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住宅厨房演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09523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厨房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住宅厨房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住宅厨房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住宅厨房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住宅厨房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内容摘要引言正文一、研究厨房演变的意义二、战争摧残下的中国近代厨房(1840-1949年)1.动荡的社会环境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2. 落后的经济水平严重冲击着传统住宅厨房改革3.根深蒂固的民俗习惯阻碍了住宅环境的改良三、 计划经济背景下建国初期的“公用厨房”(1949-1978年)1.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住房紧张,国民生活水平低2. 住房条件较差,“公用厨房”现象普遍存在3.科技发展水平低下,厨房设备配置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四、改革开放潮流下国民住宅条件迅速转变引发厨房变革(1979-1997年)1.改革开放加速了住宅建设的发展2. 居住标准的提高推动了“一家一厨”和“餐寝分离”的普

2、及3.住宅户型面积偏小和布局不合理极大程度限制了厨房的发展五、住房商品化形势带来厨房形式的多样化发展(1998-2005 年)1.居民住房商品化孕育出丰富的住宅类型,极大的促进了厨房的发展2.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厨房设备的现代。3.住房商品化成熟期下厨房品质有了极大提高六、我国现阶段住宅厨房发展的特征及问题(2006 年至今)1.我国现阶段住宅厨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建造水平的提高促使厨房设计标准化3.我国厨房发展呈现“多极化”特征4.毛坯房问题与国民品质需求的矛盾推动了住宅装修的精细化七、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住宅厨房的未来发展趋势1.厨房装修整体化2. 厨房设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3. 家居

3、智能化下的智能化厨房4. 重视环保和节能结论:谢辞:主要参考文献:题目:浅谈中国近现代城镇住宅厨房的演变内容摘要:厨房作为住宅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厨房的变迁就是住宅发展的缩影,本文对中国近现代(1840年至今)住宅厨房的演变进行了概括和整理,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层面出发,以生产力发展为脉络,由人们住宅条件的演变中切入,深入研究并且分析了中国近现代住宅厨房在历史环境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住宅厨房发展提出些许建议。关键词:住宅厨房、演变、特征引言: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厨房在中国家庭生活中占有较高的地位。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

4、厨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厨房设计也日趋人性化和科学化,有关厨房设计的理论也相对成熟。厨房的发展与同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息息相关,对厨房发展历程的研究也就是对同时期社会背景的研究。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本着对住宅空间设计的偏爱,结合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所了解到的客户对厨房设计的不同需求及问题反馈,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厨房设计不合理现象激发了我写此文的兴趣。此次撰写本文就是本着学习和探索的态度开始的,欲将中国近现代住宅厨房的演变纵向的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研究其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今后的住宅厨房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本文对中国

5、近现代(1840年至今)厨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全文分为:“研究厨房演变的意义”;“战争摧残下的中国近代厨房(1840-1949年)”;“计划经济背景下中国建国初期的“公用厨房”(1949-1978年)”;“改革开放潮流下国民住宅条件迅速转变引发厨房变革(1979-1997年)”;“住房商品化形势带来厨房形式的多样化发展(1998-2005 年)”;“我国现阶段住宅厨房发展的特征及问题(2006 年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住宅厨房的未来发展趋势”七个部分。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等方面深入整理并分析了我国近现代住宅厨房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对现代厨房的发展提了

6、几点建议,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做出展望。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浏览了许多网友的见解,在精益求精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正文:一、 研究厨房演变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厨房的变迁就是住宅发展的缩影。住宅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都能通过住宅的政策和标准体现出来,厨房作为住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空间,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通过厨房的演变历程,能够看出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质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国家住房政策的发展变革给厨房带来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厨房作为设备密集、操作精细的功能性空间,非常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工业和科技发展

7、水平。最先进的工业技术、设备电气的研发,经常能够很快地落实在厨房的设计上。因此可以说厨房是体现先进住宅科技水平和设备发展动态的风向标。人性化、通用设计、节能与环保等先进的住宅设计理念也往往最先体现在厨房设计中。因此,对城市厨房发展的回顾就是对城市住宅的演变进行梳理。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层面出发,以生产力发展为脉络,由人们住宅条件的演变中切入,深入研究并且分析了中国近现代住宅厨房在历史环境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住宅厨房发展提出些许建议。二、战争摧残下的中国近代厨房(1840-1949年)1.动荡的社会环境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近代的中国饱受战争的摧残,

8、人民生活困苦,在那个三餐只求温饱的时代里,厨房也就只是煮饭的工具,人们也不会多花心思在厨房上,厨房在整个住宅环境中也就处于落寞的地位。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居民住宅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在技术层面极大程度限制了厨房的空间。加上当时我国人口结构以大家庭为主,本应一户一住的四合院由于多户合住而变成“大杂院”,原本舒适的居住环境变得拥挤不堪,合用厨房或自行搭建、加建厨房的情况十分普遍(图1)。在一些平房中还出现了冬季卧室兼做厨房的情况。所以这类厨房面积较大,常处于后院一侧,一般较低,导致采光不足。厨房内部由简单的灶台、风箱、烟囱组成(见图2)。由于厨房操作中有许多器皿,工具、粮食、燃料,这就造成了厨房内部

9、摆设杂乱,为了便于使用,炊具经常被悬挂于墙上。整体布局缺乏规划并且没有严格的标准。 (图1) (图2) 2.落后的经济水平严重冲击着传统住宅厨房改革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整个中国经济正处于混乱中。虽然建筑科技方面在被迫的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严重制约着我国当时住宅建筑的发展。当时的居民的住宅面积非常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在农村,北方多数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极差。厨房根本不受人们的重视,临时搭建

10、的“棚式厨房”普遍存在,厨房设施极其简易和落后。这样的经济状况下,厨房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制约。3.根深蒂固的民俗习惯阻碍了住宅环境的改良近代的中国,国民受长期帝王专制的影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在住宅建设过程中特别讲究“风水”,厨房一般都在院落的东南一角。内部设施也很简单,正常是用泥巴等材料切成的灶台,同样一个烟管,通到外面,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拉风箱,用来加大火量。即使在这样一种落后的生活条件下,人们都不愿意接受外来的新兴事物,这样根深蒂固的民俗习惯严重阻碍了住宅环境的改良,同事也阻碍着厨房的改良。三、 计划经济背景下建国初期的“公用厨房”(1949-1978年)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

11、一直采用福利制的住宅分配方式,在住宅建设投入有限且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严格限制住宅的面积标准是缓解住房紧张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在面积额定指标很小的前提下,通过合用厨房从而腾出更多的居住面积是减少建设成本、保证基本居住需求的无奈之举。因此这一时期的住宅大多都采取厨卫共用的形式,厨房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1.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住房紧张,国民生活水平低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人都还处于贫困和低收入状态,这使得城镇居民的住房供给不可能通过民间或者个人来解决,只能严重依赖于政府。当时的住房成为一种福利制度下的“分配物品”由国家统一供应,以实物形式分配给职工。这一阶段城市居民居住水平较低,几

12、家合住或几代同堂的现象较为普遍。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居民住房特别紧张,国民生活水平很低,这诸多因素都在制约着厨房的发展和改革。 2.住房条件较差,“公用厨房”现象普遍存在从1960年代末开始,许多企业由于职工多、建房分房困难,开始集中兴建过渡式住房的集体宿舍,称为“筒子楼”。这种住宅楼中间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南北两侧各有一排房间,集体宿舍式门对门。一般地,房间狭小,缺乏私密性,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多家公用(见图3)。到了文革时期,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建设的滞后,住房供需矛盾逐渐白热化。城市房地产的管理工作也遭到严重打击,许多公有住房甚至被破坏、强占,许多私房被非法接管甚至没收。这一时期国家

13、提出的居住目标仅为实现“一人一张床”,因而被称为“睡眠型”住宅。尽管在“一五”期间,部分城市参照苏联经验建设了一部分成套的住宅。但由于其面积标准远远高于中国当时的实际居住水平,因而出现了“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使得原本为一户使用的带独立厨卫的住宅由两三户家庭共同使用,给住户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有些住宅的厨房更是几户合用或每层、每楼集中设置,户均使用面积不足三平米(见图4),邻里之间常会尽量交错时间使用。避免太过拥挤,但条件较差,卫生条件极低,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改造也较为困难。 (图3) (图4)3.科技发展水平低下,厨房设备配置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当时的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低下,20世

14、纪50年代解放初建造的住宅厨房设计大都不合理,厨房内的电器配置也很落后。此时期厨房内常见的设备橱具为蜂窝煤炉或煤气炉、水泥砌的洗涤池、案桌以及碗橱等(见图5),设施简陋,布置凌乱,卫生条件较差,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加上“公用厨房”现象的存在,使得厨房长期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中,造成厨房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20世纪70年代的一部分筒子楼最初只作为职工的单身宿舍而建,职工成家后没有条件改善住房,一家人仍旧居住在筒子楼中。狭小的居住空间没有做饭的场所,使得基本的家庭生活难以成立。住户不得不在走廊中摆放煤气炉、案桌,开辟一处做饭空间。由于筒子楼里的走廊本身空间昏暗、通风不良,再加上做饭的油烟气味,使居

15、住环境极为恶劣。除此之外,本应在厨房中存放的杂物(例如蜂窝煤、冬季贮存的菜等)由于厨房拥挤或没有厨房,也都置于走廊、楼梯间等公共交通场所,通行空间变得十分狭窄,不仅影响卫生,也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见图6)。 (图5) (图6)四、 改革开放潮流下国民住宅条件迅速转变引发厨房变革(1979-1997年)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受到改革开放之后住房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住宅厨房条件有所改善,“厨房入户”得以广泛推行。但受限于住宅面积标准,厨房的形式难以有所突破。“新三大件”中冰箱的普及更加暴露出厨房面积和功能的欠缺。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深入,住宅设计的重心由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人们开始注重住宅的使

16、用功能。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人们对厨房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厨房开始向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1. 改革开放加速了住宅建设的发展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住房要进行商品化”的口号,揭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这一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住房投资建设量大大增加,人民的居住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住房投资和建设的方式也由国家统一出资转向以地方和企业为主体筹资。企业、事业单位建房增多,并根据不同的居住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住宅建设和分配标准, 增加了两室(50多平方米)、三室(70多平方米)的户型。这为之后的厨房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建国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政策上

17、的失误,在粉碎四人帮以前,住宅建设投资相当少,占GNP比例相当低。从1952-1978年这27年中,国家用于住宅建设投资348.33亿元,仅占同一时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757%,(当前我国对GNP的计算方法,是把国民收入加以13%);1979年国家住宅投资73亿元,占GNP的1.928%;1980年国家对住宅投资107.8亿元,占GNP的2.628%。这个比例近几年大幅度增长,说明住宅建设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摘自世界建筑2/198212页第四段)由此可见,从1979年开始党和国家加大了对住宅建设的投入,居民住房问题得到了重视,厨房的发展也顺势开始稳步向前。2. 居住标准的提高推动

18、了“一家一厨”和“餐寝分离”的普及事实上70 年代文革结束后,人们对住宅需求十分强烈,渴望着独门独户、厨卫独用。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住宅建设需要一定周期,根本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所以大部分住宅仍然拥挤。到了80年代中期,国家政策指出住宅应按照“套型”设计,其后出台的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 住宅每套应设有卧室、 厨房、 卫生间及储藏空间。至此,“厨房入户”得以逐步推广。此时的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住宅建设中推行小面积独门独户形式。开始出现“方厅型”住宅,不仅做到了“一户一厨”,还实现了“餐寝分离”住宅的就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开(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见图7),实现了功

19、能分室的突破。这时候的厨房为一户独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条件,是中国厨房设计中的一大转折点。但限于当时的发展程度,厨房面积很小,其中设备也很简陋,仅有煤气灶台和洗涤池,科技含量很低。并且厨房仍被视为住宅中次要的辅助空间,被单独隔开在套内的一角,餐厅也没有真正融入到厅内。3.住宅户型面积偏小和布局不合理极大程度限制了厨房的发展相对于文革前来说,住宅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厨房的面积提升到了每户 3.5 平方米 4 平方米 ,但在摆放了水池、燃气灶、案桌等基本的家具设备之后,剩余的仅为操作空间,加上当时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很快, “新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普及使冰箱逐渐进入家庭。可是

20、由于厨房面积有限,也没有预留相应的电源插座,冰箱往往难以入厨而不得不放在餐厅或走廊中,造成通行和用餐空间拥挤(见图8)。而当时住宅结构主要为砖混,以墙承重,因而使得厨房的面积难以扩大,极度限制了后期改造的空间。导致厨房内部的布局仍然不理想。 (图7) (图8)五、 住房商品化形势带来厨房形式的多样化发展(1998-2005 年)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受到改革开放之后住房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住宅厨房条件有所改善,“厨房入户”得以广泛推行。但受限于住宅面积标准,厨房的形式难以有所突破。“新三大件”中冰箱的普及更加暴露出厨房面积和功能的欠缺。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深入,住宅设计的重心由供给导向转向需

21、求导向,人们开始注重住宅的使用功能。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人们对厨房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厨房开始向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1. 居民住房商品化孕育出丰富的住宅类型,极大的促进了厨房的发展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推行,个人成为商品住房的消费主体,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多元化的需求促使住宅建设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房地产业快速成长。开始出现的多种住宅类型(别墅、花园洋房、小高层、高层),居民住房面积增大了很多,住宅实现“居寝分离”,厨房面积也相应扩大,大户型的厨房面积提升至二到八平方,并出现了生活阳台、家务间等辅助空间,这为厨房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见图9)。与此同时,厨房的装修也步入工

22、厂式橱柜化装修时代,水池、炉灶和吸油烟机、冰箱的更新换代使得厨房走向家具化、洁净化。现代厨房开始孕育而生。2.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厨房设备的现代化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给工程技术人员就厨房设计提供了可能,这时候的设施设备开始向现代化发展。一些常见问题,如燃料、废气、油烟气、水蒸气的污染,主副食的贮藏、环境脏乱等,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从而使厨房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由油腻潮湿变为烹调、用餐的舒适高雅环境,开敞整洁,便于家庭主妇在烹饪的同时完成洗衣、照看孩子等杂务。电饭锅、微波炉等现代化厨房电器、设备的普及降低了厨房的排烟量。传统的排风扇、煤气灶被吸油烟机、天然气炉灶等设备逐渐取代,住宅烟道设计得到改

23、进,有效地加速了厨房内油烟气的排除。食品的烹饪方法逐步改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厨房原来的面貌,以往厨房墙面、天花板沾满油污的情景已经很难见到,此时的厨房空间终于脱离了脏、乱、差的传统形象(见图10)。 (图9) (图10)3. 住房商品化成熟期下厨房品质有了极大提高现代厨房从单一的使用场所变成一个多功能的甚至是舒适的房间,厨房与餐厅、客厅相衔接、传统的隔离墙被省略,作为居室中视觉美感的一部分,对其美观整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整体橱柜的出现,让厨房又进行一次改革。同时科技进步使厨房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化电器的使用使人们的劳动变得轻松有趣。在如今高效率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每天奔波忙碌,也许一家

24、人能真正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就是在吃饭时,所以厨房也变得越来越温情,包含了更多的意义。90年代的厨房形式开始走向规范化,个体也都按照已制定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各项设施可以结合工厂成批生产,以降低成本,整体厨房得以普及和推广。在厨房布局方面,开始注重使用者操作顺序设置设施,使操作者能按部就班地操作,从而减少往复交叉的重复做功;通盘考虑设施的尺度和协调性,以增强室内空间的合理流动性;合理安排储藏空间,以改善室内卫生状况,使厨房空间最大限度地得以合理利用。六、 我国现阶段住宅厨房发展的特征及问题(2006年至今) 1.我国现阶段住宅厨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在土建过程中对住宅厨房没有严格的施工

25、标准,给厨房设计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水管、气管的布局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橱柜的发展,使橱柜的制作和安装成本增加。二、住宅内部各类管线布置缺乏标准,随意性大,导致工厂加工的橱柜在安装过程中很难保持完整。三、电源插座预留位置不合理,预留数量不够,影响了布局和使用功能。 2.建造水平的提高促使厨房设计标准化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越来越高的住户需求促使住宅的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在不断提高,住宅开始步入标准化、橱柜的生产开始工业化。2009年6月,厨房新标准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GB/T11228-2008) 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厨房设计标准化的实施。新“国标”强

26、调了厨房建筑设计、施工和安排在集中的管线区,使管线不埋地、不埋墙。这对推动橱柜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利于厨房日后的更新改造,对实现“百年建筑”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厨房发展呈现“多极化”特征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我国厨房发展呈现“多极化”特征。厨房发展在功能上呈现多样化、复合化、高端化特征,同时由于受2006年“国六条”政策的影响,中小户型开始推广,一部分厨房发展又呈现精简化特征。从功能方面分析,厨房发展所呈现的多样化和复合化,大大提高了厨房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随着户型面积的扩大,出现了许多高端厨房(见图11)。而精简化特征在住宅厨房中表现为面积下降,有

27、些住户甚至实现了“无烟厨房”(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器设备,如微波炉、电磁灶等)。中小户型的厨房由于受面积的限制,开始出现了“开放式厨房”(见图12),有“全开放”和“半开放”两种,实现了住宅户型空间强大的流通性,功能集中化。 (图11) (图12)4.毛坯房问题与国民品质需求的矛盾推动了住宅装修的精细化在住宅商品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开放商修建的住宅以毛坯房为主,这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橱柜生产市场和装修市场。毛坯房的存在一方面为住户在个性化设计方面提供了发挥空间,同时也给住户留下了许多隐患。住户在面对多样的厨电设备和复杂的水电管线,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普通百姓在自行装修过程中很难做到水电管线的排放

28、科学合理,给后来的使用留下了安全隐患。2008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精装房开始全面推行。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无论是从财力上还是时间上都很难来应付繁琐而复杂的装修工程,精装房的需求自然就增加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中,精装房所占比重逐渐增多,然而在精装房中最受用户重视的就是厨房和卫生间。精装房的推行在一方面解决了住户在装修上的烦恼,做到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水、电、气等因素,使设计变得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在住宅建设过程中就淘汰了一部分不成熟的装修公司。然而就目前的精装房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房地产商不愿意付出更

29、多的财力和精力在精装修上,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采用品质较差的橱柜和设备而没有达到住户的要求。导致住户在入住时不得不将原有的橱柜设备拆除,甚至重新布置水电管线,造成资源的浪费。七、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住宅厨房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的住宅建设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不论是在住宅建设方面还是厨房内部设计方面西方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来往更加紧密,整个世界的住宅建筑都在走向标准化、工业化,厨房设备在朝着系列化、通用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参考。综合分析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住宅厨房未来的发展很可能向着一下几个方面发展:1. 厨房装修整体

30、化随着科技发展和居民对品质需求的提高,现代厨房装修逐渐走向整体化,主要体现在橱柜整体化。厨房内部的厨具不再是像以往的由单件的案台、灶台、碗橱等拼凑而成,而是通过工厂统一加工地柜、吊柜,并且将洗菜盆、燃气灶、抽油烟机、微波炉、消毒柜等设备整合在一起。整体橱柜成为了各类厨房电器设备的载体,承担着洗涤、烹饪、储藏等多种功能(见图13)。厨房的装修开始走向整体化。橱柜整体化的出现对厨房内的给排水位置和气管位置要求开始提高,从而“整体化”概念开始涉及到住宅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阶段,要求设计者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要把使用者的而需求考虑进去,将橱柜、设备和厨房空间设计统一考虑。2. 厨房设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厨房

31、是体现住宅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关键部位,需要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使用要求,以及中国特有的烹饪习惯。例如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年轻人饮食习惯西化,因而厨房内的新型小家电较多 ;老年人喜欢囤积食品,对储藏量的要求可能更大,并要求方便拿取。在厨房的设计时应考虑使用人群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使设备布局及橱柜更为适用,并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还要注意厨房的采光照明和通风换气等条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厨房设计也要积极应对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周到细致的厨房设计是保证老人实现自主生活的基础。对于很多老人而言,日常的主要活动都会围绕厨房展开,在厨房中停留的

32、时间也相对较长。厨房在住宅中的位置、与其他空间的关系、操作流线的合理性等都应被仔细考虑,确保老人能够安全、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做到厨房设计精细化、人性化。3. 家居智能化下的智能化厨房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家居智能化、信息化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厨房最为住宅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位,更是家居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厨房智能化将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例如:在厨房配备视听设备,使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娱乐边做饭(见图14)。此外,将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很多便利以及安全保障。厨房电气设备将实现智能化控制,例如:智能燃气灶将在温度过高或意外熄火时自动断气,橱柜吊柜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自动开

33、关门。上班族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控制家中电器设备,在回家之前可以操控浴缸自动放好热水或自动烹饪事先准备好的食材等等。厨房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家居智能化的核心存在,未来的厨房必然会朝着智能化方向普及。 (图13) (图14)4. 重视环保和节能21世纪以来,人类对环境认识不断深化,环保意识开始普及,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而厨房作为住宅中能源消耗和垃圾产生的主要空间,必然成为环保与节能的重点。要求设计过程中应从这几方面做起:一、在建造和装修环节,尽量减少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二、尽量使用绿色环保材料;三、改进厨房燃料,鼓励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

34、源,减少煤和液化石油气的消耗;四、应对厨房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以便于可再生利用。 结论:中华民族素以“食”文化著称,几千年中国人所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已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且在厨房中形成很多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符号。厨房的演变与发展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够体现国家政策、住房建设体制和住宅类型的变革,更能够敏锐地感应到人们家庭结构、居住模式、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潜移默化的影响。纵观每一次厨房的重要“革命”,都标志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一次飞跃。当前,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观大背景,我国住宅厨房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

35、然将朝着整体化、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节能化发展。谢辞:时光匆匆,脚步匆匆,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就此接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伴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即将画下完美句号。本次论文在刘杰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从选题到具体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疑不是刘杰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毕业设计期间刘杰老师为我提供了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刘老师幽默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态度令我十分敬佩,在校期间与他接触不多,第一次接触是在学校第一运动场的草坪上,他一丝不苟的给我们小组做引导,讲解论文中注意事项和一些常犯的错误。没有刘老师的细心指导,我不会这么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再此向刘杰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和崇

36、高的敬意!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杂志、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室友在准备毕业论文这段时间里的帮助和启发。另外,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没有他们的抚养我不可能度过这漫长而又艰难的求学生涯,并最终完成学业。最后,我要感谢评审本论文的老师、教授和专家,感谢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本文,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再次系统回顾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我学生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将全副武装的投身于社会,去努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主要参考文献:世界建筑2/1982住房绿皮书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厨房 卫生间设计布置及装修技术蒋泽汉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