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治实践性环节.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38299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实践性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江苏开放大学 实践性环节考核作业 学 号 2015100400195 姓 名 王新铭 课程代码 110056 课程名称 政治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 次任务 共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实践性环节(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5%)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社会调查。 首先请同学们学习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中有关良好社会的内容,再调查至少8个以上不同身份的公民对良好社会(和谐社会)的简单看法,最后完成一篇关于良好社会(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调查者:王新铭 调查时间:2016.01.05-06 被调查者姓名 身份 年龄 性别 对照良好社会的5个条件进行调查(至少两点) 刘魁 主任 37 女 良好社会四点都具备 李新意 规划师 28 男 良好社会四点都具备 刘新羊 个企 24 男 只有法治具备,其他都需要改进 刘春霞 幼教 48 女 只有法治具备,其他都需要改进 刘伟 教师 35 男 人们具有包容性法治社会具备,协商机制廉洁高效政府需改进 朱群 教师 34 女 人们具有包容性法治社会具备,协商机制廉洁高效政府需改进 王秀 工程师 46 女 人们具有包容性法治社会具备,协商机制廉洁高效政府需改进 王鸣 公务员 47 女 人们具有包容性法治社会具备,协商机制廉洁高效政府需改进 王凤朵 公务员 46 女 人们具有包容性法治社会具备,协商机制廉洁高效政府需改进 姚艳 个企 45 女 人们具有包容性法治社会具备,协商机制廉洁高效政府需改进 调查报告要求: 一、题目自拟。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教材第六章关于良好社会的概念及条件的阐述。 第二部分:归纳调查内容。 第三部分:总结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三、字数不能少于800字。 四、格式要求: (1)题目:四号楷体。 (2)正文:小四号宋体。 关于良好社会的调查 元旦节去大街上转了一圈,除了和平路,利民路与幸福路交叉路口的爱心救助广告牌,东海县市民的文明公约,横跨马路的空中楼房广告,中国梦的墙体广告,各单位门前法治建设,交通道路提示语横幅没有改变.其他都是昙花一现了,特别是马路上的违法小广告明显少多了,虽然没有了往年各单位大门上张灯结彩的现象,却让人感觉井井有条的整齐画面.美中不足的是那些横幅,新旧各异,净污不同,充分体现了那些是真的让人感觉是在宣传,哪些只是在做形象工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各大珠宝商店门前的拱形气球门也算是一道风景,可是那王婆卖瓜的喇叭声却吵得人无法听清究竟他们是在说什么.由此可见,习近平主席的反腐,严禁铺张浪费敲山震虎的指示影响深远,产生的效果已见效果.文明社会的形象已在悄悄改变. 那到底什么才是良好社会? 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对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1)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2)政治体系良好性运转。 在当代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本人依照良好社会的条件调查了社会各阶层人员,只要是位高权重的领导都是缄口不言,不愿填写.只有底层人员才敢说出心里话.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得知,大部分都认为前两点基本具备,而对于第三点有待提高,最后一点大家都认为不具备,这一点也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我国现实国情完全相符. 本人对和谐社会的理解的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财富的相对宽裕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更不会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为解决发展不和谐的矛盾创造必要的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实现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根本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 首先,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 其次,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侧,在调节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和矛盾中,只有遵循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才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再次,公平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在为实现国家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原则,才能体现一个政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并自觉自愿的为之奋斗和献身. 第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是人类社会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需求问题后必然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安定又必须是全面地,动态的安定.所谓”全面”,就是是指安定包括政治安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的安定以及人心安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政治安定是整个社会安定的核心:经济安定是整个社会安定的基础: 社会秩序正常是政治安定和经济安定的必要条件:人心安定是社会安定的综合体现.当然,仅仅安定还构不成和谐,安定还需要和有序相结合,才能构成和谐.因为,在无政府,无组织的无序状态下,公平与正义就会无人伸张,社会矛盾就不能及时地调节和化解,不同利益群体就不能彼此相安无事,和谐相处.只有处在组织程度较高的状态下,通过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使有着不同利益和要求的群体和个人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的政治文化成果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制度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推进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才能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形成既有对多数的服从又有对少数的保护这样一种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执政方式,它要求把法律作为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作为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根本规范.法治的根本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因为法治和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对立物是人治.只有实行法治,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的平等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物质财富相对宽裕,追求公平与正义,社会稳定有序,实行民主法治,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这些条件又是随着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在和谐的程度还是和谐的水平上,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以下老师填写: 得分: 评阅时间及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