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思想流派.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124671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思想流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思想流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思想流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思想流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思想流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思想流派小结(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百家争鸣的作用与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方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注:“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因素有: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局面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都 是极大地开阔了人民的视野,促进了方化的觉醒。秦朝时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A:道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反映其思想的著作是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老子反对新兴的地主阶级

2、的“有为”的措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认为“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是不断地运动的,有无、难易、高低都是相互依存与变化的。”)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作“道”。注:a: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齐物的意思是指任何事物的本质都 是相同的,没有区别的。b: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一种旁观超然的人生态度。c: 庄子认为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也就是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B: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立,尚同”注:墨子的思想是代表下层的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提倡的“尚力”强调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的

3、铺张浪费,主张“节用”与“节葬”。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队伍的状大,因此墨家思想代表的就是小生产者的利益。C:法家:注:A: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B: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法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政权和威望。C:韩非子认为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历史永运不会倒退的,公对“儒学”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论。D:韩非子的思想适应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我年里,这种思想与儒学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

4、非子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积极的作用。注:A: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B: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法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政权和威望。C:韩非子认为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历史永运不会倒退的,公对“儒学”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论。D:韩非子的思想适应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我年里,这种思想与儒学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D:儒家:孔子: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5、(孔子提出的观点有“克已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孟子提出的重在观点有:“仁政”“养浩然之气”“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荀子:荀子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应“礼法”并施的观点。(荀子主要的观点有“行一不义,杀一无罪,面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注:A: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他认为的“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不以有的人的意志所转移,即“天行有常,不

6、为尧存,不为桀之”。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意识去改变自然。B:荀子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儒学的发展A:汉代儒学1、“焚书坑儒”批判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秦始皇下令进行了“焚书” 和“坑儒”。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2、罢黜百家背景汉武帝初年,启用儒学之士治理国家。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践行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确立: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是儒学地位开始提升。影响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的发展

7、。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作用。注:董仲舒的新儒学观点: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三纲五常,天人感应。a、融儒、道、法、阴阳家的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b、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董仲舒的新儒学特点c、以神权限制王权。d、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e、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对儒学对尊局面的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a、积极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事

8、业的发展,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b、消极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B、宋明理学:1、理学的创立背景:魏晋时期道教思想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的复兴运动。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成熟标志

9、: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表现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相互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3、发展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表现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及理也”的核心命题。(“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4、评价积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消极

10、: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C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主张“真心”的写作风格,反对摹古文风。2、黄宗羲思想主张A敢于批判君主专制。B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C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制下的“一家法”,建立“天下之法”D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3、顾炎武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非常注重实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

11、国利病书等。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王夫之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注: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条件:A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但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阶级基础:市民阶层(工商业者)队伍壮大。C思想因素:八股取士导致宋明理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早期启蒙思潮。D政治因素: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政治体制僵化,封建社会日趋衰落。E外部因素: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中国。明末清初思想的共同特点A反传统反教条;B反封建专制;C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