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月知识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重伤事故:是指损失工时1
2、05 工作日。 5、轻伤事故:是指 10 工作日损失工时105 工作日。 轻微伤事故:是指 0。5 工作日损失工时10 工作日。 6、一般安全事件:是指事件发生无人员伤亡,0。1 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 万元 的事故。 7、重大安全事件:是指事件发生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 万元的事故,其 事件态势已影响到全公司或所在地区的社会应急响应范围.对于损失较轻、影 响范围及程度较大或事态较重的事件或对事件类别程度有争议的由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决策。 8、未遂事件:是指损失工时0。5 工作日,或者无人员伤害其过程存在重大安全隐 患的行为或险些造成财产损失或直接经济损失0。1 万元的情形;依据事件情形
3、轻重,可分为一般未遂事件、重大未遂事件。 9、电气工作前应详细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10、实施电气作业应以停机,断电,检修逐步进行;低压带电作业应注意以下事项: a。低压带电工作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并戴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必须穿长袖衣工作,严禁使用挫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的毛刷等工具. b。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前,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c。人体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头。 d。带电部分只允许位远于工作人员的一侧.
4、11、维修线路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等警告牌或设专门安全监护人员监视等,防止他人中途送电,必要时装设接地器. 12、不得用铜线、铝线、铁线代替保险丝,空气开关损坏后立即更换,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相匹配。 13、电缆或电线的接驳口或破损处要用电工绝缘胶布包好,不能用医用胶布代替,更不能用尼龙纸包扎,不得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用电.14、施工作业现场临时用电采用像皮线时,应架空敷设,不得拖地使用,以防人踩、车轧。有水作业时,如磨石机电源电缆,要将电源电缆用钢索架起,防止浸水造成事故. 15、开关箱应防雨、防尘、加锁;一般安装高度距地为
5、 1。5m,与其控制的固定电气设备的距离不超过 3m。 16、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电气设备负荷线首端,使用前电工检测,确认应合格,不得用漏电保护器直接代替电闸开关使用,漏电保护器发生掉闸时,不能强行合闸,应由电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使用。 17、施工现场室内的照明线路与灯具的安装高度低于 2。4 米时,应采用 36V 安全电压。施工现场使用的手持照明灯的电压应采用 36V 安全电压。 18、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19、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即 MSDS):
6、共十六部分组成,包括:化学品及企业标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 20、化学危险品侵入人体的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21、化学品职业危害预防: a。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 b。讲究卫生 c。定期体检 d.减少接触时间 e。配戴防护用品危险化学品22、化学品贮存:a.隔离贮存: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b。隔开贮存: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
7、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c。分离贮存: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d.禁忌物料: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23、化学品装卸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禁止敲打、磕碰、撞击或放倒滚动. 24、易燃易爆化学品应存放于有防爆设施的专用仓库或区域,并在存放地点显眼位置张贴相关的安全标识。 25、化学品仓库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相关的安全要求,禁止在室内私拉电线、插座和其他电器设备,所有电器设备必须防爆。 26、禁止在化学品储存区进行动火作业及禁止携带一切火种进入化学品储存区,禁止叉车等相关机动车辆行驶或停留在化学品储存区附近。 27、燃烧必须具备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气
8、)、点火源,三者缺一不可燃烧.28、燃烧特征:火焰的发展过程实质是热量的传递过程。 a。缺氧: 【氧含量低于 1612】:头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 【氧含量低于 149%】:判断迟钝,出现酩酊状态,产生紫斑。 【氧含量低于 106】:人的意识不清、痉挛、致死. b。高温 吸入气体温度超过 70,会使气管、支气管的粘膜充血、出血、起水泡、组织坏死,引起肺水肿而死。 c。热烟尘的毒害作用 由碳粒子、焦油状液体、灰尘组成;5mm 停留在上呼吸道,3mm 进入支气管,1mm 烟尘进入肺泡,直径越小,化学毒性大的烟尘对呼吸道损失越严重. d。产生有毒气体。 碳氧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CO,CO 与血红
9、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高聚物 NH3,NO,NO2,HCN. 29、燃烧预防: 控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三者相遇。 30、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形成的灾害. 31、初期火灾: 灭火最佳时机在初期火灾,当火势蔓延十几分钟后,一般单纯依靠灭火器无法扑救,现有人员应立即疏散逃生(3 分钟)。 32、灭火原理:即破坏燃烧条件。 33、灭火方法: a。隔离法:将火源与燃烧物隔离开,当着火点可燃物烧完了,火就自行熄灭,对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非常有效。 b。冷却法:最常用的灭火方法,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对忌水的物品,不可用此方法。窒息法:将燃烧物与空气(或其它助燃剂)隔绝灭火。
10、用此方法灭火,必将燃烧物完全覆盖才能成功。 c。抑制法:又叫化学灭火法,化学灭火剂直接与燃烧反应,使燃烧终止.1211 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其灭火原理即是抑制。 34、火灾分类 A 类火灾:一般指固体火灾,燃烧后均形成灰烬,如:木材,纸张,塑料及棉织品等,应适用水型,干粉灭火器。 B 类火灾:一般指液体或可溶性固体燃烧的火灾如汽油、煤油食油等各种油类等。应选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 B 类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C 类火灾:一般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液化气,沼气,乙炔等。可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D 类火灾:一般指轻金属如金属钠,金属钾,镁粉,铝粉等燃烧
11、的火灾.纸能用金属灭火器,干砂,石粉等灭火。 35、危险作业:是指安全可靠性差,容易发生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后果严重,需要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的特殊作业。包括:动火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电作业。 36、动火作业:在厂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等消防管理重点部位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除生产过程中工艺制程需要的固定动火区域。 37、吊装作业:在厂区使用起重机械进行设备、物品吊装的临时性作业。除生产过程中进行产品吊装、叉运、吊运的作业。 38、高处作业: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高度分为 2m 至 5m,5m 以上至 15m,15m 以上至 30m,30m 以上四个等级. 39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内进行的作业。 40、临电作业:是指施工现场或新增设备临时使用的电力线路,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箱,提供给机械设备动力源和照明的用电作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