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09615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1.“西方文化”: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近代理性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现当代的非理性文化。 2.什么是爱琴文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先后形成了两大中心: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因此通称克里特一迈锡尼文化。 3. 神话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又称《奥德修纪》 4.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5. 神普作者:赫西俄德。《神谱》的文化学意义第一,通过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这对古希腊自然神学和自然哲学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第二,蕴含了以否定性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机制。(中国则讲究子承父业,连续性肯定性的进化机制。) 6. 神话人物 太阳神 爱与美神 酒神 战神 天神 智慧女神 缪斯女神 古希腊神话 阿波罗 阿佛洛狄忒 狄奥尼索斯 阿瑞斯 宙斯 雅典娜 卡莫拉姊妹 古罗马神话 阿波罗 维纳斯 玛尔斯 朱庇特 弥涅尔 7.宗教:多神教,酒神崇拜 8.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 寓言:《伊索寓言》 9.梭伦立法意义:打击了氏族贵族制度,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发展为奴隶主民 主政治创造了条件。 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制的逐步完善。 伯利克利立法:民主制的黄金时期 10. 对雅典城邦民主制的评价 1.贡献(1)为以后西方代议制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2)反对强大而专制的国家制度,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重视个人思想独立。 2.局限:(1)范围有限:只针对雅典的自由民中成年男性,排除女性、外邦人、奴隶。 (2)操作过程中的客观限制 11.传统的宗教庆典活动:来自酒神祭祀 12.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集中表现在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的是以祀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 雕刻艺术:米隆《掷铁饼者》 菲狄亚斯,雅典娜神像,帕特农神庙和装饰,波力克利特《持矛者》 人本主义哲学:柏拉图:“理念化”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诗学》 唯物主义 历史学:“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希波战争史》 《历史》又名“谎言之父” 第二章 1. 古罗马的文化特征 (1)受扩张的影响,具有世界性。 (2)实用功利主义是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早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构筑了古罗马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英雄主义;后期功利主义堕落为物欲主义。 2. 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关系 (1)罗马文化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罗马文化的官方控制性强,民主性较希腊薄弱。 (3)罗马文化深深打上了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烙印。 3.“前三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利的藐视 “后三同盟”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最早的成文法 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并存 建筑:大圆柱型和拱券结构 宗教圣地:万神殿 娱乐场所:斗兽场 纪念性建筑:凯旋门,纪功柱 4.古罗马文字:拉丁字母 散文家西塞罗:拉丁散文的典范 罗马文学: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贺拉斯,奥维德《变形记》 6. 古典文化的衰落 1、社会因素:古典文化赖以生存的城邦经济与政治基础逐渐丧失。 2. 近东神秘主义宗教在希腊化时代就已开始西渐 。 3. 罗马社会的危机和罗马人的精神颓废。(参见教材P115-121) 第三章 1.基督教源于:希腊的古典文化,希伯来的犹太教(历史背景,精神氛围)唯心主义哲学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2. 基督教与犹太教(1)、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a、圣教历史b、罪感文化c、救世福音 (2)、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超越 a、从民族宗教到普世宗教:摆脱了犹太教的狭隘民族性和地域范围,成为一种普世宗教 b、从外在律法到内心信仰:基督教接受了律法,又不拘泥于律法,更侧重于内在的信仰 c、从地上天国到属灵天国:犹太人渴望坚信弥撒亚会降临,将他们带入一个没有苦难的“千禧年”而基督教的教义教规成为灵魂得救的福音。 d、从末世论到救赎论:客服了犹太教的此岸性和直观性,成为一种传播彼岸福音的唯灵主义宗教 3.犹太教核心:律法,祭祀 基督教核心:信仰和道德 弥撒亚远东:反对塞琉西王朝和罗马帝国的统治 4. 基督教与日尔曼蛮族:基督教和日耳曼蛮族共同毁灭了罗马帝国,前者内部侵蚀,后者外部。 蛮族大入侵与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民族迁徙 2. 基督教派别的演变: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已成为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其正式名称为“公教”或“公教会”,在基督宗教的所有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的人数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根据信理神学的论证阐述,天主教会是耶稣基督亲手建立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天主教首任教宗为宗徒之首彼得。 3. 东正教:又称正教会或正统教会,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信徒主要分布在希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正教”的希腊语意思是正统。与天主教不同,正教由一些被称为“自主教会”或“自治教会”的地方教会组成,这些教会彼此独立,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 4. 新约:指耶稣基督以他在十字架上的流血受死在上帝和人之间所建立的“新约”。旧约:摩西在西山雨上帝立约定下十条诫命——“摩西十诫” 修道院独立的经济来源:十一税,土地,信徒捐款 阿维农之囚: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5.十字东征军:“一场有组织的祸水东引运动”各方面都受益: A.对普通基督徒:在神圣的名义下进行劫掠是极富诱惑力,并能得到教皇的赦罪承诺 B.对世俗国王与贵族:去东方建立拉丁王国和骑士领地是有利可图的,辽阔的土地,富庶的资源。 C.对罗马教会: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统一东部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向世俗权力充分显示教会巨大的精神和政治感召力。 6.教会与大学:组织机构:管理者,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 + 专业 中世纪的哲学(基督教哲学)唯心主义哲学观 1、早期的教父哲学时期:用神秘的信仰来排斥理性。符合基督教反对古典文化的时代要求。 2、后期的经院哲学(繁琐哲学):试图用理性来加强信仰。为近代理性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7.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一)信仰的松懈与道德的沦丧 (二) 教会的堕落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导致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进而使中世纪基督教文化频临崩溃。 (三) 宗教裁判所 (四) 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 1、基督教文化的固有矛盾:神性与人性的分离导致无法克服的痛苦的自我分裂。最终把会把人引向最无耻的虚伪和最无情的残忍。 2、解决的途径: (1)勇敢地承认人性的合理性—文艺复兴 (2)把信仰从外在层面提升到内心的自觉要求—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章 1.“文艺复兴”的内涵:1. 概念界定: 14世纪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个研究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人本主义、个性解放来对抗中世纪的神本主义和禁欲主义,宣扬自己的主张,建立起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帜,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自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期,对西欧社会实现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人文主义 是与古典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中世纪思想相对立的世俗主义思想,是在复兴古典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核心是强调希腊罗马古典著作中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学体系。 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1). 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对抗“神权”。(2). 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3.薄伽丘 :《十日谈》(人欲合理性)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体现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注重人的肉体层面的解放。(1)结构:框形结构(2)故事来源:(3)共同的主题 ★ 反对教会和禁欲主义(并非反基督教) ★ 歌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包办婚姻和等级制度。 ★ 同情尊重女性,提倡男女平等。 ★ 赞美人的全面发展,肯定人的进取精神。 4. 乔托:近代美术和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 5. 波提切利:文艺复兴早期最后一位著名画家。 绘画题材:从宗教故事中解脱出来,使艺术创作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6. 米开朗基罗成名作:《哀悼基督》雕塑 《大卫》代表作(旷世奇才——米开朗基罗) 壁画:《创造亚当》 7.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1. 历史意义: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1)在宗教意义上,克服了罗马天主教的内在矛盾和虚假信仰,把宗教理想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宗教分裂的事实而促进了宗教宽容。 (2)在政治上,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打破了“普世观念”;促成了政教分离,使世俗权力从此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客观上推动了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在经济上,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性的根据,教财还俗则为欧洲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 (4)在文化上,打破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格局,推动了自由精神、宽容精神的发展,二者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和民主的温床。 2. 局限性 (1)宗教改革的领袖及其信徒对于各种新兴的科学思想同样加以排斥和迫害。(2)在对待信仰的问题上,16世纪的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一样缺乏宽容。(3)除了再洗礼派之外,大多数新教教派缺乏社会平等和政治民主的观念。 8.什么是因信称义?与文艺复兴相比,有何异同? 1.因信称义:广义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狭义指基督教新教尤其是路德派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称义”,一词原是法庭用语,指法官宣判一方得胜。 2.相同:①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②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 ③影响,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对资产阶级影响大。 不同:①文艺复兴是思想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社会运动; ②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批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③群众基础不同: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 ④结果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人们的探索,促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宗教改革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原则,是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认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9.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 新教伦理强化并发展了个人主义思想,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1)路德的“因信称义”说打开了精神自由的通道,促进了近代的个人责任与义务的观念。(2)加尔文的“预定论”使世俗的职业和个人的奋斗具有了神圣的意义。 2. 新教伦理培养了人们勤劳简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0. 王朝国家和民族国家的区别 王朝国家:不依赖于共同的语言、民族和文化,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只取决于王室家族的联姻,一切随着王室联姻和继承关系不断变化。 民族国家: 1. 宗教改革后政教分离,“教随国定”。 2. 国家由国王的私有财产变成了民众的政治单元,国家利益至上。 3. 政体: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