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 10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 5 周 第 节课时安排3学时授课题目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掌握小儿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教学内容基本内容: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先天性心脏病3.病毒性心肌炎重点难点:室间膈缺损、法洛四联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措施讨论、思考、作业:1.胎儿血循环的特点及生后的改变。 2.总结常见先天心脏病的相同
2、点。 3如何安排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合理休息?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 胡雁.儿科护理学(英中文双语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王明明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3 梅国建主编儿童护理第 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4 叶春香主编儿童护理第 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110分钟,安排讨论20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备 课 笔 记 第 页 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
3、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图示先心血液动力学改变 (一)正常胎儿血循环 1.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2.胎儿只有体循环,几乎无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特殊信道。 5.胎儿时期肝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肢, 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1脐带结扎 2.肺循环压力降低3卵圆孔、动脉导管闭合 三、小儿心脏、血管、脉搏、血压的特点 第一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精讲其定义、病因及分类 【概述】 1定义 2.病因和预防 3分类 二、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多媒
4、体展示常见先心病的畸形部位,通过分析先心病患儿异常的血循环分流结果,解释躯体评估要点左向右分流型(一) 室间隔缺损(二) 房间隔缺损(三)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的大小。【辅助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共同点。先由学生发言讨论,然后老师概括总结。右向左分流型(四) 法洛四联征【临床表现】青紫、缺氧发作、蹲踞症状、杵状指 【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手术为主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常见护理诊断】 5min10min20min15min30min10min10min 备 课 笔 记 第 页 1.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心律不齐、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以先心病患儿异常的血循环分流结果为依据,逐条主要护理措施1.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2. 供给充足的营养3. 预防感染4.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5. 心理护理6. 健康教育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衰等。【辅助检查】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 【护理诊断】【护理要点】归纳解释主要护理措施1.休息,减轻心理负担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3.健康教育【小结】1、 胎儿的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2、 先心病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3、 先心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5min15min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