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教学优秀教案音乐教学优秀教案音乐教学优秀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3、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领悟“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难点:解读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
2、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明确: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
3、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沟通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课文第 11 段和第 15 段)。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是如何具体解释的?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
4、物的特点。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3)表达情感的需要(四)讨论: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老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沟通”。加利福尼亚沼泽鹪鹩心情好的时候,能唱 120 个主旋律,前后旋律间还能根据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赫米特画眉:“五音乐律”。(五)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明确:
5、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2)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超功利的音乐。品味语言:(略)(六)拓展延伸:(略)音乐教学优秀教案篇 2活动一、谁的声音(语言)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猜猜声音的游戏,分辨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物体和人的声音。并说出名称。2、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3、运用已有阅历,尝试制造各种有趣的声音。活动准备:1、事先准备有动物叫的声音的磁带。2、录制汽车、鼓走路、唱歌、说话等声音。3、塑料瓶、铁罐、报纸、筷子、小乐器
6、等若干。活动过程:1、区分动物的叫声老师播放有动物叫声的录音,引导幼儿猜一猜,是哪些小动物想来和小朋友做游戏。鼓舞孩子听到动物的叫声就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带领幼儿听声音做仿照动作。提示:什么小动物来了?能说说他的名称吗?2、区分周围的声音老师播放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生活阅历分辨出各种不同声音的特点。老师提问:(1)请您听听有些什么声音?在哪里听过?(2)听上去感觉是怎样的?(鼓舞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3)幼儿自由沟通讲述自己曾经听到的声音,老师梳理:在我们身边原来有很多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听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有的3.探索声音(1)老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各种材料(塑料瓶、铁罐等)
7、。老师提示:谁能让小瓶、小罐发出有趣的声音?(2)老师鼓舞孩子大胆尝试自由敲打各种小罐,老师把幼儿探索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孩子们听赏。观察孩子的反应。并启发孩子仿照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老师梳理:原来不同的东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4.听声音找物老师提示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敲小罐,让孩子找出是哪个小罐发出的声音。游戏可反复进行,老师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增加难度(听大小、材质不同的瓶罐的声音,以锻炼孩子反应的敏感性)。5、延伸老师鼓舞孩子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声音。师: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回家继续找找。活动二、小青蛙(歌表演)活动目标:1、学习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及动作来演唱和表现小青蛙。2、探索用动
8、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情景。3、乐观的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小青蛙的胸饰活动过程:一、在情景中学唱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歌曲 小青蛙1、根据老师的提问,胸饰的暗示创编歌词。2、学唱歌曲第一段,创编与歌曲相对应的动作。3、集体仿照反馈的动作。4、两两结伴坐在池塘边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二、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1、说出青蛙的本领,并仿照小青蛙捉害虫。2、根据老师的体态的暗示,在乐句句末处捉害虫,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捉害虫的动作。3、在池塘里,有节奏的捕捉害虫,体验捉虫带来的快乐。三、完整的进行表演1、在池塘边和老师的暗示下,听音乐用歌声、动作、表情表现小青蛙、仔细听害虫
9、的声音以及捉害虫的情景。2、完整的进行结伴歌表演,进一步的体验与同伴游戏、劳动的快乐。音乐教学优秀教案篇 3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歌词,熟悉曲调,会听前奏并整齐地开始唱。2.用各种水果替换原歌词,能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活动准备:已认识苹果,知道其特征。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午点都会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2.出示苹果图片,让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做摘苹果的动作。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颗苹果树,上面有好多苹果呀,我们一起摘一摘吧!(在音乐伴奏下,老师边朗诵歌词,边做摘苹果的动作。)师:李老师刚才边说歌词边摘苹果,摘了好多呀!你们也来试试吧!师:现在这些歌词要
10、变成一首好听的歌了,小朋友们注意听哦!师:这首歌好听吗?里面唱的是我们刚才念的歌词吗?我们一起学一学吧!3.放声唱与默唱交替。师:我们边唱歌边拍手。师:现在我们嘴巴休息,不唱歌曲,在钢琴的伴奏下拍手。师:我们换一个唱法,唱一句,拍手一句。4.创编新歌词。师:我们除了见过苹果,还见过哪些水果?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还有其他特征吗?师:我们把你们说的水果,带到歌里唱一唱吧!5.即兴歌表演。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唱歌,唱得非常好听,我们请他上来表演一下。师:现在小朋友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边唱边表演吧!6.小结。苹果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音乐教学
11、优秀教案篇 4教学目标: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重点难点: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教学过程:一、聆听森林水车1、老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2、老师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老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
12、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二、编创与活动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老师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们走近又走远。教学反思: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音乐教学优秀教案篇 5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藏族风格歌曲的特点。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感情地演唱。3、体验带装饰用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感受乐曲
13、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重难点:1、学唱歌曲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音阶练习2、发声练习二、导入1、中华民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天路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三、新歌教学1、播放天路音乐,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2、介绍歌曲背景资料。3、跟随音乐哼唱,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4、训练歌曲节奏,加强节奏练习。5、学唱曲谱,老师钢琴伴奏,学生熟悉歌曲旋律。6、读歌词,学唱歌词,老师伴奏。7、欣赏韩红演唱天路,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8、视情况分小组练习或实行其它方式进行演唱练习。四、拓展学习。五、老师总结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