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1099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91 大小:10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GB 5 0 5 4 4 一 2 0 2 2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S t a n d a r d for d e s i g n o f g e n e r a l l a y o u t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for n o n 一 fe rr o u s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r y2 0 2 2 一 0 7 一 1 5发布2 0 2 2 一 1 2 一0 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二,国 家 市 场 监

2、督 管 理 总 局 软 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S t a n d a r d f o r d e s i g n o f g e n e r a l l a y o u t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f o r n o 介f e r r o u s me t a l l u r g ic a l i n d u s t r yGB 5 0 5 4 4 一 2 0 2 2主编部门:中 国 有 色 金 属 工 业 协 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2 2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

3、2 0 2 2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 0 2 2年第 1 0 4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 的公告 现批准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 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 B 5 0 5 4 4 一 2 0 2 2,自2 0 2 2 年1 2 月1日 起实施。其中,第3.0.4、4.1.8、7.1.1 0、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 B 50544 一 2 0 0 9)同时废止。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 ur d.gov.。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4、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2 2年 7月 1 5日月 IJ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 2 0 1 6 2 4 8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总则、术语、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运输、废物堆场、绿化等。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体布置”修改为“总体规划”,“废料”修改为“废物”;2.增加了卫生与安全防护、交通运输、废物堆场、矿山排土场、防排洪等规定,补

5、充了表土处理与收集的规定;3.在管线综合章节中,融人综合管廊的内容和设计理念,使之更加符合现在技术的发展和要求;4.增加了排渣场及赤泥堆场的规定;5.删除了不符合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实际情况、不利于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技术进步的内容。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本 标 准起 草单 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康大道3 99号,邮政编码:6 5 0 2 2 1)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阳铝镁设

6、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克菲尔(长沙)新型支档科技开发有 限公司 坦萨土工合成材料(中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周鸣摘 高晓军 齐 庚 赵送机 曾小平 金凌霄 杨学春 吴展光 张瑞红 彭 涛 王 东 吴祥明 崔宁波 刘家文 牛大庆 王金忠 陈祯干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秋平 唐雄俊 胡剑功 刘大邦 周 铭 张志凌 刘宗江 徐春萍 江 帆 孔维俭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厂址选择4 总体规划 4.1 一般规定 4.2 卫生与安全防护 ”“4.3 交通运输 4.4 主要工业场地 4.5 辅助工业场地 “.”.”.4.6 废物堆场 4.7 矿山排土场 4.8 防排洪5 总平面布置

7、 5.1 一般规定 5.2 采矿工业场地 ”“”5.3 选矿工业场地与破碎工业场地 5.4 重有色金属冶炼厂 5.5 轻有色金属冶炼厂 5.6 稀有金属及贵金属厂 5.7 有色金属加工厂“.”“”“”“”“5.8 修理设施 5.9 动力设施 5.1 0 给排水设施 ”“”.5.1 1 仓库与堆场(1)(2)(4)(6)(6)(7)(8)(9)(9)(1 1)(1 1)(1 2)(1 3)(1 3)(1 8)(2 2)(2 3)(2 5)(2 6)(2 6)(2 7)(2 8)(2 9)(3 1)1 5.12其他设施 (33)6 竖向设计 (3 5)6.1 一般规定 (35)6.2 设计标高的确

8、定 (3 6)6.3 台阶式布置 (37)6.4 土石方工程 一 一“(4 1)6.5 场地雨水排水设计 ,(4 2)7 管线综合布置 “”(46)7.1 一般规定 (46)7.2 地下管线 (47)7.3 地上管线 (5 7)8 运输 (6 2)8.1 一般规定 (62)8.2 运输方式选择 (62)8.3 铁路运输 (63)8.4 道路运输 (67)8.5 水路运输 (70)8.6 其他运输 (7 1)8.7 装卸设施 (7 2)9 废物堆场 ,(73)9.1 一般规定 (7 3)9.2 矿山排土场 “(73)9.3 排渣场及赤泥堆场 (74)10绿化 (7 6)10.1 一般规定 (76

9、)10.2 绿化布置 ,(7 6)10.3 绿化种植 ,(79)附录A 总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81)附录B 各类岩土松散系数 (85)2 叮J八0吕n6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 二附:条文说明(9 1)Co nt e nt s1 Ge nera1 Pro visio ns (1)2 Terms (2)3 Sele ctinnofp la nt focati o n (4)4 Generalp fa n nin g (6)4.1 G e neral re q ui re m ents (6)4.2 Heah h and safe ty Protecti o n (7)4.3

10、T raffic and tr an印orta ti o n (8)4.4 Main ind u strial site (9)4.5 A u 幼 liary in d ustr ial si te (9)4.6 Wasted u m p (1 1)4.7 Waste d u m p of m in es (1 1)4.8 F l o o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d ra i n a g e fa c i l i t i e s (1 2)5 G enerallayout (13)5.1 G ener al re q ui re m ents (13)5.2 M

11、in in g in d ustr ia l si te (18)5.3 C o n c e n t r a t o r a n d c r u s h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s i t e (2 2)5.4 He a v y n o n-f e r r o u s m e t a l s m e l t e r y “”“二(2 3)5.5 Lig hi non-fe rr o us m et al s m el tery (25)5.6 R a r e a n d p r e c i o u s me t a l w o r k s h o p (2 6)5.

12、7 N o n-f e r rou s m e t a l p roc e s s i n g P l a n t (2 6)5.S R 印al r fa cilities (27)5.9 P o w er faci l ities (2 8)5.1 0 S u P P l y w a t e r a n d wa s t e w a t e r d r a i n a g e (2 9)5.1 1 Wa r e h o u s e a n d y a r d ,(3 1)4 5.12 o ther fa cilities (33)6 Verti cal desi g n (3 5)6.1 G

13、 ene ral re q ui re m ents (35)6.2 D e t e rm i n a t i o n o f d e s i g n e l e v a t i o n (3 6)6.3 StePPed la yout (3 7)6.4 E a r t h wo r k (4 1)6.5 D e s i g n o f s i t e rai n w a t e r d r a i n a g e (4 2)7 I n t e g r a t e da r r a n g e me n t o f p i p e l i n e (4 6)7.1 G e n e r al r

14、 e q u ir e m e n t s (4 6)7.2 U n d e r g r o u n d p i p el i n e (4 7)7.3 P i p el i n e a b o v e g r o u n d (5 7)8 T ransp ortati o n (6 2)8.1 G ene ra l re q ui re m ents (62)8.2 S e l e c t i o n o f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m o d e “.“(6 2)8.3 R al l tr a nsp orta ti o n (63)8.4 R oad tr

15、 ansPorta ti o n ”“(6 7)8.5 Wat erw ay tr ansPor tati o n (70)8.6 o ther tr ansPorta ti o n (7 1)8.7 H andl in g fa cilities (72)9 Wasted u mp (73)9.1 G ener al re q ui re m ents (73)9.2 Wa s t e d u m P o f m i n e s (7 3)9.3 S l a g d i s c h a r g e f i e l d a n d r e d m u d y a r d ”(7 4)1 0 G

16、r e e n (7 6)1 0.1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7 6)1 0.2 Gr e e n a r r a n g e me n t 二 “(7 6)1 0.3 G r e e n p l a n ti n g (7 9)A p p e n d i x A R e g u l a t i o n s o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m a i n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i n d e x e s f o r t h e 5d e s i g n o

17、f g e n e r a l l a y o u to f i n d u s t r i a l e n t e r P r i s e sAp p e n d i x B T h e l o o s e c o e ffic i e nts o f r o c k s a nd 5 0 1 1 5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 o r d i n g in t h i s s t a n d a r dL i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Ad d i t i o n: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18、P r o v i s i o n s(8 1)(8 5)(8 7)(8 8)(9 1)61 总则1.0.1 为适应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的需要,统一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的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1.0.3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应符合选址科学、技术先进、节约用地、安全适用、节能环保、水土保持、经济合理和管理方便的要求。1.0.4 扩建和改建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的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应利用现有设施,并应减少施工对生产的影响。1.0.5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

19、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规划设计方案。1.0.6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厂址选择s e l e c t i o n o f p l a n t l o c a t i o n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拟建工程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对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论证,从中择优确定厂址的工作。2.0.2 总体规划g e n e r a l p l a n n in g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拟建工程近期、远期建设目标和规模,在选定的厂址上,按照国家现行标准、产业政策等要求,统筹兼顾、综合布局企业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之

20、间相互位置以及相互联系的工作。2.0.3 总平面布置g e n e r a l l a y o u t 在总体规划和既定厂址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综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确定拟建的建(构)筑物、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室外管线及绿化设施平面位置的工作。2.0.4 功能分区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 g 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将企业场地内各建(构)筑物及设施按照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系统分区布置,构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工作。2.0。5 工业场地i n d u s t r ia l s i t e 用于布置与有色金

21、属生产相关的建(构)筑物、交通运输设施、室外管线等的场地。2.0.6 竖向设计v e r t i c a l d e s ig n 在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工艺、交通运输、管网布置、场地排水及施工方式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和气象条件,对场地自然标高进行利用和垂直方向的改造、确定场地坡度和 2 设计标高的工作。2.0.7 管线综合布置in t e g r a t e d a r r a n g e me n t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P I P e l i n e 根据管线的种类及技术要求,结合总平面布置,确定各种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置的设计工作。2.0.

22、8 厂内运输t r a n s p o r t i n t h e f a c t o r y 厂矿建设范围内的铁路、道路、水路及其他运输。2.0.9 厂外运输t r a n s p o r t o u t o f t h e f a c t o r y 厂矿建设范围外的铁路、道路、水路及其他运输。2.0.1 0 废物堆场w a s t e d u mp 堆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场所。2.0.1 1 通道p a s s a g e w a y 厂区用以集中 设置道路、铁路及各种管线和绿化的地段。2.0.1 2 管线p i p e l i n e 厂内和厂外用于生产、生活及物料运输所涉及的管

23、线。3 厂 址 选 择3.0.1 厂址选择应符合自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工业布局、物料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等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工业园区规划的要求。3.0.2 厂址选择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宜避开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 B 5 0 4 3 3 的有关规定。3.0.3 厂址选择应利用荒山劣地、滩涂,不应对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造成破坏。3.0.4 下列地段和地区严禁选为厂址: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 采矿地表塌陷区和错动

24、区界限内;3 爆破警戒范围内。3.0.5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为厂址:1 全新世活动断裂和抗震设防烈度高于 9 度的地震区;2 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保护区域内;3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4 存在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5 对飞机起落、雷达导航、电台通信、军事设施、电视传播、气象探测和地震检测,以及天文观测等有影响的范围内。3.0.6 厂址选择应对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运出的方向、环境保护、建设条件等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厂址宜临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并应满足物料运输方式和安全生产的要求。3.0.7 厂址

25、应选择在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及潮涌危害的地区。当条件受限时,应采取防洪、排涝措施,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 G B 5 0 2 01的有关规定。3.0.8 工矿企业防洪等级应根据企业规模划分,各等级的划分及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 G B 5 0 2 01 的有关规定。3.0.9 交通运输设施、动力公用设施、废物堆场、环境保护工程及施工基地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厂址选择应有利于与邻近企业和城镇在生产、废物加工、交通运输、动力公用、维修服务、综合利用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3.0.10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3.0.n

26、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及生产所需的用水量和用电量条件,高耗能企业宜临近水源及电源选址。3.0.12厂址选择应符合节约用地要求,近期建设应有满足企业建设所需的场地面积,远期建设宜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的需要留有发展余地。3.0.13厂址不宜选择在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专用通道范围内,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 B/T 5 0 2 9 3的有关规定。3.0.14在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地区建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 B 5 0 0 2 5 和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 B 501 12的有关规定。4 总 体 规 划4.1 一 般 规 定4.1.1 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根据所在

27、地区的自 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编制,应满足生产、运输、抗震、防洪、消防、安全、卫生、节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发展循环经济和职工生活需要,并应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1.2 建设项目 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以及交通运输、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的要求。4.1.3 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分期建设时,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规划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发展用地,做到近期建设集中布置、远期建设预留发展、分期征用土地。4.1.4 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根据建设项目组成,以矿山主要工业场地、冶炼厂和加工厂为主体进行规划,并应满足所在城镇、工业园区及

28、相邻企业的布局和发展要求。4.1.5 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GB 5 0 9 8 8的有关规定。4.1.6 企业的物料运输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满足生产流程要求,物料运输应短捷、顺畅,物料运输过程中不宜折返,并不宜相互交叉干扰。4.1.7 工业废物应设置专用堆场堆存,废物堆场用地应利用荒山劣地、滩涂。废物堆场应布置在工业场地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废物堆场与居住区及水源保护区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城乡规划的规定。4.1.8 废物堆场严禁侵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的区域。4.1.9 废物堆场

29、场址宜利用山坡、沟谷的荒地,原地形坡度不宜大于 12“,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 G B 5 0 4 21和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 B 1 8 5 9 9 的有关规定。4.1.10露天采场、地下采场的地表塌陷区和错动区、取弃土场、废物堆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土地复垦或整治利用。4.2 卫生与安全防护4.2.1 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与相邻生产、生活区域,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等设施之间的距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国家现行有关工业企业卫生防护的规定确定。4.2.2 生产过程中产生噪声的生产设施,总体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 2 3 4 8和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 B/T 5 0 0 8 7的有关规定。4.2.3 产生振动的生产设备与有防振要求的仪器、设备或建(构)筑物的防振间距,应符合本标准第 5.1.8条第 3款的规定。4.2.4 生产、使用、储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的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管理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 B 1 8 8 7 1的有关规定。4.2.5 废物堆场与相邻生产、生活区域,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等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标准第 4.6节的规定。4.2.6 生产、使用和储存

31、易燃、易爆物品的设施与其他建(构)筑物、铁路、道路、架空电力线路等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 0 1 6和 有色金属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 B 5 0 6 3 0的有关规定。4.2.7 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区、仓库区的危险性建筑物与被保护对象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 GB 5 0 0 8 9和 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 G A 8 38 的有关规定。4.2.8 露天开采矿山的永久性建(构)筑物应布置在露天采场爆破警戒范围外,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爆破安全规程 G B 6 7 2 2的有关规定。4.2.,地下开采矿山的地上

32、建(构)筑物、铁路、道路、高压输电线路等,应布置在地下开采地表塌陷区和错动区界限外,并应符合本标准第 5.2.8条的规定。4.2.10矿山排土场与相邻设施的卫生距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业企业卫生防护的规定。矿山排土场最终坡底线与相邻生产、生活区域和铁路、公路等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批复的矿山安全设施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 G B 5 0 4 21的有关规定。4.2.n工业场地不应受洪水、潮水和内涝的威胁,并应符合本标准第 3.0.4条和第 3.0.5条的规定。4.3 交 通 运 输4.3。1 企业交通运输规划应满足企

33、业所在地区的规划、生产、职工通勤、地方客货运输的要求,并宜与相邻企业开展运输协作。4.3.2 厂外运输方式应根据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外部运输条件、物料性质、运输量、物料运输方向、运输距离等要求,结合厂内运输需要,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3.3 企业准轨铁路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11、W级铁路设计规范 GB 5 0 0 1 2的有关规定。4.3.4 厂矿道路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 BJ 22 的有关规定。4.3.5 邻近江、河、湖、海的企业,以水路运输为主时,应对风浪、冰冻、枯水期等自然条件对运输的影响进行论证。4.3.6 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管道、架空索道运输等方

34、式时,应利 8 用自然地形布置,并应便于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4.4 主要工业场地4.4.1 采矿工业场地规划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要采矿工业场地应邻近露天采场的主要堑沟口和地下采矿供人员、材料出人的井(铜)口布置;2 多采区的采矿工业场地宜合并建设,并应临近主要采区;需要分设时,各项设施不宜重复建设;3 矿体深部矿藏未最后查明时,采矿工业场地宜布置在矿体下盘影响区域外。4.4.2 选矿工业场地与采矿场、尾矿库、水源地等的相对位置应根据物流输送能耗小的原则确定,场地宜临近采矿场或尾矿库,应具有便捷的精矿外运条件。4.4.3 冶炼厂场地规划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冶炼厂与城镇、居民集中区及其

35、他需要保护的区域之间的距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2 冶炼厂的厂址应具有自然通风条件,严重窝风地区不宜建设冶炼厂;3 冶炼厂应布置在城镇、居住区、总降压变电站、机修场地等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4 冶炼厂各分厂宜按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集中布置。4.4.4 稀贵金属冶炼厂应满足工艺生产对环境、卫生、通风、保卫和防电磁波等的特殊要求。存在放射性危害时,稀贵金属冶炼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防护的规定。4.4.5 有色金属加工厂应临近产品主要用户布置,宜临近城镇建设,也可在城镇中建设,但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4.5 辅助工业场地4.5.1 总降压变电站的布置应符

36、合下列规定:1 应便于输电线路进出,应临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户布置;2 应布置在散发粉尘、腐蚀性气体污染源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散发水雾场所的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并不应受到粉尘、水雾、腐蚀性气体等污染源的影响;3 不应临近产生振动的生产设备布置;4 应配备用于运输变压器的道路;5 宜布置在地势高于其他场地处,不应布置在低洼积水地 段。4.5.2 热电站和集中供热锅炉房宜临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户布置。4.5.3 沿江、河取水的水源地应布置在排放污水及其他污染源的上游,取水泵站应布置在河床及河岸不会因河水冲刷产生垮塌且不妨碍航运的地段,并应符合河道整治规划的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位置应符合现行

37、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 7 4 9 的有关规定。4.5.4 机修厂和汽修厂宜分别临近服务对象和汽车运输集中的地段布置。4.5.5 厂外污水处理设施与厂区和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消防、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宜布置在厂区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沿江、河布置的污水处理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和居住区的下游。4.5。6 总仓库区应临近主要用户或厂外运输转运站布置。4.5.7 油库及加油站宜布置在地势较低地段,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防护间距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 0 016、石油库设计规范 G B 5 0 0 7 4 和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

38、技术标准 G B 5 0 1 5 6 的有关规定。4.5.8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区、仓库区的选址规划应符合本标准第4.2.7 条的规定。4.5.9 辅助生产设施的选址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辅助生产 1 0 设施标准的规定。4.6 废 物 堆 场4.6.1 废物堆场选址规划应满足建设、运行、封场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 GB 5 0 4 21 和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G B 5 0 8 6 3的有关规定。4.6.2 一般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地的选址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 B 1 8 5 9 9的有关规定。

39、4.6.3 危险性固体废物的储存、填埋场的选址规划,应符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或工业园区规划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 B 1 8 5 9 7和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 B 1 8 5 9 8的有关规定。4.6.4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选址规划应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规定,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地与相邻生产、生活区域,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等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城乡规划的规定。4.6.5 在保证尾矿堆存安全的前提下,尾矿库宜临近选矿厂布置,宜布置在建坝条件好的荒山、沟谷,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G B

40、5 0 8 6 3的有关规定。4.6.6 废物堆场的用地面积应根据废物的堆存量及堆存周期计算确定。4.7 矿山排土场4.7.1 矿山排土场的选址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 G B 5 0 4 21 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土场的选址规划应符合本标准第 4.1.7 条一第 4.1.9条的规定;2 排土场宜临近采场布置,宜利用露天采空区作为内部排土 1l场;分期开采的矿山,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布置在远期开采境界以内;应采取保证排土场稳定和安全的措施;排弃岩土的堆存和处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一般工业固34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 B 1 8 5 9 9 的

41、有关规定。4.7.2 排土场应进行灾害可能性分析和安全预评价,并应规划设计安全防护设施;对扩建和改建的排土场应进行现状稳定性评价。4.7.3 排土场与相邻设施的距离应符合本标.准第4.2.10条的规定。4.7.4 排土场总容量应能容纳矿山服务年限内所排弃的全部采矿剥离物,排土场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4.8 防 排洪4.5.1 工业场地防排洪设施的规划应根据生产性质、生产规模等要求,结合自然地形条件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G B 5 0 2 0 1 的有关规定。4.8.2 小流域、截(排)洪沟的洪峰流量计算,应根据当地水文站的实测资料确定;缺少实测数据时,可采用地区经验公式、简易推理

42、公式、洪水调查等方法计算确定。4.8.3 截(排)洪沟防洪设计标准应根据生产规模、服务年限、洪水的危害程度等要求确定。5 总平面布置5.1 一 般 规 定5.1.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工艺、运输条件及安全、卫生、施工、管理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总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5.1.2 工业场地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功能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并应保证工艺流程顺畅、生产系统完整;2 应与厂外运输、供水、供电、供气等线路衔接顺畅;3 应根据场地的地形、气象、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确定;

43、4 应有利于消防、安全、卫生、通风、采光、排水、绿化等设施的布置;5 应确定每个功能区的形状和面积,通道宽度应根据建设规模确定;6 主要物流通道与主要人流通道不宜平面交叉。5.1.3 厂区通道宽度应计算确定,当不具备计算条件时,宜按表5.1.3 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通道两侧建(构)筑物和生产设施对消防、安全、卫生、通风、采光、排水、绿化等的要求;2 应符合地上管线、地下管线、各种运输线路、人行道、绿化带等的布置要求;应符合厂区排水、施工、安装、检修的要求;应符合通道间设置支挡设施或放坡的要求;345 应符合抗灾救灾主要人流疏散要求。表 5.1.3 厂区通道宽度厂区用地面积(h 耐

44、)通道类别厂区通道宽度(m)重有色金属冶炼厂 轻有色金属冶炼厂 有色金属加工厂 6 0主要通道4 0 5 55 0 6 042 5 5次要通道3 0 4 03 5 5 032 4 2一般通道2 0 3 02 5 3 520 3 23 0 6 0主要通道3 6 5 04 5 5 53 6 5 0次要通道2 2 3 63 04 52 4 3 6一般通道1 5 2 21 53 01 6 2 4 3 0主要通道2 54 03 04 026 40次要通道1 52 51 53 01 5 2 6 注:1 厂区地形复杂、场地采用台阶式布置时,可选用高值;厂区地形平缓、地形 坡度小于 12.且采用平坡式布置时,

45、可选用低值。2 轻有色金属冶炼厂中的氧化铝厂可选用高值,电解铝厂可选用低值。3 厂区用地面积大于 I O O h m Z 的冶炼厂,主要通道宽度可按表中所列数值增 加 s m1 0 m。5.1.4 总平面布置应在满足生产、消防、安全、卫生、通风、采光、排水、绿化等要求的前提下紧凑布置,有条件的建筑物应合并建设。5.1.5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需要的近期建设用地和远期建设用地的经济性、合理性确定,应以近期建设为主、远期建设和近期建设相结合。5.1.6 在总平面布置中,当需要预留发展扩建用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近期建设用地应紧凑布置,并宜在近期建设用地外预留扩建用地;当扩建部分与原有生产系统在

46、工艺、运输、管线等方面有 1 4联系且不宜分设两处时,可在场地内布置;2 扩建时,不应拆除或少拆除已有建(构)筑物和管线;3 在预留扩建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或管线;4 工业场地内的预留扩建用地,宜布置在近期建设用地的边缘地段,但不宜在一个建筑物的两端同时预留扩建用地;互相平行的建筑物宜在同一侧预留扩建用地;可根据近期和远期建设用地要求,采用先后置换等方法预留扩建用地。5.1.7 在总平面布置中,厂房与风向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温厂房的长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垂直,条件受限制时,高温厂房的长轴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夹角不得小于45。;2 生产过程中散发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

47、的生产设施,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3 散发化学和有害气体的厂房,宜布置在相邻厂房当地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4 具有明火、散发火花的厂房以及使用、储存甲类、乙类和丙类液体、可燃气体的厂房、仓库,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5.1.8 总平面布置中,建(构)物及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存在爆炸风险的生产厂房、仓库和储罐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地段,与其他厂房、相邻企业的厂房、外部设施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 500 1 6、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 G B 5 0 0 8 9和 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G A 8 3 8的有关规定;

48、2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企业与相邻企业、外部设施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管理规定;3 产生振动的生产设备与有防振要求的仪器、设备或建(构)筑物的防振间距应符合表 5.1.8 一 1的规定,土壤波能量吸收系数及换算系数应符合表 5.1.8 一 2的规定;15 4 产生噪声的厂房与试验室、办公楼及居住区等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 B/T 5 0 0 8 7 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 B 3 0 9 6的有关规定。表5.1.8 一 1 产生振动的生产设备与有防振要求的 仪器、设备或建(构)筑物的防振间距(m)量级允

49、许振动速度(m m/s)单位量值0.0 5 0.1 0 0。2 0 0。5 01.00 1。502。0 02.50 3.00t(11 4 51201007 55 5453 5303022 1 51 9 51751 5 01 3 51 2 51151 1 01 0 532 3 02 0 51 8 51 6 01 4 01 3 01 201 1 5110落锤t.1 1 16 O1 4 01 20I Q S8 57 060555 04 51 2 01 451 3011 59080706060551 8 01 501 3511 595807 06 56 05 5活塞式空气 压缩机m3/t】l l n(

50、1 04030252 0l5l0l05520 406 O4035302 0l5l055601 0 01 008 06 05040302 0105透平式空气压缩机1 0 0 0 0 m3/h 制氧机m3/h5 50 009 07560403 02 015l510巧5 0 0 01451 2 51 058 060504535352 6 0 0 0 m3/h 制氧机火车标准轨距铁路k m/h(1 090756 040252 0l 5l0l 02 0 3 095806 0453020l5l51 05 01 4 01 2 0957 05035302520续表 5.1.8 一 1振源量级允许振动速度(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