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窗体顶端?打印页面设置 打印当前页 关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A.曹丕 B.钟嵘 C.刘勰 D.陆机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2、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 (A )A.困厄的人生境遇 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 C.写不出诗的困境 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
3、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A.王夫之 B.袁枚 C.叶燮 D.沈德潜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贽 D.李渔 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A )A.有共性和典型性 B.分散而不够集中 C.有鲜明的个性 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A )A.梁启超 B.李渔 C.金圣叹 D.刘熙载1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
4、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A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毛诗大序 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12、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A )A.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B.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C.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象。13、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A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14、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B )A.白居易的“为时”“为事
5、”说 B.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C.苏轼的“枯淡”说 D.王夫之的“现量”说15、苏轼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C )A.指诗歌创作应“得意而忘言”、“意在言外”B.批评宋代一些诗语言枯寂、淡乎寡味C.指诗歌作品在平淡中包含丰富的意味和理趣D.批评宋代一些诗以议论、说理入诗的现象16、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B )A.元好问 B.严羽 C.张炎 D.李清照17、王夫之的诗学著作颇丰,其中一部论古代诗歌创作、批评、鉴赏的诗话性著作是(A )A.姜斋诗话 B.诗广传 C.明诗评选 D.古诗评选18、教材认为: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A
6、)A.“即兴” B.“比兴” C.“意境” D.“神韵”19、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B )A.近代的王国维 B.近代的梁启超 C.清代的李渔 D.清代的金圣叹20、沈德潜在诗歌理论提出了(D )A.“肌理”说 B.“性灵”说 C.“神韵”说 D.“格调”说二、多选题(在每个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1-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是(AC )A.教化说 B.文气说 C.竟境说 D.神韵说 E.兴趣说二2、荀子开后世(CDE )三位一体文
7、学观的先河、征圣、A.自然 B.文质 C.明道 D.征圣 E.宗经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ABCDE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尚书 E.左传4、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ABCD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D.“词人之赋丽以淫” E.赋的风格“文质彬彬”5、下列篇章中属于刘勰“文之枢纽”的有(CD )A.明道 B.原圣 C.辨骚 D.宗经 E.序志6、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AC )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E.文质彬彬7、道家的哲学思想在(AD )等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A.
8、自然朴素 B.审美态度 C.政治教化 D.得意忘言 E.文质相称8、文心雕龙-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ABE )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A.事义充实 B.条理连贯 C.瘠义肥辞 D.丰藻克瞻 E.文辞精炼9、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 (AE )问题。A.文学的社会作用 B.自然平淡的风格 C.艺术思维的规律 D.文与质的关系 E.作家的道德修养10、钟嵘认为五言诗的源头有(ACE )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汉乐府 E.国风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以意逆志说: 以意逆志说:这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
9、则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志。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抠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2、 “神韵”说: “神韵”说:是诗歌的审美表现问题。主张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必作全面精细的刻画,如画龙只画一鳞一爪,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通过所画的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可以表现出龙的整体风貌和天边的山水景象。3、 “不平则鸣”说:“不平则鸣”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他的“不平则鸣”认为
10、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实质上看应该是和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的,但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对此理论有了更多的思考,从而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思想。4、 “讽谏”说: “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此点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下层百姓可以通过文艺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评,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还是具有一定民主因素的。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的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讽谏”说的基础是建立在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的思想上的。5、 “自然英旨”说(“直寻”)说:“自
11、然英旨”说(“直寻”)说:钟嵘在诗品中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防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嵘都表示异议,他说观古今性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既不假借用典用事,直接写景抒情,他希望改变“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司马迁文学理论批评观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1)他的“怨刺”和“直谏”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 (2)他的“发愤著书”说是对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真实情况的总结,也是对自身创作的真实性体会,对后代受迫害下进行文学创作是有力的鼓舞
12、和激励; (3)他的“实录”精神不仅影响我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创作,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影响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个原则。2、 在结构和布局方面,文赋有什么主张和阐述? 答: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即所谓“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务必使意和辞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结构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形式。3、 结合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准确理解评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慷慨歌谣绝不传”一诗的思想观点。 答:元氏论诗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这种审美标准,组诗第七首对北朝民歌敕勒歌也给予了高度的褒美:“慷慨歌谣绝不传,穹?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
13、,也到阴山敕勒川!”从元氏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氏崇尚的一一种天然本色之美,是一种不加雕琢的自然清新之美,元氏的这种观点也是对当时诗坛上雕琢文字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寄寓着深深的针砭时?之用心,同时从元氏对北朝民歌敕勒歌的评论中,还可看出其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认为诗歌要有一种挟风带气的阳刚之美。4、 刘熙载艺概说:“文或结实,或空灵,虽各有所长,皆不免著于一偏。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又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就这两段话,谈谈刘熙载的文艺辩证思想。 答:艺概有许多充满辩证法思想的提法,如:“山之精神写
14、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就寓含着以具体表现抽象的辩证法思想。再如:“文或结实,或空灵,虽各有所长,皆不免着于一偏。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结实”和“空灵”是一对矛盾,但韩愈之文,则是对立面的统一体,是矛盾互相转化的统一体。这里都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B卷(课程编码0081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
15、,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B )A.“疾虚妄”说 B.“发愤著书”说 C.“养气”说 D.“讽谏”说2、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A.读者之意 B.作品之意 C.作者之意 D.古人之意3、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D )A.钟嵘诗品 B.刘勰文心雕龙 C.陆机文赋 D.曹丕典论论文4、皎然的诗论作品最重要的是(B )A.诗品 B.诗式 C.诗仪 D.诗格5、(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
16、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B )A.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B.苏轼的答谢民师推官书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D.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6、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里。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C )A.反映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B.反映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C.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D.美是根本的,朴素是首要的7、原诗作者认为在才、胆、识、力四个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 )A.才 B.胆 C.识 D.力8、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A )。A.袁宏道 B.袁宗道 C.李贽 D.袁中道9
17、、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他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A )。A.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B.所表达的作者的爱憎感情 C.构思和布局 D.情节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10、“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一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这段词论出自(D )A.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B.王国维人间词话 C.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D.刘熙载艺概1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A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12、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A )A.陆机文
18、赋 B.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C.曹丕典论论文 D.钟嵘诗品序1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评东方虬咏孤桐篇说“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使之音”是(B )A.指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盛行于魏晋的玄谈风气B.指曹魏正始时期的作家具有建安风骨的作品C.泛指曹魏正始时期的作家宣扬玄理的作品D.泛指曹魏正始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14、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教材认为:“思”,可理解为 (A )A.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 B.作品的思想内容C.寄托在作品中的作家的高尚的精
19、神境界 D.作品的布局、剪裁、置辞等构思活动15、宋代诗话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D )A.欧阳修六一诗话 B.张戒岁寒堂诗话 C.吕本中紫微诗话 D.严羽沧浪诗话16、“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D )A.袁宏道序小修诗 B.李贽童心说 C.严羽沧浪诗话 D.谢榛四溟诗话17、李渔的一部内容涉及戏曲、歌舞、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D )A.十二楼 B.风筝误 C.比目鱼 D.闲情偶寄18、教材认为: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代一些传统的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 (B )A.克罗齐的影响 B.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20、C.卢梭、狄德罗的影响 D.培根、休谟的影响19、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分别是(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20、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A.王夫之 B.袁枚 C.叶燮 D.沈德潜二、多选题(在每个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1-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陆机的审美理想是(ABCE )A
21、.应 B.和 C.悲 D.俗 E.艳2、以下与声律论有关的选项有(ABCD )A.声律论的建立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B.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C.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D.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E.完整列出声律说“八病”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3、以下与刘勰有关的选项有(ABE )A.字彦和 B.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C.东晋以后世居建康(今江苏南京)D.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震。 E.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期间撰成文心雕龙。4、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CE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
22、中5、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ABE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6、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ABDE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C.心斋、坐忘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7、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 (BCD )A.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 D.得意忘言说 E.美刺教化说8、重要的文学评点有(ABC ) A.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C.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 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9、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23、他主张(BDE )A.言必中当世之过(白居易)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赞王维语)10、下列属于近代词论的著作有(ABC )A.人间词话 B.词坛丛话 C.白雨斋词话D.词选 E.词源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庄子的)“虚静”说 : (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广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帅里提出“坐
24、忘”就是“虚静”。这是要人;以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毁知识,达到与道合一;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趴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十最力旺盛,才能创作山和造化天丁完成任务全一致的作品。2、 (司空图的)“四外”说:(司空图的)“四外”说:“四外”说是指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提出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是所谓的“四外”说。“四外”说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细分则内涵略有不同:“韵外之致”,应该是指意境作品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味外
25、之旨”则应是侧重指意境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则是意境作品在表层描绘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3、 “辞达”说与“文质”说:“辞达”说与“文质”说: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记载道,子曰:“辞达而已矣。”这是孔子在论述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主张言辞通晓畅达即可。“辞”指语言,文学。达:表达。“文质”说,孔子在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重视中起着主导作用。4、 “文
26、以气为主”说: “文以气为主”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是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他所独有,这也说明了文章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曹丕最早将哲学领域中“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形成了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的传统。5、 “诗穷而后工”说: “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
27、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诗穷而后工”这的“穷”不是指经济生活的穷困,而是指诗人困厄的人生境遇。认为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主能写出精美诗歌作品。这在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表达。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试谈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 答: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种对言意关系的看法是与他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相联系的,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
28、,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 典论论文批评了当时文坛上哪些不良现象? 答:曹丕反对好古*今,批评当时“贵远*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主张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批评风尚3、 如何理解苏轼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答“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是苏轼文艺思想十分突出的方面。就文而言,苏轼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要求行文自然”
29、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者说是”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这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完美追求正是继承了孔子”辞达“的观点,并且又有所深化和发展,是对孔子”辞达“说的进一步阐发。4、怎样理解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 答:景语指重客观的写景文字,景物描写;情语指重主观的抒情文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指构成艺术形象的景物描写看似客观,实际已经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物与我、情与景相结合的产物。作品中景物的选择、提炼、表现皆由作者的主观情思所支配,并为表
30、现作者的主观情思所服务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C卷(课程编码0081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B )A.尽美矣,又尽善也 B.思无邪C.尽美矣,未尽善也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D.“考见得失”3、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B )A.“怨而怒” B.“主文而谲谏”
31、 C.“劝百而讽一”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B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5、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B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 C.诗品序 D.文赋6、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C )A.曹丕和钟嵘 B.陆机和刘勰 C.曹丕和陆机 D.钟嵘和刘勰7、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B )A.文章的体裁与文学性质的一致性 B.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C.创作时要体会各种文学体裁的性质 D.在文学鉴赏中,读者要领会
32、文学体裁的性质8、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骨”,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D )A.“风即文辞,骨即文意” B.“风即讽刺,骨即刚正不阿”C.“风即言辞动人,骨即立意强健” D.“风即文意,骨即文辞”9、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 )A.“直寻” B.“诗赋欲丽” C.“诗缘情而绮靡” D.“滋味”说10、教材指出: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B )A.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C.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D.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1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
33、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批评家是(B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12、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C )A.陈子昂 B.司空图 C.皎然 D.白居易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D )A.韩愈 B.陈子昂 C.皎然 D.白居易14、司空图提出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的说法,教材认为:“韵外之致”,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B )A.用韵优美,寄托深远 B.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 C.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D.表层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15、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D
34、 )A.司空图 B.欧阳修 C.白居易 D.苏轼16、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C )A.“清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17、教材认为: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A )A.“情景适会” B.“情主景附” C.“情景为二,各不相附” D.“为情寻景”18、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的清代诗论家是(D )A.王夫之 B.沈德潜 C.袁枚 D.王士禛19、袁枚的诗论著作主要有(B )A.原诗 B.随园诗话 C.姜斋诗话 D.带经堂诗话20、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A )A.“境界”说 B.“神韵”说 C.“性灵”说 D.“格调”说二、多选题(在
35、每个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1-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孔子文艺思想的主要审美特征是(AB ) A.尽善尽美 B.雅正中和 C.自然之美 D.政治教化 E.文质相称2、司马迁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BC )A.离骚序(班固) B.报任少卿书(报任少安书) C.太史公自序D.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史记 E.楚辞章句3、下列命题见于毛诗序的有(ABD )A.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 B.发乎情,止乎礼义C.诗赋欲丽 D.主文而谲谏 E.劝百讽一4、诗品序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反对声
36、病说 B.提出了“滋味”说 C.反对玄言诗 D.提倡直寻 E.提倡用典5、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AD )A.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于人品6、袁宏道诗歌批评的基本标准时(CD )A.有为而作 B.一针见血 C.物真则贵 D.本色独造 E.不平则鸣7、李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因此戏曲语言应该(CE )A.贵浅显 B.重机趣 C.减头绪 D.戒浮泛 E.密针线8、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CE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9、下列人物中,主张文以明道的有(BE )A.荀子 B.刘勰 C.扬雄 D.曹
37、丕 E.韩愈10、梁启超将小说艺术的基本特征概况为:(ABCD )A.浅易多趣,雅俗共赏 B.导游境界,变换空气 C.摹写情状,彻底发露D.感人之深,莫此为甚 E.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思无邪”说:“思无邪”说:孔子在论语*为正中提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确立的文学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中和:中正和平),对文学作品而言,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要委婉曲折,不要过于直露。2、 “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孟子在万章下中提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
38、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也也。是尚友也。从而形成了知人论贡说。即应该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生增、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利于还诗以文学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3、 钟嵘的“性情”说: 钟嵘的“性情”说: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性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用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报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具有进步积极的社会内容,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4、 (李
39、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里列立主 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鄣也。传奇亦然。”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骊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节,其他也是陪衬。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曲的主脑。所谓“立主脑”就是要决定这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立了“主脑”,就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事展开。5、 (
40、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未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亦即是真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价值。只要有童心,就“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从这种观点出发,李贽对于正统文人所不屑一顾的通俗文学,如西厢记、水浒传等,都给予了“天下之至文”的高度评价。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试述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答:(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的建立。 (2)对外在的形、象、言的否定,对内在的情、道、意的重视,导致; A“意在言外”的
41、创作规范。 B为意境拉行奠定基础。2、 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的内涵及意义。 答:毛诗大序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的时候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的典型性的特征。“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方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是说诗歌创作有以下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3、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传统儒家诗论中的“美刺”观点有何发展和突破? 答:对于传统儒家的诗论中的美剌观,白居易主要是强调“剌”,即“讽谕”的一面。而不是主张歌功颂德。在表达方式上他明确主张讽喻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躲躲闪闪,避重就轻。收此可见,白居易
42、的诗歌虽然总的来说应列入儒家文艺思想的大范围内,但又有很大的发展突破。他抛弃了儒家文论中保守、消极的内容,而将其积极进步的内容发展到了最高程度,在全部古代诗论中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大声疾呼以诗为民请命,以诗暴露时政之弊的思想,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4、 沈德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要求和规范。 答:沈德潜继承了老师叶燮注重辨别诗歌源流的思想,对诗歌史作了清理。他认为,唐以前的诗是古诗之源,唐诗承其源而加以发展,代表了诗歌功颂德的最高成就,“诗入宋元,流于卑靡”唐诗别裁集*几例,背离了诗歌传统,明七子虽有弊端,但旨在恢复传统,而他力图使清代诗歌能继承传统而不堕,他编选的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就具体一体现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意图,他提出的方法和目的是“先审宗旨,继论裁,继论音节,继论神韵,而一归于中正平和”,这也构成了他诗歌理论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