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石市磁湖污水处理厂 商业试运行报告
武汉市中汇污水处理厂项目
试 运 行 报 告
武汉中汇六里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武汉市中汇污水处理厂项目自2010年5月进入试运行,已连续稳定运行3个多月,现将试运行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设计处理规模
中汇污水处理厂服务于中汇城关镇,包括中汇街、新农的部分地区,工程服务范围为北接汉江,南抵高湖水系,东临后官湖,西至柏林,服务面积23.8km2.设计规模近期旱季为5万m3/d,总变化系数:Kz=1。40;雨季为9万m3/d,处理水排往汉江.
2设计水质及工艺流程
(1) 主要设计进、出水水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进 水
出 水
1
BOD5
mg/L
≤120
≤20
2
SS
mg/L
≤160
≤20
3
CODcr
mg/L
≤260
≤60
4
TN
mg/L
≤30
≤20
5
NH3—N
mg/L
≤22.5
≤8
6
TP(PO4—P)
mg/L
≤3。0
≤1。0
(2) 工艺流程及说明
污水经收集管网汇流进入厂区粗格栅间,粗格栅拦截污水中较大直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保证污水提升泵安全正常的运行.污水经过粗格栅后,经泵提升,进入细格栅间,细格栅与涡流沉砂池合建,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细小杂物后,进入涡流沉砂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0.2mm)被甩向池壁,掉入砂斗,有机物则被留在污水中,砂粒经砂泵提升后通过砂水分离器排除。
沉砂池出水自流进入改良型氧化沟,其中小部分污水流入选择区,与回流污泥充分混合,以改善污泥活性,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大部分污水则进入厌氧区,活性污泥在此完成释磷反应,为后续生物除磷做好准备,随后污水依次进入缺氧区和好氧区,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依次完成有机物去除、反硝化、硝化、吸磷等反应,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得到有效去除,并通过适当的调整池内DO状态、泥水混合物回流比、污泥回流比等措施加以控制。
改良型氧化沟的泥水混合物经过配水井均匀分配到二沉池,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上清液从上部排除,污泥沉淀到池底部,在水压作用下,通过刮吸泥机回流到污泥泵房,大部分污泥经回流泵提升后进入氧化沟,剩余污泥通过泵输送到污泥处理系统。
二沉池出水进入消毒池,通过紫外消毒后排入现状排水渠道,当汛期出水无法自排时,由出水泵房提升后排出。
二沉池剩余污泥进入储泥池,经泵提升并与高分子助凝剂混合后进入带式浓缩脱水机脱水,使污泥含水率降至80%以下,集中外运处置.
工艺流程图如下:
粗格栅
进水
进水泵房
细格栅
涡流沉砂池
1#流量计井
改良型氧化沟
配水井及污泥泵房
二沉池
2#流量计井
出水泵房
紫外消毒渠
消力池
出水
雨季系统溢流
自排渠
事故超越管
3#流量计井
储泥池
脱水机房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泥饼外运
旱季自排
中汇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示意图
3试运行情况
武汉中汇污水处理厂从2010年5月开始试运行,至今已安全稳定运行3个多月.在商业试运行期间,我厂严格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进行生产运行,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了连续稳定排放要求。各建(构)筑物结构完整坚固、满足设计功能要求。设备技术性能完好,运行工况稳定,且与运行条件相适应,达到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3。1水量和水质
3。1.1水量
中汇污水处理厂,5月20~7月31日试运行期间日均处理水量50553m3,试运行期间日处理水量最高达约7万m3/d,已超过最大设计处理能力5万m3/d。污水处理厂接纳水量在丰水季节能够得到保证,有利于污水厂的稳定、较高负荷运行。
3.1。2进、出水水质情况
表1试运行期间污水厂进水水质情况
项目
CODCr
SS
NH3—N
TN
TP
PH
mg/L
mg/L
mg/L
mg/L
mg/L
设计值
260
160
22。8
30
3
6~9
5月份
91。9
85。8
10.6
15
2.4
6.88~7.96
6月份
65.9
99。9
9.04
14。2
1。79
7。18~7。62
7月份
69.8
84。9
6.25
12。83
1。38
7。13~7。56
8月份
注:表中数值为当月平均值.
表1为商业试运行期间进厂水质实测数据,从中可以看出:5~7月份丰水季节进厂水质浓度低,远低于设计值。
表2试运行期间污水厂出水水质情况
项目
CODCr
SS
NH3-N
TN
TP
PH
mg/L
mg/L
mg/L
mg/L
mg/L
设计值
60
20
8
20
1
6~9
5月份
16
6。8
0.7
8.1
0.57
7。09~8.09
6月份
17。6
10.8
0。71
9。4
0.67
7。15~7。57
7月份
17。4
11.7
0。87
8。05
0.63
7。19~8。08
8月份
注:表中数值为当月平均值。
表2为试运行期间出厂水质实测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由于部分进水水质指标偏低,部分出水指标可达到一级A标准。
表3 试运行期间污泥处理结果
项目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设计值
含水率(%)
74
75
<80
注:表中数值为当月平均值。
从表3可看出,污泥脱水系统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出泥含水率低于设计值,主要原因是采用国内先进的带式脱水机,操作简便,系统运行稳定。同时试运行期间对污泥成分进行分析,显示VSS/SS值偏低(小于35%),说明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氧化沟工艺在较长的泥龄和较低的污泥负荷的运行情况下,污泥的稳定性较好,可不经厌氧消化而直接进行脱水.
3.2污染物处理程度
表4 试运行期间污染物的处理程度表
项目
COD 总去除率
SS 总去除率
NH3—N 总去除率
TN
总去除率
TP
总去除率
设计值
76。9%
87。5%
64.4%
33.3%
66。7%
5月份
76.0%
85。0%
92.9%
50%
71.2%
6月份
66.6%
78。5%
91。8%
29。5%
55.6%
7月份
60.7%
76。2%
85。2%
27.4%
48。5%
8月份
表4为中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期间污染物处理程度统计表,结合表1、表2及表4中可以看出:有机物去除彻底,远低于设计要求排放浓度;SS去除较稳定;氨氮处理程度较高,出水浓度也远低于设计排放标准;总氮以及总磷的去除率虽未达到设计值,但是出水浓度也低于设计排放标准,主要原因是丰水季,雨天来水浓度低造成的。
从处理程度上看,中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改良氧化沟工艺运行稳定,试运行期间各处理构筑物功能发挥较充分,在污水处理时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条件,在达到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同时,脱氮除磷效果显著。
试运行期间的详细生产数据见生产统计资料。
3.3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
(1)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粗格栅及皮带输送机运转正常,能有效地拦截来水管网中的大量杂物,保证了进水提升泵的安全运转。进水泵房3台软起及1台变频泵可以根据来水水量及液位调节生化系统进水流量,满足生产要求。
(2)细格栅及沉砂池
通过对细格栅更换耙齿和周边密封橡皮垫,解决了调试运行初期大量长纤维物质进入生化系统的问题,减少了对后续生化系统,剩余污泥泵的影响.旋流沉砂系统运行则根据进水水质水量、运行效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氧化沟、二沉池、污泥泵房
氧化沟、二沉池、污泥泵房,组成了生物处理系统,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构筑物。氧化沟内潜水搅拌机、推进器和表曝机,二沉池的吸泥机,污泥泵房的回流污泥泵等工艺设备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运行工况稳定,满足工艺运行要求.氧化沟曝气工作正常,保证沟内溶解氧满足工艺要求。
在运行管理上,通过安装在出水堰门附近的溶解氧探头检测溶解氧,通过调节表曝机转速调整沟内溶解氧,这样既满足曝气要求又能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加强对二沉池出水槽的清理清扫工作,保证池面和池体整洁,不影响出水SS指标。
(4)出水泵房
出水泵房采用2台软起泵及1台变频泵。通过水泵运行台数及变频泵频率设定,调节出水流量使出水泵房液位处于安全区间内,满足设备安全和生产排水要求。
(5)中水回用系统
设施运行正常.中水回用系统由进水管道、回用泵、中水处理装置、中水泵、厂区中水回用管道等组成,并配反冲洗泵和风机,及时对过滤器滤料进行清洗。试运行期间,中水回用系统出水水量、水质能够满足脱水机冲洗、厂区内绿化的要求.
(6)脱水车间
脱水车间主要由储泥池、脱水间、电控室、运泥间等组成,试运行期间,各设施运行正常.加药装置、脱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稳定运行,脱水后污泥含水率稳定,可达到75%以下,低于设计标准。目前脱水系统根据生物系统污泥浓度、和进水水质水量等情况,每天运行7~10小时,平均每天的产泥量在10~20吨之间,脱水后污泥全部由中汇环卫局运走进行卫生填埋.
(7)变配电间
设施运行正常,符合各项安全用电规定,保证厂区内的安全用电;变配电装置的工作电压、工作负荷、及温度均在允许范围内运行。进入试运行阶段,运行人员定期对变配电间内的主要电气设备进行巡查。
(8)消毒渠及紫外消毒设备
试运行期间,紫外消毒设备工作稳定可靠,出水消毒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紫外灯管外保护石英套管定时进行清洗保证套管清洁确保消毒效果。加装不锈钢出水堰,使消毒设备在淹没水位正常工作,并设置低液位自动关闭程序,保证消毒设备安全运行。为了防范人员不慎掉入排放口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对消毒渠排放口进行了加盖密闭处理。
(9)自控系统
在中控室实现了对全厂生产设备及工艺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当设备故障时,会发出报警信号,提示运行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生产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3.4试运行期间安全措施
在项目调试和试运行期间,采取相应了安全措施,并在武汉市排水公司中汇分公司的指导下,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及安全措施,以保证各项生产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安全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巡检制度、用电操作、维修作业制度等,制定了详细应急预案;配备预防性药品,以及配备绝缘靴、绝缘手套、雨鞋等防护用品,配备应急灯、手电筒等临时照明灯具。其次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污水厂试运行期间实现了安全、平稳生产.
3.5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进水泵房层高过低。检修进水泵时,发现进水泵房层高过低,不能直接通过吊链将水泵提出,必须将进水泵房抽干才能将水泵吊起。
(2)剩余污泥泵过流粒径过小。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运行时经常堵塞,需人工清洗才能保证污泥脱水工作。现已通过协调厂家,采取更换过流粒径大的水泵解决.
(3)中水系统过滤罐附近需铺水泥地面。中水处理系统中大部分控制阀门位于过滤罐附近管路上,进行过滤、反冲洗、检修操作时需操作阀门,但此处露天环境杂草丛生不利于运行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也易产生安全问题。建议在过滤罐附近铺设水泥路面。
(4)污泥脱水车间生产设备和控制柜距离较远,设备运行参数调整及观察工作量大。建议将控制柜移至脱水机附近方便参数调整。
(5)厂区实心盖板不适合操作观察设备、构筑物内情况。粗格栅池、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氧化沟进水口、出水泵房等位置的盖板未留观察孔,不方便运行巡检人员观察运行情况,且二沉池进水堰门处盖板重量太重移动困难。建议将部分盖板改为格栅板,可以在不移开盖板的情况下观察运行情况。
4试运行小结
中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期间,完善了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工艺运行条件,加强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在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期间,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具备进入正式运行的条件.
第 6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