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我市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订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切实实践江 _“ _”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农民增收难的原因调查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很多,实现农民增收的压力相当大,从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
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 近年,各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长期的投入欠债造成农村各项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难提高。一方面造成农民人力资本不足,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收入。另一方面造成封建迷信及不合理消费、投资在农村盛行,大量资金被用于建筑住宅、修墓造坟、人情世故,使农户无钱从事生产投资,开拓新的生产项目。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电力通讯落后等都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从
3、大冶市的情况来看,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从业人数的5331,初中占4033,高中(中专)占624,大专以上占012,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农民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传统的计划意识较浓,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收能力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十五”计划纲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的起色,但是仍然存在步子不大,力度不够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近30的农户调整了
4、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平均占总面积的5以下。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一般几年都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即使上了也大多都是常规农产品。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在品种结构上,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在种植模式上一般为“油稻稻”的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在区域布局上,没有规模,没有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难以形成气候。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3、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成本过高。 目前,由于政府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足,不少水库、渠灌、塘堰、泵站机组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
5、能衰退,损毁严重,抗灾能力大大减弱。比如大冶市现有28KW以上抗旱机组360多台套,在去年大旱中,就有127台套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了蓄水抗旱。一遇灾年,农业就会严重减产,农民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民对种田缺少积极性。以一亩水田的投入产出为例:一亩水田一年产两季,产稻谷700公斤(早稻300公斤,晚稻400公斤),按每百斤40元价格计算,折合人民币560元,其中一亩大约需种子60元,磷肥3包90元,农药2瓶20元,牛工和人工等约需100元,脱粒费20元,再加上亩平负担税费90多元,这样一亩田的成本接近400元,利润微乎其微。如果遇上旱涝灾害,加上抗旱水费、排涝费、劳力投
6、入等费用,则几乎没有什么收益了。这种经营分散、规模过小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必然缺少竞争力,受全国农产品 供给总体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_,农民种田巳很少能赚钱,有时甚至是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不少农民完全是出于对土地的朴素情感及迫于地方政府不许撂荒而从事农业生产的。 4、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渠道单调。 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已达到4796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总量的684,而Z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份额仅159。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的13,这就是农民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而有限耕地上的农业劳动总
7、量居高不下,又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其自身也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不仅没有增加吸收新的就业人员,反而年年递减,致使本就相当严重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不充分的状况更加恶化。“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共增加2920万人,如不开辟新的转移渠道,仅靠在农村内部,靠发展乡镇企业就地转移这一种方式,农业劳动力总量就又将进入一个增长期,对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都极为不利。从大冶市情况来看,目前全市农村可
8、从业人员在45万人左右,而全市农村目前实际从业人员为33万人左右,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为67万人左右,从事林、牧、渔业及农业服务业人员在25万人左右,农村二、三产业人员138万人左右,全市155万亩农作物所需劳动力为976万人左右,大冶市目前尚有12万农村劳动力以“饥饿”状况滞留在种养业内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2607,地方政府目前还没有很多渠道来转移劳动力,除了农民外出流动打工收入在增长外,农民还没有其它办法来增加收入。 5、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即依靠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增加农产
9、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目前农业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大冶市平均每个乡镇仅拥有种植业科技人员15人,水利技术人员18人,畜牧技术人员4人,林业科技人员7人农机科技人员25人,在农民科技队伍中,全市只有823人,每1000名农村从业人员中只有2人,而且这些人才大多集中在传统农业中,在农产品营销、加工等二、三产业中非常贫乏,有的甚至是空白。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农业科技转化不力,我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新科技项目难以开花结果,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科技对我市农业的贡献率
10、仅为35,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二、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探讨 随着加入WTO,农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坚持多于、少取、放活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结合我市的实际,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1、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调整农业结构。 9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路,当前在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背景下必须在保护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使农业的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具体说就是我市要在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上下功夫。调整农业
11、布局就是要以资源为依托,坚持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粮则粮、效益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板块和农业经济带。如保安、还地桥、东风农场等乡镇就要发展成水产高效养殖经济板块,刘仁八、殷祖等乡镇就要发展成林果、竹木,苗木和畜牧业生产经济板块,沿大金省道要发展成观光农业经济带,沿铁贺线和106国道要发展成生态农业经济带。提高农产品质量就是要大力实施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畜禽、优质林果、优质水产品等“六优”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将农业结构调向高附加值的生产项目上来。畜牧业既要抓大型养殖场等的规模养殖,又要抓千家万户的养殖,扩大优质三元猪养殖规模。水产业要重点发展名特优产品,特别是要打响“保安湖牌螃
12、蟹”等品牌,扩大优质螃蟹养殖面积,大力发展网箱精养,稻田养蟹,提高水面的使用效益。 2、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通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逐步做到以销定产,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使得我市的农业生产很难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有效反应,使我市农业面临所谓的“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解决和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市农业 _,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龙头企业,拉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名牌农产品,是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重点培植劲牌公司
13、、保安湖开发公司等重点加工型和运销型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农业的名牌产品,同时要建立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要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与农民搞好协作,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要加快农产品销售队伍的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支持各种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组织,积极发展经销大户和农民营销队伍。 3、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扩大农业外就业,是农民实现增收最现实、最根本的途径。一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向市区和镇区转移一批。乡镇企业发展困难,
14、城镇化进程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症结。我市在发展思路上,要以市区为中心,进一步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和移民新村的规划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市区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三级城镇结构体系。在配套政策上,要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引导富裕农户进城落户务工经商。二是努力将劳动力向外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向外“输出”一批。劳动部门要加强引导,拓宽外出途径,形成市场效应。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生产、农村社
15、会进步、农民素质提高,最终为农民增收提供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科技文化保证。同时,要大力抓好 _,通过开发山水资源,发展特色种养,实现增收脱贫。要全面实行税费改革,使农民负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出台配套的激励政策,对从事农业开发性生产的,特别是从事“四荒,开发的给予资金扶持。要努力培养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农民,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总之要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近9亿,占总人口的70,农村劳动力中的70从事农业,农业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民不能增收,购买力就不
16、能提高,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方 针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农村的社会进步就可能停滞,因此,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 _发展的全局,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在尽快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寻找对策,以摆脱农民增收缓慢的困境。 (执笔:黄又平调研组成员;吴春顺、周武强、张燕君) 二OO二年九月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 农工民主党黄石市委员会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
17、我市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订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切实实践江 _“ _”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农民增收难的原因调查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很多,实现农民增收的压力相当大,从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 近年,各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长期的投入欠债造成农村各项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难提高。一方面造成农民人力资本
18、不足,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收入。另一方面造成封建迷信及不合理消费、投资在农村盛行,大量资金被用于建筑住宅、修墓造坟、人情世故,使农户无钱从事生产投资,开拓新的生产项目。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电力通讯落后等都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从大冶市的情况来看,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从业人数的5331,初中占4033,高中(中专)占624,大专以上占012,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农民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传统的计划意识较浓,对现代农业科
19、技的接收能力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十五”计划纲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的起色,但是仍然存在步子不大,力度不够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近30的农户调整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平均占总面积的5以下。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一般几年都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即使上了也大多都是常规农产品。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在品种结构上,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
20、反季节、营养保健、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在种植模式上一般为“油稻稻”的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在区域布局上,没有规模,没有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难以形成气候。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3、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成本过高。 目前,由于政府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足,不少水库、渠灌、塘堰、泵站机组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损毁严重,抗灾能力大大减弱。比如大冶市现有28KW以上抗旱机组360多台套,在去年大旱中,就有127台套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了蓄水抗旱。一遇灾年,农业就会严重减产,农民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民
21、对种田缺少积极性。以一亩水田的投入产出为例:一亩水田一年产两季,产稻谷700公斤(早稻300公斤,晚稻400公斤),按每百斤40元价格计算,折合人民币560元,其中一亩大约需种子60元,磷肥3包90元,农药2瓶20元,牛工和人工等约需100元,脱粒费20元,再加上亩平负担税费90多元,这样一亩田的成本接近400元,利润微乎其微。如果遇上旱涝灾害,加上抗旱水费、排涝费、劳力投入等费用,则几乎没有什么收益了。这种经营分散、规模过小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必然缺少竞争力,受全国农产品 供给总体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_,农民种田巳很少能赚钱,有时甚至是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
22、,不少农民完全是出于对土地的朴素情感及迫于地方政府不许撂荒而从事农业生产的。 4、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渠道单调。 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已达到4796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总量的684,而Z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份额仅159。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的13,这就是农民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而有限耕地上的农业劳动总量居高不下,又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其自身也正
23、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不仅没有增加吸收新的就业人员,反而年年递减,致使本就相当严重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不充分的状况更加恶化。“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共增加2920万人,如不开辟新的转移渠道,仅靠在农村内部,靠发展乡镇企业就地转移这一种方式,农业劳动力总量就又将进入一个增长期,对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都极为不利。从大冶市情况来看,目前全市农村可从业人员在45万人左右,而全市农村目前实际从业人员为33万人左右,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为67万人左右,从事林、牧、渔业及农业服务业人员在25万人左右,农村二、三产业人员138万人左右,全市155万亩农作物所需劳动力为976万人左
24、右,大冶市目前尚有12万农村劳动力以“饥饿”状况滞留在种养业内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2607,地方政府目前还没有很多渠道来转移劳动力,除了农民外出流动打工收入在增长外,农民还没有其它办法来增加收入。 5、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即依靠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目前农业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大冶市平均每个乡镇仅拥有种植业科技人员15人,水利技术人员18人,畜牧技术人员4人,林业科技人员7人农机科技人员
25、25人,在农民科技队伍中,全市只有823人,每1000名农村从业人员中只有2人,而且这些人才大多集中在传统农业中,在农产品营销、加工等二、三产业中非常贫乏,有的甚至是空白。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农业科技转化不力,我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新科技项目难以开花结果,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科技对我市农业的贡献率仅为35,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二、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探讨 随着加入WTO,农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坚持多于、少取、放活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
26、渠道和空间,结合我市的实际,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1、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调整农业结构。 9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路,当前在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背景下必须在保护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使农业的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具体说就是我市要在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上下功夫。调整农业布局就是要以资源为依托,坚持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粮则粮、效益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板块和农业经济带。如保安、还地桥、东风农场等乡镇就要发展成水产高效养殖经济板块,刘仁八、殷祖等乡镇就要发展成林果、竹木,苗木和畜牧业生
27、产经济板块,沿大金省道要发展成观光农业经济带,沿铁贺线和106国道要发展成生态农业经济带。提高农产品质量就是要大力实施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畜禽、优质林果、优质水产品等“六优”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将农业结构调向高附加值的生产项目上来。畜牧业既要抓大型养殖场等的规模养殖,又要抓千家万户的养殖,扩大优质三元猪养殖规模。水产业要重点发展名特优产品,特别是要打响“保安湖牌螃蟹”等品牌,扩大优质螃蟹养殖面积,大力发展网箱精养,稻田养蟹,提高水面的使用效益。 2、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通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逐步做到以销定产,减少农业生产
28、的盲目性。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使得我市的农业生产很难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有效反应,使我市农业面临所谓的“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解决和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市农业 _,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龙头企业,拉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名牌农产品,是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重点培植劲牌公司、保安湖开发公司等重点加工型和运销型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农业的名牌产品,同时要建立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要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与农民搞好协作,形成
29、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要加快农产品销售队伍的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支持各种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组织,积极发展经销大户和农民营销队伍。 3、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扩大农业外就业,是农民实现增收最现实、最根本的途径。一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向市区和镇区转移一批。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城镇化进程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症结。我市在发展思路上,要以市区为中心,进一步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和移民新村的规划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市区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三级城镇结构体系。在配套政策上,
30、要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引导富裕农户进城落户务工经商。二是努力将劳动力向外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向外“输出”一批。劳动部门要加强引导,拓宽外出途径,形成市场效应。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生产、农村社会进步、农民素质提高,最终为农民增收提供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科技文化保证。同时,要大力抓好 _,通过开发山水资源,发展特色种养,实现增收脱贫。要全面实行税费改革,使农民负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出台配套的激励政策,对从事农业
31、开发性生产的,特别是从事“四荒,开发的给予资金扶持。要努力培养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农民,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总之要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近9亿,占总人口的70,农村劳动力中的70从事农业,农业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民不能增收,购买力就不能提高,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方 针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农村的社会进步就可能停滞,因此,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 _发展的全局,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在尽快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寻找对策,以摆脱农民增收缓慢的困境。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