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5_T 1557-2016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380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_T 1557-2016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5_T 1557-2016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5_T 1557-2016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5_T 1557-2016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5_T 1557-2016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7.060 A 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 35/T 15572016 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for Urban Community of Meteorological Security 2016-04-06 发布 2016-07-06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 DB35/T 15572016*2016 年 10 月第一版 2016 年 10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5572016 I 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24 工作

2、环境.25 工作制度.26 应急管理.37 培训宣传.3参考文献.4 DB35/T 1557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州市气象局、厦门市气象台(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厦门市气象局、厦门市翔安区气象局、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德辉、陈荣让、刘静、王彦明、龚振彬、卢海新、陈志明、任建龙、吴毅伟、林丹。DB35/T 15572016 1 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气象安全社区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3、、工作环境、工作制度、应急管理、宣传培训。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城市气象安全社区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647.1-2006 社区服务指南 第1部分:总则 QX/T 61-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DB35/T 1431-2014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社区 community 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

4、共同体。GB/T 20647.1-2006,定义3.1 3.2 自动气象站 automat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QX/T 61-2007,定义3.1 3.3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台风、暴雨、寒潮、大风、高温、低温、干旱、雷电、冰雹、冰冻、雪、大雾、霾等所造成的灾害。DB35/T 1431-2014,定义3.3 3.4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 key organization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DB35/T 15572016 2

5、由于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等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性,在遭遇气象灾害时,可能遭受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较大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DB35/T 1431-2014,定义3.2 3.5 气象灾害风险图 risk map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对社区内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区域进行风险区划,并绘制成图。3.6 气象安全社区明白卡 need-to-know card of meteorological security community 为社区居民提供气象安全信息的卡片,方便居民随身携带,了解气象科普

6、及防御知识。4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4.1 应成立气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确定气象安全责任人为社区气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4.2 应有 1 名气象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协调社区内气象安全和灾害防御工作。4.3 应有 1 名气象安全督导员,具体负责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包含:接收和传播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协助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收集气象服务需求、组织本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培训等,并填写工作日志记录重要工作,及时通过平台或电话反馈气象灾情或气象信息等。4.4 应有城市气象安全志愿者和应急救援队伍。5 工作环境 5.1 社区工作场所内设有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可与其他信息服务站共用。5.2 具备气象灾害应急

7、响应期间 24 h 值班条件。5.3 应有社区内或附近的自动气象站,用于表征本社区天气实况。5.4 应有接收气象预警信息的设备。如:电话、传真、手机、LED 显示屏、广播等。5.5 应有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的设备。如:电话、传真、LED 显示屏、手持喇叭、广播、鸣锣、告示牌等。5.6 应有社区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实现集约化的访问与管理,为社区提供气象实况、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等内容,可及时通过该平台上报反馈气象情报及灾情等,可与本地管理服务平台相融合。6 工作制度 应制定并公开城市气象安全社区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度;DB35/T 15572016

8、3 b)社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制度和灾情收集上报等制度;c)社区气象灾害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制度;d)气象安全督导员、气象安全责任人职责和任务等管理制度;e)城市气象安全志愿者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自治章程等制度。7 应急管理 7.1 应急准备 7.1.1 应有本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每年按照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一次及以上演练。7.1.2 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开展社区内的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风险普查,绘制或更新气象灾害风险图。7.1.3 应收集整理本社区内气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负责人、城市气象安全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和弱势群体等人员名单,并利用电话、传真、LED 显示

9、屏、手持喇叭、广播、鸣锣、告示牌等多种手段,及时传播气象预警信息。7.1.4 应有气象安全救援物资。内容包含:基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沙包、救生衣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生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7.1.5 应明确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和自然灾害避灾点,并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7.2 应急处置 7.2.1 根据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响应行动。7.2.2 重点关注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弱势群体,优先为其提供应急救援。7.2.3 应与当地政府、民政、气象主管机构做好联防联动,能自动自发进行灾前、灾中到灾后各项灾害防御

10、工作,并配合做好灾后调查评估,及时将气象灾情上报当地政府、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8 培训宣传 8.1 应配备用于科普宣传的设施和媒介,如宣传栏、橱窗、显示屏和网络平台等。8.2 应有气象安全知识科普教材。8.3 应有气象安全社区明白卡。内容可包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主要防御措施、获取气象预警信息途径、逃生路线图、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自然灾害避灾点、涉险求助电话和热线电话等。8.4 每年应组织一次及以上对社区人员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培训。8.5 每年应组织一次及以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DB35/T 15572016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发布 2 许小峰.气象防灾减灾.气象出版社,2012 3 杨建松,粟才全.社区灾害管理.气象出版社,2008 4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5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145号文)6 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指南.2014年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