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精选 10 篇)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1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作为一篇老课文,本文有许多值得重点学习的特点:内容上是关于历史和世界奇迹的长征的回忆,可以以小见大,感受这一奇迹的伟大之处,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写法上有基本的记叙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精彩的描写对叙事的帮助和作用等值得学习。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作为远离战争与动乱的新时代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可能不容易感同身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宏伟的题材,是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精彩的描写如何做到,需要在分析与体会中琢磨运用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2.了解并学习文章
2、安排材料的特点。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预习任务预习任务1.了解作者大概情况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2.了解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12 月间越过广西东北
3、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1935 年10 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的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老山界就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活动过程1.积累字词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惊惶()苛()捐杂税缴()点缀()呜咽()酣()然入梦蜷()咀嚼()盛饭()落()得很远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惊惶:呜咽:攀谈:苛捐杂税:酣然入梦:惊惶(hun)苛捐杂税(k)缴(jio)酣然入梦(hn)蜷(qun)呜咽(y)惊惶:惊慌,恐惧。攀谈:本文中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呜咽:本文中形容凄
4、切的水声。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2.背诵(或学唱)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五岭”之一越城岭,山高三十里,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就是本文中的老山界。合作探究1.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5、并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第一天下午山脚下(山沟)长征中的全体红军动身爬山傍晚瑶民家“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的工作同志交谈,吃粥,贴标语,烧水喝天黑山脚长征中的全体红军继续爬山夜里山路上(山腰)长征中的全体红军露宿半夜山路上(山腰)长征中的全体红军被冻醒,看夜景第二天黎明山路上长征中的全体红军继续爬山,写标语帮助伤病员下午山顶,宿营地长征中的全体红军看景致,煮粥吃3.在文中勾划出最能反映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的语句,并说说你的感想。示例:(1)“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老山界山高谷深的特点
6、,说明了红军的行路之难。(2)“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及“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等语句,则形象地表现红军的睡觉之难。(3)“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一句,体现了红军吃饭之难。4.仔细品味下列语句,并指出其表达效果。A.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示例:“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这一景象
7、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示例:“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路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
8、口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和连绵。D.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两次写火把,第一次写火把是以“之”字形状,暗示山高路陡;第二次写火把,侧重于展示“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山峰越是险峻,越能展现红军行军场面的“惊心动魄”;越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越是能够彰显红军的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E.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慣”和“躲”,你读出了什么?)“照着习惯”说明这里的百姓经常受到官兵、土匪的欺压,男人“躲”起来是怕红
9、军也像原来的队伍一样抓壮丁。同时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F.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既表现出敌人对红军战士的无可奈何之情,也表现出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既构成了对敌人的嘲讽,同时暗示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目的。G.第 24 节“抢一碗饭就吃”句中,“抢”字用得合适吗为什么合适。说明对饭的要求不高,而且时间紧迫。归纳总结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
10、主义精神。拓展探究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样具体地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示例:我从红军的身上学到了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到底的精神,正如毛主席的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敢于接受困难和挫折的挑战,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断奋进。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2 2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这个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红军一起长征,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是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合理地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抓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背诵。最后一块是片断仿写。对阅读的训练应该多角度、有层次。仿写可以使阅读和写
11、作结合成一个整体,以写促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理解生动描写的作用。3、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品味鉴赏以写促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法。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
12、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组织学生交流。我们的红军战士在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的夜,而且还饿着肚子,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老山界。二、分析文章,体会精神,默读课文1、排除字词障碍字:惊惶 篱笆 骨碌 酣 蜷 缀 矗 咀嚼 澎湃多音字:呜咽 落得很远词:攀谈 苛捐杂税 奇观 绝壁 骨碌 酣然入梦 蜷 呜咽 澎湃 身手2、思考下列问题(1)毛主席在七律 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看一看,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面对这些困难,战士们的态度如何,试
13、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险峻,悬崖峭壁。“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露宿峭壁,半夜冻醒。“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吃饭难“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处境难“伤员病号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3)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感受。三、研讨课文,绘制行军图1、根据课文完成红
14、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2、学生展示绘图,教师引导交流评价,并且说说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哪里,为什么?四、作业:完成训练与检测第一、二、三、四题。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走入老山界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本文记叙的是的故事。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二、品味鉴赏再读课文,从事件、段落、句子、细节四个角度感知文章。1、品事件,了解红军的革命豪情。红军战士是依靠 翻越老山界的。明确:乐观、团结、不怕苦、关心群众2、品段落,反复吟诵,感知形象。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理解其内容,并揣摩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我最
15、欣赏第 段,理由是:。3、品句子,仔细体会,触摸感情。本文的句子有些质朴自然,如同红军战士纯朴的内心世界;有些则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情怀。例:“只得裹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毫无怨言,而是用意志和勇气战胜困难。“横着心”朴素自然地写出红军战士不怕艰苦的顽强意志。我喜欢的一个句子是:。我喜欢的理由是:。4、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的。勾画文中你欣赏的细节进行赏析,并和同学交流,说说它们是如何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务的。三、摘取精彩片断,进行仿写练习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
16、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个句子用四个喻体表现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练习:写一个比喻句,用几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然后进行交流评价。四、作业1、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2、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3、比较阅读:六月雪与老山界(B 组、C 组同学完成)课后反思:试阅读下边这篇六月雪(有删节),然后与老山界作比较,回答问题。渡过金沙江,又经过几天艰苦的行军,到了雪山地区。天黑以后,我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径向上爬去。队伍拉得很长,抬头看,头顶上有人;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战马在嘶叫,拉拉队在前呼后应。
17、喊声,歌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响。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因为路太难走了,又看不清,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笔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做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山涧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倾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发出哗哗的吼声,真叫人胆寒。将近中午,我们才爬上半山腰。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夹在中间。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
18、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阴的地方,微风徐来,凉爽宜人,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又往上走两个小时,就好像进入冬天。白皑皑的积雪,越来越厚,道路滑溜溜的,行动更困难了。走在我后面的一个贵州籍同志,由于年岁大,身体弱,越走越喘,越走越吃力了。我顺手去接他的枪,副班长也赶上来要帮助他拿背包,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还是艰难地支撑着身子前进。再向上走去,好几层雪冻在一起,差不多有两尺多厚。雪底下的水还是在哗哗地流着。山势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岖狭窄,要是一步走不稳滑下去,那就再没办法爬上来。草鞋早就被雪水
19、浸透了,十个脚趾冻得又麻又木,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是冷是热。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胸口上好像压着千斤重担,透不过气来,走几步就得喘半天。我后面那位贵州籍的同志,额头上汗直流,看样子连往前爬的劲都没有了。不得已,就坐下来。指导员忙抢到他的身旁,像慈祥的老妈妈一样,把他的手架在自己肩上,慢慢地把他扶起来,耐心地对他说:同志!在坚持一会儿,过了雪山就是胜利!在这里,说什么也不能停呀!我自己还能走!那个同志轻轻地推开指导员的手,激动地说了一句,又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大家多么高兴啊!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迅速挨着山头压过来。接着暴雨挟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又变成了
20、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我们身上的单军衣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冷风一吹,把大家冻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导员和连长忙着叫大家打开被子,披在身上。风好像故意和我们闹别扭似的,越刮越大。我们的脚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费老大劲才能拔出来。被子被风吹鼓起来,像船上的蓬,拖得我们来回直晃荡。我们几个人就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后边的小通信员不知道把这句话听成个啥,就接着说:指导员,我们不是已经上天了吗?咱们的脚早就站在云彩上面啦!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1、六月雪与老山界的叙事有什么相似之处?2、老山界写夜景,主要烘托红军行军的气
21、势,而六月雪写夜景主要突出什么呢?3、老山界以地名命题,六月雪则表现自然景象,以现成的戏目命题。你认为六月雪这个题目好吗?为什么?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3 3目的要求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写出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难点: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交
22、流、总结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热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二、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情况,掌握字词)1、同学们在课前早已预习了文本,想要表现的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了吧!来,展示一下吧!二次备课教学步骤(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惊惶(hung)、篱笆(lba)、缀(zhu)、酣然入梦(hn)咀嚼(jju)、矗立(ch)
23、、蜷(qun)、骨碌(glu)呜咽(y)、打着颤(zhn)、马匹(p?)、澎湃(pngpi)(以上环节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了呢?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跳读、勾画,意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讨论、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3、本文的结构已经
24、很明显了,你们说说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明确:一、决定翻越老山界(1 段),二、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 段),三、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34 段)。注:通过反复的朗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与习惯。教学步骤四、合作探究1、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两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从中我们看出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回答。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4 4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
25、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学式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提示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5 年 IO 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和湖南新宁边境。一、学生通读全文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
26、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查工具书,掌握下边加点的字的读音:惊惶、欺侮、呜咽、咀嚼、酣然入梦、矗立、蜷、陡、落得很远、苛捐杂税。缀。三、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间 地点 人物 所做的事情第一天 下午傍晚天黑上半夜半夜第二天 黎明下午四、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二、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1、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得具体、逼真、动人。2、在写法上,前面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后面处处呼应,层层相连。3、围绕中心,多方面
27、描写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三、课堂练习(解决难点)1、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惊惶(hung)缴(jio)租 欺侮(fu)呜咽(wyi)咀嚼(zjio)骨碌(glu)浑身打着颤(chn)2、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3、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4、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
28、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
29、).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这“意志”指什么?)(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 22 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
30、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课文预读“两步法”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
31、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5 5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
32、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当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
33、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生
34、速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当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归纳整理,师板书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三、感悟、延伸三、感悟、延伸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
35、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2。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段落,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自主展示一、自主展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二、自主精读,赏析语言二、自主精读,赏析语言(一)赏析重要语句1、提问:在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哪些语句能表现老山界的“难”?哪些语句能表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2、生分
36、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所划出的文中语句,交流心得3、师引导,点名学生作分析(二)赏析精彩片段 1生齐读师投影出示思考题,帮助学生分析赏析1、描写“之”字路的奇观有什么作用?2、有几次写火把?分别以什么为立足点?从什么观察角度进行观察的?3、分析红军战士的语言,思考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有什么作用?生自由朗读,赏析体会(三)赏析精彩片段 2生根据思考题,自由朗读1、赏析文中的修辞,你最喜欢这一片段中的哪一个修辞?说出理由。2、阅读文中写声音的句子,思考:文中既说“寂静”,又说“有许多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样矛盾吗?生讨论问题师针对具体情况作补充3、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所营造
37、的意境,(投影出相应画面)4、生齐读三、小结巩固三、小结巩固小结语言特色,学习文章生动而凝练的语言:朴实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多方面的联想,同时也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渲染出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自由朗读精彩片段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运用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段景物,写出感受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
38、次的方法。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二、揭示教学目标二、揭示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三、检查预习三、检查
39、预习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篱笆()酣然入梦()苛捐杂税()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2、讨论明确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难”体现在: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40、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饥饿吃饭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五、小结五、小结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老山界决定翻山时走路难间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顺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序处境难翻山以后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感悟课文一
41、、感悟课文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 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1)第 13-19 节(2)第 23 节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星星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山谷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像波涛在澎湃5、生朗读、感悟、背诵。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
42、,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生怕:很怕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第 2、20 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第 29 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指红军为北上
43、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二、总结课文二、总结课文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积累、联想三、积累、联想1、背诵第 22 节。2、阅读草地晚餐,比较回答:(1)顺序一样(时间)(2)重点不同(重记事、重写人)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 7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
44、含义深刻的语句。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朴实、优美、凝炼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
45、表现生活的能力。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 分钟)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一些,可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老山界,了解了解这个故事。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 分钟)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指导学生
46、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 2 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4、探究问题,进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1)红军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难?2)文章写我们和瑶民攀谈,维护瑶民利益有什么深意?3)行军途中,“我”还做了哪些工作?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
47、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 分钟)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 分钟)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1)多媒体或小黑板显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惊惶()缴()租呜咽()咀嚼()骨碌()浑身打着颤(z)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48、,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生平:有生以来;平生。峭壁:陡直的山崖。矗立:耸立,高高的直立。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身手:本领。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老师追问。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课文反映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红军有组织有纪律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情景,重点反映红军星夜翻山和露宿山腰的情景,反映红军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促进学生
49、思考,追问:红军部队翻越老山界和你个人翻越老山界有什么异同?大家发言,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1)红军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难?2)文章写我们和瑶民攀谈,维护瑶民利益有什么深意?3)行军途中,“我”还做了哪些工作?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同样,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困难有:山高路险,悬崖峭壁走,路难;夜宿山腰,寒气逼人,睡觉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吃饭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处境难。2)文章写我们与瑶民攀谈,是为了消除瑶民对我军的误解,为了证明红军和国民党军队有本质的不同,是为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是为人民群众谋利
50、益,为人民群众而战斗的思想境界的表现。这是红军战斗的宗旨。红军长征的深远意义就在于长征途中红军宣传了自己,让人民群众相信红军,支持红军,赢得民心。这是红军长征的最大收获。3)“我”不仅要和大部队一样翻山越岭,而且和瑶民攀谈,联络群众,打探路程,争取民心,还一路写标语,宣传鼓动,维护军队纪律,维护行军秩序,督促部队前进,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等。可见,“我”的事真不少,功劳真不小。五、结语,布置作业。(1 分钟)1、抄写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 分钟)1、感悟生活,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2、探究课文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