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草船借箭优秀教案(通用 5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优秀教案(通用 5 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到大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朗读训练过。教学过程: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 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 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
2、,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 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 为什么还怕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2、师生共同介绍草船借箭的有关资料。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 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 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 故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
3、字新词。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 )指读课文,正音,解词。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迟延:拖延、耽搁。才干:办事的能力。委托:请别人代办。调度:调动、安排。惩罚:严厉地处罚。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2 )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 3 )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2、自由朗读,学生自悟。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
4、序写的。)( 2 )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分四段:第一段( 12 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 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 35 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 箭准备。第三段( 69 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第一段。( 1 )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 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2 )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
5、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3 )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 儿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 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 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4)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 状?(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 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
6、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5 )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 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周瑜设计请诸葛亮造箭,他的阴谋诡计得逞了吗?从哪看出来的?(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从第四段中可看出。)(二)学习第四段齐读思考,幻灯出示思考题。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讨论: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
7、确实不如诸葛亮。 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 1 )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 2 )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三段)(三)学习第三段指读思考: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读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画在书上。(首先算到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可以从这里看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 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1、出示幻灯,思考如下:( 1 )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2 )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诸葛亮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 三天之内必有大
8、雾。)2、学习第三段,思考,诸葛亮根据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策,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圈画出来。( 1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这样布局?(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 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这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 2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虚实之前,不轻易出击,只会放箭压阵,说明诸葛亮知己知彼。)( 3 )观察挂图,鲁肃和诸葛亮的表情一样吗?说明什么? (说明
9、诸葛亮对借箭胸有成竹。)(四)自学第二段,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2、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1 )诸葛亮了解鲁肃的为人,忠厚老实,料定他不会泄露机密,可见诸葛亮知己知彼。( 2 )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盖起来说明谋划周密、巧妙。3、默读全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谋,具有非 凡的才干。)(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1、作者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2、作者在几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上既鲜明又形象,这是为什么?( 1 )作者
10、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2 )因为作者抓住了几个人物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语言、动作不同体现出人物性格各异。3、由以上可知,在写作中应怎样刻画人物?(抓住人物特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体 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六)总结、扩展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各是什么样的人?2、为什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这么喜欢呢?(教师总结注意引导学生对曹操、周瑜两个人物的正确评价及认识,使学生知道他们俩也是了不起 的人物,并不是所谓的坏人,另外强调写作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七)布置作业1、复述故事,讲
11、给小伙伴听。 附:板书设计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 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 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 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
12、地方。四、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 学生自学( 1 )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教师巡视。( 2 )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 )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 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 )本文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妒忌心强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不喜欢周瑜的原
13、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a、诸葛亮识天象,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b、诸葛亮晓地利,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回来时顺 水顺风;c、诸葛亮知人心,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 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 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
14、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 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创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 全因后果。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二、三、四段。
15、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复习前文导入新课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2、立下军令状。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
16、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5、小结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四、讲借箭结
17、果突出周瑜的长叹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2、小结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5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 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六、作业幻灯片,填空(略)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 事件的本质意义。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ll 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 8 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 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
18、法。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 1700 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 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 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如
19、: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 1 2 )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 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 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 准备。第三段( 69 )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段( 10 )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 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第二段,写诸葛亮
20、准备造箭;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 *、结果”的顺序写 的。二、学习第一段。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 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读书)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 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 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
21、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 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 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 (读)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 十
22、万枝箭?分明想害他。生:我说这是“狡黠”。(笑)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 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 由。(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 常高兴。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生:胸有成竹。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
23、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 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板书设计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准备造箭诸葛亮借箭诸葛亮借箭成功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 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
24、惯,第一课时中已对文章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 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设计理念: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 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教学目标: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体会人物。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同 学们
25、,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 箭。2、默读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看来同学们对本课印象深刻,那就让我们回到文中,回顾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周瑜妒忌诸葛 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为名除掉他,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利用自己的神机妙算从敌人曹操那儿借了十万支 箭,让周瑜自叹不如。)3、文章中斗智斗勇的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何等人也?(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周瑜何等人也?(嫉贤妒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这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依据)(二)习作。1、三国人物风貌大家已经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记录下你对他们的印象和认识,好吗?(出示写作要求)2、指读要求,
26、其他人跟读。3、对于习作的要求,你能否为大家的写作做以解读?(第一部分要简写;第二部分要抓住一个人 的一个特点,点到即止;第三部分要细写,抓住具体字、词、句来分析;第四部分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 受来谈。详略要安排合理,一、二、四部分略写,三部分详写。时间 15 分钟,字数在二百字以上。)4、结合本课,你能将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吗?读草船借箭有感或草船借箭读后感5、说说你打算分析本课哪位主人公的哪个特点呢?6、动笔习作。(放音乐,生习作,师巡视指导)(三)学生互评习作。评价中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既可按习作要求评价,也可说说自己的见解。(四)拓展。1、提出不同评价,完善学生思维。(出示陈寿的两句评语治戎为
27、长,奇谋为短性度恢廓)引发学生思考,得出原因:历史是生动的,历史人物是鲜活的,我们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完整全面地 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阅读原著,阅读历史本身,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认识三国人物。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英雄豪杰,老师这就请出几位来,看看你认识他吗? (出示鲁肃、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的头像和人物特点,请学生辨认。)(五)总结。说到这里,我们仿佛已经展开了历史的画卷,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好像已经跨越历史的长河, 正缓缓向我们走来。有道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示课件,结 束)课后反馈: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对于语文这样重视形象思维和应用性的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会学生 如何习作,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评价问题,是本课的语文教学所希望达到和完成的。课堂中学生在体 味到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古典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自己的收获用正确的方式记录下来。当然也 有评价不够得当,个别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文章的不足存在。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总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