曝气系统等主要装置和设施,实现养殖水环境调控、尾水处理与循环一体化、养殖废弃物“零排放”的池塘原位设施化养殖。圈养桶 Juanyang culture barrel 为池塘圈养的主体养殖装置。上部为圆柱体,是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空间;下部为圆锥体,是养殖对象残饵、粪便汇聚场所。尾水分离塔 tail water separation tower 为养殖尾水及废弃物存储与预处理装置。养殖尾水进入分离塔后,经过一定

5、时间沉淀可实现固液分离,上清液进入尾水处理塔,固形废弃物排出用于农业基肥等。尾水处理桶 tail water treatment tank 为上塔养殖尾水降氮去磷装置。对尾水分离塔中分离所得上清液进行多级微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实现尾水的回塘复用。4 养殖环境条件 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周边无工农业污染源,交通、电力设施便利。养殖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361的规定。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5 圈养系统构建 圈养系统 圈养系统由池塘、圈养桶、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塘及配套设施构成,示意图参考附录A。池塘 池塘面积宜大于667 m2,池深2.0 m2.5

6、m,圈养桶安装区池深3.0 m3.5 m,池底平坦,不渗水,淤泥厚度小于20 cm。池塘进排水系统配套完善,池埂配置一定面积的硬化区,便于安装固体废弃物分离、净化装置。圈养桶 5.3.1 材质规格 圈养桶材质为聚乙烯(PE)材料,桶体上部为圆柱形,底面外直径4.0 m,高3.1 m,桶壁厚度5 mm;桶体顶部加工有向外的折弯口,中上部40 cm高度范围内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圆孔,孔径1 cm2 cm;桶体底部为锥形,锥高1 m。5.3.2 池桶配比 池塘中圈养桶总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比例应小于7.5%,即每667m2池塘最多设置上述规格圈养桶4个。5.3.3 安装 将圈养桶安装处的池塘挖深至3.5

7、m,平整池底。圈养桶顶部高出正常养殖水面0.2 m以上,锥体朝下,以钢管或角铁、水泥柱等固定于池塘底部。圈养桶并排或双排设置于池塘之中。5.3.4 集排污系统 由集污漏斗、排污管道和吸污泵组成。集污漏斗材质与圈养桶相同,为一漏斗状圆锥体,位于圈养桶的底部,集污漏斗的上口径与圈养装置底部内径相同,且与圈养装置套装,下口径为0.2 m0.5 m,其侧壁倾斜角保持30.045.0,表面光滑。集污漏斗的下口端与孔径相同的排污管道相连。排污管道材质为PVC-U或PE,从圈养桶的下端延伸至水面堤岸上,与吸污泵相连。吸污泵单机功率4kw。尾水处理系统 5.4.1 尾水分离塔 材质为聚乙烯(PE)材料,塔体上

8、部为圆柱形,直径1.8 m,高度2.9 m;底部为锥形,锥体高0.7 m。分离塔顶部设入水口,分离塔底部设固废排污口,桶身近锥形端设上清液出水口。用支架将分离塔抬高至上清液出水口高于净化桶进水口高度。5.4.2 尾水净化桶 材料为聚乙烯(PE)材料,桶体为圆柱形,桶底、顶端各开进、出水口,桶内置生物毛刷、火山石等微生物附着基质,单个容积1000 L,每3个尾水净化桶组成1套三级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配套1个2个尾水分离塔。净化塘 在池塘净化区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布设生物刷、架设生物浮床,透明度保持100 cm以上。配套设备 5.6.1 曝气系统 由鼓风机或纯氧机、主气管、气阀和微孔曝气管(盘)组成,

9、鼓风机或纯氧机安装于池埂上与主气管相连,主气管在水下与圈养桶底部的微孔曝气管(盘)相连,每个圈养桶放置微孔曝气管(盘)1个2个。5.6.2 循环水系统 由冲水装置、输水管和潜水泵组成。冲水装置由环状主水管和若干垂直分水管组成,环状主水管置于圈养装置的最低端或最上端。在环状主水管上每隔1.0 m安装一根与圈养系统相同高度、直径为2.5 cm的垂直分水管,分水管在水面上每隔20.0 cm处设置一个直径l.0 cm的主喷水孔,分水管在水下每隔0.5 m设置3个直径为0.5 cm的副喷水孔。5.6.3 辅助设施 辅助设施配置如下。a)拦鱼网。将不锈钢网片或聚乙烯网片绷夹在滤网框上,滤网框用10 mm

10、钢筋或 D20 mm 钢管弯成圆形,外径略小于圈养桶内径,安装在圈养桶圆柱体和圆锥体连接处。b)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设置在圈养装置的上方,用玻璃钢格栅板等在圈养桶周边及与堤岸连接廊桥处辅设。c)遮阳网。在圈养殖桶的上方设置黑色遮阳网布,在夏季高温时,以遮挡阳光,降低水温。d)其他设施。需配备发电机,配置专用捕鱼网具、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6 鱼种放养 准备工作 6.1.1 消毒 鱼种放养前35 d40 d,抽干池水,每667池塘用生石灰75.0 kg100.0 kg化浆后全池泼洒;放养前10 d15 d池塘注水,注水口用60目绢网过滤,直至外塘水深1.5 m1.8 m。放养前7 d,对养殖水域全面

11、消毒,每千立方米水体用用漂白粉(含氯石灰30%)0.9 kg1.5 kg全池泼洒(包括圈养桶内)。6.1.2 拉网锻炼 放养前2 d,鱼种停食并进行拉网锻炼1次。6.1.3 设备调试 对圈养桶、集排污系统、尾水处理系统、曝气系统、循环水系统及辅助设施等设备进行调试。质量要求 选择拥有苗种繁育许可证的繁育场购买鱼苗鱼种,要求鱼苗鱼种规格均匀、体表无破损、体色正常、游动活泼有力。放养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圈养模式养殖的水产品品种,如青草鲢鳙等大宗淡水鱼,加州鲈、长吻鮠、黄颡鱼等名优品种。放养密度 不同养殖品种单个圈养桶放养密度可参考当地池塘单亩放养数量,规格根据养殖计划确定。放养操作 苗种进圈前2 h

12、,在圈养桶内泼洒鱼用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用量根据养殖品种确定。鱼种入塘前,向鱼车中加注池塘水调节至运输水温与池塘水温差小于2,带水放苗入圈养桶。放苗后2 h,全池泼洒碘制剂消毒。7 饲养管理 饲料 宜选择配合饲料,粒径大小根据鱼体生长适时调整。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投喂 采用“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原则投饲,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确定投喂频次,具体投饲率见表1,可视鱼体大小、吃食情况、当天天气和水温等适时调整。表1 投饲率参照表 月份 日投饲率(%)2月-4月 0.51.0 5月-6月 1.03.0 7月-8月 3.05.0 9月-10月 2.03.0 11月-次年1月 1

13、.01.5 8 日常管理 分级管理 养殖过程中,不定期将规格不一的鱼种分级分圈饲养,保持桶内鱼种规格一致。水位控制 及时补水,保持池塘水位线距圈养桶上沿18 cm20 cm。增氧 桶底增氧系统宜保持持续运行状态,适时调节气量,维持圈内水体溶氧量在5.0 mg/L以上。吸排污 每天开启吸污泵排污1次,排污时注意观察抽排水颜色,直至抽排水由黑转清后,再抽排0.5 h,所有抽排水均由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后回流池塘。巡塘管理 宜每天早、中、晚巡塘,检查水质变化、鱼体吃食、鱼体活动和病害情况,及时维护增氧和吸污设备,防止设备损坏。9 病害防控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发现鱼病及时诊断

14、和治疗,治疗用药应严格执行NY/T 755的规定。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包括:a)池塘彻底清塘消毒;b)鱼种进圈养桶前严格消毒;c)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适口、充足;d)定期拌饲投喂光合细菌、免疫维生素 C 等微生态制剂和免疫增强剂,调节鱼体肠道,增强鱼体免疫力;e)定时吸污。10 捕捞上市 根据养殖对象生长情况及市场行情适时捕捞上市。11 档案管理 档案记录 档案记录包括:苗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和水产品销售的日常记录;水位、水温、溶解氧、pH值水质指标定时检测记录;养殖对象体长和体重的定时测量记录;增氧设备开关机时间、吸污、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管理措施的记录。档案保存 档案记录做好分类,至少保存3个生产年。附录A (资料性)圈养系统构建示意图 图A.1 池塘圈养系统构建示意图 图A.2 吸排污模式示意图 图A.3 吸污管道安装示意图 图A.4 固液分离及尾水净化处理原理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园林绿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