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广州新电视塔钢管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ai****e 文档编号:40726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广州新电视塔钢管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广州新电视塔钢管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广州新电视塔钢管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广州新电视塔钢管 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UT( Ul t r a s o n i c T e s t i n g ) T e c h n o l o g y t o C F S T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Gu a n g z h o u Ne w TV To we r 林海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 0 0 0 8 0 摘 要: 广州新电视塔工程的钢管混凝土具有体量大、管壁厚、施工工艺要求严格 、检测困难等难点。为了解决这些 困 难 ,应用内置超声管法 , 使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密实度得到了有

2、效的检验。通过详述的检验实施方法和过程,总结了复 杂钢结构填芯混凝土的检测技术 ,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 广州新电视塔 钢管混凝土 超声波检测 内置超声管 径 向对测法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1 0 0 1 ( 2 0 1 2 J 0 6 0 5 5 4 0 3 1 工程概况 广州新电视塔总高 6 1 0 Il l , 由 1 座 4 5 4 Il l 的主塔体和 1 根 1 5 6 Ill 的天线桅杆构成。 主塔体 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钢 结构外筒以及连接两者的组合楼层组成 。 外筒由 2 4 根钢管 柱 、 4 6

3、组 环 梁 以 及 部分 斜 撑 组 成 ,最 高 处 的标 高 为 4 6 2 7 m 。2 4 根钢管柱在 + 5 0 m以下采用 西2 m的等截 面 钢管 , 在 + 5 0 m以上则采用 2 m渐变至 西1 2 m的锥形 管 , 每根钢管的倾斜角度约 7 。, 钢管壁厚从底至项分别为 5 0 m m 、 4 0 m m和 3 0 m m 。 在外筒结构中, 仅钢管柱柱内填充 混凝土 , 基础面 1 2 6 4 Il l ( 即 1 2 环及 以下 ) 标高段填充 C 6 0 混凝土 , 在 1 2 6 4 Il l 3 0 8 4 Il l ( 即 1 3 环至 3 3 环 ) 标高段

4、填 充 C 5 0混凝土 , 在 3 0 8 4 Ill 以上( 即 3 4环及以上 ) 标高段填 充 C 4 5 混凝土,其 中, 1 4 环及 以下的钢管混凝土在 浇筑时 添加了减缩剂 ,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外框柱的钢管混凝土 施工工艺为泵送混凝土 , 末端接壁挂式 白爬升布料杆 , 采用 高抛法施工加人工辅助振捣叫 。 除了前期布料机的使 用有点不顺手之外 ,工程施工还 算顺利。但是 , 由于钢管内部有环向加劲板 , 设计方担心加 劲板下方有可能会不密实 , 因为加劲板是和钢管柱垂直的, 而钢管柱却是 1 : 1 0 倾斜的, 所 以理论上存在顶部死角。 为 解决这个死角问题 , 参

5、建各方都有不同的认识 : 施工方提出 沿环形 加劲板 中开设 8 个 5 0 m m排气孔, 可以有效减小 死角的存在空间, 但还是未能完全消除 i 正是出于对这个死 作者简介: 林海( 1 9 6 8 一 ) , 男, 本科, 高级工程师, 总工办副主任。 作者地址 :上海市东大名路 6 6 6号( 2 0 0 o 8 o)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5 2 8 5 5 4 I 2 o 1 2 6 B lm d in g 角的担心 , 设计方在图纸上提 出了超声检测密实度的要求 ; 也有人提 出, 如果不做检测 , 就无法证明钢管混凝土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格。 2 超声波检测法

6、早在 1 9 9 0年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就颁布了 钢 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 C E C S 2 8 : 1 9 9 0 ) 。对于钢管 混凝土的检测, 规范上提供了敲击法来检查密实度。 对于广 州新电视塔 2 m 、 钢管壁厚 5 0 m m的钢管混凝土来说 , 这 个方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目前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中, 只 有超声波法最接近实际可能 ,而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密实度 又有 2 个方法 : 内置超声管法和径 向对测法。 从径向对测法的原理可知 ,该法能完全覆盖整个钢管 柱断面 , 能检测设计方 比较在意的环板 下的那一部分 , 旋 工 方也 比较赞成采用径向对测法,

7、因为这个检测方法对施工 的牵制少 , 可以后测 : 但本工程直径大、 管壁厚 , 以前实施的 体量都没这么大 , 见图 1 ( a o也有人提出采 用内置超声管 法( 埋管法 ) , 该方法检测工艺成熟 ; 但是其检测范 围有限 , 只能检测埋管中间的区域 , 即埋管位置只能在环板中间, 环 板下的那一部份就无法检测 ,而中间检测管之内的那部 分却是施工质量最容易保证的 , 见图 1 ( b o 从两种测量方法及检测结果来看 ,应该优选径 向对测 法。但是对这么厚管壁的钢管混凝土 , 我们却没有把握 , 而 且实施径向对测法有个前提,就是需要混凝土和 管壁结合 良好 , 没有间隙。需要指出的是

8、 : 混凝土和管壁存在间隙是 完全可能的, 属于正常现象 , 非施工不 良所造成 的。因为按 照混凝土的收缩特性 , 收缩值一般为 0 0 8 , 虽然这属于最 终收缩 , 但是其早期将完成大部分收缩量 , 检测龄期一般为 【丑 】 径内对测法 ( b ) 内置超声波法 图 1 超声波检测 混凝土密实度 1 4 d , 1 4 d将完成收缩值的 5 0 ; 而我们的混凝土添加了低 收缩外加剂, 能减少收缩值的 5 0 , 那么算下来收缩值也在 O 0 2 左右 , 钢管直径为 2 m, 收缩量将达到 0 4 m m 。由于钢 管混凝土没有配筋 , 因此 , 裂缝开展将无规律开展 , 极有可 能

9、在筒壁 间形成部分间隙而影响检测。 综合以上的意见 , 经参建各方开会讨论 , 由于径向对测 法具有不影响施工进度且检测范围广 的特 点,决定先进行 体外径向对测法试验。 3径向对测法试验及结果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受到业主委托 , 于 2 0 0 7 年 5 月 2 4日、 2 8日和 6 月 4日, 分 3 次对 5 月 2 1 日灌注 的钢管混 凝 土进行体外径向对测法试验 。使用仪器为武汉岩海公司 生产的 R S - S T O I D ( P ) 数字型跨孔超声检 测仪 , 发射 、 接 收主 要采 用 3 0 k H z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 仪器在检定期 内。 检测沿轴向 1 m

10、范围内进行 ,钢管约为 2 0 0 0 m m 。 在柱面上分别布置对应测试 用的圆周长均分 的 3 2 列垂线 ( 列 ) 及相隔 2 0 0 m m的环 向线( 行 ) , 环向线垂直于轴线 , 垂 线( 列 ) 平行于轴线 , 这样就形成 了 1 9 2 m m 2 0 0 m m的环 形网格。由于现场条件限制 , 检测试验时布置 4条环 向线 , 因此将有 6 4个对测点, 每对测点连线过轴心。检测采用厚 度振动式换能器 , 用黄油耦合。 经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 , 我们认为 : 接 收到的首波可能 为超声波沿钢管壁传播的 ,不是通过柱内混凝土径 向传播 的 , 这可能是由于直径大、 管

11、壁厚、 结构复杂等原 因造成。 有 趣 的是 , 试验组还对现场堆放 的未起 吊钢管进行检测 , 数据 和 灌注混凝土后的钢管柱数据基本相 同。 广州市建 筑科学研究院在 2 0 0 7 年 6 月 8日提交 的报 告 , 其结论为 : 针对本工程大直径厚壁 的钢管混凝土柱 , 无 论灌注混凝土时间的长短 , 采用超声波管外对测法 , 均无法 区分所接收的超声波是沿钢管壁传播 的还是穿透钢管混凝 土柱径向传播 的,因此也无法判定钢管柱 内混凝土的灌注 质量。 2 0 0 7 年 8 月 , 台湾 中央大学和香港理 工大学对钢管混 凝土柱进行断层扫描试验 ,其原理来 自于医学上的 X 光断 层扫

12、描。其试验结果显示混凝土收缩后形成的间隙对试验 结果影响较大 , 即使没脱离 的部分 , 检测结果也只是作为参 考 , 不能作为正式检验报告, 也没有明确的判定。 鉴于径向对测法在本工程上无法应用 ,因此大家只有 转向内置超声管法。 4 内置超声管法检测的方案与实施 内置超声管法简便可靠 , 为成熟检测手段 , 广泛用于灌 注桩 的检测 中。针对本工程 , 除了其检测范围狭 窄之外 , 另 一 个负面因素就是施工检测配合复杂。 说到施工配合 , 就要从施工方法说起。 新电视塔工程外 围一共有 2 4 根钢管柱 , 吊装的时候 , 先吊装主立柱( 也就是 需要浇注混凝土 的柱 ) , 再 吊装斜

13、撑和环梁 , 当主立柱和斜 撑、 环梁连接形成整体 之后 , 才能浇捣混凝土 , 否则浇捣混 凝土会影响吊装精度。 一旦主立柱和斜撑、 环梁连接形成整 体之后, 接下去又该 吊装上一环的主立柱了。所 以, 留给混 凝土浇捣 的时间就很短 , 通常只有 1 d 2 d 的时间。 而一节 立柱 的高度一般在 1 0 m多点 , 每节都是不 同的 , 故 多节柱 的混凝土浇捣将不利于质量保证。 内置超声管的检测工艺是 :先在被检测的主立柱 内设 置超声管 , 这只能在地面内放置 ; 吊装完成并浇捣完混凝土 之后 , 对管内进行灌水 ; 当达到龄 期后再对管内放置换能器 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 还要

14、回灌水泥浆置换管内清水 , 因 为本工程 的防火要求不允许管内有水存在。 要实施超声检测就必须 同时协调施 工工艺和检测工 艺。其中的矛盾在于 : 检测需要在浇捣完成的钢管 口进行 , 需要龄期 , 一般为 2 8 d , 早期检测的龄期为 1 4 d ; 而从施工 工艺上看 ,钢管柱在混凝土浇捣后即开始上一环的主立柱 吊装 了, 无法留出时间等待龄期发展。关于这个矛盾 , 我们 使用以下流程来解决 ( 图 2 ) 。 流程一 流程二 流程三 流程四 流程五 流程六 图 2 内置超声管法施工流程 ( a )流程一 : 下节钢管混凝土浇筑完毕 建 筑 施 工第 3 4 卷第 6 期 f 5 5

15、5 ( b ) 流程二: ( 混凝土养护期间) 安装上节钢管、 对接声 测管 ; ( c ) 流程三 : 声测管灌水并进行检测 ; ( d ) 流程 四: 浇筑上节钢管混凝土 ( e)流程五 : 声测管注浆 ; ( f ) 流程六 : 再安装上节钢管。 从以上过程来看 , 内置超声管法施工配合复杂、 相互牵 制较多, 确实给工程增加 了难度, 需要总承包方投入大量的 精力去管理协调 ,一个超声检测居然需要牵涉 5 家专业分 包, 实在是意料不及。况且 , 操作环境恶劣、 危险, 都是高空 作业( 图 3 ) 。事实上 , 经协商 , 在管 口上的工作基本上都是 长期从事高空作业的现场操作工人去

16、完成 ,一般的管理技 术人员根本难以胜任。 除了管口的工作 , 延长管和声测管连 接时, 工人只能从管口爬到 1 O m深的柱底( 说井底更恰 当) 进行钢管对接 , 以确保其不漏水。 图 3 内置超声管法的作业环境 整个超声检测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 的过程 , 除了施工配合上的不断调整外,检测龄期和判定参数也有 调整。 我们在正式施工钢管混凝土前 , 利用一个废弃的钢管 柱做 了一个 1: 1 模拟试验。在浇捣完成 7 d 、 3 4 d 和 2 1 d 后 , 广州市某检测单位分别进行 了体外对测和体 内检测。 据 第一次( 7 d ) 检测汇报 显示 : “ 桩身完整 , 柱混凝土

17、表面浮 浆厚度很少 ,不超过 5 c m” 。但是在进行柱外壁超声对测 时, 发现超声信号透不过混凝土 , 故有关单位认为 “ 管外对 测方法在本工程钢管柱检测难于实施 ” 。由于 1 4 d 和 2 1 d 的检验结果与 7 d结果基本相同, 因此 , 检测单位决定在工 程实测 中采 用 7 d龄期进行检测。 在早期的结果判定 中, 也 出现过分歧 : 因某根钢管柱的 测试曲线并不令人满意 , 而该管 口恰好 尚未吊装上节柱 , 在 经过钻芯取样后,报告显示该试件外观和试压结果都令人 满意。 这件事情也说明了 : 钢管柱和灌注桩的实际情况还是 有差异 的。 经过该次分歧之后 , 检测单位也适

18、当的调整了有 关参数。 根据图纸要求 , 需要对构件数量的 1 0 进行检测。经过 一 段时间的检测 , 其结果稳定而良好 , 故在其后 由市建委组 5 5 6 I 2 0 1 2 6 B 1坷 d 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建议可将 比例减小到 2 。 而在实际上 , 我们还是坚持每环柱子检测 1 根 , 检测数量已 超过 了2 。新电视塔工程总共检测 5 4段钢管混凝土柱, 其 中被判定为 I 类桩的有 4 9 段 , 占 9 O 7 茗 , 被判定 类桩的有 5 段 , 占 9 3 。 5 结语 广州新电视塔的超声检测是复杂而曲折的,中间牵涉 了很多的技术问题和施工配合问题。 回过头来

19、再看 , 其检测 结果已经和设计初哀有了较大的出入 ,预先选定柱子埋设 声测管, 就已经失去 了随机抽检 的意义。在检测初期, 参建 各方也去本地及外地的工程进行了考察取经 ,各工程都表 示实际意义不大 , 还是以施工工艺去保证质量最重要。 在检测手段方面 , 至 目前为止 , 无论体外径向对测法还 是内置超声管法均不能反映出不良产品内部空洞 的大J J D 方位。 内置超声管法沿用了灌注桩的检测标准, 最终判定也 是 I 类桩、 类桩或类桩。 而灌注桩和钢管混凝土还是有 着很大的区别 : 灌注桩是配筋混凝土桩 , 当混凝土硬化发生 收缩时, 桩身整体收缩 , 内部不会产生收缩裂缝 , 桩身收

20、缩 后外侧的泥土 自然填补空隙,不存在影响桩身摩擦力的问 题。而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产生夹泥而形成断桩 , 内置超声管检查断桩是对症下药 , 即 通过波速和振幅的变化来判定断桩的情况 ,一旦断桩 比例 过大 , 则征得设计认可 , 采用补桩进行补强 , 来达到原设计 要求 ; 而钢管混凝土柱则不同 , 一般是不配筋的素混凝土 , 会在固定空间内收缩而形成不规则裂缝 ,这种正常的裂缝 会影响检测结果。 裂缝一般随龄期而发展, 本工程的龄期较 短, 故影响较小。 钢管柱不同于灌注桩 , 数量上是无法改变的, 而检测结 果又不能准确反映缺 陷的状况 ,这给补强工作带来了很大

21、 的难度。根据我们的考察和了解 , 凡经过检测的 , 其结果都 合格 , 没有发生需要补强的柱子 , 当我们 问起若是有柱子不 合格时该如何补强 , 对方都婉转地表示不可能。 同时我们也 了解到, 很多工程检测后 , 管道内是不回灌水泥浆的 , 且声 测管的壁厚选择上也没有考虑对混凝土的补强, 那么, 声测 管形成的空洞对截面也会起到削弱作用 ,甚至于一般形成 的空洞断面还抵不上声测管断面 ! 笔者认为,台湾中央大学的那个断层扫描法是今后检 测技术的发展方 向, 但是要等到能成熟地运用 , 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倪杰, 林海, 陈安民 广州新 电视塔钢 管混凝 土施工技术 J 1 _ 施T技 术, 2 0 0 9 ,3 8 ( 3 ) : 1 5 1 7 2 】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 E C S 2 8 : 1 9 9 0钢管混凝土结 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S 埘E 京: 中国计划 出版社, 1 9 9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