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简介 ;本课程使用教材及教材结构 ;本课程有关章节说明; 学习方法 本课程阅读资料 ;本课程考试题型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本章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第2课第四节 会计要
2、素及其确认; 一、会计要素概念 ;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资产 ; 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资产的确认条件 ;负债 ;负债的定义与特征 ;负债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个损失 ;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收入; 收入的定义与特征 ;收入的确认条件 ;费用 ;费用的定义与特征 费用的确认条件 ;利润 ;利润的定义; 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计量 第3课第五节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概念; 二、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历史成本
3、;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三、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第六节 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二、财务报告的组成 ;会计报表及附注 ;本章结构 ;本章课堂练习 第4课第二章 存货 ;学习目标 ;本章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存货的概念 ;不作为存货的内容 ;存货的确认条件 ;关于在途商品、购货约定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入帐值的基础 ;存货成本的构成;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的其他成本 ;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 ;外购存货的采购成本; 购买价款及相关税费 ;商品流通企
4、业采购成本的处理 ;采购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的处理 ;购入原材料的核算 ;在途物资科目 ;第一种情形 ;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形 ;第四种情形 第5课例1 ;例2 ;例3 ;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委托为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的会计处理 ;拔付委托加工物资的会计处理 ;支付加工肥、增值税等的会计处理 ;交纳的消费税的处理 ;注意的情况 ;加工完成收回加工物资 例4 ;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支付加工费用、增值税、消费税 ;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制造费用分配l例题 ;通过企业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价; 一、
5、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计价 ;二、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发出的计价 ;第三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6课第三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情形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确定可变现净值考虑的因素 ;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5 ;例6 ;解答步骤 ;可变现净值的中估计售价确定方法 ;例7 ;例8 ;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例9
6、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第7课例9 ;例题10 ;答案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二、多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三、判断题 第8课第三章 固定资产 ;学习目标 ;本章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 ;三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外购固定资产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例题答案 ;特殊考虑第一情况 ;特殊考虑第二种情况 ;特殊考虑第一种情况例题答案 购入固定资产成本、安装费
7、;为确定融资费用分摊表 ;2007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2008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2009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2010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2011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第9课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特殊考虑第二种情况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方式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步骤一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步骤二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步骤三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步骤四 ;购入、领用的核算 ;辅助支出与工程人员薪酬的核算 ;完工交付使用及结转工程
8、物资的核算;;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融资租如固定资产 ;存在弃置用的固定资产 ;弃置费用的处理 ;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10课一、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影响折旧的因素 ;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计提折旧及停止折旧的时间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复核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更新改造支出例题 ;更新改造支出例题答案 ;07年1月1日至08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 ;转入改扩建时的会计处理 ;发生后续支出及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会计处理 ;2009和2010的计提固定资产折
9、旧 ;07年购入电梯及营业厅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处理 ;转销旧电梯的帐面价值 ;安装新电梯及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处理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第11课70。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71.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72.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73.二、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74。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75。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收回残料或出售价款或保险赔款 ;清理净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例题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发生清理费用 ;收到残料及结转清理损失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处置 ;盘亏的固定资产 ;课堂练习一 ;课堂练习二 ;课堂练习三 第12课第四章 无形
10、资产;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的概念 ;没有实物形态、非货币性资产 ;可辨认性标准 ;无形资产的内容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 ;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研究阶段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入帐值的基础 ;不同来源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外购的无形资产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 ;估
11、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因该考虑的因素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复核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第13课30。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复核 ;31.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32.摊销期和摊销方法 ;33.残值的确定 ;.摊销的会计处理 ;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外购及摊销例题 ;内部开发例题 ;内部开发例题会计处理 ;第三节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一、无形资产出租 ;二、无形资产出售 ;无形资产出售例题 ;。三、无形资产报废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二、多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三、判断题 第14课1.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2.学习目标 ;3。本章结构
12、;4。主要内容 ;5。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6.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7。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8。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9。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和初始计量 ;10。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11。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12.不同来源的房地产成本构成 ;13。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14。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15.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16。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17.企业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会计处理 ;18。进行摊销的会计处理 ;19.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20。取得的租金收入的会计处理 ;21.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13、 ;22。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2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24。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25。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第15课26。课堂练习三、判断题 ;25。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26.例题1 ;27。例题1答案 ; 28。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29。一、房地产的转换 ;30.房地产的转换的四种形式 ;31.房地产的转换日 ;32.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33。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34.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建筑物 ;35。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无形资产 ;36。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14、 ;37。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38.将自用的土地使用权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39。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40。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建筑物; 41。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土地使用权; 42。例题2; 43.例题2答案; 44.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45。将自用的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47。例题3 第16课47。例题3 ;48。例题4 ;49。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50。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51。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46。将自用土地使用权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45.将自用的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32。房地产转换的
15、会计处理 ;52.例题5 ;53。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54。课堂练习二、多项选择题; 55。课堂练习三、判断题 第17课2。学习目标; 3。本章结构 ;4。主要内容 ;5。金融资产的内容 ;6。金融资产分类的原则 ;7。金融资产类确认条件与初始计量 ;8.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9.金融资产的计量列表 ;10。交易费用概念及内容 ;11。第一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2。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1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 ;14.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15。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16.相关会计
16、处理 ;17。取得的会计处理 ;18。例题1 ;19.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计息的会计处理 ;20。例题2 ;21。购入时会计处理 ;22.利息的会计处理; 23.根据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的会计处理 ;24.例题3 ;25.出售的会计处理 ;26.例题4 第18课16。相关会计处理 ;17。取得的会计处理 ;18。例题1 ;19。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计息的会计处理 ;20.例题2; 21.购入时会计处理; 22.利息的会计处理; 23。根据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的会计处理; 24。例题3; 25。出售的会计处理; 26.例题4; 27。综合例题1; 28。207年1月1日购入; 29。207年1月
17、5日收到利息 ;30.207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调整、计息 ;31。207年7月5日收到利息 ;32。207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调整、计息 ;27.综合例题; 35.第二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36.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37.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38.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39。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40.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 41.例外情况 ;42。出售或重分类的情况; 43.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44.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45。摊余成本 ;46.相关会计处理 ;47.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 第19课46。相
18、关会计处理 ;47。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 ;48.资产负债表日有关调整会计处理 49。实际利率 ;50.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52。例题5 ;53。复利现值表 ;54.复利现值表(续); 55。年金现值系数表 ;58。摊余成本计算表;59。编制相关分录(1); 60。编制相关分录(2); 62.本金按两次归还; 63。调整的摊余成本表 ;61.编制相关分录(3) ;67。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68。摊余成本计算表 ;67。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68。摊余成本计算表 ;69.编制相关分录(1) ;70。编制相关分录(2
19、) ;71.编制相关分录(3) ;72。第三节贷款和应收款项 第20课72.第三节贷款和应收款项 ;73.一、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 ;74。贷款和应收款项概念 ;75.不列入贷款和应收款项内容 ;76。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77.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原则 ;78.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79。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80.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 81。例题6; 82。销售实现及应收票据到期的会计处理 ;83.贴现的会计处理; 84。应收债权出售的类型 ;85。不附追索权的出售 ;86。附追索权的出售; 83。贴现的会计处理 ;87。例题7:应收债权出售 ;88。应收债权出售例题答案 8
20、9。第四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0。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91。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92。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93.相关会计处理 第21课93。相关会计处理 ;94.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会计处理; 95。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会计处理 ;96.资产负债表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会计处理 ;98.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会计处理 ;99.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会计处理 ;100。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01。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102.例题8 ;103。例题8答案 ;104.例
21、题9 ;105。例题9答案 ;07.例题10答案(1)、(2)、(3)、(4) ;108。例题答案(5)、(6)、(7) 第22课109.第五节金融资产减值 ;110。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111。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 ;112。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113.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的处理 ;114。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115。转回的处理 ;116.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处理 ;117.计提减值准备 ;118。例题11:贷款的减值计量 ;119。答案 ;120。应收款项减值的处理 ;121.坏账准备的计算 ;122。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处理 ;123。案例5 第23
22、课122。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处理 ;.例题12;。例题12答案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例题13 ;205年购入债券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例题13 ;205年购入债券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206年l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 ;205年购入债券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例题13 ;205年购入债券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206年l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 ;2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回转 ;例题14 ;205年购入股票、确认现金股利股票及公允价值变动 ;206年、207年会计处理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
23、练习二、多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三、判断题 ;课后练习 第24课第七章长期股权投 学习目标 ;本章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概念 ;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企业合并概述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 ;资产负债表206年6月30日单位:元 ;合并日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第25课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注意; 会计处理 例题5; 例题6; 例题7; 例题7分析; 例题7答案;
24、三、以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者投入及其他的长期股权投资 ;例题8 ;例题9 ;例题10;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内容核算方法列表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 成本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 ;成本法核算 第26课成本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追加或收回投资及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成本法下现金股利的处理 ;具体作法 ;“应收股利”、“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的计算; 例题11; 203年取
25、得投资及从乙公司取得利润 ;204年从乙公司取得利润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权益法核算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 例题12 ;例题13 第27课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及收到股票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 ;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的处理顺序 ;例题14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收益 ;例题15解答 ;例题15; 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处理 ;例题16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长期股票投资的处
26、置(成本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权益法核算); 例题17; 课堂练习:判断题 第28课1。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学习目标 ;3。本章结构; 4.主要内容; 5.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6.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 7。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8。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9。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10.例题81; 11。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12.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分类; 13.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14.第一种判断的三种情况; 15.第二种判断; 16。三、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7.
27、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第29课16。三、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7.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18。例题82 ;19。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20。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21。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22.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 23。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 24。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的处理 ;25。例题83 ;28.四、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9。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30.例题84; 3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 3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33.支付补价、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 3
28、4。例题85 ;; 36。五、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30课36。五、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7。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会计处理; 38。例题86; 39.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步骤一; 40。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步骤二; 41。步骤三:计算甲乙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42。步骤四: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43.步骤四:乙公司的账务处理; 44。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会计处理; 45.不涉及补价; 46。例题87; 47。分析; 48.计算甲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 ;49。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50。甲公司会
29、计处理 ;51。计算乙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价值总额 ;52.计算乙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53。乙公司会计处理 第31课54。涉及补价 ;55。例题88; 56.计算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57.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 ;58.计算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59。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60。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6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总结; 62。不涉及补价; 63.涉及补价; 64.支付补价; 65.收到补价 ;66。同时换入多项资产;67。“公允价值的重新应用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68.入账价值与确认损溢不受账面价值变化影响; 69。关联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别提出
30、 ;70.发生补价的损益确认反映了经济实质 ;71。课堂练习二:多项选择题 ;72。课堂练习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第32课1.第九章资产减值; 2.学习目标 ;3。本章结构 ;4.主要内容 ;5.第一节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认定 ;6。一、资产减值概念及其范围 ;7.二、资产减值的迹象; 8。从企业外部信息来源来看; 9。从企业内部信息来看; 10。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 11。一、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估计 ;12.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 ;13。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14。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15。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的内容
31、;16。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17.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预计的方法; 18。例题91 ;19。例题92 ; 20。例题92答案; 21.折现率的预计; 22。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 第33课22。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23。例题93 ;24。例题93续 ;25.计算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6。确认的减值损失; 27。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28。三、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与会计处理; 29。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30。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31。例题94; 32.应注意的问题; 33.固定资产减值; 34。例题95; 35。解题步骤一; 36.解题步骤二; 37.解题步骤三; 38。第三节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39。一、资产组的认定 ;40。资产组的概念、认定资产组应当考虑的因素 ; 41.二、资产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确定; 42。三、资产组减值测试; 43.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减值损失的分两步分摊; 44。例题96; 45.分析; 46.具体分摊过程见下表(单位:元)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