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124416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生态旅游现状与前景概述摘要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兴起了保护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生态旅游应时而生,并迅速成为全球普及的旅游时尚。与此同时,有关生态旅游的各项研究也铺展开来,并取得一定成果。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开始较早,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已有一定积累;而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就全世界生态旅游总体进展和生态旅游如何发展都在讨论中。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和资料,从生态旅游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兴起缘由入题,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出我国生态旅游的类型与自然条件的结合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并就各类型的生态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进行

2、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前景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eco-tourism overviewAbstractAs humanfacethe living environment crisis,the seven seasspring up the protec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green wave.Eco-tourismshould be from time to time, and quic

3、kly bee the worlds popular tourist fashion.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eco-tourism also started to shop and made some achievements.As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began earlier,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have accumulated a certain.Eco-tourism in China began

4、late,but eco-tourism resourcein Chinais rich, unique, great potential;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the worlds eco-tourism 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s discussing.this papercolligate the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and generate from eco-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s well as the

5、 rise of reason to question, through analysis and parison of the eco-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and educe the bination of geographical of Chinas eco-tourism type.It has m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hinas eco-tourism for the developmentKeyword

6、s:eco-tourism;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development prospect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选题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3 研究思路22.生态旅游理论研究评述32.1 生态旅游的缘起和概念32.2 生态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42.3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的关系52.4 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分析62.4.1 发展历程62.4.2 研究现状83.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阐述133.1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特点133.2 对各类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公式143.2.1生态旅游自然环境承载

7、力(EEBC)143.2.2生态旅游空间资源承载力(TRCC)153.2.3生态旅游经济承载力(DECC)163.2.4生态旅游心理承受力(PECC)174. 生态旅游特点及地域结合性分析184.1 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184.2 生态旅游的性质204.3生态旅游业的特点204.4生态旅游的地域结合性214.5各类型的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分布情况224.5.1 湿地型生态旅游的主要分布情况224.5.2 森林型生态旅游的主要分布情况234.5.3草地型生态旅游255.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265.1各种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265.2各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85.3 生态旅游环

8、境承载力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影响296. 总结316.1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316.2原因分析326.3解决对策346.4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途径与前景35致谢37参考文献381. 绪论1.1选题背景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FC)的统计,每年产出达4.7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为全世界提供约700万个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被看作是继石油、钢铁、汽车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资源型产业,旅游业以一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为基础,对资源的依附性较强,虽然一直被称为“无烟工业”,但单纯以观光为目的的传统大众旅游对资源与环境却构成了极大的破坏。为此,注重

9、环境与资源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业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它以每年15%一22%的速率递增,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生态旅游兴起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污染等导致生活环境质量下降,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进而使得部分旅客转向接近大自然,回顾国内在生态旅游研究领域所作的诸多研究,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吴必虎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王尔康、张延毅等把生态旅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陈传康根据旅游活动场所的差异,把生态旅游分为人工自然的亲近自然、次生自然的返回自然和天然“自然”的

10、回归大自然3个级别。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人们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领域。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生态旅游(Eoc.touirsm)作为一种强调人地和谐统一的积极旅游方式,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从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到199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的确立,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活动迅速兴起。生态旅游对公众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随着旅游黄金周的实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也逐步增强,生态旅游的人次逐年增加,生态旅游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生态旅游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自

11、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目前,我国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和案例分析等具体问题研究甚少,这与我国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潜力极不相称。迄今为止,在生态旅游的教学和科研中,有关生态旅游的教学理论和生态旅游的著作亦不系统完整,特别是关于生态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更是甚少,如何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用合适的手段来约束生态旅游,引导生态旅游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1.3 研究思路本人这篇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首先阐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由来及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一些研究情况,然后阐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12、的定义由来研究情况,并列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些计算公式,再写出我国生态旅游有哪些类型,都在哪分布,与自然地域条件的结合性,继而又阐述各种类型的生态旅游对当地状况的影响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这些生态旅游类型的影响,而后总结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优点和缺点,对如何改掉缺点提出一些合理的措施建议,最后得出我国日后发展途径与前景。2.生态旅游理论研究评述2.1 生态旅游的缘起和概念生态旅游可追述到1965年,英文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最早,生态旅游是作为一种招揽游客的新型时常营销工具出现的,但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显露,生态旅游很快成为旅游业界解

13、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和良剂。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其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框架和方法,生态旅游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以一定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为资源基础,所开展的既能够发展旅游目的地当地经济,又促进对环境资源有效保护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活动或旅游方式。而广义理解除了包含狭义的生态旅游外,还泛指那些贯彻生态保护原则的使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旅游活动。但是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距离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还有很大距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研究的基础一生态旅游的定义还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生态旅

14、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柯瑞(Hector 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1,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从此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定义有如下: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Elizabeth Boo)1992年对生态旅游所做的定义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ETY)1992年所做的定义是“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

15、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2澳大利亚发展生态旅游国家战略对它的定义是:到大自然中去,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受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3。菲律宾在国家生态旅游法中定义:生态旅游是在指定的自然环境内开展的低环境影响、维护环境良好和群体参与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促进参与者了解环境和接受环境教育,对从事生态旅游的利益各方产生经济效益4。张延毅等人认为,“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旅游地文化有较小影响,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感的旅游活动5。

16、”2.2 生态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之间的联结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旅游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被称为旅游产业。6旅游产业是一个服务性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为人们的移动消费提供行、住、食、游、购、娱等服务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诸多产业中的一个新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行业规定性:1、从旅游产业的范围来看,它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其地区范围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地的结合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空间体系。2、从旅游产业形成的特点分析,可以形成这样的一个概念:旅游产业不同

17、于其他传统的产业,它的产业边界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划分,产业涉及的范围是根据旅游形式的演化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产业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3、从产业性质上研究旅游产业,它是一个以提供劳务产品为主的服务性行业,它所提供的旅游服务是一种包括直接和间接服务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在旅游产业生产的旅游服务体系中,有的服务将价值化在原有的物品之中,成为一种有形物。“生态旅游”则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

18、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自然。前面提到过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每年产出达4.7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为全世界提供约700万个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是继石油、钢铁、汽车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9、。作为资源型产业,旅游业以一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为基础,对资源的依附性较强,但由于各种保护环境以及合理利用资源意识的缺乏,使得传统大众旅游对资源与环境构成了较大的破坏。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一种注重环境与资源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方式出现了,这就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出现后迅猛发展,递增的速率达到每年15%一22%。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是自旅游业中衍生出来的,它自身就是旅游业的一部分,但也确实产生了许多变化。2.3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的关系生态旅游业是在传统大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兴起的,它与人类正在经历的生态时代相适应,代表了旅游发展的新潮流,是旅游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

20、与传统大众旅游业相比,在追求目标、管理方式、受益者和影响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见下表:表2.1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的一些区别比较项目传统大众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目标利润最大化,价格导向,享乐为基础,文化与景观资源的展览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价值导向,以自然为基础的享乐,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展示和保育管理方式旅游第一,有求必应,无计划的空间扩展,分片分散的项目,交通方式不加限制生态化管理、景观保护第一,有选择地满足游客要求,有计划的空间布局,功能导向景观生态调控,有选择的交通方式受益者开发商和游客为净收益者,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受益与环境代价相抵所剩无几开发商、游客、当地社区和居民分享

21、利益正面影响创造就业机会,刺激区域经济增长,但只注重短期利益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创造持续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结合负面影响高密度的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污染、地面污染等问题交通受到管制,为使不产生各类污染物体,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必须不干扰当地居民和生物的生活为前提2.1续表传统旅游业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由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让社区居民承担了,而生态旅游的受益者则是开发商和游客以及社区居民,并且环境能够得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2.4 国内

22、外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分析2.4.1 发展历程1、国际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国际上有关生态旅游召开的重要会议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大会(UNCED)或称地球峰会(the Earth Suminit)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倡议在开发项目中要考虑环境问题;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世界生态旅游峰会和峰会前后一系列地区会议;2001年10月1718日哈萨克斯坦,独联体国家、蒙古和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工具生态旅游论坛”;2001年12月810日塞舌尔小岛发

23、展中国家(SIDS)和其他小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管戮与联合国环境署合办);2002年1月28日纽约国际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2002年5月1922日加拿大魁北克世界生态旅游峰会并发表了魁北克宣言。影响比较大的生态旅游研究机构包括:生态旅游学会、世界保护联盟、国际保护组织、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旅游人类学委员会等;同时很多国家的许多大学也都开设了有关专业和课程,其中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很多学校都提供生态旅游的有关课程,大部分生态旅游课程都和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分别归属地理系、自然资源系、环境学系、林业系、旅游系、饭店管理系、休闲研究或娱乐管理系以及技术、应用科学等不同院系。生态旅

24、游组织由国际的、全国的、地方的会员制非政府组织、非会员制非政府组织和公共组织或政府组织组成。其中国际上比较知名和活跃的关注和推动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的相关组织有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欧盟、世界保护联盟即现在的The word Conservation Union和生态旅游国际咨询委员会等。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历程我国有关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事件有: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198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92年,世界观光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和地球理

25、事会等机构制定了关于世界旅的21世纪议程1994年,成立了以中科院各生态利研单位为基础的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1995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全国首届生态旅游发展研讨会1995年,在台湾召开了东亚生态旅游暨海峡两岸生态旅游研讨会1995年4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旅游发展会议”1996年6月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之下,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中,在优先领域与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列出了可持续旅游1997年12月,由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

26、院资源环境与技术局在京联合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1999年4月份,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剿于生态旅游国际研讨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7月,中国旅游报组织召开“99生态旅游专题研讨会”1999年“99昆明世博会”和“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1999年9月,在昆明举行“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生态旅游大会2002年11月,中国生态旅游大会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

27、,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l)山岳生态景区,如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2)湖泊生态景区,如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3)森林生态景区,如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4)草原生态景区,如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5)海洋生态景区,如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6)观鸟生态景区,如江西都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7)冰雪生态旅游区,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8)漂流生态景区,如湖北神农架;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如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

28、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2.4.2 研究现状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现状生态旅游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欠发达的国家开始的,其中非洲的肯尼亚和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此外,非

29、洲的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美洲的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等国家也具有代表性。生态旅游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1)在20世纪70年代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环境运动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旅游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影响,开始探讨如何正确利用自然,如何实现旅游、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70年代肯尼亚所作的研究证明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经济收益远远超出狩猎,很显然,当时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友好利用。(2)20世纪80年代80年代,有远见的旅游经营者们看到旅游大众对那些老生常谈的旅游地日感淡漠,相反,对于新的旅游目的地,他们则兴趣盎然。于是,一些旅游企业家从当地

30、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立了生态旅舍,提供导游服务。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润,生态旅舍和生态旅游经营商纷纷推出旅游线路,前往偏远的地方旅游度假。与此同时,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不但可以赚取外汇,而且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也更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利相结合。于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很多欠发达国家都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发展目标的手段。在与自然有关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态旅游目的地供给也快速增长,以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不过那时生态旅游尚未给当地社会带来显著的收益。(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家落地

31、生根,当地社会也开始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好处,发现生态旅游在没有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给他们带来了财富。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200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态旅游年”,世界各地为此召开了各种研讨、培训活动,在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探寻生态旅游的合理发展模式方面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第一个重要的文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是直到90年代,规划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才真正地发现了这一

32、现状。从1993年开始,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出版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己经具有明显的分析性和预测性的特征。目前,全世界每年以英语出版的重要文献大约有150多个。在生态旅游研究中,除了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以外,主要的研究领域还包括: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生态、审美、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发展、生态旅游与道德规范、生态旅游教育、生态旅游与公共政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旅游案例研究等。生态旅游研究存在以下问题有1、缺乏可靠的经验数据。2、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研究还只是探索性的和描述性的,缺乏经验准经验和比较研究。3、目前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所谓的“偏狭”问题,即

33、研究领域和方法都过于单一。2、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现状“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在1983年由墨西哥专家提出的,而后传入中国并得到中国专家和学者的普遍接受和不断研讨。在研究中,生态旅游被不断赋予以中国特色的内涵。纵观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概念引入阶段有关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某些方面早在“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之前就开始了,如旅游与环境这个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有关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旅游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并呼吁“创建旅游生态学、开展旅游生态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

34、概念在我国也日益深入人心。(2)概念界定阶段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这期间,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在对生态旅游界定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方面趋势:一是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自身的学科角度提出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不同理解;二是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3)实践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也积极地探讨了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应该注意问题等等。生态旅游研究从内涵争论开始转向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这样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

35、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国内很多学者关于生态旅游的内容特点和功能方面作了很多的论述,学者们基本趋于一致地认为生态旅游具有环保功能、环境教育功能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功能。包维楷和吕永龙都通过生态旅游与现代传统旅游的区别中来认识,从目标、受益主体、管理方式、旅游者特征、正负面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生态旅游所不同于传统旅游的特征来(如表2.2)。表2.2生态旅游与现代传统旅游的区别目标利润最大化适宜的利润与环境个资源价值的持续维持和保育价格导向价值导向享乐为基础以自然为基础的享受,生态教育旅游区文化与景观的研究环境资源和文化价值魅力的展示和保育受益者开发

36、商和旅客为净收益者开发商、旅客、当地居民分享利益当地社区和居民的收益与环境代价相抵消所剩无几管理方式游戏第一,有来必应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护第一,有选择的满足旅客需求渲染型的广告宣传温和适中的宣传和环境教育结合无计划的空间扩展有计划的空间安排分片分散的项目管理功能导向的景观控制社区和居民不参与全面考虑社区发展与居民需求,吸收居民参与交通方式不加限制有选择的交通方式旅游者特征旅客一般追求视觉观光素质较高追求身体与精神的挑战行为特征是亲近自然行为特征是学习自然和保护自然对当地居民及其传统好奇希望与当地居民交往,学习文化动机是休闲、度假、娱乐动机是满足“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正面影响创造就业机会创造持续

37、就业机会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获取外汇收入提高人口素质获取长期外汇收入促进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经济效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结合负面影响高密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和景观破环问题短期的旅客数量少,但趋于增加机动车拥挤和停车场占空间与机动车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交通受到管制水体开发导致水体污染水边景观廊道建设阻碍了水体进一步开发乱扔垃圾导致的地面污染要求旅客将垃圾分类收集,旅客行为受到约束旅游活动打扰当地居民和动物的生活规律旅客活动必须以不打扰当地居民为前提可能的后果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旅游区健康发展旅游业受到严重

38、影响得到有效的保护,旅游业持续发展2.2续表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在生态旅游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三大检验标准:l)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2)对象应该受到保护;3)社区的参与。而孙玉军详细的列出了生态旅游的评价指标以及判别的标准(如表2.3)。表2.3 生态旅游的评价指标以及判别的标准指标拒绝判别接受判别产业特征企业的单一经济行为企业游客和自然保护工作者密切合作的生态经济行为运作目标里吞最大化、价格取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价值取向游览目的感官享受和消费行为受教育过程和奉献行为经营方式外来投资者独家经营与当地政府企业民众的密切合作与地方关系以外地雇工为主以当地雇工为主营销手段

39、商业性广告知识性诱导服务水平高消费性服务适宜消费水平服务服务施舍现代化基础设施融于自然的简朴设施能源化学能为主人工自然能为主食宿标准化食宿及标准化纪念品地方特色的失色及纪念品行程特点行程短,来去匆匆长短结合、周密计划游览频度一次性,到此一游有回头的旅游环境行为被动的,容易督导不利主动配合,有效管理环境影响有各种不利影响积极参与等各种正面影响生态风险打,不可逆小,可逆安全性较低较高稳定性客源随即,但旺季分明客源有组织补偿,但忘记差异不明显可持续性脉冲性可持续2.3续表最后,关于生态旅游的资源和内容,国内目前基本认为有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高山生态旅游等形式,当然,最为广大旅游

40、者所钟情的也就是最易于接受的还是森林生态旅游。3.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阐述3.1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出现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环境容量”,它和环境容量又有所不同,但它两确有很大的关联性。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进一步发展,在前人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内容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旅游活动区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生态旅游活动强度。即在生态旅游活动所涉及到的地域范围的所有生态系统资源和功能,对生态旅游活动本身,及其带来的所有影响的最大承受能力,包括生态旅游自然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

41、空间资源承载力、生态旅游经济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受力四个方面。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特点包括客观性、综合性、不确定性、可量性、可控性。1. 客观性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通过旅游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旅游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是客观存在的。2. 综合性综合性表现在(1)旅游区的综合接待能力(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系。3. 不确定性在计算旅游环境承载力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限制测度的准确性。4. 可量性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有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5.可控性人类对生态环境系统有改造性。3.2 对各类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生态

42、旅游自然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空间资源承载力、生态旅游经济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受力,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有不同。3.2.1生态旅游自然环境承载力(EEBC)生态旅游自然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区的环境生态状况作为基值,取决于环境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人工处理能力和旅客产生污染物的数量。针对废水废气公式如下:其中,是生态旅游自然环境承载力是每天旅游区单位面积对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S是旅游区面积,是每天人工对第i种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是每位旅客每天产生第i种污染物的量。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其中是生态旅游自然环境承载力,S是景区面积(),d是生态系统在忍耐力的范围内旅客密度(人/),

43、T是旅游区开放时间(h),t是旅客游览旅游区平均需要的时间(h)。3.2.2生态旅游空间资源承载力(TRCC)生态旅游空间资源承载力是指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特征而允许的旅客数量,根据旅游景区景点的分布特征,有两种计算模型:1. 总量模型:公式是:其中是旅游区瞬时客流容量(人),是日客流容量,S是旅游区游览面积,d是游客游览时的最佳密度(),t是有人游览旅游区一次平均需要时间(/人),T每天有效的游览时间(h)。d=Max(d1,d2di)d1是旅游景区生态系统保护允许的最大游客密度,d2是自然净化和人工清理各种污染物状况下所允许的游人密度,d3为有人对个人空间需求而允许的心里密度,d4是因噪声

44、等因子造成的游客感应气氛允许密度。2.流量-流速模型:对于这个模型有两种计算方法(1) 线路容量法公式为:其中为日生态旅游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日/人),L为游览路长度(m),m为游客之间的适当距离间隔(m),D为本研究区全天开放时间(h),d为游客游览本区所需要时间(h)。(2) 面积容量法公式为:其中为日生态旅游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日/人),S为游览区面积(),人均占用的合理面积(),D为本研究区全天开放时间(h),d为游客游览本区所需要时间(h)。为第i个景区的瞬时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T为有效开放时间(h),t为游客游览玩整个旅游区所需的时间(h),n为景区数。3.2.3生态旅游经济承载力

45、(DECC)生态旅游经济承载力是指生态旅游地满足旅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程度,分为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旅游服务设施承载力,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xx、交通车辆、停车场等各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19。计算公式如下: DECC=min(DECC1,DECC2,DECCi) DECCi=Si/Di上式中DECCi为第i种基本要素供给量形成的生态旅游经济承载分量,Si为第i种经济要素形成的生态旅游经济承载量,Di为第i种经济要素形成的人供给量。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以心得并结合实际情况,本人中取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供水设施、供电设施、交通设施为主要影响要素。(1) 住

46、宿设施承载力的数学模型为瞬时值:其中:是旅游区住宿设施承载力,B是旅游区提供的床位数,是留宿率,T表示一段时间,t表示游客平均住宿天数。(2)供水设施承载力的数学模型:瞬时值:其中W为旅游区供水设施总容量,T为某时间段,l为人均用水标准。(3) 交通设施承载力的数学模型:其中M为旅游区第i类交通工具的数量,N为第i类交通工具可乘人数,T为交通工具服务时间,t为往返时间,为使用交通工具游客占所有的比率。3.2.4生态旅游心理承受力(PECC)生态旅游心理承受力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心理承受力()与旅游者的心理承受力()。当地居民心理承受力是指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从心里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人/天)

47、7。旅游者的心理承受力是选取人群敏感阀值和景观敏感值为旅游者心里承载力作为计算的两个分量。人群敏感阀值:其中A是风景区的游览面积,P是旅游者不产生反感的旅客密度最大值。4. 生态旅游特点及地域结合性分析4.1 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北深入亚洲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排名第三,我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北纬53度30分),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跨纬度49度多,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05分),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40分),跨经度60多度,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