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第一版)编制日期:二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前 言XXXX年X月份,集团公司正式启动养殖模式变革以来,第X牧场、第X+1牧场相继完成了牧场奶牛及岗位人员的整合工作。根据集团高层领导对公司畜牧养殖工作的整体规划,未来X年,集团公司将新建X处规模化牧场并陆续投入使用,科学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成为当前牧场经营管理的新趋势。可是,目前集团公司第X、第X+1牧场的饲养管理还处于粗放型和凭经验管理的状态。牧场的硬件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如采用散栏式饲养模式、使用TMR全混合日粮、使用阿菲金信息管理软件等新技术,但是,牧场的软件建设、奶牛饲养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
2、着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因此,科学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同时,牧场的饲养管理人员也急切的盼望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抓牛先抓“胃,抓奶先抓“配。科学的饲喂管理、良好的饲养条件和均衡的日粮营养可以保障奶牛瘤胃的正常发育和促进奶牛瘤胃潜能的发挥,提高饲料干物质转化效率,提高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能提高奶牛繁殖力,提高产犊效益,二者相辅相成。综合以上情况,集团公司根据各牧场的现状,借鉴伊利、现代、澳亚、辉山、飞鹤等国内大型牧场的饲养管理经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山东XXXX牧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第一版),指导牧场的生产实践活动,以便最大程度的提高牧场生产
3、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公司有机养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本手册共包括六大章节和十个附录部分。第一章为奶牛饲料与营养,第二章为饲养管理与生产工艺,第三章为奶牛改良,第四章为卫生保健,第五章为繁殖,第六章为牛奶质量控制。十个附录部分包含与六大章节内容联系紧密的图表、方法说明及相关技术知识,供牧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本手册内容可以配合牧场岗位SOP使用,共同促进牧场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 本手册适用于集团公司内部各牧场饲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技术培训人员以及个体养殖户,也可以作为饲料公司等其他部门员工学习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的参考资料。希望使用本手册的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经
4、验,对本手册的内容提出改进建议或意见,使本手册更加完善,增强手册的适用性。第一章 奶牛饲料与营养第一节 饲料的分类一、粗饲料 一般指容积大、粗纤维成分含量高(粗纤维/干物质18%),可消化养分含量低的饲料。常见的有:青贮类饲料(玉米青贮、大麦青贮等)、干草类饲料(羊草、苜蓿、黑麦草、稻草、麦秸等)、青绿饲料(青草、青苜蓿等)。二、精饲料 一般指容积小、粗纤维成分含量低(粗纤维/干物质3。75,DIM300天,产奶量20公斤的泌乳牛。其中连续3次产量低于5公斤的牛须提前干奶。2、干奶牛群分群原则将干奶牛及时干奶治疗、修蹄并转入干奶牛舍.刚干奶的牛放在同一个牛舍便于干奶后跟踪观察乳房炎,给牛提供大
5、量的日常运动的机会,临产前213天的干奶牛转入围产前牛舍。3、围产牛群分群原则临产前213天的干奶牛转入围产牛舍,青年牛产犊前发现有有水肿的牛只15 天就可以转群,203天转入围产牛舍。每两天转一次牛。围产牛分群原则:青年牛(头胎牛)、成乳牛围产期分栏饲养;牛头数应少于牛饲喂栏数的5-10%。第二节 后备奶牛饲养管理一、后备牛的培育目标 15月龄体重达到360-380公斤参配体重.24月龄产犊,产犊时体重达到550公斤。二、后备牛饲养管理总则1、保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2、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3、保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4、定期测量奶牛的体尺、体重
6、,评价生长发育状况,调整饲养方案;并将测量记录填入奶牛谱系.5、哺乳期犊牛最好在犊牛岛或犊牛栏内单独饲养,断奶后按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群,推荐采用散栏饲养的管理模式。三、后备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一)哺乳期犊牛(060)日龄的饲养管理1、新生犊牛应在出生后15-30分钟内饲喂初乳,饲喂量按体重的8-10,温度为381,12小时内喂3次达到8公斤初乳后逐渐过渡到饲喂常乳或犊牛代乳料。2、哺乳期为60天,全期喂奶量240360,每日喂三次,每次喂量约为全天总量的1/3。 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粘液,确保呼吸畅通;挤出脐内污物,在距腹部68cm处断脐,并用5%的碘酒消毒,擦干牛体;称重、填
7、写出生记录、打耳号、放入犊牛岛或犊牛栏。3、犊牛出生10日内,打耳牌、照相、登记谱系.4、去角、去副乳头:犊牛出生后30-40天去角(用电烙铁或药物去角)、去副乳头。5、犊牛饲喂应做到“五定”、“四勤”。“五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四勤”: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6、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冬暖夏凉,保证圈舍空气清新,让犊牛接受充足光照。哺乳期犊牛应一牛一栏单独饲养,犊牛用具、饲槽保持清洁卫生。犊牛转出后用浓度2火碱彻底消毒牛栏及用具,更换褥草。7、严格执行饲养方案,做好断奶阶段的过渡饲养,60日龄结束哺乳期。测量体重后转入断奶群。(二)犊牛期(断奶6月龄)的饲
8、养管理要点 1、随着犊牛月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喂量,选择优质干草与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6月龄前禁止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2、做好断奶犊牛过渡期的饲养管理,减少由于断奶、日粮变化及气候环境造成的应激。3、犊牛满6月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达到4。5公斤/日;粗蛋白达540580g/日,钙达2224克/日,磷达1416克/日.犊牛精补料喂量1.5-2公斤/日。(三)育成牛饲养管理要点1、育成牛根据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可分为714月龄和15-17月龄。2、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每天精补料2-2.5,干物质采食量达到7.8。粗蛋白640720克,钙达35-38克,磷达2425克。3、培育目标:达到1415
9、月龄参加配种,参配体重360-380以上,注重体尺增长。保持适宜膘情,体况评分2.8-2。9分.4、注意观察发情,做好发情记录,以便适时配种。(四)青年牛饲养管理要点1、按月龄和妊娠情况进行分群管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8月龄-预产前60天、预产前60天-预产前15天、预产前15天分娩。2、各阶段青年牛日粮供给特点:(1)18月龄-预产前60天牛: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1-12,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日进食2。5-3,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2)预产前60天预产前15天牛: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011,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精补料每头日进食3.该
10、阶段奶牛的饲养水平近似于成母牛干奶前期。(3)预产前15天-分娩牛:采用高营养浓度日粮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进食量1011,日粮粗蛋白水平14。5。精补料每头日进食4。5左右.3、做好发情、配种、妊检等繁殖记录。4、根据母牛体况、胎儿发育阶段,按营养需要掌握精料供给量,防止过肥.5、产前采用低钙日粮,减少苜蓿等高钙饲料喂量,控制食盐喂量。6、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7、以自然分娩为主,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四、后备牛饲养标准见下表:024月龄后备牛饲养标准月龄体重(kg)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干物质采食量(kg)粗蛋白代谢能(Mcal)净能(干物质)粗饲料实施方案0250
11、2。83.011831.8010牛奶(代乳料)、开食料2-3802。82。251831。810-15犊牛料、苜蓿草3-61402。73。04.016。52.61.6540犊牛料、苜蓿草6122502.55.0-7.0142.31.440-5014粗蛋白(CP) TMR;13%粗蛋白(CP) TMR13153602。38。0-9.0132.251。35013粗蛋白(CP)TMR1623500210.011.012。5-13。02。251.35012.5-13粗蛋白(CP) TMR(限饲1011kg干物质/天)24580-6001.621014.51.551.355-60围产期TMR第三节 成母牛
12、的饲养管理一、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总则1、按奶牛不同的泌乳阶段和生理阶段分群管理,制定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案。2、采用合理的饲养工艺,为各泌乳阶段奶牛提供营养平衡、精粗比例合理的高质量日粮。3、注重奶牛卫生保健,为奶牛创造干净、干燥、舒适的环境。4、根据DHI报告对牛群实施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5、运动场面积要求 成母牛:2025平方米/头;育成牛:15-20平方米/头;犊牛:510平方米/头. 6、集团公司养殖模式变革推行的是散栏式饲养方式,散栏式牛舍可分为房舍式、棚舍式和荫棚式三种.房舍式适用于北方,气温在零下18度到零上26度地区;棚舍式适合于气候暖和的地区;荫棚式适合于天气热而雨量又不多的地区
13、.7、做好成母牛的乳房保健和肢蹄护理。8、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供应,冬季防止结冰,夏季防止水温升高.9、停奶前进行妊检、乳房炎检测和修蹄三项工作。10、产前7天开始每天两次药浴乳头,不能试挤。二、成母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理规律泌乳阶段奶牛的生理规律,可以用泌乳、体重、干物质采食量三条曲线来描述,如下图。(一)泌乳曲线1、奶牛产后(4060)天达到产奶高峰。2、峰值产奶决定整个泌乳期产量,峰值增加1,全期增加200300.3、群体中头胎牛的高峰奶相当于经产牛的75%。4、干奶期饲养、奶牛体况、产后失重影响峰值奶量.(二)干物质采食量变化曲线1、奶牛临产前710天,由于生理变化,干物质采食量下
14、降25.由于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4060天,而干物质采食量高峰发生在产后7090天,此阶段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表现为产后体重下降。2、合理的饲养管理可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减少产后失重及降低发病率,利于产后发情。 3、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为:日粮因素、环境因素、奶牛生理因素等等。 4、日粮水分:以4555为宜,当高于50%时,每高出1,干物质采食量(DMI)下降体重的0.02%。 5、饲料品质:优质牧草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DMI)。 6、全天候采食与全混日粮TMR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DMI)。7、清洁的饮水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DMI)。(三)体重变化曲线及体况评分1、奶牛产犊前体
15、况处于3.53.75分,由于泌乳早期动用体储备维持较高产奶量的需要,造成体重下降。泌乳早期体损失不应超过5070。2、产后90100天奶牛体况降到最低谷(约在2。5分),随着产奶量的变化和奶牛采食量的增加,体重开始恢复。3、奶牛在泌乳中期体重应得到恢复,200 天时体况应达到3分。4、停奶前达到适宜体况3。53。75分,并在整个干奶期得以保持。三、各阶段体况变化与评分情况如图示:(四)成母牛各阶段营养需要:详见附录2。可以参考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第三章 奶牛改良第一节 改良目标一、生产性能:初产牛305天产奶量8000Kg以上,经产牛305天9000Kg以上;乳脂率3。5
16、%以上,乳蛋白率3。0以上。二、体型结构:整体呈楔形,体深、强壮度好,后躯容积大,四肢健壮,整体棱角分明.初产牛体高140cm以上。三、乳用特征:乳腺发达,乳静脉粗大、弯曲;乳房前伸后延,呈浴盆状;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适中,乳流速快。四、其他性能: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无遗传性疾病.第二节 实施方案一、核心群的建立根据改良目标的要求,选择在群成年母牛的80和适当比例的优秀青年母牛作为核心群.每年10月将全场成母牛及后备牛按谱系进行分类,结合外貌鉴定、DHI报告,对全场牛只优劣进行分析排队,从而确定核心牛群.二、选配根据个体母牛性状,选择最适宜的公牛进行配种,以期得到符合要求的、品质优良的
17、后代。选配时应考虑公母牛的体型、生产性能和亲缘关系等。(一)选配原则根据改良目标,巩固优良特性,改进不良性状,依据个体亲合力和种群配合力进行选配。 选用公牛的质量应高于与配母牛的质量。即公牛生产性能和外貌等级要高于与配母牛的等级。 优秀公、母牛采用同质选配,品质较差母牛采用异质选配.但是要避免相同缺陷或不同缺陷的交配组合。一般近交系数应控制在6%以下。(二)选配方法同质选配是以巩固、提高、扩大优良性状,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为目的而采取的一种选配方法.异质选配是应用不同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以期获得双亲不同优点兼备的后代。亲缘选配:指根据家畜间的亲缘关系来进行选配。利用近交是亲缘选配的一种形式.生产
18、性状采用加强型选配,体型性状采用改进型选配。三、后备母牛选择(一)选择方法1、系谱选择系谱选择是根据所记载的祖先情况,估测来自祖先各方面的遗传性。按系谱选择后备母牛,应考虑来源于父亲、母亲及外祖父的育种值。特别是产奶量这一性状的选择,不能单一以母亲的产奶量高低作为唯一选择标准,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性状父母应同等考虑。奶牛谱系是牛群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包括奶牛编号、出生日期、花片图谱、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2、按生长发育选择按生长发育选择主要是以体尺、体重为依据。主要指标包括:初生重,6月龄、12月龄、第一次配种(15月龄)及头胎牛的体尺、体重。具体参数应符合下表要求。后备牛各阶段
19、选育目标月 龄体 高cm腹 围cm体 重kg备注初生3561061651751212320033015127210380头胎1392265433、按体型外貌选择根据后备牛培育标准对不同月龄的后备牛进行外貌鉴定,对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及时处理。鉴定时应注重后备牛的乳用特征、乳头质地、肢蹄强弱、后躯宽窄等外貌特征.(二)选留标准犊牛健康、发育正常,无任何生理缺陷,初生重35Kg以上;系谱清楚,三代系谱中无明显遗传疾病。母亲生产性能:头胎牛305天产奶量在7000K以上,经产牛305天产奶量在8000Kg以上。初产牛女儿选择以系谱资料为主.育成牛、青年牛满足各阶段生长发育指标,繁殖机能正常。不合格后备牛
20、及时进行筛选淘汰.四、体型线性鉴定技术体型线性鉴定是根据奶牛体型性状的生物学特点,对各部位体型性状进行线性评分,经过计算,从而对奶牛体型外貌进行等级评定的一种方法。详见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规程.第三节 奶牛群改良方案(DHI)一、DHI报告内容分娩日期-母牛产犊的年月日。泌乳天数-指本胎次泌乳的天数。胎次母牛现胎次。HTW-测定日奶量,是以公斤为单位的牛只日产奶量。HTACM-校正奶量,是以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计算产奶量。即:将实际产量校正到产奶天数为150天,乳脂率为3。5,以便比较不同泌乳阶段牛只的泌乳性能。PREVM-上次奶量,是以公斤为单位的上个测奶日该牛的产奶量。产奶持续力-当前产奶量/前次产奶量100.平均泌乳天数-泌乳牛的平均泌乳天数.F-乳脂率,是