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第二阶段:逐步展开所有权改革(年至今)年我国在继续完善和推进承包国企改革历程回顾与展望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推进股份制改革试点。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以及年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上,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陈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方向。年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制定并陆续公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等规范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是在保证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条件下内窖要:本文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发现改革思路的焦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何孝是决定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并指出我国国
2、有企业改革在开始的阶段以不改变所有权基础上的企文件。股份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扩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的改革。具体来说,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放权让利(年)。在。文革”结束后,全国的经济秩序开始逐步恢复。与农村的改革几乎同时,城市也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采取了提高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等措施。后来在年年底和年年底,国务院又提出加强国营工业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年月国务院又开始实行两步“利改税”,希望通过把利润分成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自主权,增强其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
3、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框架内的改革。是不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不改变隶属关系。不改变财政体制的企业经营权改革。承包制(年)。年月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著名论断,并提出国有企业应该实行政企分开,向市场主体转变。从年开始,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主导下,全国的工业企业陆续开始承包,到年经历了两轮承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承包。在这一时期,虽然我国也开始了股份制的试点,但是主导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还是承包制。承包制的实行也是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所有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改革。
4、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转折,股份制的推行说明政府开始从所有制角度来破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随着企业产权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比如出售、试行经理人股票期权等,但是有些改革措施由于实践中措施的不配套,出现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引起年国有资产改革的大讨论。使得国家停止了国有企业的,并开始反思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业经营控制权的改革为主导,而在后一阶段则以所有权改革来推动企业经营控制权的改革为主导。同时,文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前景进行了展望。关谓:国有企业改革所有权经营权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个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为开端。我国开始八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进程。回顾我
5、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改革而影响最深远的领域。由于国有企业在所有制形式上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的描述,所以,它一直被认为是保证社会主义性质的微观主体,国有企业的任何一项重要的改革都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国有企生改革思路:所有权主导与经营权主导的博奔(一)以企业经营权改革为主企业发展史上,最初出现的企业是手工工场的协作组织。马克思认为,由于工场。在劳动的作用范围扩大的同时劳动空间范围的这种缩小,会节约非生产费用”。因此,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手工工场的规模和技术的限制,当机器被大量使用的时候,它逐
6、渐被工厂所代替。后来由于企业所需资本扩大与单个个人资本规模的限制以及规避风险的要求,使得过去两权合一的工厂开始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因此,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角度,在企业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早期,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的,只是后来才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使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存在大量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个人业主制企业形式。这些两权合一的企业组织的效率有些也很高。这说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不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改革之初,大家的关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一直围绕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博弈而展开。回顾国有企业改革
7、的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在所有权框架内的经营权改革()在这一阶段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坚持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控制权的改革来搞活国有企业,认为决定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所有权的主体,而是在于经营控制权的主体以及具体的经营激励机制。因此,这一阶段万方数据注点还在企业经营权上。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提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以所有权改革为主。但是这种理论也遭到了部分经济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即使在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股份制企业中,也存在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根据统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股权非常分散,有
8、的企业往往只占有一的股份就可以成为控股股东,获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在这种股权分散的条件下,取得控股地位的第一大股东要实施自己对于公司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也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根据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和管理好企业。这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而这种管理和监督的收益却是由所有股东共同占有的。因此,他们也会“偷懒”,也会利用自己的权利谋取私人利益,也就是发生“道德风险”。现实社会中大股东侵蚀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发就说明了这样情况的存在。因此,即使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的私有企业也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合一,也不是所有权主体自己掌握企业的经
9、营控制权,也存在所有权之间的委托代理管理关系。这说明企业绩效的高低主要不是由所有权的主体所决定,也就是说企业的绩效与企业的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二)以企业所有权改革为主现代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认为企业就是一种用来降低交易费用的契约,威廉姆森则从资产的专用性角度提出了企业是减少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提高经济效率的一种方式。根据阿尔钦、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企业是一种团队合作生产的组织,在这种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偷懒”的冲动。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需要避免人们的“偷懒”行为,因此就需要监督人。而监督人也是一种代理人。他本身也是自利的主体,也有偷懒的动机。所以要完全避免团队成员的偷懒是不可能的
10、。除非让监督人享受剩余索取权。由于监督人也是“理性人”,他们会对自己的付出与回报进行权衡,在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匹配的时候,监督的积极性会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监督人监督员工“偷懒”的积极性,需要让他们享有全部的剩余索取权。但是,作为所有权的一方,如果不能享有剩余索取权也就丧失了他们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动机和目的,因此,要使进行团队生产的企业组织获得最大的效率,就需要由生产过程的监督人来享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是企业效率提高的关键。现实中,这只能是个人业主制的企业形式。我国很多的经济学家正是从这样的基础出发。提出了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思路,主张“国退民进”,把国有企业转
11、变为民营企业。因为他们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而经营权则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中国人民全体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没有办法来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也无法行使任何的权利以及履行任何的义务,所以只能由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务院来履行出资者职能,行使所有权。又由于国务院作为一个政府机构,不仅具有经济管理职能,也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国务院也必须委托各个部委、省市等来代理行使职能,最终各部委、省市也只能委托其他的自然人来代行所有权并进行经营管理。即使在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为履行出资者职能的条件下,仍然是一种多级委托代理链条,而在这种多级委托代理条件下,由于所有权的缺位,由于“
12、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享有权利,人人不尽义务”等,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来真正努力经营好自己所管理的企业,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因此,必须让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国有资本退出,把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者才能真正关心企业的运行。国有企业也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败德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实际上就是在探索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度基本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国有企业的利润规模和竞争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企业的经营管
13、理是个历久而弥新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同时随着实践的深入,一些新问题也暴露出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不断的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如何做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问题,以所有权改革为主导条件下如何保证国有资本的地位和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问题,如何避免改革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与国有资产的监管人之间的“合谋”,如何避免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都需要继续分析和研究。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也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企业绩效。这些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
14、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造成真正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微观市场主体。务马克思资本论(第卷)人民出版社()杨瑞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陈清泰国企改革:过关【中国经济出版社。徐传谌,孙少岩国有经济理论前沿报告()()吉林大学出版社,余钟夫迈向现代企业之路国有企业二十年改革历程回眸】投资北京。()白永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现国有企业改革前景展望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从开始的所有权框架内的经营权改革为主导到后来的以所有权改革推动经营权改革为主导,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调动相关利益者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的
15、高层管理者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状、对策人文杂志,()钱颖一企业理论】商务印书馆陈佳贵,杜莹芬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叭膏生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宽)年期万方数据国企改革历程回顾与展望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陈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商业时代COMMERCIAL TIMES2009,(27)0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徐明华 地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比较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以长沙市和宁波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为例 -浙江社会科学2002,(5)本文对宁波市和长沙市实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基本做法及其
16、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的职工利益补偿、量化国有资产、“靓女先嫁”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要像保护私有财产一样保护公有财产,避免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对职工和经营者的利益补偿要在可行的范围内兼顾公平与效率;“靓女先嫁”式的改革逐步显示出弊端,现在是对国有企业进行一揽子改革的时候了。2.期刊论文 黄群慧.Huang Qunhui 实施精细化改革战略明确国有企业的组织使命与定位 -新视野2007,(6) 精细化改革要求国资委结合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重新梳理每家国有企业的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必要性和法律基础,具体明确每家国有企业的使命.要对每个产业及产业的具体链条环节
17、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给每家国有企业进行产业定位.精细化战略的前提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减少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数量,缩小管理半径.3.学位论文 罗杰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规范之途程序正义、权力制约的法治化改革 2007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非常幸运地跟随导师作了一个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获得了许多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得自己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都有了一些更深切的、区别于书本的认识。我认为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及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将使国有企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国家需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难
18、题,法学研究就理应为此服务,这也便是我确定以国有企业作为论文主题的最直接的动因。2004年的“郎顾之争”引发了民众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产权改革方向的正确性进行了论战,对于解决之道众说纷纭。这显然表明该主题是尚未有定论,值得研究的。因此,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进一步缩小了选题的范围,确定了论文的写作题目: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规范之途程序正义、权力制约的法治化改革。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理论概述。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要讨论产权改革合理与否,自然应该首先对产权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这是我们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该部分,笔者在对目前理论界关于产权概念的
19、几种主流观点的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产权的定义,并对产权的基本功能进行了阐释,以回答为何要推进产权改革的问题。最后,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文章的第二部分为国有资产流失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关系辨析。该部分从广受质疑的格林柯尔、海尔、TCL的改革案例入手,深入剖析了改革相关环节中存在的违规手法,明确了一个事实: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是客观存在的。随后,通过“国有资产流失不仅存在于产权改革领域”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这两部分内容的论述,论证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的正确性。继而得出结论:我们需要讨论的不应该是“该不该改”的问题,而应该是“怎么改”的
20、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症结所在。在该部分笔者首先弓l入经济学中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抉择的理论,得出“政府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抉择不应一成不变,而应该顺应时局,适时调整”的结论。当今改革的问题就出在政府的政策取向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社会情况,不合乎民意。要减少改革阻力,力求稳步推进,就要充分考虑社会基于公平的需求,在改革中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增进公平”。另外,很多学者和官员将改革的问题归结于制度不健全,然而实际情况是现有的制度数量并不少,内容也不乏操作性,但仍然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表明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制度的建设,而在于制度的执行。制度的约束力缺乏是改革中非常明显的问题,造成这一状
21、况有多方面原因,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保障改革在法治的保障下积极稳妥的有序推进,才能解决产权改革中现存的问题。文章的第四部分为改革路径选择。通过全文的分析论证,笔者最终选择了“以程序正义促进改革公平,以权力制约实现法治改革”的路径:通过限制公共性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来保障社会公平的基本供给;通过产权改革相关环节公开、透明的程序设计来保障改革的形式公平;通过进场交易制度和竞价机制的发挥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定价,保障改革的实质公平;通过完善责任制度、构建立体监督体系,引入公益诉讼等措施,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改变目前改革中权力滥用,权力缺乏制约的现状,以间接达到增强制度执行力,确保法治改革的目的。4
22、.期刊论文 王红一 公司法修订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学术研究2001,(6)我国公司立法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规范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本文认为,修订应当兼顾一般规则与国有企业特殊规则的关系,其原则是要确立尽量与国际接轨的一般规则:对国有企业区别分类,对不适宜公司制的国有企业进行单独或特别立法,将国有独资公司的内容从中去除,由规范;对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所涉及的特殊问题可以在中订立一些特别条款,但不得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赋予它的优惠待遇;对国有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在中增加关联企业的内容进行规范,并由、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范有关政府与企业关系、国有股权代理行使等问题.5.期刊论文 周仁仪 我国国有
23、企业财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7(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有企业财会改革起步,并初见成效;1993年7月1日至今,国有企业财会改革全面深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00年,国有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应采用四制模式;国有企业经营者应利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应有创新思维.6.学位论文 金明星 韩国国有企业改革史研究 2005近40年来,韩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惊人发展,人均国民收入从1962年的87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4100美元。韩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排次已占第十位,其进出口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九位。在韩国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
24、要的作用,而且政府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倾斜政策来发展国家资本,大力支援了民间产业部门。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国有企业已民营化,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已全部民营化,但其他部门的国有企业,在韩国经济发展中仍居一定的地位。韩国的国有企业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有许多不同点,但也有共同点。因此,研究和总结韩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论文写作方法等进行说明,以便对论文的写作依据及可行性有清楚地认识,对该篇论文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一章回顾了韩国国有企业建立发展的历史。首先介绍了韩国国有企业的历史沿革。韩国国有企业的正式形成
25、源于光复后对日资企业的回归改造,其大规模发展并达到顶峰则是在第三共和国时期。文章根据组织形态对韩国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韩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及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的韩国国有企业,其建立与发展是同各个时期韩国经济开发的总体战略联系在一起的。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开发时期,韩国国有企业是作为经济起飞的“助推器”和引导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被使用的。但由于韩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比私企业在更多范围内受到政府的限制,所以还存在低效益等众多问题。因此,韩国国有企业有必要进行改革。第三章对韩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大量的史实
26、和数据具体讨论了韩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私有化改革,还列举私有化改革的事例进行具体研究。关于韩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最早的法律依据是在1962年制定的政府投资机关预算会计法,1968年首次采用了政府投资机关的经营绩效评估制度。但由于无奖励制度等配套措施,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流于形式.1973年,韩国政府又制定了政府投资机关管理法,之后,才赋予国有企业责任经营制体系。新的国有企业管理法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改革方案,代表了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今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它的出台,标志着韩国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才真正开始了。韩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私有化的国有企业范围扩大;1987年韩国政府提
27、出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1993年,金泳三执政后,宣布在1998年前对大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韩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是同韩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交织进行的,但是在后期,特别是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私有化改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则退居其次。除了韩国国有企业改革史的论述之外,文章还提及金融危机后韩国国有企业进一步的改革。韩国的金融危机并非自天而降,而是积蓄已久,早有先兆。从表面上看,韩国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外债偿付的危机。从本质上看,不顾一切地进行负债投资的大财团和政府控制的脆弱的金融体系相结合,是造成韩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入,国际上的一些专家认
28、为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其实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危机的爆发标志着东亚模式已经失灵。这一问题是值得关注的。第四章论及的是韩国国有企业改革启示。该文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尤其是民营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政府职能的转换,效率的提高,强烈要求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由于国有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的损失大部分需要由政府预算来弥补,实际上这些负担最终还是要用国民的税金来填补,因此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不可能再推迟。为了减少因效益好的国有企业的海外出售而造成的国家财富的流失,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准确的经营诊断,当然还应采取限制外国人所占股份的比例等补救措施。为了解决垄断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所发生的问
29、题,应采取引进竞争机制、价格规制等适应措施。精简人员,机构改革所引起的就业不安及工会的不满等,随着国家领导人的领导能力的发挥及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将会得到某种程度的缓和。总之,韩国国有企业的未来与韩国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联,与韩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7.期刊论文 熊金星 论当前县级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3)当前,县级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面临着体制转换、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普遍难题.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采用活泼的股份合作制形式,以股权配售机制、股权流动
30、机制和规范运作机制为核心,把企业让渡给企业内部职工,是企业易于转制求活的较好形式.8.期刊论文 张伟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改革国有企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改革国有企业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国有企业在重要的和关键的行业,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但改革国有企业不能背离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通过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和非公有化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才能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从而真正地走出困境.9.学位论文 王春良 从国外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910.期刊论文 何威风.HE Wei-feng 分权化改革、政府干预与
31、国有企业债务融资 -科学决策2009,(10)债务融资一直是资本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分权化改革和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分权化程度越高,企业银行贷款率越高,政府干预对企业银行贷款影响越大.在考虑债务融资的性质差异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分权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对长期借款的影响比短期借款大.上述研究说明,分权化改革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并使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干预辖区内的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行为.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北京大学图书馆(wfbjdx),授权号:4dd1f4b6-61dd-4e20-8b4a-9e57017d4b84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