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4 年 第 3 期 (总 第 2 9 3 期 ) Nu mb e r 3 i n 2 0 1 4 ( T o t a l No . 2 9 3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实用技术 P RACTI CAL TECHNOLOGY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2 - 3 5 5 0 . 2 0 1 4 .0 3 . 0 4 3 依据致密堆积模型的某核电自密实混凝土设计 徐文,郭飞 ,孟庆超 ,田倩 (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 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8 ) 摘要 : 基于原材料性能分析 ,采用致密堆积模型设计了满足第三代核电 A P 1 0 0 0 技术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 其配合比具有如 下特点 : 胶凝材料用量仅为 4 2 0 k g / m 3 , 粉煤灰填充砂和粉煤灰 、 砂混合物填充石子的致密堆积系数分别为 0 . 1 3 、 O . 5 2 , 配合高性能 化学外加剂 , 水泥浆体体积系数取为 1 .4 5 。 使用该配合 比得到的自密实混凝土具备 良好的工作性能 、 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 完全 满足相关标准及施工方要求 , 在核电1 二 程模拟筏基一次性浇筑的实体结构试验中得到初步应用 , 取得 良好效果。 关键词 : 核电工程;致密堆积 ;低胶材用量 ;增稠剂 ;自密实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 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3 5 5 0 ( 2 0 1 4 ) 0 3 — 0 1 5 4 — 0 3 D e s i g n o f s e lf - c o m p a c t i n g c o n c r e t e ba s e d o n d e n s e pa c k i n g m o d e l f or a n u c l e a r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XUWe n , GU OF e i , MENGQi n g c h a o , T I ANOi a n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 i g hP e r f o r ma n c e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J i a n g s uB o t e Ne wMa t e r i a l s C o . , L t d . , Na n j i n g 2 1 0 0 0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De n s e p a c k in g mo d e l wa s a d o p t e d t o d e s i g n s e l f c o mp a c t i n g c o n c r e t e wh i c h m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AP1 0 0 0 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d o n t h e p r o p e r t y a n a l y s i s o f r a w ma t e r i a l s . I t s mi x p r o p o r t i o n h a d t h e f o l l o w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ha t t h e c e me n t i n g ma t e r i a l s d o s a g e wa s 42 0 k g / m。 a n d t h e de ns e pa c k i n g c o e ffic i e n t s o f fly a s h f i l l i ng s a n d a n d fly a s h a nd s a n d fil l i n g pe bb l e we r e 0. 1 3 a n d O. 5 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u r t he r mo r e, t h e c o e ffic i e n t o f c e me n t p a s t e vo l u me wa s 1 .45 s u pp l e me n t e d b y h i g h p e r f o rm a nc e c h e mi c a l a d mi x t u r e s .The s e l f c o mpa c t i n g c o nc r e t e b a s e d o n t h i s mi x p r o po rti on h a d f a v o u r a b l e wo r k i ng pe r f o r ma n c e, me c h a ni c a l pr o p e r t i e s a nd d u r a bi l i t y wh i c h me t t h e d e — ma n ds o f r e l e v a n t s t a n d a r ds a nd c o n s t r uc t i o n s i d e f ul l y . Th e SCC wa s p r i ma r i l y a p p l i e d i n t he po u r i n g t e s t o f the s i mul a t i v e e n t i t y r a f t f o un d a t i on s t r u c t ur e a n d g oo d r e s ul t s we r e g o t . Keyw or ds: n uc l e a rp o we r e n gi n e e r i n g; d e n s e p a c ki n g; l o w c o n t e n to fc e me n t i t i o u sma t e r i a l s ; t hi c k e ne r ; s e l f - c o mpa c t i n g c o n c r e t e 0 引 言 核 电是清洁能 源 , 核电建设是我 国“ 十二 五” 规划重启 并将重点发展的国家 程之一 。 我 国核 电站 目前 主要使用 美国西屋公司的第三代 A P 1 0 0 0 核电技术 . 该技术在混凝土 建设 中明确要 求核电站核岛阀基及核反应堆安全壳底层 部分必须采用 自密实混凝土 , 其他部位则尽可能采用⋯ 。 核 电工程不仅管道和预埋件较多 , 而且钢筋布置十分密集 , 最 小钢筋净 间距仅为 3 0 m m左右 , 普通振捣混凝土很难或者 根本无法通过密集的钢筋 , 且不易振捣密实 , 由此带来 的 “ 蜂窝” 、 “ 空洞 ” 等缺陷一旦存 内部形成 , 将很难被发现或 检测 , 给今后留下严重 的安全隐患。 因此 , 自密实混凝土在这 些结构部位的使用具有明显优势, 可以解决核电建设中某 些部 位浇筑困难 、 难以振捣密实等问题 , 保证 工程质量[ 2 1 。 出于获得 良好和易性的考虑 , 白密实混凝土 的水泥 、 粉 煤灰和矿粉等胶凝材料用量一般较高 , 在中低强度等级时 , 实际强度往往会超出设计强度等级 1 - 2 个等级, 由此带来 其 自生 、 干燥 和温度体 积变形 显著上 升 , 严重影 响了混凝 土结构的抗裂性 。 尤其在核 电工程 中 , 混凝 土结构钢筋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0 3 l 5 4 密度较高 , 特别是安全壳部分 , 高密度布筋对混凝土材料 产生较 多的约束 , 将进一步增大收缩开裂风险 。 因此 , 如何 在保证 自密实混凝土 良好工作性能 的前提下 , 尽可能降低 其胶凝材料用量 , 对于保障核电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 现实意义 。 本研究 以某核电工程 C 3 5中等强度等级 自密实 混凝土为例 , 依据台湾科技大学黄兆龙教授基于致密堆积 模型的“ 优生混凝土” 技术路线 , 设计 了低胶凝材 料用量的 配合 比, 并取得了初步应用嘲 。 1 原材料与试验方 法 1 . 1 原材料 ( 1 ) 水泥 : 核电工程 由于其特殊性 , 所用原材料相 比于 一 般工程要求较高。 对于水泥而言 , 不但要求使用较少的矿 物掺合料 , 水泥成分稳定 , 而且要求熟料成分都应稳定 。 故 此 , 综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 的考虑 , 工程选用某水 泥厂 P I I 4 2 . 5 级核 电专供硅酸盐水泥 , 其物理性能 如表 1 所示。 ( 2 ) 粉煤灰 : 粉煤灰取代部分 水泥可以提高 自密实 混 凝土水粉体积 比, 并与水泥颗粒形成 良好 的级配 , 使混凝 表 1 水泥物理-眭能 土易于获得适宜 的工作性 能 ; 同时可以降低混凝土收缩和 温升 , 提升其体积稳定性 。 工程选用某 电厂 I 级粉煤灰 , 其 物理性能如表 2 所示 。 对其性能影响较大 。 为保证品质稳定性 , 工程集料就地取材 , 均采用当地花岗岩破碎 , 表观密度 2 6 5 0 k g / m 3 o 关于细集料 砂 的筛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 , 细度模数 为 2 . 8 , 其余性能指 ( 3 ) 砂 : 自密实混凝土的砂率一般较大, 因而砂的性质 标应符合现行国标 G B / T 1 4 6 8 4 --2 0 1 1 《 建筑用砂》 的要求。 表 2粉煤 灰物 理性 能 表 3 砂的筛分析 ( 4 ) 石 : 粗集料对 于 自密实混 凝土 的力学性能 和耐久 性非常重要 , 选择时必须注 意集料 的品种 、 尺寸 、 级配等。 工程选用 5 ~ 2 0 mm连续级配花岗岩破碎碎石, 控制针片状 含量小于 1 0 %, 其级配如表 4所示, 其余性能应符合现行 国标 G B / T 1 4 6 8 5 --2 0 1 1 《 建筑用卵石、 碎石》 的要求。 表 4 粗集料级配 ( 5 ) 外加剂 : 化学外加剂 的发展对促进 混凝 土技术 的 进步起到了非常大 的作用 ,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因其减水率 高 、 拌合物工作性损失小 、 混凝土强度增长快等优点 , 十分 适合 于配制 白密实混凝士 ; 同时 , 为解决低 胶凝材料用量 下拌合物强分散性 、 大流动性与良好的抗离析稳定性 、 间隙 通过性之间的矛盾 , 削弱原材料 品质波动可能带来 的影响, 还需添加能够与聚羧酸 高效减水剂稳定共溶 的增 稠剂 。 试 验选 用了江苏博 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产 P C A — I 型高效减水 剂 , 复合 了减 水 、 保坍 、 增稠及 引气 、 消 泡等组分 , 适 用 于 配制 中低胶材 白密实混凝 土 。 其 总体性能满 足现行 国标 G B 8 0 7 6 --2 0 0 8 ~ 混凝土外加剂》 的要求。 1 . 2试 验 方 法 自密实} 昆 凝土搅拌过程中的加料顺序参考 C E C S 2 0 3 : 2 0 0 6 ~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的相关规定, 即先投入 细集料 、 水泥及掺合料搅拌 2 0 S 后 , 再投入 2 / 3的用水量 和粗集料搅拌 3 O S 以上 , 然后加人剩余水量和外加剂搅拌 3 0 S 以 上。 当在冬季施_T时 , 应先投入集料和全部净用水量 搅 拌 3 0 S 以上 , 然后再 投入胶凝材料搅拌 3 O S 以上 , 最后 加外加剂搅拌 4 5 S 以上。 出料后 , 立 即进行 自密实混凝 土拌合物密度 、 扩展度 、 T 5 0 流动时间、 v型漏斗流出时间以及 u型仪填充高度的试 验 , 并成型测试强度 、 弹性模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试件。 2 依据致密堆积模型的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 1 致 密堆积 系数 O t 和 的确定 致密堆积系数 和 分别表示粉煤灰填充砂 的最大 单位重 比例 以及粉煤灰 、 砂混合体填充石子的最大单位重 比例。 从材料堆积理论讲 , 密度小的材料填充密度大的材料 , 其 曲线会表示为一个具有最大值的抛物线形式 图。 致密堆 积系数 和口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得到的旧 。 不同粉煤灰以 及粉煤 灰和砂取代量下紧密堆积的单位重如冈 】 所示 。 如图 1 所示, 不同取代量粉煤灰填充砂, 以及不同取 代量粉煤灰 、 砂混合体填充石子得到的堆积物堆积密度 变 化趋势呈抛物线型 , 适宜 的取代量下 , 有最大值 出现。 粉煤 灰填充砂 的最佳取代 比例为 _ 0 . 1 3 , 粉煤灰 、 砂混合体填 充石子 的最佳取代 比例为/ 3 = 0 . 5 2 。 - 、 g \ 1】斑 】] :扭 L 吕 、 1 】正 】】 趔 取 代 比 例 / % 图 1 不同粉煤灰以及粉煤灰和砂取代量下紧密堆积的单位重 2 . 2水泥浆体体 积 系数 n的确定 水泥浆体体积系数 /7 , 表示实际使用 的水 泥浆体体积 与粉煤灰 、 砂 、 石子 紧密堆积状态下残留空 隙体积之 比 , 即 实际使用的水泥浆体体积为残留空隙体积与润滑浆体体 积之 和。 在致 密堆积系数 和 确定的前提下 , 考察水泥 浆体体积系数 n的影响。 同一水胶 比下 , / Z 值降低 , 水泥用量 、 用水量 、 水 固比都 会减小, 集料的用量则会相对增加 ; n 值提高 , 情况相反。 n 值 的降低 可以减少水泥等胶凝材料的用量 , 但是会影响混凝 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 n 值过大 , 则对体积稳定性不利, 经济效 1 5 5 益也会变差 。 因此 , 需要找到合适 的 n 值 , 以获得相关性能 的平衡点 。 试验中, 固定水胶比为 0 . 3 8 , 配合不 同的浆体用量 , n 取 值 1 . 0 0 ~ 1 . 6 0 , 在保证新拌混凝土自 密实工作性的前提下, 寻 求尽可能小 的 n 值 , 进而确定适宜 的低胶材用量 自密实混 凝土配合 比。 研究发现 , 为获得必要的 自密实工作性 , 辅 以外加剂 进行调节 , n 取值最低为 1 . 4 5 , 此时混凝土拌合物浆集 比适 宜。 在此基础上, 确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并测试其相关工 作性能 、 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 2 . 3 获得 的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 应用致密堆积方法得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 比如表 5 所示 , 胶凝材料用量仅为 4 2 0 k g / m 3 o 依据该配合 比得到的 自 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 、 力学性能和部分耐久性能试验结果如 表 6 所示 , 可以很好地满足施工的各项需求, 并在该核电工程 模拟筏基一7欠f 生 浇筑的实体结构试验中初步应用, 效果 良好。 表 5’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表 6自密实混凝土性能 3 结 论 体结构试验中初步应用, 取得良好效果。 针对第三代核电工程 A P 1 0 0 0 技术对混凝土的特殊要 求, 在对工程使用原材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致密堆 积方法设计了低胶凝材料用量 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 比。 该 配合 比确定 了粉煤灰对砂的取代 比例为 0 . 1 3 , 粉煤灰 、 砂混 合物对石子 的取代 比例为 0 . 5 2 , 这一 填充状 态下粉煤灰 、 砂、 石体系获得最大单位重。 使用水泥浆体填充体系剩余空 隙, 并在配合高性能化学外加剂的基础上, 确定保证混凝 土自密实工作性的适宜润滑浆量, 水泥浆体体积系数取为 1 . 4 5 。 使用这一配合 比设计的 自密实混凝 土在显著降低 了 胶凝材料用量 , 保障大体积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的同时, 具有 良好的工作性能 、 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 完全满 足相关标 准以及施工方要求 , 在核电工程模拟筏 基一次性浇筑 的实 上接第 1 5 3页 态混凝土后期的磷净化效果下降, 但赤泥添加后对生态混 凝土的磷净化效果依然存在 。 参 考 文献 : 【 1 】刘荣桂 , 吴智仁 , 陆春华 , 等. 护堤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性能指标 及耐久性概述I J 1 . 混凝土 , 2 0 0 5 ( 2 ) : 1 6 — 1 9 . [ 2 】胡勇有 , 胡春明 , 谢磊 , 等 .植 生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状态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f J 1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6 , 3 4 ( 1 2 ) : 5 . 【 3 】雷丽恒, 刘荣桂, 颜庭成, 等. 用于透水性硬化路面的生态混凝 土的开发研究『 J i . 混凝土, 2 0 0 6 ( 9 ) : 1 4 — 1 7 . 【 4 】陈庆锋 , 单保庆 , 尹澄清 , 等. 生态混凝土在改善城市水环境中 的应用前景f J } .中国给水排水 , 2 0 0 8 , 2 4 ( 2 ) : 1 5 - 1 9 . 【 5 】胡春明 , 单保庆. 生态混凝土对滨海地区绿化带土壤的盐分控 制效果研究 混凝土, 2 0 0 9 ( 6 ) : 4 - 6 . 【 6 1陈志山.生态混凝土的净水机理和存在问题『 J 1 .给水排水, 2 0 0 1 , 2 7 ( 3 ) : 4 0 — 4 1 . [ 7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等. 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 质改善效果f J I -水资源保护, 2 0 0 7 , 2 3 ( 4 ) : 9 1 — 9 4 . [ 8 】P AR K S B.A s t u d y o n t h e s e a wa t e r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w a t e r — p e r me a b l e c o n c r e t e u s i n g r e 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t e 『 J 1 . R e s o u r c e s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 e c y c l i n g , 2 0 1 0 , 5 4 ( 1 0 ) : 6 5 8 — 6 6 5 . 【 9 1 HARA DA S, K OMU RO Y. De c r e a s e o f n o n — p o i n t z i n c r u n o ff u s i n g p o r o u s c o n c r e t e [ J ] .C h e mo s p h e r e , 2 0 1 0 , 7 8 ( 4 ) : 4 8 8 — 4 9 1 . 【 1 0 1 景英仁 , 杨奇 , 景英勤. 赤泥的基本性质及工程特性Ⅲ. 山西建 筑 , 2 0 0 1 , 2 7 ( 3 ) : 8 0 — 8 1 . 【 1 l 1 李燕中. 改, 性赤泥吸附剂及其除磷效能的研究f D 1 . 北京 : 中国科 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0 0 7 . [ 1 2 1 颜祖兴 . 水泥赤泥混凝土开发应用研究l J 1 . 混凝土 , 2 0 0 0 ( 1 0 ) : 1 5 6 参考文 献 : [ 1 】 臧明昌. 第三代核电和西屋公司A P 1 0 0 0 评述【 J 1 . 核科学与工程, 2 0 0 5 , 2 5 ( 2 ) : 1 0 6 — 1 1 5 . f 2 ]陈阳. 1 氏 胶凝材料用量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 D 】 . 广州 : 华南理工 大学 , 2 0 1 2 . [ 3 ]3 谢友均 , 周士琼 , 尹腱 , 等 . 免振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 性研究『 J 1 .建筑材料学报, 2 0 0 0 , 3 ( 2 ) : 1 1 8 — 1 2 3 . 【 4 j 杨树桐 , 吴智敏启 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f J 1 . 混凝土 , 2 0 0 5 ( 1 ) : 3 3 — 3 6 . [ 5 】刘万宁, 黄兆龙 , 魏锦铭. 优生混凝土【 P ] . 中国台湾 : 2 0 0 5 1 3 4 5 0 . [ 6 】宋少民 , 陈家珑 , 路宏波. 高密实混凝土技术路线与性能研究l J 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 0 0 3 , 1 9 ( 3 ) : 4 5 — 4 9 . 作者简介 联系地址 联 系电话 徐文( 1 9 8 5 一 ) , 男 , 工学硕士 , 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泥基 灌浆材料及水泥基材料早期开裂研究。 江苏省南京市万安西咯 5 9 号 苏博特研发中/ g l ( 2 1 0 0 0 8 ) 1 3 8 51 8 07 4 2 5 1 8- 2 0. 【 1 3 】 岳云龙 , 芦令超 , 常均 , 等. 赤泥一 碱矿渣水泥及其制品的研究『J 1 _ 硅酸盐通报 , 2 0 0 1 ( 1 ) : 4 6 — 4 9 . 【 1 4 】 赵宏伟, 李金洪, 刘辉. 赤泥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物相组成 及水化性能I J I. 有色金属 , 2 0 0 6 , 5 8 ( 4 ) : 1 1 9 — 1 2 3 . 【 1 5 ] P A RK S B, T I A M. An e x p e r i me n t s t u d y o n t h e w a t e r — p u r i fi c a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o r o u s c o n c r e t e [ J ] . C e m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a s e r c h , 2 0 0 4 ( 3 4 ) : 1 7 7 — 1 8 4 . f 1 6 ] DU NN E E J , RE D DY K R, C L AR K M W. P h o s p h o r u s r e l e a s e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b y s o i l s o f n a t u r a 1 i s o l a t e d w e t l a n d s l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P o l l u t i o n , 2 0 0 6 , 2 8 ( 3 / 4 ): 4 9 6 - 5 1 6 . 『 1 7 1 F AU L KN ER S P, R I C HARD S ON C J .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i e a l c h a r a c ~ t e r i s t i e s o f f r e s h wa t e r w e t l a n d s o i l s f J ] . C o n s t ruc t e d W e t l a n d s f o r Wa s — t e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 Mun i e i pa l , I n d us t r i a l a n d Ag r i c u hu r a 1 . Ch e l s e a Mi - e hi g a n: L e wi s Pu b l i s h e r s。 1 9 8 9: 41 — 7 2. 『 1 8 ] J O HANS S O N L, GU S T AF S S ON J P . P h o s p h a t e r e mo v a 1 u s i n g b l a s t f u r n a c e s l a g s a n d o p o k a — me c h a n i s ms [ J ] . Wa t e r R e s e a r e h, 2 0 o o , 3 4 ( 】 ) : 2 5 9 — 2 6 5 . 『 1 9 ] R E DD Y K R, D A NG EL O E M.S o i l p r o c e s s e s r e g u l a t i n g w a t e r q u a l i — t y i n w e t l a n d s [ C ] / / Mi t s e h, W.J . e d i t o r . G l o b a l we t l a n d s : o l d w o r l d a n d n e w.Ams t e r d a m, Th e Ne t he r l a n d s , 1 9 9 4: 3 0 9 -3 2 4 . 『 2 0 ] NU RD OGA N Y, OS WA L D W J .En h a n c e d n u t r i e n t r e n l o v a l i n h i g h — r a t e p o n d s I J ]. Wa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5 , 3 1 ( 1 2 ) : 3 3 _ 4 3 . 作者简介 : 胡春明( 1 9 8 2 一 ) , 男 , 博士 , 研究方向 : 生态工程技术的 研究及农林水利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双 清路 1 8号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境研 究中~X l O O O 8 5 ) 联系电话 : 1 3 8 1 0 7 5 4 6 4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