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季节上的连续性投入要素:自然条件(土地、水源、能源、原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金、设备、技术等)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和工业“三废”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分布就世界而言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就国家而言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城市 由于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投入发生了变化,工业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所以对原料的投入减少,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步加大,如50年代扩建的鞍钢和现在的宝钢等企业 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到中小批量定制式按照工业的投入要素分
2、类工业类型举例分布地区资源密集型工业采掘工业,制糖工业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资金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原料的依赖性仍然比较大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激光工业分布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
3、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廉价劳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著名工业区发展条件发展特点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
4、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新兴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大批廉价劳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军事订货。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历次技术革命年代主要标志新出现的工业部门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气机的发明棉纺织、钢铁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气化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第三次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核工业,航天,激光污染工业分布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印染长,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第 2 页 共 2 页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