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万宝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总则
1.1制定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 2工作任务
在灾害发生后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综合协调、宣传动员、后勤保障、信息报送、转移安置、接受捐赠(募集)、恢复重建以及遗体处理等工作任务。
1.3适用范围
凡在我万宝社区工作站区域内发生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深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2。基本情况
2。1万宝社区工作站基本情况
本辖区内有居委会3个,总人口数32903人(其中常住人口24677人、外来人口8226人)、户数12549户.楼房248栋.低保户67人、残疾家庭255户、优抚家庭12户、家中无劳动能力老人67人、幼儿园2所134人、小学2所2789人、初中1所1921人。
2。2万宝社区工作站基础设施情况
道路情况:主道8条、巷道10条。通信情况:畅通。电力情况:设备完善。供水情况:良好、充足.供气情况:良好、充足。水利设施情况:完善、良好.
三、灾害风险
3.1重点隐患发生规律特点和分布情况
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从历史上看,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各隐患点分布情况:受洪水影响的是地势低洼的住户区,受地震影响的住户分布广泛.
3。2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居民分布情况
房屋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道路各个位置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电力可能受到地震、洪水灾害的影响;通信可能受到地震、洪水灾害的影响;供水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水利设施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居民分布广泛。
3。3发生事故时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分布情况
万宝三区居民区(万兴居委会)。
四、启动条件和程序
4.1启动条件
万宝社区工作站辖区内出现下列情况的启动本预案
1洪涝
2干旱
3冰雹
4暴雪
5地震
6、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灾难
7、公共卫生事件
8、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相应数量人员死亡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救助的。
4。2启动程序
1、减灾指挥部向上级灾害救助指挥部通报评估灾情,请求指示,争取支援,随时与指挥部取得联系.
2、各组成员保持联络以人为本,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减少人员设施伤亡.
3、指挥部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紧急转移人民群众和重要设施.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见启动流程)
4。3启动流程
1、减灾工作组与灾区社区联系沟通确认,与有关部门联系,对灾情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和初步预测,综合灾情情况,确认灾害程度,提出响应建议制定救助方案,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2、减灾指挥部审核灾害程度,明确响应建议,报告指挥部副总指挥。
3、指挥部副总指挥做出响应决策,向总指挥汇报.
4、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状态,掌握全局,统筹部署开展救灾工作。
五、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
5。1自然灾害救助指挥机构
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为辖区自然救助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负责辖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总 指 挥: 胡 博
副 总 指挥: 张天姝
指挥部成员: 张天姝 王艳 余霞 高洁 姜丹
5。2减灾抢险工作组
指挥部根据情况需要设立5个工作组
1、灾情收集评估组:
组 长:杨黎明
副组长:于丽岩
组 员:王旭 陈磊
2、抢险转移安置组:
组 长:王玥
副组长:郭隽婷
成 员:赵伟红 苏显静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王桂兰
副组长:王静伟
成 员:彭 友 赵心可
4、医疗防疫组:
组 长:何淑静
副组长:赵守梅
成 员:李秋艳 付振岩
5、生活恢复组:
组 长:蔡雨琪
副组长:王丽
成 员:聂宁 江岩
六、应急准备
6。1医疗准备
本地区现有应急避难场所1处可安置避难群众2000人,位于时代广场;集中安置点1处位于万宝二区可安置100人.
6.2物资准备
医药商店10家,无商场,超市29家共储备物资58万元,其中衣帽3017套,食品可供60天,医疗用品500件,药品200多种,被褥700套。与12家生活用品销售商建立了应急供货协议。应急物资的运输由交通和铁路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负责调运.
6。3救灾装备
6。3。1通信保障方案:
各通信部门要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时要力保通信的畅通.
6.3。2抢险交通工具方案:
统一调配车辆管理尽量动用社会力量,组织灾民开展自救,维护灾区道路的畅通,确保运送救灾物资车辆通行。
6。3。3抢险装备使用方案:
灾前对辖区的抢险装备有所部署,对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做好应急准备。由社区信息员负责,由社区各组组长组成,负责了解,收集各种灾害的损失情况,实地核灾,汇总,核实上报灾情数据。
6.4人力准备
抢险救援队伍
序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学历
职务
联系电话
2
张礼良
36
男
技校
协管员
3
纪双武
37
男
技校
协管员
4
于建明
36
男
技校
协管员
6
隋小东
32
男
技校
协管员
7
吴海林
34
男
技校
协管员
8
王丽霞
35
女
技校
协管员
9
范丽红
36
男
技校
协管员
10
刘静
34
女
技校
协管员
12
平超
42
男
技校
协管员
13
战秋云
50
女
中专
协管员
14
刘新玉
31
女
大学
协管员
15
郑丽萍
50
女
中专
协管员
16
17
组织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灾民转移,抢救重要物资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并安置好受灾群众。
志愿者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电话
1
李桂枝
女
35
万宝3—42—5-602
2
薛怀宇
男
26
万宝3—11—3—101
3
常晓丽
女
43
万宝3—32—4-601
4
于红梅
女
35
万宝3—47-3-602
5771322
5
韩丽霞
女
46
万宝3-6-2—401
6
周玉芬
女
39
万宝3-5—5—601
7
赵艳慧
女
35
万宝3—35-1—401
8
郭丽
女
40
万宝1—30—3—501
9
李秀艳
女
39
万宝1—49—3—202
10
方亚华
女
45
万宝1—39—1-202
11
刘会新
男
54
万宝1—36—4-202
12
蒋学斌
男
40
万宝2—49—1-301
13
刘会全
男
41
万宝1-48-5-202
14
王洪强
男
32
万宝2-42-5—502
15
武秀梅
女
42
万宝2-19-4-302
16
于传新
男
41
万宝1—39-1—202
17
闫忠艳
女
42
万宝2-61-4-502
18
邹春华
女
46
万宝1—24—4—201
19
20
21
22
志愿者工作内容: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协助各救灾小分队各施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6.5宣传与培训
6。5.1防灾减灾宣传内容
加强辖区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增强全体居民的素质,夯实辖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开展宣传教育,在辖区居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辖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防灾减灾宣传图板;重视加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6。5。2防灾减灾培训内容
重视骨干培训.加强与民政、地震、人防、消防、公安、文化、卫生、教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定社区防灾减灾骨干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对社区居民、单位、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培训,提高科学化水平。
6。5。3防灾减灾演练内容
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利用适当时机进行灭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难场所等社区救灾减灾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掌握救灾减灾技能,提高自救保护能力。
七、灾害预警
7。1灾害预警方式
小区广播,电话,通告等多种形式。
7.2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方式
明确接到上级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或者发现特别紧急险情的时候,预警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的主任传达,再由居委会的主任向各格长传达,各格长再向自己楼道内的居民传达,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
7。3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对象
明确接到上级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或者发现特别紧急险情的时候,预警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的主任传达,再由居委会的主任向各格长传达,各格长再向自己楼道内的居民传达,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
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责任人:
姓名 电话:
张天姝 王 艳
余 霞 高 洁
姜 丹 王继光
谢华维 杨 雪
王 伟 杨全升
朱振利 4626285 陈丽敏
张凤芹 苗爱军
于斯博 4623735
八、信息报送
8。1统计工作制度
1、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自然灾害基本统计资料。
2、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居委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上报社区工作站。
8.2灾害信息员职业标准
1、负责查明灾情、核实灾情、报告灾情;
2、负责与相关部门联系,评估灾情的危害情,强度
3、负责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备将灾情用信息的形式,报送到相关部门
8.3灾害信息员职业制度
1、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2、及时上报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需求
九、应急响应
9。1基本要求
9。1。1应急响应负责人职责
(1)向各工作组传达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3)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救灾工作;
(4)负责处理社区日常事务,办理上级部门交办的各种事项。
(5)负责灾害的核查,汇总和指导灾后自救工作。
9.1。2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和结束程序
1、启动程序:
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应急救助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为此,如发生自然灾害,由主管领导统一负责,分层分级进行落实,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
2、结束程序:
明确灾情后,救助的责任和救助措施,就成为救灾的主体。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灾后稳定.主要措施包括:人口摸底评估和统计、发放救助登记卡、协调有关部门,发放救助款物以及救助情况公示等,最后,开展细质的恢复重建工作。
9.1。3应急响应具体措施
明确接到上级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或者发现特别紧急险情的时候,立即起动应急预案,将预警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主任传达、再由居委会的主任向各格长传达,各格长再向自己楼道内的居民传达,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
9。2紧急转移
9。2.1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职责
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主要有以下四个职责:
1、保障灾民安全的职责。
灾民转移安置点应根据灾害种类和特点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地带,避免因灾害发展或次生灾害造成二度转移.
2、保障灾民行动有序的职责.
对警戒区内灾民转移的先后顺序、方位、路线、负责人都做明确规定,使灾民有组织地梯次转移,分期分批到达指定地点,不出现混乱。
3、保障灾民有利救援的职责。
在确定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时,充分考虑到交通运输方便,安置地的路程和灾民容纳数量,保证能在短时间内食品、衣物、药品、住房材料及时运输和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要顾及便于加强灾民集中管理,有利于灾民互帮互助。
4、保障灾民就近便利的职责.
转移安置地点距离灾区不宜太远,在保证灾民人身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方便生产生活资料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9。2。2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负责范围
1、进行动员.接收安置社区在接到区救灾指挥部命令后,应立即召开会议,迅速将安置命令下达,分配工作,明确任务,同时各社区应迅速组织干部进入居委会组织接收工作.
2、做好准备.各居委会要张贴标语,宣传安置政策,营造气氛。同时,动员群众腾出住房,提供床铺,调剂生活设施,做好接收灾民的各项准备工作。
3、入户安置。对转移灾民建立对口安置卡,由包社区干部和接收安置居委会召开联络会议,进行入户安置。接收安置户帮助搬迁转移户解决临时生活问题。在机关厂矿安置的,由安置单位解决临时生活问题。
4、对搭建帐篷集中安置的,以居委会为单位,由市区民政局、有关社区工作站,紧急搭建、并以居委会为单位相对集中安置,标明居委会、户名、方便管理.
需要转移安置到其他安置区的,由各单位参照上述办法对口接收安置.
9.2.3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领导制度
一、建立基本救灾预案,明确本社区的救灾责任和灾害发生后,社区应采取的救援措施;
二、分灾种、分特殊灾害区域的专门救灾预案,明确救援工作的具体落实措施。
三、社区要根据救灾预案,制定本社区实施灾害救助的响应程序,并根据工作变化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四、灾害的预测和预警。灾害的预测和预警分为中长期预测预警、短期预测预警和临灾预测预警。
五、救灾物资的准备。根据灾害的特点和需要,为灾害救援工作准备必须的救灾应急物资,灾害救援物资主要包括:
1、救灾帐篷;
2、转移安置灾民所必须的衣被、食品、燃料等;
3、救灾工作所必须的经费预算;
4、救援工作交通、通讯等装备.
9。2.4紧急安置转移请求上级支持程序
一、 明确灾情信息.
二、 报送区灾害救助指挥部有关灾情的损失情况、受灾人数、救援时限等相关信息。
三、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可越级向市民政部门直接报告。
四、 明确接到上级指示后,及时发布,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安置信息.
五、 为灾害救援工作准备必须的救灾应急物资,灾害救援物资主要包括:
1、救灾帐篷;
2、转移安置灾民所必须的衣被、食品、燃料等;
3、救灾工作所必须的经费预算;
4、救援工作交通、通讯等装备。
9.3生活救助
9。3。1临时生活救助发放程序
调查灾情.调查的内容包括:灾民和特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当年或上年灾害损失情况、灾民自救能力、春夏荒或冬令期间口粮、衣被、住房、治病等方面的困难情况及各级政府实施救助的工作情况.
上报需救助的情况。*** ***
核查、评估分析调查摸底情况。*** ***
申请、办理和拨付救灾资金.*** ***
9.3。2临时请求上级支持的工作程序
根据受到灾情的严重程度,由居委会向社区工作站提交受灾情况说明,并把当前困难和需要解决的事情写明,再由社区工作站向萨区民政部门反映。如发生的灾情非常严重,需要立即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可以越级直接向市民政部门反映.
十、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10。1灾后救助
10.1.1灾后救助主要措施
(1)明确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方式方法、组织领导体系、协调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等措施。
(2)维持受灾后的社会治安;
(3)尽力安抚受困群众的情绪;
(4)评估、因灾倒房台帐登记、制定工作方案;
(5)找上级相关部门筹措资金、指导和检查等主要环节。
10。1.2灾后救助实施方案
为体现党和政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措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为群众提供一个临时庇护场所,减少或避免台风、暴雨、严寒等自然灾害对群众造成损害,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现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立足防大灾、抗大汛,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
二、几点要求
(一)社区内有3个医疗救助地点,以便在灾害发生时,为需要的群众提供临时栖身之所.
(二)无偿服务.所有被确定为灾害救助的单位,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发挥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在灾害发生时,需要向社会公众开放时,提供无偿服务.
三、主要措施
明确灾情后,救助的责任和救助措施,就成为救灾的主体。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灾后稳定.主要措施包括:人口摸底评估和统计、发放救助登记卡、协调有关部门,发放救助款物、安抚居民情绪以及救助情况公示等。
10。1。3救助款物发放管理制度
1、加强对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要求按规定完善发放手续;
2、建立了救灾款物发放台帐、花名册;
3、开展公示制度,进一步检查、监督、规范民政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
4、确保专款专物专用,重点使用,杜绝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使各种救助款物真正发放到困难群众的手中。
10.1.4救助款物发放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1、救灾款物的接收、登记、下拨和管理;
2、救灾款物的接收手续是否完备、账目是否清楚、拨付是否规范、内部监督制度是否健全;
3、医疗救助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优亲厚友等违纪问题,是否能按时、足额发放到户。
10。1.5救助款物发放公示程序
有救助款物的发放时,坚持以辖区为单位,统一到社区工作站领取救助款物和发放表,由社区干部召开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会议,排查出困难户,评议出每户救济数额,并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在辖区公开栏张榜公示。在救济款物发放表上填报救济户姓名、人口数、救济金额,由领款物户签字盖章后,将发放表及时交到社区进行记帐存档.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不允许",即不允许社区和个人预留或截留救助款物,不允许平均发放,不允许社区干部优亲厚友.
10。2恢复重建
10.2。1恢复重建责任主体
如发生灾害后,社区内民房恢复重建责任主体是上级党委政府,社区主要负责核定重建对象、公示重建户名单、公开相关政策信息,建立规范的重建户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配合各职能部门开展好民房重建各项工作.
10。2.2恢复重建资金支持
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保障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职能,配合政府各部门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保障工作,深入辖区,调查灾情,并号召个体工商业户以及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资金上的支持,积极宣传贷款政策,落实好灾后重建信贷扶持政策及地方补助资金,确保辖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10.2。3恢复重建工作流程
灾情稳定后-—--—倒损房屋统计核定上报:1、调查登记倒房情况,建立倒房台帐;2、汇总、上报倒房情况;3、根据倒房情况,制定、上报需恢复重建方案。-—--——组织实施(1)、根据实际确定重建对象和补助标准,在辖区进行公示。(2)、协调相关部门搞好重建选址、规划;(3)、落实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将补助资金总额指标一次性落实到重建对象。4、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5、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定期上报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监督检查:(1)、向社会公布恢复重建款物的发放情况;(2)、协调有关部门对建房质量检查验收.
10.2。4恢复重建需求评估
为有效、快速和正确地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应通过现场勘探、访谈辖区干部群众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座谈,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准确认识灾后重建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0.2。5主要的灾后重建需求
1.受灾户希望能够在国家补助之外,得到资金、物资、材料等方面的更多补助。
2。受灾户对住房安全高度关注.
3。 建立社区经济活动组织或协会,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和产销服务.
4。希望恢复与重建社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
恢复重建工作方案
1、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疾病监测报告,强化灾区环境清理和消、杀、灭等工作。
2、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帮助灾民解决吃、穿、住、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积极组织群众自救。
4、大力排除各类灾害隐患,为下一步防灾减灾做好准备。
十一、附录
11.1灾害信息员名单和联系方式
灾害信息员
姓名 电话号
张天姝 王艳
余 霞 高洁
姜 丹
11。2灾害信息员工作职责:
(1)负责查明灾情、核实灾情、报告灾情;
(2)负责与相关部门联系,评估灾情的危害情,强度;
(3)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4)负责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备将灾情用信息的形式,报送到相关部门。
(5)灾情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需求.
11。3万宝社区工作站行政区划图
25 / 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