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专家讲座.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69234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专家讲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专家讲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专家讲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专家讲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专家讲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针灸针灸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页目录晕针晕针滞针滞针弯针弯针断针断针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2页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血肿血肿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3页晕针【原因】患者精神担心、体质虚弱、饥饿疲劳、大汗大泄大出血后,或体位不妥,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脑部暂时缺血。【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4页晕针【处理】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在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

2、述处理基础上,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应配合其它抢救办法。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5页晕针【预防】对于首次接收针刺治疗和精神担心者,应先作好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正确选择舒适持久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对于过分饥饿、疲劳者,不予针刺。留针过程中,医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神色,问询病人感觉,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办法。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6页滞针【原因】患者精神担心。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因毫针刺入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或连续进行单向捻转而使肌纤维缠绕针身。【现象】进针后,出现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针灸

3、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7页滞针【处理】嘱患者消除担心状态,使局部肌肉放松。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需反向捻转。如属肌肉一时性担心,可取针一段时间,再行捻转出针。也能够按揉局部,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转移患者注意力,随之将针取出。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8页滞针【预防】对精神担心者,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担心顾虑,进针进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不宜过大,更不可单向连续捻转。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9页弯针【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碰到坚硬组织;留针中患者改变体位;针柄受到外物压迫和碰撞以及滞针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现象】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方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患

4、者感觉疼痛。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0页弯针【处理】如系轻微弯曲,不能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而致,应嘱患者恢复原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1页弯针【预防】医生进行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时不得随意改动体镁,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物碰撞和压迫,如有滞针及时正确处理。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2页断针【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现象】针身折断,

5、残端留在患者全内。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3页断针【处理】嘱患者不要担心,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4页断针【预防】认真检验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剥剔出不用。选针时,针身长度要比准备刺入深度长5分。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马上出针,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5页血肿【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针

6、刺时误伤血管。【现象】出针后,局部呈青紫色或肿胀疼痛。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6页血肿【处理】微量出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是小血管受损引发,普通无须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较重或活动不便者,在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按揉局部,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预防】仔细检验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7页针刺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担心者,不行针刺。体质虎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发子宫收缩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

7、。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能够针。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8页针刺注意事项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另外因小儿不能配合,故不宜留针。避开血管针刺,预防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患者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19页预防刺伤主要脏器。素部诊要经终论说:“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2)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胸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难过、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慎重,预防发生气胸。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20页(3)两胁及肾区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腹部和尿潴留患者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妥,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发不良后果。(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维以上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妥。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发严重后果。针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马上退针,节忌捣针。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21页The end,thank you!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第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