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庭教育心理学新.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69426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2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心理学新.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家庭教育心理学新.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家庭教育心理学新.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家庭教育心理学新.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家庭教育心理学新.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庭教育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研究生班Ertong2009_第二讲家中谁是老大?l谁是老大?谁该在家中发号施令?l这些问题听起来就觉得陈腐,让人联想到“一言堂”、“办事不合理”、“不民主”等。许多年轻的父母想起自己小时侯家中受到的严厉惩罚,以及当时自己心中的委屈和挫折感,可能还想到有篇文章还说到“教育,爱,从倾听开始”等等,所以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家中的事应共同决定。遇到重大的争执时你怎么办?l家中来了重要客人,但你5岁的孩子却哭着闹着不让你得到安宁,你怎么办?夜里11点了,你8岁的孩子却还要坚持看电视你怎么办?该上学了,你15岁的孩子却和一帮孩子在家里打

2、牌,你怎么办?你会不会这样做?l自己当孩子时受到的粗暴对待至今让你记忆犹新,你想严厉管教他,但又怕伤了孩子,于是你温和地劝他,可是没有效,这时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由于怕犯错误,你放弃了,不跟孩子发生直接冲突,你希望孩子自己领悟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慢慢地学会好的行为。这样做的结果l后来,你可能会发现,5岁的孩子成了小皇帝,凡事都要按他的意愿才行,否则就要大哭大闹,也可能发现8岁或15岁的孩子更经常地逃学,甚至还养成了偷窃的毛病。l你伤心欲绝,扪心自问:老天哪,我作错了什么,我避了我父辈的粗暴,我充满了耐心,我按书上告诉我的方法来教孩子,可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父母的责任l为什么?l因为你

3、放弃了作父母的责任,因为你当了父母,你就不能犹豫不决,三心二意,你必须快刀斩乱麻,果断地作出决定,你必须为自己、为别人的行为负责。这个别人,不是别人,正是你年幼的还不成熟的儿女。只身来到了一个陌生神秘的地方l我们试想孩子来到这个世上,他们是多么的无知和幼小,周围有多少事需要他们去学习、去了解,有多少事需要他们去适应、去同化。正象我们只身来到一个遥远的陌生神秘的地方,有荒凉的沙漠,有没顶的沼泽,有我们一无所知的原始部落,甚至还有到处出没的狼群。l我们多么希望向导给我们指点迷津,然而向导由于心虚,却借口让我们自己去探索,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绝望的景象呀。也许我们最终找到了出路,然而更有大部分人会在沙漠

4、中迷失了方向,或陷入了没顶的沼泽,或为狼群所吞噬,再也走不出来了。父母是老大!家长是司令官!l作为父母,你必需发号施令。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必须,您必须让孩子知道。如果您不能填平湖海,您就必须禁止孩子随便跳入。如果您不能让所有的汽车停开,您必须让孩子当心汽车。如果您不能杜绝所有客人的到来,您就应当告诉孩子适当的礼貌。l作为父母,想教导孩子如何渡过充实幸福的人生,您的确要发号施令。当然发号施令也是有原则和技巧的。发号施令的技巧1 倾听l首先,应当了解孩子,了解情况。这就是上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倾听的功夫。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减少冲突;并且真正冲突来临的时侯,您也有了快刀斩乱麻的根据而不至于心虚。发号

5、施令的技巧2 出于公心l其次,发号施令必须出于公心。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场面,有一天父母想看球赛,不想让孩子看“米老鼠”,或者上班时心情很烦燥,回家后不想让孩子打扰,于是您可能不加解释而对孩子发号施令“你必须到您的小屋作功课,不许看电视”。这样的命令在孩子心目中有什么效果呢,只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自私和武断,降低家长的威信。发号施令的技巧3 以身作则l再次,发号施令必须以身作则。命令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同时也是针对父母的。试想一个打麻将上瘾的父亲或母亲命令孩子不许玩牌会有什么效果。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只有自己对命令身体力行,孩子才能更自觉的接受。发号施令的技巧4 少而精l谁也不喜欢经常有人

6、在旁边唠叨,孩子们也一样。发号施令只应该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候:l当孩子有迫在眉睫的危险时。例如决不能让6岁的小孩不能在车流量很大马路上玩。l当损害他人利益、冒犯他人尊严时。例如家长决不能让孩子向别人吐口水、扔石头,也不能容忍让孩子在商店乱扔商品、推到柜台。在这类情况下,必须采用马上而干脆的措施停止孩子的行动,道理可以过一会儿再讲。l当未来注定有不可挽回的坏结果时。例如家长不能任由孩子偏食、挑食,也不能容忍孩子懒惰不干份内的活。当然偶尔一次的挑食或者偷懒,并不是大问题,但是长期如此就会成为问题。对这种问题,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制定规则,分清哪是份内、哪是份外,那是必须做的,并且家长要以身做则,而不是

7、暴跳如雷。l当孩子年龄还小,还不能防止不好的自然结果时。例如,岁的孩子还可能想不到冬天外出要穿厚衣服,当他不想穿时,要强迫他穿上。l其他可管可不管的事,或者自己就做不到的事,就别要求孩子、管孩子了。道德经l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l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l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l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l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l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l可以管,可以不管,管伤情;可以令,可以

8、不令,令伤独立性!关爱、敏感、负责、控制爱孩子、爱社会l教育孩子,首先是关注孩子,对孩子的状态比较关注、敏感(不是过敏)。也就是上一篇文章“教育,爱,首先从倾听开”的主旨-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跟孩子平等。l责任感,对于还不成熟的年幼的孩子,父母具有不可推卸的指导和“发号施令”的责任。因为孩子要适应这个社会,要适应现实,但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的指导和命令应该代表社会和现实的声音。权威型负责管教关注慈爱高高低低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父母的教育方式类型34.9%2.1%50.7%12.3%管教与慈爱l第一,凡不能控制自己的爱好、不知道如何抗拒当下的快乐与痛苦的纠缠、以便听从理智的告诫的人,偏

9、缺乏德行和勤勉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一事无成的危险。自制的品质是与人的未受引导的本性全然相反的,所以应当及早养成;而这种习惯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当尽早植入儿童的精神之中,当儿童刚有知识、稍稍懂事的时候就要着手,任何对儿童负有教育责任的人,都应当想尽一些方法使儿童养成这种习惯。l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儿童的精神受到过分的贬抑,如果他们的精神由于管教太严而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便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遭。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往往精神振奋、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道常常会成为能干的、伟大的人物,而心情沮丧的人则往往胆小羞怯、萎靡不振,很不容易振作起来,因此难以成就事业。

10、l要避免这两方面的毛病,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使儿童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同时又能使他约束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走向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物,那么在我看来,他便懂得了如何调和这些表面上的矛盾,掌握了教育的秘诀。权威与友谊l凡有心管教儿童的人都应该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着手加以管教,使他们完全服从父母的意志。假若你希望自己的儿子过了儿童期之后仍然服从你,那么就一定要在他刚刚懂得服从,知道自己归谁管教时便树立起父亲的权威。假若你希望他敬畏你,便应当让他在婴儿时期就敬畏你;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2 家庭教育l2.1引子:几个相关研究l2.2家庭教育的概念l2

11、.2.1什么是家庭教育l2.2.2家庭教育的特殊性l2.3家庭教育与西方文化l2.3.1古希腊罗马时期l2.3.2中古时期l2.3.3文艺复兴时期l2.3.4美洲殖民时期:1600-1800l2.3.5十九世纪:主要是在1800-1860年间2.3.6 二十世纪及当代l精神分析l行为主义l认知理论l人本主义2.4 家庭教育与现代化l现代化社会的特点l1快速变化l2接触频繁l3差异增大l4知识激增l5参与意识增强l6契约与法律意识提高l7阶层突变l8互惠关系适应现代生活的现代人l1喜欢新的经验与方法l2忠于自己的意见感受l3愿意尊重异己的意见l4慎重考虑别人的尊严l5不断改进自己与环境l6信赖自

12、己所处的环境l7比较强调努力与成就。l8报酬依实际贡献来分配l9重视人际关系l10比较强调现在与未来l11关注世界及远方的事物l12坦率活泼积极现代化社会追求目标l1自由:在思想、行为及生活上,免于不合理的限制和压抑,挣脱了迷信、愚昧和不合理的习俗的限制,无迷信权威。l2平等:在不妨害他人的原则下,人人都有追求福利与自我实现的同等机会。l3幸福: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提高,个人开始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l4进步:社会进入学习型社会,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个人与社会都不断发展与提高。现代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l1人本取向:强调人及其生命的本然价值,重视人的潜能、意

13、愿及幸福。l2个人取向: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我实现。强调尊重个人的价值是保证社会价值的前提,个人比社会更真实、更重要。l3理性取向:强调理性或理智在处理知识、道德、宗教及日常问题上的有效性。l4乐观取向:相信人与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个人的缺点和社会的弊病都可经有主动的改革和科学的发展而解决。2 家庭教育l2.1引子:几个相关研究l2.2家庭教育的概念l2.2.1什么是家庭教育l2.2.2家庭教育的特殊性l2.3家庭教育与西方文化l2.3.1古希腊罗马时期l2.3.2中古时期l2.3.3文艺复兴时期l2.3.4早期殖民时期l2.3.5十九世纪:主要是在1800-1860年间l2.3.6二十世纪及

14、现代l2.4家庭教育与现代化3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l3.1五经中家庭教育思想l3.1.1周易中家教思想l3.1.2诗经中家教思想l3.1.3礼记中家教思想l3.2先秦的家教思想与实践l3.2.1周王族的家教实践l3.2.2管子的家教思想l3.2.3孔子及其弟子的家教思想l3.2.4孟子的家教思想l3.2.5荀子的家教思想l3.3秦汉及以后的家教思想l3.3.1秦汉的家教故事l3.3.2诸葛亮的家教思想l3.3.3颜氏家训中家教思想l3.3.4朱子家训中家教思想l3.3.5曾国藩的家教思想有知识的国民应了解本国史钱穆国史大纲l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信念:l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

15、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如果对本国历史没有敬意,那就只能算是一个外国人l2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尊重历史、不自大、不推委l3所谓对其本国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遣。尊重本国历史的

16、人多了,国家才能发展l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减,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换与发皇。3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l3.1五经中家庭教育思想l3.1.1周易中家教思想l3.1.2诗经中家教思想l3.1.3礼记中家教思想l3.2先秦的家教思想与实践l3.2.1周王族的家教实践l3.2.2管子的家教思想l3.2.3孔子及其弟子的家教思想l3.2.4孟子的家教思想l3.2.5荀子的家教思想l3.3秦汉及以后的家教思想

17、l3.3.1秦汉的家教故事l3.3.2诸葛亮的家教思想l3.3.3颜氏家训中家教思想l3.3.4朱子家训中家教思想l3.3.5曾国藩的家教思想3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l中国文明源渊流长l1)悠久l从黄帝传说以来到现在约有4600多年。从最早的史书古竹书纪年记载从夏以来的历史,已3700多年。l2)不间断l周共和以来,公元前800多年,开始明白有年代可查。公元前500多年起,年月日都记载的清楚明白。中国家庭教育思想史的重要性l家庭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核心更关键!l家庭教育是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结合点更普及、更流行,影响更深远!3.1 五经中的家教思想l诗经、尚书、礼(礼记)、易经、春秋,号

18、称五经,有时加上已失传的乐经,合称六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后来的中国文化大都是奠基在五经的基础上。l六经嘱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l论述中国的家教思想,也应正本溯源,从五经开始。3.2 周朝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 l3.2.1周朝统治者的一些家教实践l3.2.1.1周文王母亲的胎教:l大任之性端一诚庄,唯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刘向,烈女传)l3.2.1.2文王对武王的家教l文王去世前,召太子发曰:“呜呼!我身老矣,吾语汝我所保与我所守,传之子孙。吾厚

19、德而广惠,忠信而志爱。人君之行,不为泰靡,不淫于美,括柱茅茨,为民爱费。”(逸周书)3.2.1.3 武王夫妇对成王的家教 l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岐,坐而不羌(qiang),独处而不据,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ll武王登基三日,就召群臣及其师姜尚,问:“有万世而可以为子孙常者乎?”姜尚答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矣。”武王斋戒三日,穿上朝服,端坐于堂。姜尚亦端冕负书而入,负屏而立,诵读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座右铭的来历l武王听了姜尚的话之后很恐惧,就在各种生活用具上刻上字,用以自警并告戒子孙:ll在其座位的

20、左前端铭曰:安乐必敬l右前端:无行可悔l左后端:一反一侧,亦不可忘。l右后端:所监不远,视尔所代。l鉴之铭:见尔前,虑尔后。3.2.1.4 周公对儿子伯禽的家教 l伯禽与康叔封朝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康叔封与伯禽见商子,曰:“某某也,日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其说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阳?有木焉曰桥。”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阳,见桥耸焉实而仰,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曰梓。”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阴,见梓勃耸焉实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

21、日见乎周公,入门而趋,登门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安见君子?”二子对曰:“见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l说苑 3.2.2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家教言论与故事 l3.2.2.1管仲(约前725-645)l1)父慈子孝l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l为主而贼,为父母而暴,为臣下而不忠,为子妇而不孝,四者人之大失也。大失在身,虽有小善,不得为贤。l为主而惠,为父母而慈,为臣下而忠,为子妇而孝,四者人之高行也。高行在身,虽有小过,不为不肖。管仲l2)重视环境,界限分明ll士农工尚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

22、茫,其事乱。是以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弟常为士。令夫农群翠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其用,备其器械3.2.2.2 孔子的家庭教育言论 l孔子(前551-前479)1999年是其诞辰2550年l1孝敬父母是个人修养的基础l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已学文。”l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

23、有养。不敬,何以别乎?”l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l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l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问三失。”丘吾子对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24、。l说苑贫穷与孝敬不矛盾l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为礼。”作为一个孝子,当父亲盛怒时候下重手打你,你怎么办?l曾子有过,曾皙引杖击之,仆地。有间,乃苏。起曰:“先生得无病乎?”鲁人贤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门人:“参,来!”“汝不问昔者舜为人子乎?小棰则待笞,大杖则逃。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l韩诗外传2 重视文化传统的学习 l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学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

25、则不立。夫远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3 重视自己的身体和事业 l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4 对朋友有所选择 l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l凉:诚实、守信。l便辟:谄媚逢迎。l善柔: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l便佞:花言巧语。3.2.2.3 孔子弟子的家教言行l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

26、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林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养老,不择禄而仕也。”曾子l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孔子的徒孙曾子的弟子l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之足瘳(chou,病愈)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

27、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3.2.3.4 孟子的家教思想l责善,朋友之道,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l孟子.离娄下l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l孟子.尽心下l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l孟子.离篓下孟子

28、的母亲l孟子的母亲:l孟母三迁l孟子结婚后,有一次走进寝室,看见其妻衣服畅开着,很不高兴,转身就走。其妻不可得已向孟母告辞,准备回娘家。l孟母教训孟子:“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3.2.3.5 荀子的家教思想l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l入则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3.3 秦汉及以后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l3.3.1秦汉时的一些家教故事l伯俞有过,其母笞

29、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l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l故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l说苑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l疏广,字仲翁,西汉人。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学,后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太子少傅、太子太傅。在位5年,辞官回乡。临走时,汉宣帝赐他黄金20斤,太子也赐他黄金50斤。l“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

30、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享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3.3.2 诸葛亮的家庭教育 l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山东琅琊(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避乱襄阳隆中,后辅佐刘备联吴攻曹,取得荆州、益州、汉中,建立蜀汉政权,任丞相,任内蜀国大治,史载“路不拾遗”。刘备去世后,辅佐后主刘禅,多次出兵攻魏,病逝于军中。诸葛亮的家教思想,主要见于诫外甥书、诫子书和又诫子书。志存高远l诫外甥书l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31、,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疆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ll诫外甥书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志存高远,不关心身边琐事,克制情欲发奋图强,才能生活美满,才能有所成就。l毛泽东年轻时的座右铭:“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身边琐事”,是否受了诫外甥书的启发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l诫子书l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自我教育l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提出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

32、的,“才须学也”;学习又以志向高远为基础,“非志无以成学”;高远的志向又必须以淡泊名利和宁静守拙为出发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怎么能够做到宁静、淡泊呢?诸葛亮告诉儿子,要防止好高骛远、一暴十寒(险躁)和贪图安乐、浪费时间(淫漫)。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提出了年轻人自我教育的一个科学途径。l诸葛亮自身的发展道路正是这条道路科学性的一个最好的正明。l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军阀割据的时代,他自己隐居隆中,不求闻达,但是广交有才有德的朋友,密切注意形势的发展,在宁静中蕴积着高远的志向,因此在出山之后能处处得手,建功立业,成为蜀国开国的第一功臣和贤相。善解人意,重视礼节l又诫子

33、书l夫酒之设也,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l又诫子书揭示了诸葛亮性格中温和、宽容的一面,他善解人意,告诫儿子既要重视礼节,又要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客人的情绪,在招待朋友时尽兴。反身之谓也以身作则l诸葛亮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也不让孩子们搞特殊化。诸葛亮兄弟三人关系和睦融洽,哥哥诸葛谨在东吴为官,将自己的儿子乔过继给诸葛亮,乔在蜀国任驸马都尉,本应在当时的国都成都任职。但是诸葛亮要求乔随军押运粮草,与其他人同甘共苦。在提到自己的物质生活时,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上的表中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

34、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诸葛亮自己廉洁的作风和对孩子们严格的要求,正是诫子书和诫外甥书的具体体现。3.3.3 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l颜氏家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它出现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它的问世创立了我国古代家教文献的独特体裁家训体。唐以后,这类的文献出现很多,仅在中国丛书综录所载就有120多种,这些家训基本上都以颜氏家训作为蓝本的。l颜氏家训自成书以来,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虽经历千年而流传不衰,被称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本书的作者的独特经历及其对家庭教育的系统而实用的论述,适应了中国文化中教育子孙立身

35、、处世的基本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中的“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生平l颜之推(公元531-约590年以后),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东晋以后,世居建康(今江苏南京),世善周官、左传之学。l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深地体验人事的荣衰变化,正如他自己所说“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为着训戒子孙,便本着“先王之道”,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写成颜世家训一书,共分二十章,讲述如何治家、进学、处世、修身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这里,我们从三个方面,即家教的目的、家教的原则、家教的内容三方面

36、来介绍颜之推的家教思想。家教目的1孝敬父母,慎言慎行 l颜氏家训开章明义地写到:“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l大意就是说,圣贤的著作,教导人们尽忠尽孝、言语谨慎、行为检点,作为人立身扬名的大道理,先圣先哲们已经说得比较完备,作人、教育子女只要能够尽忠尽孝、言行谨慎也就足够了。从魏晋以来,许多著作家写的著作纯粹是画蛇添足,无谓的重复。那我颜之推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呢?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建立规范、作世人的榜样,只是想用它来端正自己的家风,提醒、教导子孙

37、罢了。家教目的2 知足守谦,不图富贵 l颜之推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让他们认识到欲望的无限膨胀必然会导致败亡,虽然贵为帝王,也不能幸免:“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知纪极,犹自败累,况士庶乎?”颜子推生活在南北朝那样的战乱时代,看到不少人乘时而起,侥幸富贵,不知节制,结果常常是刚刚取得权势,马上就尸填坑谷,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非十人五人也。”所以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让之推一再告诫儿孙“慎之哉!慎之哉!”自立限度,谦虚淡泊l颜氏认为只有为自己立个限度,谦虚淡泊,才可能免除灾害,立于不败之地:“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

38、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作为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他对自己的家庭规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二十口人的家庭,奴婢数量最多也不能超过二十人;良田以十亩为准;房屋只求能避风雨,车马只求可以代步;为了应付婚丧急用,积蓄几万钱财,多于一定的数目,就应该仗义疏材;达不到这个数目,也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家教目的3重视气节,强调尊严 l颜之推虽然强调要谨言慎行,不做鲁莽或罔法之事,格守中庸之道,但是他更强调节操,死得其所:“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以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以救国,君子不咎也。”之推发现,在它

39、所处的那个战乱年代,有一些名臣贤士,临难不能保持人格尊严,屈辱求生,结果最终也没有得救,只是白白地自取羞辱;但是那些大义凛然、临死不屈的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确能得到包括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堂堂正正做人,不卖艺求荣l颜氏认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圣贤所讲的修身养性的道理,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不是通过掌握一些技能或技艺来献媚求荣。在家训中之推具了这样一个反面例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附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素质教育学英语、学计算机、学弹

40、钢琴?l我们当代的一些家长,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样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掌握,认为让孩子学英语、学计算机、学弹钢琴,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或素质教育,如果颜之推生在当今,是否也会大叫: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虽致亿万富翁,亦不愿我儿为之!但是如果颜之推真的生在今世并这样说了,恐怕有很多人会认为他神经不正常呢!家教原则1重视早期教育 l“教妇初来,教子婴孩”。l“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l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婴儿起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性格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得孩子尊重长辈、服从礼

41、仪好似天生一般,自然会减少以后的许多冲突和惩罚。l儿童思想单纯,容易对所学东西产生深刻印象,而长大以后,事务丛生,很难集中精神了,“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之推还举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例,说明上述道理:“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后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家教原则2威严而慈祥,诫溺爱 l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知识,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家教原则3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l人在少

42、年,神性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l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家教原则4 不求富贵,读书为先l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蕴褐,我自欲之。”家教内容1学习礼仪,入乡随俗 l吾观礼经,

43、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及世事改变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l颜之推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他生长的南方,文人的习惯是把文长公布,让人们攻击批评,以期修改;而山东北方文人则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的文章。在他刚到北方时由于不了解南北文士的差异,随便发言评论别人的文字而触犯了一些人,使之推一直愧疚自己的鲁莽。由于颜之推走难闯北的复杂经历,使他认识到中国各地的不同风俗,在颜氏家训之推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教导子女了解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以便入乡随俗。家教内容2勤于读书,掌握实用技能 l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

44、智愚,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l颜之推重视读书,但反对为读书而读书,反对务虚、繁琐和空谈。l“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认为要是选了这种老师,真是让人为之气塞。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l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l幼而学者,如日月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颜之推家教思想l家教目的l1孝敬父母,慎言慎行l2知足守谦,不图富贵l3重视气节,强调尊严l家教原则l1重视早期教育l2威严而慈祥,诫溺爱l3熏陶感染,潜移默化l4不求富贵,读书为先l家教内容l1学习礼仪,

45、入乡随俗l2勤于读书,掌握实用技能3.3.4 朱用纯的家庭教育思想 l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清初人。朱用纯格守程朱理学,保持民族气节,在家乡开设学堂,在当时颇有声誉,被称为“吴中三高士”之一,康熙时曾征召博学鸿词,他坚辞不应召。著有大学、中庸讲义、愧讷集、劝言等,临终遗言为“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学”,反映了他“知行合一”的理学思想。朱用纯留传最广的著作是500多字的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通篇以格言形式写成,言简意赅,便于记诵,成为清代以来流传最广的家教著作之一。起居有常,勤俭持家 l“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

46、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l“器具质而洁,瓦釜胜金玉。饮食约而清,园蔬愈珍馐。勿英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忠厚治家,无慕富贵l“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理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l“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l“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孝敬父母,祭祀祖宗 l“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l“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勤读经书,志在圣贤 l“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7、”l“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l“轻听人言,安知非人之僭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l“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l“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与人为善,格守中庸,乐天知命 l“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可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l“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335 曾国藩的

48、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 l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曾 任 内 阁 学 士 等 职。咸 丰 二 年 底(1853)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礼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1864年攻陷天京。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为清政府立下首功。后又奉命为钦差大臣,督湘、淮军镇压捻军起义。曾国藩l历任礼、兵、工、刑、历部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办理通商事务大臣等官,并与李鸿章、左宗棠等创办江南制造句、福建马尾船政局等近代工业,创办金陵书局,传播中国和西方文化。其学以义理、辞章、考据三者并重,笃守程、朱又不废陆王,既行宋学,又重汉学,兼守并蓄,被称为

49、一代儒宗。死后因其文学才华、个人品德修养及对朝廷的忠诚被溢名“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其家教思想体现在给儿子纪泽、纪鸿及诸弟的信中,共有300多封,编为曾文正公家书l对曾国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国藩教育子女是成功的l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纪泽精通英文,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次子纪鸿精通算术,著对数祥解。孙辈有诗人曾文均;曾孙辈则有曾宝荪、曾约农等学者、教育家。1)自然养生 l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l养生六事: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愤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力,子弟宜多习);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

50、点菜。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2)戒骄奢 l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以来相传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2)戒骄奢l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l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