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博会信息化规划的逻辑黄以宽上海世博会信息化的使命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成就, 历来是世博会的展示亮点; 同时, 世博会也成 为这些科技成就的传播平台。电话、 电视、 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这些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的标志性技术产物,成为一届又一届世博会令人难忘的风景。本届世博会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第一次世博会. 本届世博会出现的技术发展背景可以 概括为如下特点:第一个特点可以概括为 “普及” :网络通信技术普及, 各种 IP 化、 宽带化、 移动化、多媒体化的技术和应用大量出现;第二个特点是“融合” :包括媒介融合(如物联 网、传感网、互联网的融合 ,相关技术的融合(如“3S(RS+GI
2、S+GPS”综合应用的出现、 “三屏合一”等 ,换代技术共存与相近技术的互通(2。5G 、 3G 、 4G 、 NGN ,相关运营业务 的融合(广电网、电信网、 IP 网“三网合一”等等.第三个特点是“推动” :新型的网络 应用技术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如 B2C 、 C2C 电子商务,虚拟社区、 P2P 、 Web2。0等-它们使信息时代与后工业时代有了明显的区分,为“全球化”和“低碳经 济”起到了技术推动作用。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信息通信技术不仅仅是今天广大市民工 作、学习、生活的普遍工具,是现代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神经系统,更是已经成为现代 城市的
3、一个重要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说, 直接展示主题, 是本届世博会的信息化的使命之一. 信息技术在本届世博会的使命还不止于此. 本届世博会历时半年, 是世博会历史上面积 最大、 参展者、 参观者最多的一届世博会;也是第一次在城市中心区域举办的世博会。 尤其 是世博会的运营阶段,将集中在长达 184天的时间里,在 3。28平方公里园区范围内,有条 不紊地组织 250个场馆的展示,举办 2万多场各种活动,为 7000万游客提供票务、交通、 客流疏导、气象信息、商业供应等服务;为园区提供周边安全保卫、物流运输、设施设备、 卫生等保障服务,为参展方、新闻媒体提供注册、证件等服务,所有这些保障、管理和 服务
4、工作,都离不开准确、可靠、高效的信息通信技术支持。 “史上第一”的盛会所要求的, 必然是同样“史上第一”的信息化支持,是一项超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化的第三个使命, 是为传统的世博会开拓另外一个空间虚拟的空间. 实现 “网 上世博会” ,让互联网应用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实体会展与网上会展的互动。 网上世博会是信息时代的本届世博会主题演绎的升华形式,也是本届世博会对历史的贡献。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说, 本届世博会将成为人类迈向信息社会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展会。上海世博会信息化的工作起点不同于同属大型活动的奥运会, 本届世博会直接可以从历届世博会继承的信息化遗产几 乎为零.不仅没有直接
5、可用的信息系统“实体” ,可以参考的方案、建设规范、运营服务标 准等也都无从谈起。这使得我们要从一张白纸开始规划与建设世博会的信息化。多年来, 上海市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化应用建设上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信息产业 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也锻炼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 但是, 与这些已有的成就相比, 世博会信 息化在覆盖范围、整合程度、结构化程度、复杂性上都不是同一个量级。从产业能力来看, 我们在复杂系统咨询、 大系统集成、 超大项目群管理、 大型活动运营保障的组织等诸多方面 还有不足,面临着全面的挑战.本届世博会是上海市具体代表国家政府承办的一届盛会. 得益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普 及, 所有上海
6、的、 全国的、 乃至全世界的信息化成果和经验, 都构成本届世博会的工作起点. 因此,本届世博会的信息化“路径” ,是立足本届、本地和当下,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 创造性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世博会信息化特点分析和借鉴怎样给世博会的信息化 “定性 ?它具有哪个领域或行业信息化的特征?这个问题看似 无关紧要, 其实不然。因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所有的行业或领域,都积累了一定 的可以参照的信息化成果, 乃至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供应商 “圈子” 。 对世博会这一看似独特、 混沌的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出世博会综合性案例中所掩盖的“熟面孔” ,有利于 我们快速确定世博会的信息化框架.我们对相近或
7、相关的几种信息化场景分析如下:1政府部门或跨部门信息化:世博会的组织方也是政府机构;世博信息化与政府信息 化在公共服务、 资源整合的功能特性上是一致的。 但世博会信息化与一般政府部门信息化相 比,其“主题性更强,服务指向更明确,更应注重系统的效能。2园区信息化:相似的信息化场景包括生产性园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主题园区 (如迪斯尼 。世博会的信息化与在园区运营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方面可以借鉴,但世博会的 主题性更强、活动集中度更高, “一次性和“临时性更突出.另外,在考虑世博园区的 后期应用时可借鉴产业园区信息化的一些经验和成果。3企业信息化: ERP在会展业已经有成熟的应用,大型会展企业的信息化
8、对上海世博 会的业务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上海世博会的办博理念、 业务边界、 业务成熟程度都与 成熟的大型会展企业运作不可同日而语; 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方在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上, 也 不具备实施成熟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条件。4城市(区域 信息化:世博会信息化规划涉及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大片区域, 且原址是信息化的“低洼”地。世博会信息化从性质、范围上来说属城市区域信息化,但具 有更明显的主题特性、业务逻辑性。5 重大活动信息化大系统: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信息化对世博会有借鉴作用。 事实上, 尤其是信息化运营保障方面, 我们对奥运会的学习借鉴很多. 但世博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 大的大型活动,二
9、者在区域周界、活动多样性、要素流动性上大相径庭。综合上述分析, 世博会信息化是一种创新的重大活动的信息化, 它具有主题性、 区域性、 综合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世博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相关信息资源的部署和利用、 对信息化顶 层功能的设计,以及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搭建,来满足对世博会全程、全面技术支撑的需求。 从规划的形态上来看, 世博会信息化规划不是信息产业规划, 也不是行业 (部门 /企业 的信息化规划, 而是更接近一个大系统的规划。 因此, 我们用大系统规划的办法来研究世博 会的信息化。信息化规划的基本逻辑信息化规划的逻辑包括规划的导向、 基础方法、 借鉴和约束四个主要方面. 可以看做世 博会信息
10、化规划的“四种力” .图 1 世博会信息规划的“四力模型”导向逻辑-需求导向原则“导向逻辑”是规划的“牵引力” .它回答两个问题:方向和立场.我们依据什么来决定世博会信息化要建设的内容和体量?答案就是世博会信息化的目 标;是组织方、参观者、参展者在办博过程中的信息通信需求。 “需求导向”原则既适用于 “中观的应用系统规划和设计,也适用于宏观的信息化规划.此外,我们还需要为“需求”确定一个恰当的“立场” ,即我们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带 着什么样的意图来看待、规划信息化?“立场不同,将会带来信息化建设的范围、重点和 规模不同:如果较多地站在信息化“建设方的立场,往往容易带着堆砌的主观动机,导致 建设
11、体量过大;如果站在“呈现者”即参展方的立场,则可能希望技术展示越新越好、越炫 越好。单从某一种“立场出发,容易导致规划进入不同的误区。世博会信息化规划是站在 会展组织方立场,兼顾建设、展示、组织、参观者各方需求,着眼对世博会全程、全面的信 息化支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来对信息化的核心需求、 主要内容、 概念性技术架构进行定义; 对信息化建设、 运营管理的主要原则和界面进行明确。 换句话说, 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应 具有全面性、 中立性、 基础性和原则性。 世博会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借鉴和利用城市的一 些专业管理和服务经验(包括一些信息化成果 ,但要与园区本身的业务使命和各种约束条 件接轨。 我
12、们既不能单从技术本身出发进行新产品、 新技术的堆砌; 也不能狭隘地从经验出 发,将城市信息化系统在园区进行简单复制和盲目延伸.基础方法论信息系统规划有了导向原则,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对“混沌 状态的信息化大系统开始进行系统 化“自顶向下的初步分解。信息系统规划(Informarion System Planning ISP原是 用于组织(如大型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化场景,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 息、 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 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 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概括起来,是一种应用导向的顶层设计。世博会的信息化规划
13、是信息系统规划的一次实践。它是根据信息化所担负的使命,依 据需求导向原则,针对业务规划(Business Strategic Planning BSP 进行信息化应用的 顶层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架构原理使之立体化、 集约化和层次化。 规划的成果可以 是一个汇总的总体规划, 也可以是一个总体规划加上一系列专项规划, 如应用规划、 信息基 础设施规划、网络规划与数据规划。除去运营商的公共通信服务、 周边地区及全市的城市信息化配套, 以及参展方信息化展 示部分,世博会信息化的核心是“世博会建设运营管理信息系统 。这个大系统囊括了对世 博信息化的全面支撑:在时间上跨世博会的整个生命周期; 空间
14、上覆盖世博园区及周边区域; 服务对象包括组织方、 参展方、 参观者、 新闻媒体; 所支持的业务包括现场运营、 后勤保障、 专业管理、 等办博和运营事务。 根据对世博会的主要业务,我们规划出了一门式服务、 协同 办公、决策支持、建设管理、 商务管理、 票务管理、 安保、物流管理、活动管理、 宣传推介、 人力资源管理等十多个应用系统.图 2 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支持逻辑-借鉴与“利旧”如前所述, 我们在对做应用规划中, 在确定子系统的建设范围和工作基础的时候, 进行 了广泛的调研和借鉴. 主要是借鉴相关的专业规律、 信息化经验和成果, 特别是借鉴和直接 利用上海市已有的城市信息化大系统的
15、成果。 世博会信息化虽然综合、 复杂, 但具体到其中 的应用后, 它可能是一种城市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延伸。 这种 “利旧”的支持逻辑使我们减 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也降低了总体的建设难度和风险.世博会主要参考或利用的城市信息化系统有应急联动信息通信系统、 市交通综合信息平 台、电子口岸平台,以及市公共卫生、气象等信息服务系统。在考虑具体怎样“利旧的时 候, 还是要基于相应业务的需求, 逐个案例实事求是地进行论证. 如果园区内管理业务是外部大系统业务的局部复制(如园区运营指挥业务 ,在园区有相应责任部门对信息的采集、 发布或输出负责, 则需要部署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如果园区的相应业务只是市级业
16、务的一 个“代理” ,不需要强大的本地信息处理处理功能,则只需要为市级系统建设部分的信息采 集、转换和发布功能或终端。约束逻辑约束条件世博会信息化除了需求有突出的特点外, 项目管理也与普通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和企业信 息化项目不同。 世博会的国际惯例、 本届世博会的组织模式、 商务规则等都成为本届世博会 信息化需要遵守的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建设的范围和规 模,甚至信息化建设、运营的目标。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要点上海世博会信息化目标为园区提供各种信息通信服务,满足世博建设、筹办和运营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需求, 为组织者、 参观者、 参展者、媒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业
17、务支持和应用体验, 体现世博 会的“成功、精彩、难忘” 。世博会信息化总体框架根据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实际情况, 从地域范围和信息系统架构两个角度来构建世博 会信息化的总体框架。 立足于世博园区信息化, 适度考虑园区周边地区信息化和与世博会相 关的市级信息化应用。 园区信息化建设重点考虑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核心应用系统, 并提供相 应信息化保障.图 3 世博会信息化总体框架世博会信息化总体框架包括世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 世博会建设运营管理信息系统、 世 博会其它应用、世博会信息化保障体系以及外部信息化应用 5 大部分。其中,世博会建设 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世博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其他部分
18、围绕该系统提供不同层面的保障和支撑: l 世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是世博园区信息化的全面网络支撑和物理承载, 包括世博园 区内的管线、机房、基站、综合布线以及各种公用通信网络. l 世博会建设运营管理信息系统 (即信息化核心平台) 是全面支撑上海世博会建设和 运营业务的信息化核心系统,包括世博各相关业务应用及其支撑平台。 l 世博会其它应用是与世博会相关的通信服务、 高新科技展示等信息化应用, 包括各 种支撑型应用、展示型应用等。 l 世博会信息化保障体系是世博会信息化安全可靠、 高效运行、 规范管理的必要条件, 包括组织、资金、人力、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等方面的保障。 l 外部信息化应用是世博园区
19、之外, 与世博相关的其他信息化应用, 包括世博会相关 的市级信息化应用和世博周边地区信息化. 世博会信息化规划的效果 考察一个信息化规划是否有效,不是看它否够“细 、够“实 。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逻 辑是否合理,指导性是否够强,大原则是否明确,以及是否容易“落地中国 2010 年上 。 海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发布后,随着世博会筹办、建设和运营准备进程的深入,许多办 博业务的归属、流程和需求都有过若干变化;为了便于项目操作,相应的大项目在立项时也 做了相应的合并、分拆甚至删减。但总的来说,世博会信息化项目的展开式是基本忠实于总 体规划的。 总体规划的及时发布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信息化项目启动建设赢 得了宝贵的时间. 理论上说,完整的规划管理是一个包含规划编制、执行跟踪、规划修订等活动,且与项 目策划、项目(群)管理相衔接的有反馈的循环过程。从实际情况出发,世博会采纳的是一 种简单实用的“接力”式过程。规划编制完成后,转入项目策划(项目建议)和“实施计划 两个过程。2007 年 7 月总体项目建议完成后,按照办博工作的信息化需求成熟情况,世博 会信息化开始进入了“边建设、边使用”的规划执行过程。 (作者系世博局信息化部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