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9599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一、 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二、 西方经济学的演变: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18世纪末仍处于主要地位. 庸俗经济学:18世纪末产生,1830年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走上庸俗道路。庸俗经济学阶段大致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 庸俗经济学后:杰文斯(英)建立英国学派、 都放弃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门格尔(奥地利)建立奥地利学派、 边际效用价值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瓦尔拉斯(瑞士)建立洛桑学派. 后来马歇尔结合了这三个派别的边际效用论。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 边际效用论教授马歇尔、瓦尔

2、拉斯、 供求论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 节欲论等人 形成的以马和瓦为代表 生产费用论的西方经济思想 其他 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20世纪30年代的修改和补充:1、 张伯伦和罗宾逊的理论。2、 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1936年通论3、 希克斯:1939年价值与资本,序数效用论的提出。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在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有所改变.后自称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第二章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

3、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三个层次的考察,即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由第一层次的两者的最优决定相互作用而出现)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所谓经济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第二节:需求曲线1、 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2、 均衡价格的形成: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行为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

4、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市场的均衡价格。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3、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有欲望且有购买能力的才是需求!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5种!A、 关于商品自身的价格:成反比!一般说来。B、 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正比!【针对大多数的正常商品】C、 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视情况而定,若是替代商品,则成正比;若是补偿商品,则成反比。D、 关于消费者的偏好:成正比!E、 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预期商品价格下一期会上升则增加当前需求;反之则减少.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

5、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是常数,需求曲线的明显特征是: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三节:供给函数1、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只有欲望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不是供给!2、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5种!A、 关于商品自身的价格:成正比!一般说来。B、 关于生产的成本: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反比!【成本利润产量】C、 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成正比!【技术水平成本利润产量】D、 关于相关产品的价格:替代商品成反比!补偿商品成正比!E、

6、关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对未来预期乐观则扩大生产产量,反之则减少。所谓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的和是常数,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A、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B、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7、2、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二者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状态的变化。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

8、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4、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不是价格引起的量的变化!需求曲线向右移,数量和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数量上升,价格下降.5、 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难以确定。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

9、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内生变量:指该模型要决定的变量,即模型要求出的解。外生变量:指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参数:通常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参数也往往被看成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得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动态分析:在动态模型中,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就是动态分析.第六节:

10、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 弹性: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弹性是两个变量各自变化比例的一个比值,所以,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 需求方面的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为负值,为使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为正值所以

11、添负号.)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注意: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系数值是不相同的,因为尽管和的绝对值都相等,但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相同,所以两种计算结果便不相同.若是不强调涨价还是降价,则以(P1+P2)/2代替乘号后的P,Q亦然。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他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ed=3、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A、 商品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化率1,则ed 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

12、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所以ed 1被称为富有弹性。B、 需求量变化率1%,则ed1,被称为缺乏弹性。C、 ed=1,被称为单一弹性或是单位弹性.D、 ed=,被称为完全弹性。E、 ed=0,被称为完全无弹性。在同一坐标尺下,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相对比较平坦,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相对比较陡峭。完全弹性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完全无弹性则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4、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即为需求函数对P的一阶求导,是需求函数的斜率的倒数值。ed=(5、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因为=是需求函数的斜率的倒数值。详见P33。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有一个明

13、显的特征: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6、 在非线性需求曲线中,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是很有特点的,即曲线上的每点都有ed=1。7、 注意区分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ed包括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倒数值和价格需求量的比值。A、 经济学使用弹性而不是曲线的斜率来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由于弹性没有度量单位,所以弹性之间的比较很方便.而斜率是具有度量单位的.B、 针对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不仅取决于该点斜率的倒数值,还取决于相应的价格需求量的比值P/Q。(故图中线性需求上每点的斜率都是相等的,但每点的点弹性值

14、却是不相等的。)8、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A、 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B、 对于ed1的商品为奢侈品,em1为必需品。B、 em0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为劣等品。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基础上,如果具体地研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就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

15、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七节:略第八节:蛛网模型【动态模型】收敛型蛛网:当相当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发散型蛛网:当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平坦时,才能得到蛛网型不稳定的结果。封闭型蛛网: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陡峭或平坦的程度,为蛛网以相同的幅度上下波动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第九节:结束语详见P51。第三章:

16、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基数效用: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方法。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贯穿于基数效用理论,是基数效用论者分析消费者行为并进一步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基础.序数效用:方法: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向于无穷小,即时有MU=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

17、变量的变化量 【 注意区分弹性系数的定义,是变动比例,不同于这里的变化量。】Ps:关于MU曲线和TU曲线的关系分析1、 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的。2、 TU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着MU曲线与Q轴(相当于X轴)的交点。即MU0时,TU曲线呈上升趋势;MU0时,TU曲线呈下降趋势。MU=0,TU曲线达到最高点。3、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

18、是递减的.又可以是: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但变化微小,可视为一个不变的常数。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也就是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

19、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的条件:限制条件: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既定收入那么,均衡条件: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关于基数效用论者对需求函数的推导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越来越低,所以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下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

20、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关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A、 偏好的完全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B、 偏好的可传递性:即AB,BC,则AC。偏好的可传递性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C、 偏好的非饱和性: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

21、品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这个假定还意味着,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商品都是“好的东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效用水平U=f(X1,X2)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A、 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这些无差异曲线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B、 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

22、交。C、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因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 ,当商品数量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公式为:=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某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

23、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因为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MRS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是凸向原点的。Ps: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A、 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该效用函数为U(x1,x2)=ax1+bx2的线性效用函数,是一条直线,且在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商品的MRS保持不变,均为MRS12=a/b.B、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U(x1,x2)=minax1,bx2只有在直角点上 ,两种互补商品

24、刚好按固定比例被消费,所以,在任何一条关于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都有U=ax1=bx2,直角点上两商品的MRS为常数,均等于a/b。第三节:预算线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PS:预算线图形的意义:A、 预算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B、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的相反数。C、 由既定收入,得到,所以预算线的斜率,纵截距。预算线的变动: 两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预算线平移,斜率不变,截距变。收入与截距变化成正比。 消

25、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预算线平移,斜率不变,截距变.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任一商品的数量都同比例于价格的的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动。 消费者收入不变,P1变,P2不变:斜率变,横截距变,纵截距不变。P1购买数量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P2数量不受影响。 消费者收入不变,P1不变,P2变:斜率变,纵截距变,横截距变。P2的购买数量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P1数量不受影响。 消费者的收入与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因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未发生变化。斜率不变,截距也都不变。】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

26、满足两个条件:A、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用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C、 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Ps:消费者均衡图的意义A、 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上,两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又因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MRS12,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所以在均衡点有:MRS12=。这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B、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表示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

27、单位的某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s:因为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有MU1=MU2上式可写成:MRS12=或者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序数效用论者的推导】: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而出,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

28、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正常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恩格尔曲线:【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而出】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商品的需求量.先增加后减少.曲线向后弯曲即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 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

29、响:一是使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当然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2、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而言,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虽然货币收入不变,但现有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3、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

30、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增加对某一商品的购买而减少另一商品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显然,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所以,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4、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5、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P1下降,增加了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商品2的购买,所以成反比】,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P1下降使得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

31、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的区别:正常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于是当某低档物品的价格下降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时,消费者会减少而不是增加对低档物品的需求,意味着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7、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里不包括吉芬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8、

32、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座位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是吉芬商品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第八节:

33、不确定性和风险【较略】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第九节:结束语,详见P92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厂商的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和公司制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34、企业的本质: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的优势、厂商的目标:略。第二节:生产函数1、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简化分析,通常假定生产中只用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Q=f(L,K)2、 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A、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B、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在生产函数中,一般又通常假定生产要素投入量L

35、、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所以有:Q=,进一步地,可以有:,这体现了生产函数的固定投入比例的性质,在这里,它等于两种要素的固定的生产技术系数之比。C、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L、A是参数,L、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Q为产量。0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和的经济含义是:当+=1时,和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参数和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 短期指

36、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2、 不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可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如劳动、原材料、燃料等。3、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4、 劳动的总产量T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T=5、 劳动的平均产量A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6、 劳动的边际产量M=或M=7、 资本的总

37、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类似。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特征,这种特征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时也被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该规律强调:在任何

38、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9、 图中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A、 边际产量M和总产量T的关系:过总产量曲线的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边际产量值。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曲线先上升,达到最大点后,下降,此时对应在总产量曲线上则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由原先递增的状态变为递减,转折点在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高点。B、 平均产量A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连接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

39、,就是相应的平均产量值,当平均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总产量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C、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因为不管怎样变动,边际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产量曲线的变动。只要M M M= AA曲线达到最大值。又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产量曲线是先升后降的,所以,当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偶就产量曲线必达最大值,而非最小值。边际产量的变动相对于平均产量的变动要更敏感一些.10、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阶段和第阶段的分界点是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第阶段和第阶段的分界点是总产量曲线的最大值,边际产量与水平轴相交点,边际产量=0。11、第阶段特征: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且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说明: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或者说,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总产量.因此扩大生产较为理性。12、第阶段特征: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