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上半年心血管内科“三基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 职称: 成绩: 分 1。 急性心肌梗塞时,确定心肌损伤的心电图波形依据:A A。ST段呈弓背向上的抬高 B.ST段呈水平型下移 C。T波平坦 D。T波对称性倒置 E。深而宽的异常Q波 2。 室壁激动时间是指 B A.自R波顶峰起作垂线距QRS波终末的时间 B。自QRS波起始部起至R波顶峰所作垂线间的时间 C.QRS波时间的总和 D。自QRS波的起始部至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 E。自R波顶峰起作垂线至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E ) A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相关的P波 B期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
2、形 CQRS时限0。12s D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E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4。 某患者听诊心率60次/分,律齐。如作心电图检查,不可能出现以下何种改变: A。 窦性心率 B.心身颤动伴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5.有关心房的叙述,正确的是 A。f波大小和心房大小有关 B。f波大小反映心率失常的原因 C。慢性房颤不影响心排血量 D。房颤伴差异性传导与室早的鉴别中若V1导联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是 差传可能性大 E。房颤伴差传与室早的鉴别中,QRS畸形后的间歇期短者,室早可能性大 6。 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表示:C A。心房肥大 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心室
3、肥大 E。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 1 7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和K+的平衡电位 E。Ca2+和K+的平衡电位 8。 超常期是指:D A。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 B.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 C。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 D。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 E.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 9. 应用强心甙治疗心房纤颤,其正确的描述应当是 使心房纤颤转为心房扑动 用药后多数患者的心房纤颤可停止 使心室率减少 D。 与房室传导无关 E。 以上都不是 10。 有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诊断,下列哪项不正确?B A
4、应有右心肥大的心电图改变 B应有肺型P波 CV1,V3导联可出现Qs波 D肢导低电压可有可无 E可见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答案B) 11 .冠心病病人突感心悸、胸闷,血压为12/8kPa(90/60mmHg),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示心房率慢于心室率,二者无固定关系,QRS波增宽为0.12秒,可见室性融合波.诊断为:E A。多发性室性早搏 B。心房颤动 C。心房扑动 D。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E。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12。 心室率缓慢的心电图不见于 E A。房早二联律下传受阻 B。窦性心动过缓 C。房颤伴 度AVB交界区自主性心律 D。室性自转性心律 E。非阵速室性自主性心律 13。
5、心率记120次分,心电图提示QRS时间0。12秒,RR间期不绝对相等,刺激迷走神经时心率无反应,应首先考虑下面哪一种心律失常?C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房颤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房扑动 2 14。 70岁男性,突然胸骨后压榨牲疼痛4小时,并向左肩放射,伴多汗,恐惧,下列哪项检查对确立初步诊断最有价值?C A.胸部X线检查 B。胸部CT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放射性核素检查 15. 心电图检查时红色导联线应连接在 : A A. 右上肢B. 右下肢 C。 左下肢 D胸前 E。 左上肢 16。 下列哪一个选项为低钾区别于高钾的心电图表现B AQT间期延长 BU波 C
6、QT间期延长 DQRS增宽 E以上均不是 17。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下列哪项不正确?E A多见于起病一周内 B可累及右心室 C心内膜下心梗不易发生 D心动过缓 E多为室间隔破裂穿孔(答案E) 18。 某患者,女性,17岁,两周前感冒,一天来胸闷、气短、头晕,行走时出现眼前发黑.查体BP 8550mmHg,心律不整心率36次分,心电图为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性心律,应选用的最佳治疗方案是D A间托品静注B异丙基肾上腺素静点 C利多卡因静点D多巴胺静点 E以上都不是(答案D) 19。 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匀齐、波形一致、连续呈锯齿状的F波,波间无等电位线,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
7、整齐或不整齐。应初步诊断为:( A ) A。心房扑动 B。房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心室颤动 20。 关于心电图的价值,下列哪项不正确?( E ) A.能确诊心律失常 B。能确诊心肌梗塞 C.辅助诊断房室肥大 D。辅助诊断电解质紊乱 E。能反映心动能状态 2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时出现梗塞图形的导联是(C) A。、aVF B.、aVF C. V1、V2、V3 D。V4、V5、V6 3 E.、aVL、V5、V6 22。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C A房室传导阻滞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房颤动 D心室颤动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3. 符合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条件之一是( A )。 A。V
8、1导联中R/S1 B。V1导联中R/S2.5mV 24粗略估计心电轴,下列哪项表示左偏 B A I和III导联 QRS 波群主波都向上 B I导联 QRS 波群的主波向上,而III导联 QRS 波群主波向下 C I导联 QRS 波群的主波向下,而III导联 QRS 波群主波向上 D I、III导联 QRS 波群主波均向下 E 以上都不是 25. QS 波是指 E A 第一个向下的波 B 第一个向上的波 C 第二个向下的波 D 只有一个向上的波 E 只有一个向下的波 26。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 ECG 改变是 C A 病理性 Q 波同导联 R 波的 1/4 B T 波倒置 0。2mV C
9、 病理性 Q 波伴 ST 段弓背向上型抬高,与 T 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D 频发室性早搏 D T 波异常高耸,呈帐篷型改变 27。 男性, 66 岁,突发胸痛 2 小时, ECG 如图,首先应考虑 A A 变异型心绞痛 B 早期复极综合征 C 急性心包炎 D 心肌缺血 E 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 28. 女性, 71 岁,胸痛 15 分钟,胸痛发作时 ECG 如图,首先应考虑 C 4 A 急性心包炎 B 急性非 Q 波型心肌梗死 C 变异型心绞痛 D 急性肺动脉栓塞 E 心肌缺血 29。 如下心电图诊断是 D A 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C 房性早搏二联律 D 心房颤动 E 心
10、房扑动 30下列哪项与正常窦性心律不相符?( A ) A.aVR导联直立 B.I、II、aVF导联直立 C。V3V6导联直立 DAVL倒置 31ST段下移005mV,伴通过R波的顶点所作的垂线与ST段的延长线的交角0,应判断为:( ) A水平型缺血性下移 B下垂型缺血性下移 C近似缺血型下移 D。 J点下移 32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匀齐、波形一致、连续呈锯齿状的F波,波间无等电位线,O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整齐或不整齐。应诊断为:( A ) A心房扑动 B房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心室颤动 33QRS波群增宽、畸形,其前有正常窦性P波,PR间期正常,V1导联呈rSR型或宽大有切迹的R波
11、。应诊断为: C ) A预激综合征 B左束支传导阻滞 C右束支传导阻滞 D心室肥大 34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低平或倒置。见于:( A ) A低血钾 B高血钾 C低血钙 D高血钙 35。在心电图上,I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其他较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间最根本区别是D AP-R间期延长 B心室律不整齐 c心率大于40次分 DQRS波无脱漏 EST段和T波变化 36以心电示波器持续监护心律失常病人,下列哪项表为危急征兆 5 A心率增快达126次分 B房颤QRS波变规则出现 C、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 D、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增多 E室性早搏出现RonT现象 37、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心前区 B心
12、尖区 C、胸骨体中上段后 D、下段胸骨后 E剑突附近 38慢性肺心病绝大多数是由哪种疾病发展而来B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 D、肺结核 E尘肺 39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胸骨后疼痛特点 A、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B多无明显诱因 C较以往心绞痛剧烈持久 D常伴冷汗烦躁不安 E、含硝酸甘油无效,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缓解 40。 心房颤动最常发生与下列哪种疾病:C A、冠心病 B、甲状腺机能亢进 C、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D、高心病 E、扩张型心肌病 B型题 12题共用题干 A。奇脉 B。脉搏短绌 C。交替脉 D。迟脉 E。水冲脉 1。提示脉压差增大的是 E 2。提示左心衰
13、竭的是 C 34题共用题干 A。冠脉造影术 B.心电图二级梯负荷试验 C。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D.动态心电图 E。超声心动图 3最能发现冠脉病变的部位及程度的是 A 4目前用于诊断冠心病已少用的是 B 57题共用题干 6 A、 QRS波群前无,程序刺激后出现房室传导的“跳跃性延长,其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RP间期0。11s. B、 QRS波群前无,程序刺激后出现房室传导的“跳跃性延长”,其后出现PVST,其RP间期0。1s。 C、 QRS波群前有波,程序刺激中当S1、S2间期达到一定时限时,S2R下传的QRS前间期波消失,其后可出现PVST,其RP间期0。11S。 D、 QRS波群前无,程序刺激后没有出现房室的“跳跃性延长”但可诱发PVST,其RP间期0。11s E、 QRS波群前无波,程序刺激后没有出现房室传导的“跳跃性延长”,但可诱发PVST,其RP间期 0。10s 上述心电图形表现应诊断为: 5隐匿性预激伴PVST (D) 6。 房室结双径路伴PVST (B) 7显性预激伴PVST (C)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